'6天內國務院金融委開了2次會議,均談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問題,傳遞出什麼信號?'

""6天內國務院金融委開了2次會議,均談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問題,傳遞出什麼信號?

9月5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了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強調金融機構要強化主體責任,一手抓服務實體經濟,一手抓化解風險,克服順週期思維,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管理好但資金緊張的企業積極予以信貸支持,與實體經濟同舟共濟。

而就在8月31日,金融委剛剛召開第七次會議,研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問題。6天內開了兩次會議,均談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問題,傳遞出什麼信號?

是什麼導致金融背離實體?

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雙主體,具有相互支持、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但在貨幣寬鬆的條件下,銀行同業市場使錢生錢進行金融套利變成可能,也使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雖不能脫鉤,其共生共融的緊密聯繫卻會發生質的變化,金融服務從直接面向實體需要配置資源,轉向圍繞虛擬衍生投資進行高盈利產出服務,資金流向由支持實體創造財富發生方向偏轉,資金流動長期脫實向虛,產生了金融空轉、服務不接地氣等現實問題,也成為金融風險萌發的重要根源。

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之母,服務實體經濟就是金融的根基。金融的基礎利潤源頭是實體經濟,只有實體經濟創造大量新增財富,金融也才能從中分享一杯高額利潤,只有連續不斷實現財富的充分湧流,才能把金融盈利的賬面富貴落到實處。因此可以說,實體經濟發展為金融供給終端利潤。

然而在實際中,金融逐利本能常使金融背離實體。因為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虛擬金融發展超越傳統金融的速度,使資金追逐短期投資就能獲取極高收益,這導致金融逐漸與實體經濟分離單獨逐利,投資產出低見效慢的實體企業往往被金融市場邊緣化。高利誘惑對投機資金產生強大的虹吸效應,投資者情緒被調動起來進入高風險領域,大多數人忽略了高收益產品真實的底層資產,大批資金推高金融產品“炒錢”獲取高盈利,使更多資金囤積在金融體內進行循環套利,易於獲得的高回報使金融投機盛行,相對保守的低風險投資不再被市場推崇,從而不斷蠶食擠佔掉本該供給實體的金融資源。

金融脫實向虛會產生什麼後果?

背離實體經濟這個根本,金融往往成為無源之水。結果,實體經濟低成本獲取資金的通道變窄,資金靠自由流動越來越流不到實體領域,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發揮不了應有的效能。特別是作為經濟毛細血管的小微企業,由於金融政策傳導機制被阻塞,得不到政策性“金融雨露”的優惠扶持,在“差一口氣”的關口生死徘徊。還有處在轉型關鍵期的傳統企業,承擔著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使命,對起死回生的救命資金需求是持續放大的,不僅舊資產存貨處置跌價因素需要資金財務核銷,而且新項目投資需要流動性支持,同時職工安置穩定需要資金化解矛盾。如果資金不能順暢地流動到實體經濟的蓄水池,實體企業就會因為嚴重缺錢而導致生產規模受到影響,使製造企業擴大再生產難以持續進行而萎縮。同時,基礎製造業營商環境特別是金融環境變差,將傳導到上下游關聯產業和行業,最後即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受到政策呵護,也難免深受供應鏈各環節資金不足的影響,使投資科創型企業的力度受到削弱或被降低。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順暢,容易產生金融供給不平衡的風險。科創事業是實體經濟中要素產出最高的領域,最終能夠成功的科創企業都具有極高的回報率,從投資角度來看更應該獲得資金青睞。但是因為投資大而初始利潤產出率較低,週期長且不確定性風險率高,即使擁有光明的發展前景,但由於有能輕鬆套利的金融市場存在,所以也就無法吸引追逐短期暴利的資金興趣。在這樣異化和扭曲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難以及時高效地傳導到實體,資金流動不到經濟轉型最該抵達的實體領域,金融服務也就覆蓋不了這些發展領域,從而使金融服務科創、服務戰略新興產業的政策難以奏效。

結果,高水平的金融服務不能延伸到財富創造的實體一端,也加劇了金融空轉和利率虛置的程度,使金融收益建立在很不穩定的泡沫資產上面,不能有效地落實到基礎層創造真實財富上。一旦泡沫資產價格出現異常跌價波動,就會產生風險,導致金融系統連鎖反應產生不可估量的重大損失。

如何使金融迴歸本源?

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實體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為此,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防止“脫實向虛”,就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正本清源,使金融從“脫實向虛”的道路迴歸正道。金融應該採取措施迴歸本源,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發展,通過支持實體創新驅動獲得成功實現利益讓渡,從而帶動金融業打牢基礎穩健發展,走向依存實體提供所需資金服務,強化銀行經營上和企業的脣齒關係,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財富創造功能發揮,抑制“脫實向虛”風氣,使泡沫型投機行為有所收斂。同時,金融要配合貨幣政策,積極疏通貸款道路上的各種障礙,積極設法降低資金使用成本,限制把實體經濟當作唐僧肉肆意榨取,在實體發展急需資金投入支持的時候,能給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利率適當的資金,設身處地減輕企業轉型發展信貸的利息壓力。

其次,下定決心,從科學考核入手扭轉金融脫實向虛的情況。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順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核標準偏重收益率排序考核。金融機構諸如銀行等普遍建立了資金收益考核標準,引導信貸工作和資金投放轉向高盈利領域,自然就會驅動從業人員尋求願意出高價的項目,以及願意付出高利息的客戶,結果勢必拉高這些領域資金使用的利率,導致金融供給向高息領域過度供給;同時隱形驅離低產出行業的存量資金,致使製造行業等實體領域供給不足,科創行業金融供給嚴重匱乏,金融整體被高利率局面嚴重扭曲,而走向製造泡沫的實質性異化,干擾了金融發揮市場作用配置資源的功效。

第三,協同共進,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金融管理部門要強化監管責任,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與財政政策配合,支持願意幹事創業、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地區和領域加快發展;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中長期融資;穩妥化解局部性、結構性存量風險;加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落實好各項開放舉措,以開放促進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只有實體經濟受到金融支持保持健康發展,金融創新服務手段服務好實體經濟的發展,確保實體經濟創造真實的財富和利潤供給來源,金融才能從財富創造中收益,獲得充足養分持續涵養的金融,也才具有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作者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統計系副教授、上海高校智庫戰略研究專家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