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為什麼有用?錢的作用是什麼?

經濟 麵包 匯率 卡爾·門格爾 牛奶 服裝 明天會更好651011 2019-06-28

宏觀經濟學

錢為什麼有用?錢的作用是什麼?

前文說到的都是微觀經濟學,從這裡開始分享宏觀經濟學的概念。二者有什麼不同呢?

微觀經濟學風平浪靜,沒有發生過大革命它的核心永遠只有一個,就是需求和供給。回憶一下前文說到的選擇、歧視、成本、產權等,都是對需求的深入探討。

交易、比較優勢原理、貿易自由化、如何克服信息不對稱和各種商業模式等,都是對供給行為的深入分析。

這兩個概念會用到具體的情景、具體的商品中,就形成了經濟學的分支,比如用到勞動力市場中,就有勞動經濟學。

但萬變不離其宗,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供給和需求,都是建立在個人選擇上面的。任何一宗交易都是以個人的偏好和選擇為依據的。

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加總變量之間的關係,它所考量的變量是由無數具體的交易彙總起來的抽象概念。

比如說總需求、總供給、價格指數、總失業率、某國匯率、利率等,這些彙總指標。宏觀經濟學試圖研究這些彙總的指標中的因果關係,它們互相影響、互相起作用的規律。

這裡首先說一下宏觀經濟學為什麼這麼難?

困難之一:加總變量之間因果關係難確定。宏觀經濟學是關於這些總指標之間的關係的,但究竟有沒有因果關係,其實是不確定的。

比如當社會出現總供給過剩時,宏觀經濟學家會得出結論總需求不足。接下來的行為是刺激總需求嗎?可我們每天的決定都不是按總需求來的。

比如我出門要不要多加件衣服,不看全球平均氣溫,而是看當地氣溫。宏觀彙總的指標之間,不存在人們預想的那種、微觀經濟學裡才存在的直接因果關係。

錢為什麼有用?錢的作用是什麼?

困難之二:宏觀的數量變化和個人微觀行為之間的關係可能不是那麼顯著。就是你看到一個宏觀現象,不容易馬上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

這方面有部名著托馬斯·謝林有本書叫《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書中說了很多不經意發生的微觀行為和奇特的宏觀現象之間的關係。

困難之三:影響因素多而案例數據少。那些彙總指標太多了,由於以前沒有數據,尤其是精確數據描繪的宏觀經濟現象,並不多。所以這也是眾說紛紜,理論層出不窮的原因。

困難之四:經濟現象和政策措施之間存在時間滯後。要評估一項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往往會遇到測不準的困難。

困難之五:政府很難把裁判員和運動員的身份分開,政策的制定者本身就在市場當中,這增加了形成有效政策、評估政策的困難。

問題:請你告訴我,在你印象中,經濟學家對經濟未來的走勢預測最準的一次?請你舉個例子。

這讓我想到前一段時間聽到的一本書,名字叫《八零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改革開放四十年能有今天的結果,要感謝當時的一批經濟學家,他們展露思想光芒,參與國家決策,給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論基礎,並落到實處,這太不容易了。

經濟學家對未來的預測,錯的多對的少,所以正確才難找。

貨幣的起源

錢為什麼有用?錢的作用是什麼?

這部分分享貨幣的起源,整個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貨幣問題,貨幣的核心問題是協調。整個社會怎麼通過貨幣來達成協調和合作?

這裡通過兩個問題來串聯全部內容,分別是貨幣為什麼有用?貨幣的作用是什麼?

貨幣有什麼用呢?奧地利學派的鼻祖門格爾曾寫過一篇論文,名字叫《論貨幣的起源》,它說貨幣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覺得它有用,只要別人願意接受它,它就起作用了。

門格爾說貨幣的起源、貨幣的形態,跟語言的發展非常相像。你想語言也是這樣,一個詞,一句話,能不能流行開來,不僅僅在於說的人,還在於聽的人,在於別人接不接受。

奧地利學派有個重要概念叫“自發秩序”,是說我們今天在社會上看到的秩序,不是某一個個人或權威機構主動設計出來的,是由無數人的行動匯合而成的。語言是一種自發秩序,貨幣也是。

貨幣為什麼會流行起來呢?貨幣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它避免了雙重偶然性。想象下,在物物交換的年代,要達成交易,要有條件。

比如我有面包賣,想要牛奶,這時我只有遇到一個剛好手上有牛奶出售,又想買麵包的,才能達成交易。這種雙重偶然性不容易遇到。

而有貨幣之後,交易就不需要滿足雙重偶然性了,只要滿足一重偶然性就可以達成交易了。在貨幣的幫助下,只要遇到想買麵包的就能達成交易;只要遇到賣牛奶的也能達成交易,這就是貨幣帶來的極大的便利。

生活中,還有什麼情況是要滿足雙重偶然性的呢?戀愛,不僅需要我喜歡你,還需要你喜歡我,因此能談戀愛的機會,就比能達成交易的機會少多了。

言歸正傳,貨幣其實只代表機會,多掙錢不代表你愛的只是錢,沒有人是吃錢的,抱錢睡覺的,錢只代表你的機會更多、選擇更多,至於你怎麼用機會和選擇,不同人有不同的志向。

貨幣的第二個作用就是使交易中質檢成本減半。假如沒有貨幣的幫助,屠夫找我買麵包,我要學會檢查肉的品質;裁縫找我買麵包,我要學會檢查衣服的不合格;釀酒師來買麵包,我要學會檢查酒的質量。

這學習成本和學習壓力好高,有了貨幣就不同了,我只要學會檢查貨幣的真假就行了。

貨幣的第三個作用是應運而生的,當不需要滿足雙重偶然性,質檢的成本大幅下降,結果是什麼?社會上每個參與交易的人,幸福大幅提高。

什麼用來做貨幣呢?好多好多東西,比如鹽、鐵、茶葉、金、菸草等等。

錢為什麼有用?錢的作用是什麼?

問題:一個國家發行貨幣,發行量的多少,究竟根據某個客觀標準來定,還是根據發行人自己的意願來定呢?

書上說貨幣發行量,是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決定的,實際上往往是執政者自己決定的。

各國發行貨幣一樣道理,說是不能濫發,說是有標準,但最後還是自己說的算。

各國超額發行貨幣,其實是一個比醜的過程,只要你超發貨幣的速度比別人低一點,那你國家的貨幣就比別的國家貨幣堅挺一點,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到底有多剋制,取決於其他國家到底有多不剋制。

謝謝欣賞,觀點來自《薛兆豐的經濟學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