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佛觀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69)

金剛經 佛教 釋宣化 妙高山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2017-09-2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舊金山佛教講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

《金剛經》:佛觀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69)

B24.福德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假設要有,這樣一個人,“以(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這三千大千世界這個須彌山王是很多。“須彌山”是梵語,翻譯成此方的文字,就叫妙高──妙高山。這個妙高山王,三千大千世界裡邊有很多妙高山王。“如是等七寶聚”:像這個妙高山王這麼多的七寶聚到一起,“有人持用佈施”:有人拿著這麼多七寶,來作佈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假設,那麼再有另外一個人,以這個般若波羅蜜,到彼岸這種的經典;以智慧到彼岸這種的經典,“乃至四句偈等”:乃至於最少,到四句偈子這麼少的文字,“受持讀誦”:他能心領受,身能持,再能讀誦,能對著本子讀,離開本子來誦。“為他人說”:而再能為其他人來講解,來解說。“於前福德”:在這個,和以前這個七寶聚;用七寶聚這麼多的須彌山王的七寶聚,來用作佈施來比較。“於前福德”,兩相來比較,“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以前那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妙高山王,那麼多的七寶來作佈施,不如有人以這個《金剛經》的四句偈,為他人說那個福德,比以前那個福德,超過百千萬億倍都不止。“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乃至於,用這個算數來算,用譬喻來比方,“所不能及”,也說不清楚,他那種功德的大法。

這個《金剛經》,大約再有兩個禮拜,就講完了。或者最多還可以講三次。那麼少呢,就講兩次。這個《金剛經》主要就是不著相;你不著我相,不著人相,不著眾生相,不著壽者相。那麼不著相。我們聽過經之後,自己問問自己,我這個相,空了沒空?人的相空了沒空?眾生相空了沒空?壽者相,空了沒空?如果我總覺得,我自己是很大的,人人都不如我,那我自己這個須彌山,就沒有剷平了,就沒有平。如果我要再有人相,對人相看得很重的,那對人這個須彌山哪,也就沒有平息。那麼乃至眾生相的須彌山、壽者相的須彌山都沒能平。這個須彌山、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等於須彌山那麼大、那麼高,那就沒有能離相,沒有能不著相。現在我們學佛法的人,都要把自己這個須彌山推倒了它,要變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你自己的須彌山、人這個須彌山、眾生這個須彌山、壽者這個須彌山打不倒,那就不要得到這個平等,“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所以我們學,聽《金剛經》之後,一定要把這個我相,不要了它!

那有一個人,要把她的丈夫佈施給人。我們現在把我們這個身體都佈施給人,什麼都不要它。有古來的大德有這麼一句話,說,“去年窮,還有立錐之地。”說,我去年窮啊,窮得還有一個立錐之地。什麼叫錐呢?這一個東西,有一個尖尖東西,可以鑽出窟窿來。這叫錐子。“去年窮,還有立錐之地。”這個立錐之地,那個錐子尖上是很少的地方;說,我雖然窮,我還有一個地方可以立這個錐子。“今年窮,錐也無。”今年窮,窮得連這個錐子都沒有了。那麼錐子都沒有了,當然立錐之地方也沒有了。那麼這就是表示什麼呢?表示把人相也沒有了,我相也沒有,眾生相也沒有,壽者相也沒有了。你聽經,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去,不是聽完了就沒有事了。明白這個理,就要照著這個理論去實實在在躬行實踐。

《金剛經》:佛觀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69)

B25.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說,這個以諸須彌山王的七寶來用佈施,不如有人以四句偈為他人說,這個福德比以七寶的須彌山王佈施,還更大。所以又說,“於意云何”:在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你們這些個聲聞的人哪,不要說,“如來作是念”,作這種的想念;“我當度眾生。”你說,如來呀,應該度眾生。不要有這種的想法。為什麼呢?“須菩提。莫作是念。”這“莫作是念”,就是這個誡止之辭。什麼叫誡止之辭呢?就說,你不要這樣想,你不要作這種的想法。什麼緣故,你不要作這種想法呢?“何以故”呢?“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和眾生是一個的,所以如來度眾生並沒有度眾生;如來不度眾生,眾生自度。所謂,五祖和六祖講的,這個“迷時師度”:迷的時候,就要師父來度徒弟。“悟時自度”,你要明白了之後呢,就要自度。所以佛度眾生,在眾生迷的時候,佛度眾生。眾生要覺悟了──那麼這個覺悟是誰覺悟的?不是佛給他的覺悟,是他自己覺悟了;自己覺悟了,所以佛沒有度眾生。

這又有一個說法,說,“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這個眾生和佛是平等的。在佛的份上,也沒有多一點點什麼;在眾生的份上,也沒有少了一點點什麼,什麼也沒有少。在佛的地位上,什麼也沒有多。那麼眾生所以和佛是一樣的,是平等平等的。所以說“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因為這個,所以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假設的話,你要一定說有眾生是佛度的的話,“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這個時候,佛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這個四相也沒有空啊!佛叫一切眾生都要離相,何況佛自己呢?所以佛度一切眾生是眾生自度,佛並沒有度眾生。因為什麼佛沒有度眾生?因為佛沒有我相。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如來說“有我”,“則非有我。”怎麼叫有我即非有我呢? 這個“有我”,是一個假我,“即非有我”,這不是一個真我。“而凡夫之人”:而這一般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以這個假我,就當成一個真我了。以這個假的就當一個真的了。可是雖然這樣講,以假我當成真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須菩提,現在所謂的凡夫,將來也是成佛的。所以“如來說即非凡夫。”那麼他暫時間雖然是凡夫,將來也會成佛的,你不要拿著他當凡夫來看哪!所以佛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這一切眾生,將來都是要成佛的,但以妄想執著未能證得。就因為有個妄想,有個執著,所以才沒有能成佛,暫時作凡夫,那麼將來都會成佛的。所以佛說,“如來說凡夫者”,這個凡夫“是名凡夫。”如來說這個,“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將來不是凡夫。“是名凡夫”:是暫時間有個凡夫的名字。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啊,你不要看他是凡夫。佛觀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佛看所有的眾生都是他過去生中的父母,將來的諸佛,所以“是名凡夫”:這暫時間是凡夫而已。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