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X加持,體驗吉利爬行者自主泊車系統如何搞定最後一公里?

V2X加持,體驗吉利爬行者自主泊車系統如何搞定最後一公里?

僅2018年一年,包括主機廠、造車新勢力、零部件廠及自動駕駛公司在內的數十家公司紛紛或發佈自己的自主泊車概念、技術方案、或demo展示等。

在2019年這一年,自主泊車商業化元年即將開始之際,吉利攜“爬行者智能系統”殺入了競爭已是如火如荼AVP(自動代客泊車-Auto Valet Parking)賽道。

這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說明兩個問題:

一、低速自動駕駛爆發在即。

各玩家都看到了AVP的前景,統一認為AVP是中國自動駕駛市場上最具有戰略價值的高地。 不同於面向開放城市、高速工況的L4/L5級自動駕駛乘用車,低速且車中無人的自動代客泊車應用環境相對簡單,行人出入較少的車庫對應自動駕駛系統發生事故的風險係數及立法難度更小。

二、真正在這一領域有長期積累的玩家並不多。

上述進展中,多數玩家因投入自動代客泊車研發儲備時間不長,多數項目還停留在概念、演示或樣機階段,距離產品化和測試量產遙遙無期,同時也還未到測試,更未到量產階段。

換言之,多數量產車型僅停留在L2/L3級自動泊車功能,而在L3級自動代客泊車層面,仍未有一家真正具備商業化和量產能力的車企出現。

在今年的龍灣論壇上,吉利向外界正式發佈了“爬行者智能系統”,並宣佈利用V2X技術,藉助“雲端”、“路端”、“停車場端”的輔助設施,能100%實現自主泊車。

那麼,後發進入者打造的爬行者智能系統是否真正具備商業化和量產能力?

吉利的AVP打法:車路協同

V2X加持,體驗吉利爬行者自主泊車系統如何搞定最後一公里?

從技術層面看,當前自主泊車功能的實現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加強車端自身傳感能力;一是加強場端通信支持。

吉利智能系統原理與博世等供應商大量改裝場端不同,爬行者系統基於“車路協同”概念開發。

採用先進的無線通信和新一代互聯網等技術,全方位實施車車、車路動態實時信息交互,並在全時空動態交通信息採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

車端主要依賴於融合式全自動泊車的傳感器配置,外加前視攝像頭、V2X設備等實現特定區域內的點到點自動駕駛、自動車位掃描、自動泊入泊出等功能。

車輛自身具備車輛、行人等動態障礙物檢測和識別功能,可實現自動緊急制動、避障等決策規劃。

場端主要依託攝像頭檢測技術,實現停車場車位佔用情況檢測,並上傳至停車場服務器,並實現為自主泊車車輛提前分配車位信息。

它是基於現有量產傳感器配置,利用V2X技術,合車端、雲端、場端,依託5G網絡實現全路況、全場景、無縫高速連接的自動駕駛技術。其核心算法完全由吉利汽車自主研發,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L3等級自動駕駛。

同時它也是5G技術首次在車輛上的應用,具備正負誤差控制在10釐米以內較高級別泊車精度。

此外,該系統也融合汽車、網聯、基礎設施、政府和運營商的新生態的技術入口之一,將為研發更高級別無人駕駛技術,創新出行生態打下基礎。

那麼,爬行者智能系統是如何實現的?

這是一個基於“5G網絡覆蓋”、基於“雲端數據實時互聯”的整體解決方案。

實際應用中,當車輛收到泊車指令後,V2N車輛與停車場端和雲端通訊,尋找最合適的空閒車外並規劃好最佳路徑,並將相關信息下發到車端;基於V2N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通訊,車輛識別紅燈停車。

依靠5G網絡和V2V車輛與車輛通訊功能,提前發現盲區車輛,做好避讓準備;當行人突然出現在車前,V2P車輛與行人通訊功能啟動,實現避讓或剎車;最終將車輛停入停車端也就是停車場的車位中。

爬行者智能系統技術負責人告訴雷鋒網,基於V2X技術,部分傳感器可以通過在路端、停車場端部署,這樣可以降低汽車上傳感成本。如此基於L3級車端硬件的低成本技術路線助力,爬行者智能系統產品有望快速落地。

吉利創新中心體驗吉利『爬行者系統』

上週,雷鋒網新智駕受邀奔赴吉利位於杭州灣的創新中心,深度體驗了這套2021年量產的AVP系統。

在體驗當天,一位吉利的工作人員用手機APP叫了一輛吉利的無人駕駛車。隨著手機叫車的指令,“爬行者”自動啟動,帶著雷鋒網新智駕平穩地行駛到叫車出行人員的位置。

同時體驗了對包括『前向碰撞預警、逆向超車預警、車輛失控預警、闖紅燈預警、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綠波車速引導、擁堵提醒、近場支付、道路危險狀況提示』等17種我們熟悉的道路場景。

首先,叫車人員在上車之後,“爬行者”無人車繼續往前開,仍不需要任何操控。遇到紅綠燈,無人車可以自行停靠,遇到周圍有行車障礙,無人車會自行避讓。

值得注意的是,該無人車頂部沒有激光雷達,但裝有毫米波雷達,以及多個攝像頭,能夠感知獲得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實現車輛的自主安全駕駛。

吉利的“爬行者智能系統”技術主要包含了手機召喚、自主泊車、主動變道、主動避障、行人探測、紅綠燈通行、自主巡航等功能。

此外,該系統主要是基於5G網絡和V2X無線通訊功能,提前發現盲區車輛,做好避讓準備;當行人突然出現在車前,V2P通訊功能啟動,實現避讓或剎車; 突破了室內室外定位融合技術難點。

值得注意的是,當車位另一側有障礙物時,並且距離目標車位對面的車輛距離較小時,即使目標車位符合要求,系統也不會提示找到車位,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可以避免由於兩側距離過窄而在泊車過程中發生剮蹭的情況。

雖然在吉利爬行者自主泊車的體驗當中,各個功能的演示比較成功,但自動駕駛的落地和量產不僅僅需要技術方面的突破,同時還需要網聯、基礎設施、政府和運營商的『多維度』協同合作。

對此吉利方面表示,在2019年8月底,寧波杭州灣智慧城市國家級示範項目第二期建成驗收後,吉利也將在此完成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演示。

未來,該試點區域將成為全球首個集成了V2X+5G、邊緣計算、交通大數據服務平臺、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等,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等應用領域的綜合性示範點。

快速落地背後的技術團隊

“做Demo容易,做產品難!”這自動駕駛從業者經常提起的一句口頭禪,也道出了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多處於研發狀態的關鍵原因。

做技術Demo只用解決個別場景,車輛改裝標準、傳感器的選型、功能驗證等關鍵環節都無需考慮。

但是,要進行量產化的技術落地時,車規要求、軟硬件成本、可靠性等問題都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還要設計商業模式,並實打實地將技術運營起來。

在吉利全面推動自動泊車技術落地背後,反映的正是其成熟的團隊技術能力和產品化能力。

V2X加持,體驗吉利爬行者自主泊車系統如何搞定最後一公里?

在體驗吉利爬行者智能系統之際,雷鋒網探訪了這技術背後團隊所在地-吉利創新中心。該中心坐落於寧波杭州灣,團隊研發人員達數百人的規模,涉及AI、計算機科學、車輛工程、車聯網、硬件製造等多個領域的人才。

正是這樣一支團隊,讓吉利用很短的時間,快速打造了從車輛控制、多傳感器融合,到系統集成、計算模塊開發和遠程控制的全棧式開發能力,相較純算法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更具落地優勢。

商業模式上,吉利的野望更大,希望通過“爬行者智能系統”打造成融合汽車、網聯、基礎設施、政府和運營商的新生態的技術入口之一

其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在前端,實現直接泊車服務、增值服務、小區與商業中心峰谷分流模式以及支付服務;在後端,包括金融、廣告、保險以及數據的收入等都可以帶來持續的收益,形成良好的商業體系循環。

其實,目前在自主泊車的研發陣營裡,已經出現了兩系之爭:

一方面是以百度為代表的“單車智能”系,即通過對車輛的改造,提高單車智能的方式來實現自主泊車;

另一方面是以吉利的爬行者智能系統為代表的“車路協同”系,即通過車端與場端設備改造,強調利用V2X技術,藉助“車路協同”實現自主泊車。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首先,甄別出主機廠、出行平臺運營商、智慧停車場管理等各方的利益分配;其次是隻有在統一技術方向和背景條件下,商業模式才有規範的可能。

總結來說,吉利堅持打造自動駕駛的原因除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行車痛點、車企轉型科技公司之外,更多的考慮還基於智能駕駛技術在安全上的優勢。

數據統計表明,全世界範圍內,超過30%的公路交通事故與疲勞駕駛有關,而因人為操作不當造成的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數。高等級且功能完善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有望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而吉利則希望這一數字是90%。

同時,爬行者智能系統也符合李書福此前提到的智能駕駛終極目標:『將是一個由安全、健康、人、車交互構成的「智能命運共同體」。智能駕駛的關鍵是智能,本質是汽車,特點是通信基礎設施網聯化,前提是確保交通安全、順暢、高效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