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3月28日,吉利與戴姆勒共同宣佈,將成立合資公司,把smart打造成一個純電動汽車品牌。

這個擁有德瑞法三國血統的汽車公司(德國戴姆勒與瑞士Swatch合作,在法國生產)即將注入中國血液。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自誕生以來,專注於個性小型車的smart在全球範圍內已累計虧損了40億歐元,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也不高,母公司戴姆勒急於為其尋找轉型的道路。


吉利的到來,讓smart獲得了新生的機會。合資公司在今年年底正式成立,總部設在中國,新產品的設計由奔馳負責,吉利則負責工程研發。首款新車將在2022年推出。這對於已收購了沃爾沃、蓮花等海外知名汽車品牌的吉利來說,無疑又是擴大版圖的一個好機會。


吉利與戴姆勒此次聯手,不禁讓人聯想起此前長城與寶馬聯手打造電動MINI的舉措。然而,對於本土車企聯合豪華車企子品牌打造新能源車一事,不少人持悲觀的看法。

長續航、高性能、大尺寸,是電動車唯一方向嗎?


最近,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祕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表示:“smart也好、MINI也罷,除了品牌之外,產品也是雞肋,做電動車低於300公里以下,除非低價,否則市場也是涼涼。”

確實,以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來看,續航里程在250以下的純電動車不享受任何補貼;250-400公里的只補貼1.8萬元,400公里以上的補貼金額為2.5萬元,與2018年(補貼5 萬元)相比,縮減了50%。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補貼正在退波,電動車續航距離的下限別逐步提高,從這點去看,那位“理事長”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


另一方面,市場上有一些已被認可的純電動車型,以看似正確的方式指引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如特斯拉Model X,有著500km以上的續航距離、堪比超跑的加速性能,以及十分討好中國消費者的7座佈局,這讓它成為不少新勢力車企的模仿對象。


一時間,國內的純電動車都朝著長續航、高性能、大尺寸方向去走。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續航距離高,售價同樣也高。特斯拉MODEL X真的值得中國電動車企業學習嗎?

出行範圍和充電時間均受限,續航距離再長也沒用


事實上,目前大多數國產電動車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距離都沒達到400km以上的水準。即便某天電池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純電動車的續航距離都達到了500km以上的水準,純電動車也難以取代燃油車成為市場的主流。

電動車的最大制約,不是續航距離多少,而是充電便利性和充電時間。


目前國內充電樁佈局都集中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還十分稀少。以擁有充電樁數量最多的運營商“特來電”為例,在筆者居住的廣州,“特來電”設置了179個充電站,佈局比較完善,但在廣州隔壁的東莞,充電站數量銳減至14個,而且有一半都是慢充。離廣州約150公里的珠海,“特來電”更是沒有設置任何充電站。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特來電”在廣州的充電站佈局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在廣州隔壁的東莞,“特來電”充電站數量銳減。


缺乏充電設施,純電動車就相當於“斷奶”了,再高的續航距離,也難以支持純電動車進行跨市移動。


另外,充電時長也是一個障礙。目前快充的主流技術水平是30分鐘內從匱電狀態(約30%電量)充電至80%電量,這限制了車主的用車自由度,只能選擇中午或晚上固定時間充電,要是在趕路過程中來個30分鐘的“快充”,估計誰都接受不了。


而要大幅縮減充電時間,從技術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畢竟過高的充電電流,不但會加速電池衰減,而且還會對電網帶來極大負荷,引發安全隱患。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出行範圍和充電時間雙雙受限,長途出行的事兒還是交給燃油車或混動車吧,電動車註定只是城市通勤工具,作為家裡的第二輛車。但這並非對其定位的貶低或否定,恰恰,這是目前一線城市最需要的車種。


核心指標做減法,品質和安全做加法


在大城市裡開車,都會遇到堵車和停車難的問題,普通燃油車長期在低效工況下行駛,油耗高居不下更是難以避免。

在這情況下,一臺用以代步的純電動車是十分理想的。這臺電動車無需太大(方便路上穿梭、停車),無需太快(城市駕駛動力適當就夠),當然也無需過分追求續航距離,200-300km的續航距離,也即100-150km的出行半徑,足以覆蓋國內所有城市。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像smart這樣的微型車設計之初就是為城市通勤而生,將其電動化能延伸出更多用途。

在核心指標(續航、尺寸、性能)上做減法,對燃油車而言是一種倒退,但放在電動車上確是無比正確的事情。一臺小巧、便利、低成本的電動車,雖然難以享受新能源政策優惠,但卻能命中一線城市消費者的出行痛點。


讓電動車迴歸原點,做消費者真正需要的車型,這就是吉利聯手smart之後要做的事情。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注重城市通勤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可以不高,但品質感一定不能低,安全性也必須有較高的標準,畢竟這是買家最為看重的東西。

而吉利和戴姆勒,都是以傳統燃油車為核心的製造企業,在生產工藝、質量把控上,都有著其他新興純電動車企業難以逾越的優勢。這意味著,即將誕生的“吉利smart”,在品質和安全性上都會有更大的保障,這是傳統車進軍電動車的最大底氣所在。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小型電動車必須講究可靠性和安全性,不然就會淪為“老人代步車”。


電動車是富人的玩具還是窮人的工具?我看都不是


最近,小鵬汽車代工方海馬汽車董事長景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購買電動汽車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把它當成玩具,對價格不敏感的的人,如特斯拉的用戶;一種是要省錢省電的窮人,花五六萬買個代步工具。

這話不無道理,卻忽略了佔比的更多中等收入人群,他們對電動車同樣有需求,但既不是玩具、也不是工具,而是專用於短途便捷出行的小型電動車。這是目前市場上最欠缺的車種,也是電動車最正確的發展方向。


特斯拉追求大且長,“吉利smart”講究小而精,誰是電動車主宰?



所以,續航在300km以下的小型電動車不但不會涼,而且很有希望成為電動車市場的主流。前提是,這種車價格不能太高,要有過硬的品質,有好看的設計,最好有一定的品牌支撐。


這麼看來,“吉利smart”滿足了以上的條件,欠缺的只是一個更成熟、更理性的市場環境。


文 | 超人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earAuto、青主評車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