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VOID Pro 耳機與 ST100 耳機支架

真正在回國之後添置的,其實只有耳機、耳機支架、電競椅,還有這個巨大的鍵盤鼠標墊,它們的到來也標誌著海盜船集郵計劃的圓滿完成。耳機的音質比較普通,但是支持無線。耳機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網上不少人為了配支架去買耳機。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VOID Pro 耳機與 ST100 耳機支架

真正在回國之後添置的,其實只有耳機、耳機支架、電競椅,還有這個巨大的鍵盤鼠標墊,它們的到來也標誌著海盜船集郵計劃的圓滿完成。耳機的音質比較普通,但是支持無線。耳機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網上不少人為了配支架去買耳機。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T2 Road Warrior 電競椅

其實海盜船是做存儲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業內頂級的領域是內存、NVMe 固態硬盤,還有電源和風扇。這幾個領域上海盜船都是閉眼買都不會錯的存在。其他的領域,品質當然也都不錯,畢竟價位在那裡,但是沒有像前面那幾個領域那樣無人匹敵。不過能在各領域都做到品質不錯就夠了。當初之所以選擇海盜船作為集郵品牌,就是看重海盜船在各領域的產品品質都還不錯的特點,再加上海盜船產品的外形設計不會過於誇張,都比較簡約,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遊戲桌面也是極簡風格的,而且風格統一,海盜船剛好可以一站式地滿足這個需求。如果這邊一個雷蛇,那邊一個華碩,面前再擺兩顆櫻桃,我會感覺自己的桌面有點像萬國雜貨鋪。統一成一個品牌,看起來、用起來,都會舒服一些。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VOID Pro 耳機與 ST100 耳機支架

真正在回國之後添置的,其實只有耳機、耳機支架、電競椅,還有這個巨大的鍵盤鼠標墊,它們的到來也標誌著海盜船集郵計劃的圓滿完成。耳機的音質比較普通,但是支持無線。耳機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網上不少人為了配支架去買耳機。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T2 Road Warrior 電競椅

其實海盜船是做存儲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業內頂級的領域是內存、NVMe 固態硬盤,還有電源和風扇。這幾個領域上海盜船都是閉眼買都不會錯的存在。其他的領域,品質當然也都不錯,畢竟價位在那裡,但是沒有像前面那幾個領域那樣無人匹敵。不過能在各領域都做到品質不錯就夠了。當初之所以選擇海盜船作為集郵品牌,就是看重海盜船在各領域的產品品質都還不錯的特點,再加上海盜船產品的外形設計不會過於誇張,都比較簡約,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遊戲桌面也是極簡風格的,而且風格統一,海盜船剛好可以一站式地滿足這個需求。如果這邊一個雷蛇,那邊一個華碩,面前再擺兩顆櫻桃,我會感覺自己的桌面有點像萬國雜貨鋪。統一成一個品牌,看起來、用起來,都會舒服一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三星 C34H890WJC 顯示器

前面也寫到過,我非常重視玩遊戲時的沉浸感,甚至為了這種沉浸感想把屋子貼滿純黑色的降噪棉,即便對眼睛不好也不在乎。後來有了女朋友,又開始調整沉浸策略,結果發現效果出人意料地還不錯。首先說說 21 比 9 的帶魚屏。買帶魚屏是因為女朋友的建議,作為一個喜歡玩經典遊戲的玩家,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比較抗拒帶魚屏。原因是經典遊戲很多都沒有適配 21 比 9。像巫師3,雖然跑世界地圖的時候支持 21 比 9,但是一對話就會切回 16 比 9、跳出黑邊,瞬間出戲。

不過這陣子玩了一些新一些的遊戲,比如地鐵:離去、刺客信條:起源,我對帶魚屏也因此逐漸改觀。這些近幾年的遊戲,都對帶魚屏有很好的適配。因為取消了站樁對話,所以對話時也不會切回 16 比 9、出現黑邊。沒有了這種黑邊齣戲對遊戲沉浸感的破壞之後,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是優點了。曲面、更寬的視野,都是大幅增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我平常把遊戲分辨率設在 2560x1080,雖然低了一些,但是往電競椅裡一趟,眼睛距離屏幕 80 釐米左右,也不會有任何顆粒感。調低分辨率最大的好處還是保證幀率。2560x1080 只比 1080p 多了 33% 的像素,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遊戲在這個分辨率下,RTX 2060 還是能穩在 60 FPS 以上。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VOID Pro 耳機與 ST100 耳機支架

真正在回國之後添置的,其實只有耳機、耳機支架、電競椅,還有這個巨大的鍵盤鼠標墊,它們的到來也標誌著海盜船集郵計劃的圓滿完成。耳機的音質比較普通,但是支持無線。耳機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網上不少人為了配支架去買耳機。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T2 Road Warrior 電競椅

其實海盜船是做存儲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業內頂級的領域是內存、NVMe 固態硬盤,還有電源和風扇。這幾個領域上海盜船都是閉眼買都不會錯的存在。其他的領域,品質當然也都不錯,畢竟價位在那裡,但是沒有像前面那幾個領域那樣無人匹敵。不過能在各領域都做到品質不錯就夠了。當初之所以選擇海盜船作為集郵品牌,就是看重海盜船在各領域的產品品質都還不錯的特點,再加上海盜船產品的外形設計不會過於誇張,都比較簡約,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遊戲桌面也是極簡風格的,而且風格統一,海盜船剛好可以一站式地滿足這個需求。如果這邊一個雷蛇,那邊一個華碩,面前再擺兩顆櫻桃,我會感覺自己的桌面有點像萬國雜貨鋪。統一成一個品牌,看起來、用起來,都會舒服一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三星 C34H890WJC 顯示器

前面也寫到過,我非常重視玩遊戲時的沉浸感,甚至為了這種沉浸感想把屋子貼滿純黑色的降噪棉,即便對眼睛不好也不在乎。後來有了女朋友,又開始調整沉浸策略,結果發現效果出人意料地還不錯。首先說說 21 比 9 的帶魚屏。買帶魚屏是因為女朋友的建議,作為一個喜歡玩經典遊戲的玩家,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比較抗拒帶魚屏。原因是經典遊戲很多都沒有適配 21 比 9。像巫師3,雖然跑世界地圖的時候支持 21 比 9,但是一對話就會切回 16 比 9、跳出黑邊,瞬間出戲。

不過這陣子玩了一些新一些的遊戲,比如地鐵:離去、刺客信條:起源,我對帶魚屏也因此逐漸改觀。這些近幾年的遊戲,都對帶魚屏有很好的適配。因為取消了站樁對話,所以對話時也不會切回 16 比 9、出現黑邊。沒有了這種黑邊齣戲對遊戲沉浸感的破壞之後,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是優點了。曲面、更寬的視野,都是大幅增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我平常把遊戲分辨率設在 2560x1080,雖然低了一些,但是往電競椅裡一趟,眼睛距離屏幕 80 釐米左右,也不會有任何顆粒感。調低分辨率最大的好處還是保證幀率。2560x1080 只比 1080p 多了 33% 的像素,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遊戲在這個分辨率下,RTX 2060 還是能穩在 60 FPS 以上。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孤島驚魂5與海盜船的聯動燈效

我做的另一個調整,就是放棄了滿牆的黑色吸音棉。以往我都是習慣在遊戲時關閉所有燈光,以免破壞我的沉浸感,但這次由於留下了一面白牆,有天就突發奇想嘗試了一下在遊戲時打開燈效,結果意外發現了海盜船套裝的燈效加成:在遊戲中,我的全部海盜船設備居然會配合遊戲畫面來改變燈效。上網一查,原來是海盜船新推出的一個功能,大致就是海盜船會和育碧、4A 這些遊戲廠商合作,廠商在製作遊戲的時候,專門為海盜船的設備寫一些代碼。這樣,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燈效會根據遊戲內容來變化。

現在我實測支持的遊戲有地鐵:離去、孤島驚魂5。比如在玩地鐵:離去的時候,血量較低的時候,燈光會變成閃爍的紅色,潛行的時候燈光是穩定的綠色,快被發現的時候則會變成黃色、紅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全套海盜船設備配上這個新功能,玩遊戲的時候效果非常震撼。有了這個新功能,燈效就再也不是破壞沉浸感的雞肋,反而很好地渲染了氛圍,大幅提升了沉浸感。

溫馨

到這裡,硬核遊戲宅的部分就寫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寫一些迴歸生活本身的東西。前面也寫到了,有了女朋友之後,我開始調整我原有的計劃。原來的計劃裡面,我過於關注遊戲沉浸感的維護,卻忽略了生活本身。遊戲,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在房間佈置的過程中,我的女朋友也提供了不少思路,讓這個房間在追求極致效率、極致遊戲體驗的同時,也有了一些生機、一絲靈氣。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VOID Pro 耳機與 ST100 耳機支架

真正在回國之後添置的,其實只有耳機、耳機支架、電競椅,還有這個巨大的鍵盤鼠標墊,它們的到來也標誌著海盜船集郵計劃的圓滿完成。耳機的音質比較普通,但是支持無線。耳機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網上不少人為了配支架去買耳機。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T2 Road Warrior 電競椅

其實海盜船是做存儲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業內頂級的領域是內存、NVMe 固態硬盤,還有電源和風扇。這幾個領域上海盜船都是閉眼買都不會錯的存在。其他的領域,品質當然也都不錯,畢竟價位在那裡,但是沒有像前面那幾個領域那樣無人匹敵。不過能在各領域都做到品質不錯就夠了。當初之所以選擇海盜船作為集郵品牌,就是看重海盜船在各領域的產品品質都還不錯的特點,再加上海盜船產品的外形設計不會過於誇張,都比較簡約,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遊戲桌面也是極簡風格的,而且風格統一,海盜船剛好可以一站式地滿足這個需求。如果這邊一個雷蛇,那邊一個華碩,面前再擺兩顆櫻桃,我會感覺自己的桌面有點像萬國雜貨鋪。統一成一個品牌,看起來、用起來,都會舒服一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三星 C34H890WJC 顯示器

前面也寫到過,我非常重視玩遊戲時的沉浸感,甚至為了這種沉浸感想把屋子貼滿純黑色的降噪棉,即便對眼睛不好也不在乎。後來有了女朋友,又開始調整沉浸策略,結果發現效果出人意料地還不錯。首先說說 21 比 9 的帶魚屏。買帶魚屏是因為女朋友的建議,作為一個喜歡玩經典遊戲的玩家,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比較抗拒帶魚屏。原因是經典遊戲很多都沒有適配 21 比 9。像巫師3,雖然跑世界地圖的時候支持 21 比 9,但是一對話就會切回 16 比 9、跳出黑邊,瞬間出戲。

不過這陣子玩了一些新一些的遊戲,比如地鐵:離去、刺客信條:起源,我對帶魚屏也因此逐漸改觀。這些近幾年的遊戲,都對帶魚屏有很好的適配。因為取消了站樁對話,所以對話時也不會切回 16 比 9、出現黑邊。沒有了這種黑邊齣戲對遊戲沉浸感的破壞之後,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是優點了。曲面、更寬的視野,都是大幅增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我平常把遊戲分辨率設在 2560x1080,雖然低了一些,但是往電競椅裡一趟,眼睛距離屏幕 80 釐米左右,也不會有任何顆粒感。調低分辨率最大的好處還是保證幀率。2560x1080 只比 1080p 多了 33% 的像素,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遊戲在這個分辨率下,RTX 2060 還是能穩在 60 FPS 以上。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孤島驚魂5與海盜船的聯動燈效

我做的另一個調整,就是放棄了滿牆的黑色吸音棉。以往我都是習慣在遊戲時關閉所有燈光,以免破壞我的沉浸感,但這次由於留下了一面白牆,有天就突發奇想嘗試了一下在遊戲時打開燈效,結果意外發現了海盜船套裝的燈效加成:在遊戲中,我的全部海盜船設備居然會配合遊戲畫面來改變燈效。上網一查,原來是海盜船新推出的一個功能,大致就是海盜船會和育碧、4A 這些遊戲廠商合作,廠商在製作遊戲的時候,專門為海盜船的設備寫一些代碼。這樣,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燈效會根據遊戲內容來變化。

現在我實測支持的遊戲有地鐵:離去、孤島驚魂5。比如在玩地鐵:離去的時候,血量較低的時候,燈光會變成閃爍的紅色,潛行的時候燈光是穩定的綠色,快被發現的時候則會變成黃色、紅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全套海盜船設備配上這個新功能,玩遊戲的時候效果非常震撼。有了這個新功能,燈效就再也不是破壞沉浸感的雞肋,反而很好地渲染了氛圍,大幅提升了沉浸感。

溫馨

到這裡,硬核遊戲宅的部分就寫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寫一些迴歸生活本身的東西。前面也寫到了,有了女朋友之後,我開始調整我原有的計劃。原來的計劃裡面,我過於關注遊戲沉浸感的維護,卻忽略了生活本身。遊戲,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在房間佈置的過程中,我的女朋友也提供了不少思路,讓這個房間在追求極致效率、極致遊戲體驗的同時,也有了一些生機、一絲靈氣。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上的繡球花

桌面上的這盆繡球花,可以說是整個房間的靈氣之源。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不過區區二三百年。花花草草、樹木綠植,卻是自從人類出現就一直陪伴著我們。房間裡點綴上一兩盆,生氣一下子就出來了。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VOID Pro 耳機與 ST100 耳機支架

真正在回國之後添置的,其實只有耳機、耳機支架、電競椅,還有這個巨大的鍵盤鼠標墊,它們的到來也標誌著海盜船集郵計劃的圓滿完成。耳機的音質比較普通,但是支持無線。耳機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網上不少人為了配支架去買耳機。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T2 Road Warrior 電競椅

其實海盜船是做存儲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業內頂級的領域是內存、NVMe 固態硬盤,還有電源和風扇。這幾個領域上海盜船都是閉眼買都不會錯的存在。其他的領域,品質當然也都不錯,畢竟價位在那裡,但是沒有像前面那幾個領域那樣無人匹敵。不過能在各領域都做到品質不錯就夠了。當初之所以選擇海盜船作為集郵品牌,就是看重海盜船在各領域的產品品質都還不錯的特點,再加上海盜船產品的外形設計不會過於誇張,都比較簡約,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遊戲桌面也是極簡風格的,而且風格統一,海盜船剛好可以一站式地滿足這個需求。如果這邊一個雷蛇,那邊一個華碩,面前再擺兩顆櫻桃,我會感覺自己的桌面有點像萬國雜貨鋪。統一成一個品牌,看起來、用起來,都會舒服一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三星 C34H890WJC 顯示器

前面也寫到過,我非常重視玩遊戲時的沉浸感,甚至為了這種沉浸感想把屋子貼滿純黑色的降噪棉,即便對眼睛不好也不在乎。後來有了女朋友,又開始調整沉浸策略,結果發現效果出人意料地還不錯。首先說說 21 比 9 的帶魚屏。買帶魚屏是因為女朋友的建議,作為一個喜歡玩經典遊戲的玩家,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比較抗拒帶魚屏。原因是經典遊戲很多都沒有適配 21 比 9。像巫師3,雖然跑世界地圖的時候支持 21 比 9,但是一對話就會切回 16 比 9、跳出黑邊,瞬間出戲。

不過這陣子玩了一些新一些的遊戲,比如地鐵:離去、刺客信條:起源,我對帶魚屏也因此逐漸改觀。這些近幾年的遊戲,都對帶魚屏有很好的適配。因為取消了站樁對話,所以對話時也不會切回 16 比 9、出現黑邊。沒有了這種黑邊齣戲對遊戲沉浸感的破壞之後,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是優點了。曲面、更寬的視野,都是大幅增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我平常把遊戲分辨率設在 2560x1080,雖然低了一些,但是往電競椅裡一趟,眼睛距離屏幕 80 釐米左右,也不會有任何顆粒感。調低分辨率最大的好處還是保證幀率。2560x1080 只比 1080p 多了 33% 的像素,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遊戲在這個分辨率下,RTX 2060 還是能穩在 60 FPS 以上。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孤島驚魂5與海盜船的聯動燈效

我做的另一個調整,就是放棄了滿牆的黑色吸音棉。以往我都是習慣在遊戲時關閉所有燈光,以免破壞我的沉浸感,但這次由於留下了一面白牆,有天就突發奇想嘗試了一下在遊戲時打開燈效,結果意外發現了海盜船套裝的燈效加成:在遊戲中,我的全部海盜船設備居然會配合遊戲畫面來改變燈效。上網一查,原來是海盜船新推出的一個功能,大致就是海盜船會和育碧、4A 這些遊戲廠商合作,廠商在製作遊戲的時候,專門為海盜船的設備寫一些代碼。這樣,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燈效會根據遊戲內容來變化。

現在我實測支持的遊戲有地鐵:離去、孤島驚魂5。比如在玩地鐵:離去的時候,血量較低的時候,燈光會變成閃爍的紅色,潛行的時候燈光是穩定的綠色,快被發現的時候則會變成黃色、紅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全套海盜船設備配上這個新功能,玩遊戲的時候效果非常震撼。有了這個新功能,燈效就再也不是破壞沉浸感的雞肋,反而很好地渲染了氛圍,大幅提升了沉浸感。

溫馨

到這裡,硬核遊戲宅的部分就寫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寫一些迴歸生活本身的東西。前面也寫到了,有了女朋友之後,我開始調整我原有的計劃。原來的計劃裡面,我過於關注遊戲沉浸感的維護,卻忽略了生活本身。遊戲,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在房間佈置的過程中,我的女朋友也提供了不少思路,讓這個房間在追求極致效率、極致遊戲體驗的同時,也有了一些生機、一絲靈氣。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上的繡球花

桌面上的這盆繡球花,可以說是整個房間的靈氣之源。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不過區區二三百年。花花草草、樹木綠植,卻是自從人類出現就一直陪伴著我們。房間裡點綴上一兩盆,生氣一下子就出來了。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陽臺上的花架

桌上的花,都來自女朋友在陽臺上的小花架,有時是繡球有時是薄荷,口味實在獨特的話也可以換成一盆小香蔥,應有盡有,每週新鮮供應。

"

前言

嘗試給自己貼一個標籤的話,我覺得自己從各種意義上都算得上一個死宅。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學校總是被人欺負,久而久之就不擅長也不喜歡社交,越來越熱衷於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並且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小角落打造得儘可能整潔舒適。

小學中學時代,這個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張簡單的書桌;大學時代,它就是男生宿舍裡的一套上床下桌;後來出國留學,又變成了一個學習睡覺兩用的小房間;現如今回國正式工作了,這個小角落也終於變成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臺式機部分

差不多從大三的時候開始,由於學習任務也沒那麼重了,於是腦子裡面就開始琢磨未來的工作室要怎麼來打造,每天上課溜號時的白日夢也變成了佈置自己腦中的理想房間。幾年下來,很多靈感轉瞬而來,但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話,就又轉瞬而去。印象特別深刻,真正被我記下來並作為房間佈置的指導原則的,只有三條:

第一,我的理想房間,一定是極簡主義風格的。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時寧可稍微延後一點,也要先把各種雜事處理好、雜物清理乾淨,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間,應該是極簡且整潔的。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儘量做到少之又少。東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東西不一定很貴,但都得是我認真做過功課、貨比三家之後挑選的品質最滿意的。既然物品少,那麼在每一樣物品上都不應該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學生活的很多時間裡,玩遊戲的優先級對我來說可以高過吃飯、喝水、睡覺這些基本需求。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整個大學期間,我都只有一臺老爸給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條、上古卷軸、孤島驚魂、輻射、巫師,這些遊戲都是盯著 T420 的小屏幕、頂著 20 到 30 FPS 玩下來的。這樣就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我的理想房間一直沒變過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能在遊戲這件事上虧待自己。

第三,在極簡、科技、工業的主體風格下,也要有一些溫馨、俏麗的小飾品。這一條其實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後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後就和前面兩條指導原則一樣堅實、不可動搖。大學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我對理想房間的設想就是屋內牆面貼滿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種黑色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在打遊戲的時候,把燈一關,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遊戲。

那個時候覺得,雖然這樣對眼睛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為了打遊戲可以 30 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勞當然要為更好的遊戲沉浸感讓路。這種直男、硬核的設計思路,一直持續到結束單身。雖然我還是可以為了遊戲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慮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飯、喝水、視力,這些都可以為遊戲讓位,唯獨女朋友不行。於是就有了這第三條指導原則。

文章,講究一個脈絡清晰。接下來,我就順著這三條指導原則分別展開,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從理論到實踐,循著這三條原則佈置自己的房間的。

極簡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算下來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我對極簡主義的認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收納風格上,而是越來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世界相處的態度。極簡,不僅僅是儘可能少地佔有物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反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加專注,而不是碌碌地忙這忙那、沒什麼重點。這種態度體現在房間佈置上,就是該有的不僅要有、還要精,不該有的,就一樣也不要有。

那麼第一個不該有的,就是冗亂的電線。最初認識到理線的必要性,還是因為玩遊戲:沒有什麼東西比面前亂成一團、時不時還纏成死結的導線更能破壞沉浸感了。上一刻我還是飛簷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纏死的鼠標線就大聲提醒我自己不過是一個肝遊戲肝到面色蠟黃的死宅而已。

關於理線這件事,我也有過一段曠日持久的思考過程,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時候覺得理線挺麻煩的,忍忍算了。後來剛剛接觸到極簡這個概念的時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會花很久的時間把線整理到幾近完美,連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儼然電路板上的排線。

然而這種偏執帶來的是便利性的喪失。電路板的線路,設計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的各種線,很多都是要反覆插拔的。把導線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後,一旦需要把電腦電源線或者手機充電器拔下來帶走,就需要艱難地把手伸進某個隱蔽的角落,把各種固定的膠扯下來,之後插回去的時候還要再固定一遍。因為這種「完美」的維護成本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兩週,各種導線就又是亂糟糟的一團了。

後來隨著對極簡的認識逐漸加深,我越來越發現這種理線方法完全是違背了極簡主義的,因為我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了很久,終於弄出了一個既能保證視覺上的整潔,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插拔電源線也不麻煩的佈線方案。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面走線

其實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把桌面上的線順下去,然後把桌面下的線用布簾遮住。當然了,如果方案不像這樣簡單,就又違背極簡的精神了。在佈線的時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會再需要改變位置的,比如插線板和交換機,把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鬆散的狀態就好。簾子一遮,什麼也看不到。以後需要插拔充電器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麻煩。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維護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時間。這個房間佈置好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桌面和當初剛佈置好一樣,再也沒有亂過。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極簡」理線法

至於走到桌外的線,比如插線板的電源線、交換機的光纖,就沿著牆邊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實應該是桌面下就留一個電源接口,但是這種級別的佈局就要在裝修的時候就考慮好。如果租房住的話,就得去適應房間本身的佈局。外部線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線扣,還用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設備:熱熔槍。雖然我是工科出身,還在上海交大的工程興趣小組待過好一段時間,但是熱熔膠理線這個想法,卻是由我數學背景的女朋友首創,所以說招聘時不能只看教育經歷,還是有道理的。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最強理線工具:熱熔膠槍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依稀可見的熱熔膠

熱熔膠理線法,最大的好處是熱熔膠固化後的顏色與導線的橡膠外皮很接近,技術好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絲痕跡。另一個好處就是,融化的熱熔膠可以隨意變形,可以把導線緊密貼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線扣這類工具,不僅導線依然是鬆鬆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無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的熱熔膠理線法還沒有申請專利,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開個小玩笑)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顯示器支架

理線之外,這裡的這個雙層顯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蘋果筆記本連接顯示器放在第二層上,下面一層用來放鍵盤鼠標,整體觀感非常簡潔。除了物品佈置的極簡,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簡化。顯示器這裡,我想了一些辦法來簡化我的工作流,這裡也介紹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遊戲、在 Ubuntu 上編程算法,還需要 macOS 來開發安卓程序、剪視頻,所以經常需要在臺式機與筆記本之間來回切換。我的顯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搖桿在不同視頻源之間切換。那麼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鍵盤、鼠標可以快速切換控制的設備。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中控臺,或者使用支持多設備藍牙連接的鍵鼠。我結合自己設備的特性,想了另一個辦法。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有線模式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無線模式

我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鼠標是海盜船 Dark Core,都支持無線(2.4 GHz)、有線雙模。首先,我把鍵盤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插在顯示器上,因為顯示器是通過 USB Type-C 連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鍵盤、鼠標在無線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來,我把鍵盤、鼠標的數據線插到了臺式機上。這樣,只要把數據線連上鍵盤、鼠標,就可以控制檯式機,把數據線斷開,鍵盤、鼠標就會開始控制筆記本。這兩種狀態無縫切換,無需重啟,我的工作流完全不會因為切換設備而被打斷。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收納盒與整理架

打造一張極簡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納起來,所以良好的收納習慣是極簡風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後就是一個架子,沒什麼設計感,也挺便宜,但是這種簡單的架子足以完成攝影器材之類的大件物品的收納。真正容易讓人頭疼的,是數據線、轉換接頭,這些小而雜的小物件。這類物品形狀不規則,沒法整齊地擺好,又容易互相纏繞、混雜,我想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類物品的收納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給我買了一套亞克力的收納盒,配上標籤紙之後,既能把每個物件區分開,又可以實現整齊收納,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遊戲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遊戲裝備

講完了極簡風格的構建思路。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房間的遊戲體驗。好的遊戲體驗,離不開紮實的硬件基礎。大學前三年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吃過低品質外設的苦。後來純粹靠運氣,在比特幣上發了筆小財。所有的暴發戶,都喜歡在發財之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錢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胸無大志的遊戲宅,這些錢逐漸變成各大一線外設品牌的產品。有段時間,差不多每個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線外設品牌,我都有一兩件產品,非常的暴發戶。經歷了一段萬花叢中過的輕狂之後,做工、設計風格最對我胃口的,還得是海盜船。於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設、PC 配件,開始了海盜船集郵計劃。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臺式機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就配好,回國時揹回來的。起初也擔心過被海關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為了避免臺式機在路上損壞,我當時採取了幾個措施:

  • 把機箱的測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顯卡、內存、雷電擴展卡這些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熱這些都沒有拆,連同機箱主體一起包在棉被裡。這樣幾個簡單的保護措施,甚至連水冷散熱都沒拆,成功地護送這臺組裝臺式機回國,過程中機箱沒有受到任何傷。回國的時候我把臺式機放在了託運的大行李箱裡,託運的時候工作人員把箱子過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沒問任何問題,在國內過海關的時候也一樣,非常順利。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組裝臺式機(海盜船 Crystal 280X)

談組裝機不列清單,就是在耍流氓。這臺組裝機的配置清單如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全家桶

好的遊戲體驗,主機是核心,周邊外設則是錦上添花。自從開始海盜船集郵計劃,我的外設也陸陸續續換成了海盜船的產品。這裡再列一下臺式機以外,其餘的遊戲裝備的清單: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K63 Wireless 鍵盤

和臺式機一樣,鍵盤、鼠標,也是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買好,回國時揹回來的。鍵盤是海盜船 K63 Wireless,紅軸,表現中規中矩。大鍵全部是衛星軸,沒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衛星軸鍵盤一樣,稍顯鬆動。鍵帽材質比較普通。我手上還有一套鍵設局的 PBT 鍵帽,拎起來比較,K63 鍵帽的質感明顯不如鍵設局的 PBT 鍵帽,感覺更輕、更單薄一些。

我手上的這個鍵盤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 USB 接口很不穩定,經常斷線,有時還會嘯叫。按照海盜船的保修政策,雖然是從美國購入的鍵盤,但我記得海盜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為很忙所以就一直這麼用著了。K63 的優點也很明顯,支持有線、藍牙、2.4 GHz 無線,可以實現前面寫到的臺式機與筆記本無縫切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Dark Core 鼠標

海盜船 Dark Core 這款鼠標,的確是從一買來就很喜歡。這款鼠標右側有一個可替換的小指託,即便是我這種手比較大的人,使用的時候,手指也完全不會擦到桌面,有一種手鼠合一的感覺。體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用不帶小指託的鼠標了。鼠標可以存儲三種自定義的 DPI 模式,直接通過按鍵切換。左側還有一個瞄準鍵,按下之後 DPI 會降到最低。這個功能剛買來的時候新鮮了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就沒再用了,有點雞肋。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VOID Pro 耳機與 ST100 耳機支架

真正在回國之後添置的,其實只有耳機、耳機支架、電競椅,還有這個巨大的鍵盤鼠標墊,它們的到來也標誌著海盜船集郵計劃的圓滿完成。耳機的音質比較普通,但是支持無線。耳機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網上不少人為了配支架去買耳機。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海盜船 T2 Road Warrior 電競椅

其實海盜船是做存儲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業內頂級的領域是內存、NVMe 固態硬盤,還有電源和風扇。這幾個領域上海盜船都是閉眼買都不會錯的存在。其他的領域,品質當然也都不錯,畢竟價位在那裡,但是沒有像前面那幾個領域那樣無人匹敵。不過能在各領域都做到品質不錯就夠了。當初之所以選擇海盜船作為集郵品牌,就是看重海盜船在各領域的產品品質都還不錯的特點,再加上海盜船產品的外形設計不會過於誇張,都比較簡約,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遊戲桌面也是極簡風格的,而且風格統一,海盜船剛好可以一站式地滿足這個需求。如果這邊一個雷蛇,那邊一個華碩,面前再擺兩顆櫻桃,我會感覺自己的桌面有點像萬國雜貨鋪。統一成一個品牌,看起來、用起來,都會舒服一些。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三星 C34H890WJC 顯示器

前面也寫到過,我非常重視玩遊戲時的沉浸感,甚至為了這種沉浸感想把屋子貼滿純黑色的降噪棉,即便對眼睛不好也不在乎。後來有了女朋友,又開始調整沉浸策略,結果發現效果出人意料地還不錯。首先說說 21 比 9 的帶魚屏。買帶魚屏是因為女朋友的建議,作為一個喜歡玩經典遊戲的玩家,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比較抗拒帶魚屏。原因是經典遊戲很多都沒有適配 21 比 9。像巫師3,雖然跑世界地圖的時候支持 21 比 9,但是一對話就會切回 16 比 9、跳出黑邊,瞬間出戲。

不過這陣子玩了一些新一些的遊戲,比如地鐵:離去、刺客信條:起源,我對帶魚屏也因此逐漸改觀。這些近幾年的遊戲,都對帶魚屏有很好的適配。因為取消了站樁對話,所以對話時也不會切回 16 比 9、出現黑邊。沒有了這種黑邊齣戲對遊戲沉浸感的破壞之後,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是優點了。曲面、更寬的視野,都是大幅增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我平常把遊戲分辨率設在 2560x1080,雖然低了一些,但是往電競椅裡一趟,眼睛距離屏幕 80 釐米左右,也不會有任何顆粒感。調低分辨率最大的好處還是保證幀率。2560x1080 只比 1080p 多了 33% 的像素,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遊戲在這個分辨率下,RTX 2060 還是能穩在 60 FPS 以上。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孤島驚魂5與海盜船的聯動燈效

我做的另一個調整,就是放棄了滿牆的黑色吸音棉。以往我都是習慣在遊戲時關閉所有燈光,以免破壞我的沉浸感,但這次由於留下了一面白牆,有天就突發奇想嘗試了一下在遊戲時打開燈效,結果意外發現了海盜船套裝的燈效加成:在遊戲中,我的全部海盜船設備居然會配合遊戲畫面來改變燈效。上網一查,原來是海盜船新推出的一個功能,大致就是海盜船會和育碧、4A 這些遊戲廠商合作,廠商在製作遊戲的時候,專門為海盜船的設備寫一些代碼。這樣,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燈效會根據遊戲內容來變化。

現在我實測支持的遊戲有地鐵:離去、孤島驚魂5。比如在玩地鐵:離去的時候,血量較低的時候,燈光會變成閃爍的紅色,潛行的時候燈光是穩定的綠色,快被發現的時候則會變成黃色、紅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全套海盜船設備配上這個新功能,玩遊戲的時候效果非常震撼。有了這個新功能,燈效就再也不是破壞沉浸感的雞肋,反而很好地渲染了氛圍,大幅提升了沉浸感。

溫馨

到這裡,硬核遊戲宅的部分就寫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寫一些迴歸生活本身的東西。前面也寫到了,有了女朋友之後,我開始調整我原有的計劃。原來的計劃裡面,我過於關注遊戲沉浸感的維護,卻忽略了生活本身。遊戲,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在房間佈置的過程中,我的女朋友也提供了不少思路,讓這個房間在追求極致效率、極致遊戲體驗的同時,也有了一些生機、一絲靈氣。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桌上的繡球花

桌面上的這盆繡球花,可以說是整個房間的靈氣之源。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不過區區二三百年。花花草草、樹木綠植,卻是自從人類出現就一直陪伴著我們。房間裡點綴上一兩盆,生氣一下子就出來了。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陽臺上的花架

桌上的花,都來自女朋友在陽臺上的小花架,有時是繡球有時是薄荷,口味實在獨特的話也可以換成一盆小香蔥,應有盡有,每週新鮮供應。

經過 3 年時間,我把書桌打造成極簡風格的個人工作室

帶軟墊的飄窗是一個很適合思考的角落

在我原本的構想裡,我的理想房間是不應該有窗戶的,即便有也要想辦法封上。然而,如今房間一角的飄窗卻成為了房間裡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飄窗的改造都是女朋友的主意,簡單地加了一個綠色的飄窗墊和坐墊,這裡便成為了整個房間的休息區、思考區。寫代碼寫到頭緒紛亂的時候、玩遊戲玩到情緒澎湃的時候,我都喜歡離開座位,坐在飄窗這裡,好好地靜一靜、思考一下、沉澱一下。面壁不只可以思過,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安神。這個改動帶來的生活氣息,補足了這個房間的短板,完美昇華了整個房間的氛圍。

總結

以上,就是我借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全部內容了。整個房間設計其實非常簡單,僅僅是把東西搬進來、擺好,不涉及任何硬裝或者軟裝。核心思想還是極簡,主要功能是遊戲,兼顧一點工作,同時還融入了很多生活元素。目前我是深圳的一名程序員,這個房子也是我離開校園後租的第一套房。人各有志,莫論短長。我最想做的,就是像從小到大一以貫之的那樣,認真地對待自己的生活,打造最能讓自己安心的小角落。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帶給大家一些靈感,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一起討論。文章寫到這裡,生活總在繼續。如果你也有了改造自己生活的想法,那就儘管放手去做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