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金磚五國的電影計劃還在繼續。《時間去哪了》之後,由賈樟柯監製,聚焦“當代女性情感與社會”的影片《半邊天》,已經在5月10日全國上映。

這部影片同樣以五個短片所組成,分別由劉雨霖、伊麗莎維塔·斯蒂肖娃、丹妮拉·托馬斯、阿什維尼·伊耶·蒂瓦里、薩拉·布蘭克這五位來自金磚五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的五位女性導演進行執導。對她們來說,這是一個給出統一主題的“同題創作”,除了關注各國社會當代女性,沒有任何附加限制。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在給出主題後,作為監製賈樟柯曾有過擔心,如果這五位導演給出的劇本里出現相似的故事,還需要去要求她們進行調整。不過非常驚喜的是,五位女導演分別給出了完全不相同的故事。中國的故事,講述的是當老年人去尋找人生第二段感情的時候,作為子女應該如何應對。巴西的故事,將鏡頭對準LGBT群體,當一名女性在運動場上獲得成功時,就連她的性別都會被旁人質疑。俄羅斯的故事,用非常極端的情況諷刺瞭如今根本沒有辦法去認識到對方的網戀。南非的故事,則是一名艱難生活在大城市的女性,如何回到過去帶給她傷害的原生家庭以及母親進行和解。印度的故事,講述的是非常普通的家庭裡,身為家庭婦女的女性如何獲得公婆、丈夫、孩子的尊重與珍視。

這些關於女性的故事,都是這些女性導演對生活進行觀察後得出的思考。在金磚五國的社會發展當中,女性平等都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賈樟柯在過去可能並沒有如此直觀的認識,在《時間去哪了》的放映階段中,他才發現各國的觀眾、影評人,都不約而同的向他們提出下一部要不要考慮拍攝跟女性主題相關的影片,這引起了他足夠的重視,“我們國家發展階段和社會情況都比較接近,看來女性問題時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毋庸置疑,它一定是有共鳴感的。”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在影視行業當中,女性導演本身也是一個“稀有物種”。就算當下女性電影主創的數量越來越多,但大多集中在編劇、製片人等不同領域內。“因為在過去傳統意義上來說,電影是一個特別男性的職業,就像以前的地質隊,確實有職業特點,風餐露宿、居無定所,還有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賈樟柯認為,女性擔任導演的阻力比男性大得多,“包括家庭觀念,因為電影工作方法本身,女導演確實照顧家庭的時間會縮短,甚至被剝奪了,這裡女性面臨的挑戰就比男性大多了。”

通過短片集合長片這樣的創作及放映形式,這五位女性導演的作品能夠形成對話,達到高於單一短片進行放映的力量。這樣的由金磚五國共同進行五部短片的創作,在未來還將延續下去。賈樟柯表示,下一部的主題已經想好,將會是“鄰居”。而在未來,第四部將會展開更多的實驗和探索,“比如說是不是五個國家寫一個故事,由不同國家的導演執導不同的段落。至於這五個故事,是發生在五個國家還是一個國家,都還在探討的過程當中。”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界面娛樂對話賈樟柯:

界面娛樂:《半邊天》是《時間都去哪了》的續作,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這次將主題定為女性?

賈樟柯:選用女性主題,是在《時間都去哪了》發行放映的過程中,不約而同地有很多觀眾,問我們說下一部拍什麼,會不會是拍女性。這些都是觀眾自己提出來的,比如最早首映時南非的文化部長就問我們要不要一起考慮拍女性。然後巴西的大使,以及其他電影節放映、院線放映時的觀眾、影評人(都這麼說)。

我回去想,為什麼這麼多人提出想要拍女性?當然我自己也很感興趣女性的問題,但後來一想,就是我們國家發展階段和社會情況都比較接近,看來女性問題時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毋庸置疑,它一定是有共鳴感的。

另外,當然跟電影自身有關係,因為這幾年全球電影節當中,女性的呼聲非常高,女性電影工作者們不停地在發聲,爭取更多的關注。她們也呈現出非常傑出的才華,而且這種事全方位的,除了導演之外,編劇、演員、製片人等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是很引人注目的。因為在過去傳統意義上來說,電影是一個特別男性的職業,就像以前的地質隊,確實有職業特點,風餐露宿、居無定所,還有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但是最近幾年,是女性工作者她們在電影節呈現出很傑出的能力。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後,我們就確定用五位女性導演來拍女性故事。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界面娛樂:電影行業裡現在有很多非常有才華的主創都是女性,但其中唯獨女性導演的比例特別少,增長速度也相對緩慢,你覺得這種全球性的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賈樟柯:因為你要打破行業的習慣,總體上給女性更多的上升通道,這是個漫長的過程。特別電影伴隨有某種體力活動,確實男性有一些這方面的優勢。包括家庭觀念,因為電影工作方法本身,女導演確實照顧家庭的時間會縮短,甚至被剝奪了,這裡女性面臨的挑戰就比男性大多了。為什麼我們說關注女性,要呼籲給女性更多的機會,因為她在成為導演的過程裡,受到的制約相比男性大很多。但我覺得,最大的還是一種不信任,因為這些特點所形成的不信任。

界面娛樂:你最欣賞的女導演是誰?

賈樟柯:阿涅斯·瓦爾達。她真是偉大的女性。她跟我講故事,她第一次去戛納電影節,自己拉著自己的拷貝去,因為她沒有入選,就去了戛納。她找了一家電影院,然後在那個電影院租了兩個場次,自己放。她還說,她拿不動那些拷貝,下了火車就把拷貝寄存到車站的箱子裡,她去找好酒店談電影院,都談好了,再從火車站把拷貝拿出來。聽她講這些故事,我首先覺得她是一個天才,同時還很堅韌。而且她確實有那麼漫長的創作時間,直到去世前還有新作產生,這個值得所有的導演學習,不僅是女性導演,男性導演也應該學習。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界面娛樂:可能大眾對這五位導演的認識不太清楚,你是如何找到她們並確定合作的?

賈樟柯:這五位裡面首先是劉雨霖。我很喜歡她的第一部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我覺得她年紀這麼小,對於中國人家庭內部的理解很到位。然後是俄羅斯的導演(伊麗莎維塔·斯蒂肖娃),她是我們平遙電影展第一屆羅西里尼獎獲得者,作品《蘇萊曼山》獲得羅西里尼榮譽最佳影片,也是那一年全國矚目的女性導演。巴西的導演(丹妮拉·托馬斯),她是跟《中央車站》的導演沃爾特·塞勒斯長期搭檔的,她是沃爾特·塞勒斯很多片子的編劇,他們也聯合導演了三部電影。我和她在巴西有很多次交談,一直想跟她合作。那印度的導演(阿什維尼·伊耶·蒂瓦里)呢,她們整個團隊是《摔跤吧!爸爸》的團隊,我跟阿米爾·汗那邊也很熟悉。唯獨比較陌生的是南非那邊,因為平常接觸不太多,南非的導演(薩拉·布蘭克)是通過我們南非的合作製片公司推薦的,我也很喜歡她的作品,她是一名女性思想的研究者。最後就決定她們五位一起做。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界面娛樂:這個主題其實特別抽象,你怎麼給她們交流這個“命題作文”?

賈樟柯:其實對我們來說,一直不說這是命題作文,其實叫同題創作。因為這個主題是很寬泛的,女性裡面可以包括很多角度,有很多類型,可以發掘不同的故事。說實話,最初我心裡有過一個預案,就是當五位導演的劇本送過來的時候,可能我要協調一下故事,因為既然是女性,可能她們的關注點是一樣的,那時候我可能就得協調一下,比如兩三個人都寫同一個問題怎麼辦。結果,五個劇本完全不一樣,就是現在看到的樣子。我覺得現在已經呈現出多元化了,所以我跟同事們說,這說明我們選擇的五位導演都是很有個性的,都有自己的興趣點。

界面娛樂:所以她們關注的主題,其實相差非常大。

賈樟柯:對,首先我們這兩年選擇的主題都是比較不具體的,既然是同題,應該有更大的發散思維,發散想象的空間。另一個呢,我覺得五個國家都是電影創意大國,也有那麼悠久的傳統和文明,觀眾潛在的某種意識,也希望能看到同樣的社會情況下,不同的智慧反應。(我們)也想保護這種差異性,如果更加具體的命題的話,相對來說怕束縛到這個思維。

界面娛樂:你覺得她們關注的社會問題,是不是跟各國的社會特徵是一致的?

賈樟柯:非常緊密。你像南非的導演,她其實談到了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關於一名女性成功時候對她的懷疑,甚至會懷疑到她的性別是男是女,這本身就是對女性根深蒂固的一種誤解跟懷疑。像劉雨霖,我覺得她在寫兩代人,年輕一代就比上一代人更加的自由、豁達,生命態度就更加接近自我嗎?也不一定。當媽媽講她要選擇平庸,她要選擇普通人的生活,女兒也說媽媽理解她。媽媽這樣一種認識,我覺得跟社會結合都很緊密。

我覺得有趣的是,我自己在想象這五個故事的時候,其他四個國家,我覺得改編成(發生在)中國,故事一樣成立。我們如果把俄羅斯、印度的都改成中國故事,它存在的社會條件其實都差不多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五個國家確實在差不多的階段、程度,確實有很大的共同語言、共同性。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界面娛樂:作為監製,你是如何統籌她們五位導演進行工作的?

賈樟柯:確定了導演後,首先是溝通劇本,然後創作上給她們每個人最大的自由。當然還有尋找資金,這是最難的,因為五國合作成本還不算低。有了《時間去哪兒了》,第二部容易一點。

我們也在和幾家出品方和海外合作方討論,現在我們是第二部,希望到第四部的時候,開始尋求一些轉變,比如說是不是五個國家寫一個故事,由不同國家的導演執導不同的段落。至於這五個故事,是發生在五個國家還是一個國家,都還在探討的過程當中。

界面娛樂:相比中國,其他國家,包括髮達國家,好像女性的平權意識和活動會更廣且更受各界關注,你覺得為什麼國內這方面的聲音似乎還沒有散發到更為廣大的大眾當中?

賈樟柯:我覺得可能跟我們國家基礎工作、顯性的工作早在了很多國家前面(有關係)。所謂顯性工作,比如去年在戛納電影節,有一天女性電影人在集會,很多大明星,她們集會在討論什麼?在討論同工同酬,但我覺得這個問題在中國早就解決了,起碼在法律的層面和社會共識的層面上已經解決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沒有女性平權的問題,它可能變得更隱蔽,更在一種思維習慣裡。

【專訪】賈樟柯:女性電影人的群體崛起引人注目

界面娛樂:你認為這樣同題短片集合成長片的表現形式,是不是一個將短片這個形式推至大銀幕的好形式?

賈樟柯:從客觀上來說,會對短片的創作也有促進,但我覺得它跟短片還是不一樣的。這裡的短片不是作為獨立的短片本身,呈現的方式,跟在共同命題下五位導演她們之間有著互相的呼應關係。另外,觀影上還是有區別的,五個放在一起和拆開了放,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達成一個共識,就是這個影片在兩年之內,我們是不會拆開放的,之後大家才能作為各自的短片作品,在畫展、藝術展這樣的展覽,或者新媒體上去發佈。因為我們首先要把這一次電影行動,就是五位導演對話的這種電影形式完整地呈現出來。

界面娛樂:從《時間去哪兒了》到《半邊天》,你覺得這個系列有了什麼樣的進步?

賈樟柯:第二部的進步,就是是從角色出發,這個角色就是女性,整體性比第一部要進步一些,第一部是抽象的時間概念,所以裡面還有科幻片、驚悚片,是萬花筒的感覺。這次呢,更像是一個主題下的五個變奏,她們都指向共同的人物,就是女性,所以是不同的女人,但這一點上,應該說比第一部更優雅了一些。

界面娛樂:今年有一部Netflix的短片集形式的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喜愛,你覺得新媒體播放的形式,會不會是短片集未來的發展趨勢呢?

賈樟柯:一定是未來的趨勢,這也是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推動短片(的原因)。因為新媒體,就是電影更多的終端出口,這項新發明是比較適合短片的,只是觀眾的欣賞習慣,還沒有進一步養成。其實說白了,還是沒有付費習慣,免費看慣了十幾、二十分鐘的短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