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文,度仔媽咪.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今天聽了很多故事,關於原生家庭的,有一點感觸就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超乎我們的想象,有時,甚至我們察覺不到。只有做為旁觀者時,才能分清內在的關係。

01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女孩出生了,爸爸特別高興。於是,即使是女孩,爸爸也很快就給她辦了獨生子女證。女孩為此很感動。

單位上為了表彰積極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員工,專門舉辦了頒獎大會,並給員工頒發了大紅花掛在胸前。

爸爸也在其列,可就在爸爸戴大紅花的那會,媽媽懷孕了。為了得到一個弟弟,媽媽將女孩送到了外婆家,於是,女孩就跟著外婆一起生活。在她的內心,媽媽的記憶很模糊。

可是,儘管女孩不在爸爸媽媽身邊生活,爸爸依然被單位開除了,因為違反了計劃生育政策。然後,爸爸媽媽帶著弟弟離開了那個家。

多年之後,媽媽帶著弟弟來外婆家看她。外婆對女孩說:“叫媽媽!”

女孩對媽媽的感覺是陌生的,躲在外婆的身後,沒有叫媽媽。

後來,女孩跟著媽媽回到了爸爸媽媽的家。有一次,她親眼見到媽媽因為一點小事而責罵爸爸,但爸爸沒有反抗。

女孩內心很傷心,因為她覺得爸爸是多麼好的一個人,為什麼媽媽還要罵爸爸?

就是因為這些小時候的片斷記憶,女孩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發生了質的變化。她在心中默默地告訴自己,她將來找老公一定要找一個喜歡自己的男人,而不一定是她喜歡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證她能得到足夠的愛。

長大後,女孩也是這樣做的。她的老公就是這樣一位無條件愛她的男人。

在教育子女方面,她非常有原則,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當天一定要完成,不能拖到明天。如果沒有完成,即使已經睡著了,媽媽也可能會把他從床上叫起來,完成了再睡覺。

這是因為,她從小與媽媽接觸太少,估計對爸爸的印象深刻。所以,在她的骨子裡,繼承著大部分她父親的性格特點。相對來說,母親對她的影響就比較少了。

這,就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變化。改變的方式只能是從自己內心出發,問問自己的初心在哪?對待孩子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嗎?當孩子沒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我們真的要懲罰孩子嗎?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02

同樣的年代,也是一個女孩,因為家裡要生弟弟,被爸爸媽媽寄養在別人家裡。女孩長到讀書年齡後才回到爸爸媽媽身邊。

因為從小沒在爸爸媽媽身邊撒過嬌,所以表現得特別獨立能幹。結婚後,也是家裡的領導,在家,她說了算。

後來,她生了一個兒子。這娃特別不好帶,半夜老是哭。女孩心煩,就非常不想要這個孩子,還一度要送人。

生過娃的母親都知道,不管男孩女孩,那都是心頭肉,怎麼忍心不要自己的娃呢,對吧?

這,也是原生家庭在作祟。女孩從小不在母親身邊,所以從媽媽那裡得到的溫暖比較的少。以至於,她生了小孩之後,也想把他拋棄,因為她的媽媽也是這樣對她的。

03

原生家庭,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從內心出發,問問自己,我們愛自己嗎?答案肯定後,再來問問自己,我們愛他人嗎?

這裡的他人,可以是配偶,也可以是子女,甚至是配偶子女以外的人。

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成長。

當一個人內心的愛得到充分的滿足後,她才能從她的原生家庭裡慢慢地走出來。跳出那個框,找到真實的自己。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育兒路上不孤單,有你,有我,一起同行。

度仔媽咪,兩個孩子的媽媽!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國際認證老師。

在歐洲國際蒙特梭利幼兒園實習三個月,深得國外蒙特梭利教育理念!

專注於幼兒教育,每天一篇育兒心得分享,喜歡請關注哦,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