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示範區 共建大交通”系列之十六——湖州港航篇

交通 經濟 長江 京杭大運河 浙江交通 2017-05-09

聚焦轉型 奮力先行

湖州全力打造國家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

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長 趙列克

早春三月,萬物競生,正當全國綜合交通運輸進入黃金時期,交通運輸部與浙江省政府簽署共同推進“現代交通示範區”戰略合作協議,明確了浙江交通發展新方位,要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當好先行,其中支持湖州創建國家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納入“現代交通示範區”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2016年10月,經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湖州市成為全國首個、並且是唯一一個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意義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

“建言示範區 共建大交通”系列之十六——湖州港航篇

內河水運轉型發展這條路怎麼走?到底要往哪裡轉?轉成什麼樣?具體怎麼轉?在交通運輸部、省交通運輸廳、省港航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湖州市抓緊制定出臺了《湖州市創建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創建“一區”、促進“五個轉型”、建立“六大體系”、實施“八大任務”,努力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聯網、港口資源整合、河海聯運、港產城融合、綠色水運、行業治理能力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實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內河水運轉型發展“湖州經驗”。

“五個轉型”回答了往哪裡轉

這是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的新方向。湖州市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誕生地,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也是我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內河水運在長三角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長期以來,湖州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建築材料供應基地,在傳統內河水運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港口岸線資源利用率不高,內河港口與沿海港口聯動不足,鐵公水綜合集疏運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對臨港產業帶動能力不強,區域協調、部門聯動等方面統籌力度不足等問題短板。

把準方向、拉高標杆、補齊短板,破解要素和政策制約,尋求新的突破口,深入推進內河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五個轉型”,即:港口向集約化、專業化轉型,航道向標準化、網絡化轉型,運輸方式向集裝箱河海聯運、多式聯運轉型,行業發展向綠色、智慧、可持續轉型,水運經濟向港口、產業、城市融合協調發展轉型,為創建現代交通示範區提供內河水運轉型發展樣板。

“建言示範區 共建大交通”系列之十六——湖州港航篇

“六大體系”回答了轉成什麼樣

這是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的新目標。到2020年,通過建立分工合理的水運空間體系、便捷高效的集裝箱運輸體系、聯動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相互協作的臨港產業體系、低碳環保的綠色水運體系、智慧安全的管理服務體系“六大體系”,基本建成能力充分、銜接順暢、安全便捷、綠色智能的現代內河水運體系,初步形成內河水運、臨港產業、生態城市融合發展新格局,為全國內河水運發展提供示範。

“八大任務”回答了具體怎麼轉

這是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在機制體制、方式方法、工作舉措上要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持續用勁,久久為功,走出一條湖州特色的內河水運轉型之路。

在創新內河水運發展體制機制方面,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完善水運綜合執法體系建設,探索建立港產城聯動機制,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服務能力和行政效率。

在推動港口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方面,完善港口布局,優化港口結構,重點推進湖州、長興鐵公水綜合物流園等碼頭工程建設,大力開展岸線資源整合,提升岸線利用效率和港口集約化水平。

“建言示範區 共建大交通”系列之十六——湖州港航篇

在統籌優化聯動互通基礎設施網絡方面,加快實施京杭運河(湖州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長湖申航道西延工程和浙北高等級航道網集裝箱運輸通道建設工程,推進水運“品質工程”建設,提升干支通達水平,形成覆蓋全市範圍的“四橫四縱”河海聯運高等級航道網絡;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打通重要節點,解決“最後一公里”瓶頸制約,實現鐵路、公路、水路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

在建設便捷高效的集裝箱運輸系統方面,推進內河港口與沿海港口深度融合,構建跨區域港口聯盟,共同推進集裝箱河海聯運業務發展,培育集裝箱運輸市場和壯大經營主體,有效提高“陸改水、散改集”運輸比例,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

在推進特色臨港產業方面,依託京杭運河、長湖申線等航道,以物流園區為載體,集聚特色臨港產業,建設特色臨港產業發展帶。加快構建“一芯兩帶多組團”的空間佈局, 推廣“區港園”聯動模式,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做強臨港製造業,做大臨港物流業,做活臨港服務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建設綠色循環低碳水運體系方面,以京杭運河湖州段航道建設工程為示範項目,推進綠色航道建設,以湖州南方物流公司散貨碼頭及帶式輸送系統為示範項目,推進環保型內河散貨碼頭建設。大力推廣生態護岸、鋼結構橋樑、棄土綜合利用等新技術,推進航道沿線LNG加註站點建設、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研發應用、綠色交通港口岸電全覆蓋,加強船舶水上流動汙染源控制,打好水淨天藍保衛戰。

在推進實施智慧水運方面,以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運業務的融合為核心,推進港航綜合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船舶智慧監管平臺、數字航道及航道港口感知設施建設,推廣船聯網船舶電子船名牌的應用,加快提升智慧水運發展水平。

在提升內河水運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方面,強化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加強責任查處追究。完善水上交通指揮中心和應急救援中心運行機制,推進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全市內河防汙染應急反應和水上搜救預警體系,全面提升應急保障能力。紮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打造平安航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