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交通 高宏志 邯鄲鋼鐵 建築 邯鄲市普法 2017-06-25

主幹道上慢車道、便道,甚至道路兩旁的垃圾箱乾淨多了;十字路口闖紅燈、亂穿馬路的人少了;老舊小區犬牙交錯的違建不見了,坑窪的道路平了;露天燒烤亂象改觀了,裸露土地少了,造型植物、園林小品多了,空氣清新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特別是創城百日攻堅行動啟動以來,邯鄲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極大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

市委書記、市文明委主任高宏志在調研督導創城工作時多次強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項綜合性工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也不僅僅是為了拿一塊牌子、爭一項榮譽,更重要的是通過創建,不斷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人民在邯鄲生活得更有尊嚴。

創城,給我們生活帶來新變化

創城到底為了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創建為民、創建便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

我市在創城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解決了一批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最終以環境的持續改善、市場的規範有序、交通的綠色方便、常年難題的破解贏得了百姓的認可和點贊。

文明城市不僅僅只是華麗的外表,更是市民的認同,紮實推進的創城行動讓市民都有了多樣的深切感受。

市民高先生是邯山區邯鋼東路23號院的老居民,親眼見證了這裡及周邊一點一滴的變化。“看到小區裡乾淨整潔的環境,居民們真是打心眼兒裡高興。我想代表小區居民為‘創城’點個贊,說說大傢伙的心裡話。”日前高先生走進邯鄲晚報編輯部帶來了親筆寫的一封感謝信,在信中講述他眼中的創城。

“隨著我市創城工作的有力開展,在浴新南街道辦陵西南社區大力支持幫助下,經過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的不斷努力,院裡多年的垃圾被清走了,私搭亂建的違章拆除了,亂堆亂放的廢棄物運走了,居民樓牆體從內到外粉刷一新,惱人的小廣告蹤跡全無。我們的居住環境大變樣,小區變得乾淨整潔了。創建文明城的過程中,小區居民的素質提高了。鄰里之間親密、和諧的氣氛增加了,大家在一起互幫互助,很多居民作為社區志願者,為改變社區面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社區的變化也與大傢伙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前幾天,我和幾戶居民去趕早市回來時,看到一位久不在小區居住的居民竟然不敢走近自家的單元樓了,連連說小區的變化太大了,自己是不是走錯了院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創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現在農貿市場環境不比超市賴,老百姓都愛來市場買菜,生意自然就紅火了。”王振闖是光明南農貿市場的一位普通商戶,說起創城帶來的變化,言語中自然流露出欣喜。他告訴記者,自市場建立之初就在此經營熟食,有段時間,市場在他眼中可謂破爛不堪。原來市場沒有排水管道,一到下雨天就會一踩一腳泥,所以很少有人願意來買東西。整改後的市場不僅乾淨整齊了,而且經營有序。看著市場裡地面這麼幹淨,不僅我們不好意思亂扔瓜皮紙屑了,而且買菜的老百姓也不隨意吐痰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城市越來越文明。

“創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基層工作,我看到創城帶來一系列變化。”邯山區渚河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黃濤告訴記者,轄區有很多老舊小區,由於長期無人管理,這些小區成了髒亂差的代名詞。被群眾戲稱“廢品站”的國棉一廠家屬院,是老舊小區改造中最典型的“老大難”。通過創城,小區裡原來隨處可見的違建消失了,路面平整下雨也不積水了,還有了健身器材。種種可喜變化讓老百姓切實感到創城帶來的好處,居民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發現有人張貼小廣告會主動制止。看到大家這麼支持工作,我們的幹勁更足了。

創城衝刺,幹部作風有了新氣象

創城百日攻堅以來,叢臺區叢東街道粉刷樓道580餘棟,投放垃圾箱1750個,拆除違規廣告、地鎖600餘處;拆除違章建築150處,清理各類流動攤點500餘處;清理各類小廣告10000餘條,補栽紅葉石楠和其他綠植2900餘棵……數字背後,是街道幹部群眾夜以繼日的投入、攻堅克難的勇氣和無怨無悔的付出。

自3月份社區、小區改造提升開展以來,叢東街道迅速行動,開啟“全天候”工作模式。在叢東街道和社區微信工作群裡,工作動態、創城要求、工作進度等情況以圖片、文字、視頻形式不停更新,每天更新數百條。在這裡,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創城的高漲熱情和火熱場面。“通過微信群,我們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最新通知,也能看到其他各社區創城工作進度,可以相互學習,汲取經驗,比學趕超。”叢東街道春光社區書記裴新喜說。

叢東街道只是全市創城百日攻堅行動中的一員。為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力度,邯鄲成立了高規格指揮部,下設八個專項治理工作部,分別由分管市領導任部長,分工負責,強化督導,強力推進。同時,大力開展“百日攻堅行動”,明確了主次幹道及背街小巷治理、社區改造提升、交通及停車秩序整治等八個攻堅戰,梳理出50項重點任務,分解到天、落實到人,集中力量、全力衝刺。

“大媽,請問您對創城工作還有什麼期盼?您認為我們創城工作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改善……”鐵路大院的張大媽家迎進了一位機關幹部,對方真誠的笑臉,懇切的語氣令她至今難忘:“當幹部的進家門來關心我們,使我這個老婆子深受感動。”張大媽發自腑肺地說。張大媽的所見所聞,只是邯鄲開展“走千樓訪萬家”活動的一個縮影。

記者瞭解到,由市創城辦、市直機關工委共同組織的“走千樓、訪萬家”活動已在邯鄲全面展開。市直各單位,市內三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機關幹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等,將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利用休息日,走進居民家中進行入戶走訪,向市民發放裝有創城宣傳物品的便利袋,並徵求大家對創城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走進復興區化林路街道建西一社區四新院內,網格化管理結構圖十分醒目。圖上將社區區域與事務進行細化梳理,網格管理人員姓名、電話上牆,責任落實到人,老百姓一目瞭然。

“復興區在全市率先實施了社區”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搭建了區、街道、社區、樓單元等四級管理網格。將創城幹什麼、怎麼幹、誰來幹、什麼時間幹成落實到每一個網格、落實到每一個責任人身上。復興區227個小區全部配備衛生保潔員、城管執法員、文化巡查員、公安巡防員、市場監督員等‘五大員’, 小網格里只要發現髒亂垃圾、公共設施損壞、擾亂社會治安等問題,單元網格長們會第一時間分口處理,實現了小區管理全覆蓋、無縫隙。”復興區文明辦主任馮冀英告訴記者,該區還用‘解剖麻雀法’推進精準創建。

據介紹,為了破解創建工作部和創建單位對創建內容不熟悉、創建標準不清楚、創建效果不明顯的難題,復興區創城辦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對涉及到的所有測評點位(如社區、學校、市場、街路、窗口單位等),提煉出“一套問題臺賬、一張模擬打分表、一次觀摩剖析會”的“三個一”工作方法。

創城常態化,大家共創建、同受益

內塑素質,外塑形象。創城不單單是政府的事情,市民作為創城主體,文明正在潛移默化地成為一種常態。

蘆文彬、姚鵬圖、韓元良是叢臺區怡都花園76號院的三位普通住戶,也是小區的名人。不到兩年時間,他們把一個沒有物業的小區管理得井井有條。特別是創城百日攻堅啟動以來,他們更是多方籌資、義務勞動,把原本髒亂差的小區打造成了文明有序的花園居所。居民們親切地稱呼他們是“熱心公益的小區‘三劍客’”。

“三劍客”希望在退休生活中繼續發光發熱。他們說,“只要小區環境越來越好,居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創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孩子的帶動,讓一家人成為創城力量;家長的榜樣,讓孩子更加文明禮貌。“我會在吃飯的時候提醒爸爸媽媽要遵守交通規則,文明行車。”“我提醒爺爺奶奶不要去廣場遛狗,不能踐踏草坪、亂扔垃圾。”在市實驗小學,當記者問到在家如何跟家長交流創城知識時,二年級的學生們爭相說著自己的做法。

“創城對於生活在邯鄲的每一個人來說,只有參與者,沒有旁觀者。”市文明辦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圍繞建設“志願之城”目標,邯鄲大力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和理念,著力加強志願服務組織正規化、活動常態化、服務專業化、考核網絡化建設。5月1日,啟動“文明1+1 創城百分百”--百萬市民“文明積分行動”,引導市民從我做起踐行文明、傳遞文明,在全社會營造講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樹新風的良好氛圍,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積極性,凝聚創建合力。

據介紹,向全體市民發放《邯鄲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告市民書》;積極發動各單位黨員幹部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發揮表率帶動作用,抵制不文明行為,提升文明素質;組織開展文明校園、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動、“文明交通”創建活動,進一步濃厚創城氛圍,助力創城。

來源:邯鄲日報社記者 任琳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