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彙集地鐵1、5、11號線、穗莞深、港深西部快線5條軌道交通


前海彙集地鐵1、5、11號線、穗莞深、港深西部快線5條軌道交通

地鐵1、5、11號線前海灣站已經開通,穗莞深城際線預計年內將開工,港深西部快線在積極規劃中。位於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桂灣中心位置的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彙集了5條軌道交通。樞紐建築地下六層,其中上面3層為軌道及交通換乘區,下三層為地下車庫,設4900多個停車位。樞紐將設置深港過境口岸及公交、出租、社會車輛、旅遊巴士等交通接駁場站,通過地下可直接連通市政道路的周邊建築,實現站城無縫對接。預計每天將達75萬人次。構建立足深圳前海,輻射珠三角、香港地區的集約型、立體化的24小時活力社區,塑造國際化的現代城市窗口形象,形成前海片區地標和區域核心。

實踐“站城一體化”最新理念

“站城一體化”的設計理念是前海綜合交通樞紐的最大特點。深圳地鐵前海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豔君介紹說,“站城一體化”樞紐是第三代、也是最先進的軌道樞紐。前海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是國內少有的大型全地下樞紐,軌道線路均位於地下,通過立體公共交通與高端城市綜合體無縫連接,將地面空間釋放並還給城市。

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地面層打造的樞紐中央廣場是樞紐的標誌,是未來充滿活力的城市廣場。樞紐內地下步行空間可直接與上蓋物業的大堂連通,並向東、南、西延伸,與周邊地塊及聽海大道地下商業街連接。地上二層通過物業的裙樓和連廊也分別可與項目周邊地塊連接,實現交通樞紐與城市公共生活的高度融合。

人行交通方面,樞紐內部構建以地下一、二層換乘大廳為核心的四條主要人行通道,串聯軌道車站、公交場站、出租車場站及上蓋物業,實現內部的高效換乘;同時,通過地下、地面和二層人行系統與周邊建築或地塊連接,實現本項目與周邊快速、便捷的人行聯繫。

車行交通方面,樞紐在簡化、淨化、管道化車流交通的總體原則下,按照“樞紐優先、相對集中、獨立組織”和“物業分離、相對分散、支路進出”的具體方法,樞紐交通通過外圍主、次幹路及地下道路組織進出交通,物業交通通過內部支路解決進出交通,二者相對分離,實現樞紐與上蓋物業車輛的有效集散。

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屬於超大型的軌道+上蓋綜合體,地下室為一個整體,樞紐與物業空間緊密相連,接口眾多。基於其複雜性和客戶多樣化,設計時提出運管一體化。採用一體化的設計統籌管理,將樞紐部分商業納入上蓋物業一併考慮,考慮與現有國際化水準的物業管理公司合作,確保項目高品質的物業管理水平。

新理念新技術廣泛運用

黃豔君介紹,前海綜合交通樞紐的設計建設和維護,嘗試大量先進的理念和技術。

打造智慧樞紐。前海樞紐建成後,預計全天客流將達到75萬人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相應地伴隨著大量安全隱患。為此,前海樞紐將通過智慧化建設,進行精確、實時的人群預警,有效的監控當前人群分佈態勢,預測人群流動趨勢,引導市民乘車、出行以及消費,從而切實解決人流密度大且高度集中時段難以管理的問題,促進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突發事件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樞紐將通過合理統籌、創新研究,打造卓越的智能停車系統。不僅通過硬件設施拓寬停車的空間,更進一步藉助物聯網技術打造智能停車系統整合片區內停車資源,提升樞紐智慧化服務水平。此外,前海樞紐還將創新管理模式,充分挖掘站城一體的交通資源、運管資源、商業資源,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為片區人員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及工作平臺,並可嵌入多種專業服務,如政務、法務、商務等模塊,具有極強的可擴展性及互聯互通性,全方位滿足各種服務需求,打造“智慧社區”。

展示文化樞紐。前海樞紐將充分利用自身公共性和窗口示範性的特點,最大化利用空間和資源,通過空間文化藝術策劃和規劃,充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通過搭建文化、藝術展示平臺,展示中華文化的原生及特色,廣泛宣傳我國悠久的歷史、精湛的工藝、豐富的人文,讓中國文化精髓融入生活,擁抱城市,綻放於世界。

構建生態樞紐。前海樞紐還提出了“生態樞紐”的理念,通過綠色建築、海綿城市、雨水收集技術等方式,營造樞紐生態“小環境”。在園林綠化養護中,將考慮採用滴灌技術達到灌溉均勻的效果,並實現自動化、節水、節能、節省勞動力的作用。此外,還將創新能源綜合管理,並提出管控措施,通過噴灑除塵設備降低大氣汙染,減少人工熱源,增加自然下墊面、風光互補技術等措施全面控制和提高片區環境質量。

地鐵前海灣站開通實現三線換乘

前海綜合交通樞紐由政府投資,是前海蛇口自貿新城建設“大會戰”十大戰役工程之一,由深圳地鐵集團建設。樞紐近期實施工程投資估算約為33.3億元。

深鐵置業集團樞紐建設公司副總經理潘威介紹,樞紐近期實施工程用地面積116693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地下的地鐵1、5、11號線車站改造工程,地下交通換乘大廳和社會車輛停車場,地面公交場站、出租車場站及集散廣場以及5條市政道路。樞紐遠期實施工程用地面積99092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地下的穗莞深城際線及港深西部快軌車站,地下出租車場站和交通大廳,地面旅遊大巴場站、出入境口岸及集散廣場。

前海綜合交通樞紐項目範圍內,由東至西平行佈設地鐵1、5、11號線,穗莞深城際線和港深西部快線。其中,前海灣站是深圳地鐵1、5、11號線換乘站,已建成A、B1、B2、C、D、E、F7個出入口,目前暫開通B2出口。前海灣站站外仍處於開發建設階段,四周為在建工地,站外道路連接桂灣路、聽海大道、夢海大道。據瞭解,穗莞深城際線預計年內將開工,建成後可從前海乘坐城鐵直達廣州。港深西部快線在規劃中。

國內難度最大的深基坑

“前海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內第二深基坑,又是難度最大的基坑,開挖深度達32.5米,深達六層。”潘威介紹說,樞紐基坑東臨已運營的地鐵1、5、11號線,有嚴格的施工安全標準,要求軌頂平面位移小於2毫米,車站位移小於10毫米。項目北側與雙界河路及其地下道路毗鄰,西側臨前海灣,地下水位隨著潮汐漲退,海水鹽份大,施工時必須克服鹽分對鋼筋水泥的腐蝕難題。該區域屬於填海區域,以海積淤泥混雜填石為主,淤泥深達18米,還有近6米深的粉粘土,這些都是業界頭痛的地質條件。此外,周邊眾多的市政、地鐵、樓宇等項目,工程銜接是很大的難題。潘威表示,為克服這些困難,深圳地鐵集團精心設計、科學施工、強化協調,高質量快速推進項目建設,為前海城市新中心貢獻力量。

地面建築加緊建設

潘威介紹說,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及上蓋物業項目總用地面積20公頃,總建築面積約215.9萬㎡,其中上蓋物業計容面積127.8萬㎡,樞紐及上蓋物業地下面積88.1萬㎡。上蓋物業包括九棟超高層建築和地面裙房。建成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城市資源將快速地聚散於前海,使前海片區成為快捷的公共交通集散中心和城市資源進出的端口。交通樞紐主體工程和上蓋物業的近期工程為一體化施工,已於2015年9月1日開工。目前正在施工的為2棟、4棟基坑土方開挖施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