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建築 樊噲 咸豐 浮雕 兔子 大渝雲陽 2018-11-28

遠離城市的喧囂,褪下來自都市的浮躁,感受山水的自然與寧靜,感受時光的縹緲與深邃。這裡便是“雲安古鎮”。自公元前206年發現白兔井開始,就有鑿井及滷製鹽的歷史,比四川自貢還早200多年,公元785年,唐朝在雲安設雲安鹽監,雲安因此得名。雲安鎮因鹽而立,因鹽而興。三峽移民,雲安古鎮被淹約1平方公里,80%的居民搬遷進了雲陽新縣城,而今,只剩下這斷壁殘垣。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雲安古鎮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鎮。來自湖廣、江浙、陝西等地的人們匯聚於此,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在古鎮留下深深的烙印。他們用其祖籍地名為街巷命名,寄託鄉思,如黃州人聚居的黃州街、江西人聚居的江西街等。為了聯絡感情,他們建立會館、大院,如牮樓、陳家大院、林家大院等,再加上“九宮十八廟”古鎮成為建築藝術的“大觀園”。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此寶塔乃為雲安古鎮的‘文峰塔’,一看到文峰塔不由想起 “雷鋒塔”,不知道文峰塔是不是也有一段千古愛情傳說,它至今也是雲安的標誌建築之一。由清咸豐年間鹽場大使陳廷安籌資創建。屬六邊形磚木結構,高9層,底座為石,塔身為磚,塔內用木料修建旋梯,直到塔頂。塔頂為攢尖式。每層六面均為精美浮雕。塔頂六面飾以銅鏡(俗稱照妖鏡)。相傳塔頂藏有珠寶、舍利等物,早些年代被破壞,塔層減至7層。塔頂藏有清郭氏刻陳仁錫《大學衍義》木刻版一套,後被雲安中學收藏。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人去樓空,透過樹枝卻讓人思緒不斷,只得一首馬致遠的古詩才能表達此時此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今天,這裡的一大部分已隨著三峽工程蓄水沉入了水中,只有少部分珍貴的建築被整體地搬進雲陽新城保存了下來。雲安古鎮從地理上消失了,但在所有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心中,雲安永遠存在。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雲安汲滷煮鹽,以“白兔井”的誕生為標誌。但現在僅僅也只有個標誌了,問當地老人,“白兔井”在哪,得到的回答是,填了,沒有了。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為招收巴、蜀入定“三秦”,率樊噲由東鄉(今宣漢縣)入朐忍縣(今雲陽)募兵招賢。樊噲在雲安射獵,見一白兔,逐而射之,白兔負傷逃入草叢。樊噲撥草尋覓,發現石縫中有一股鹽泉緩緩流出。沒曾想到這是一股“鹽泉”,遂建成了雲安第一口滷井——白兔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站在高處,俯瞰小鎮,湯溪水清澈如藍,這裡的水也曾怡養了這片古鎮的人們,這條小溪因冬暖夏涼,故名湯溪。2017年7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雲陽縣雲安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項目將保護全鎮21處文物點、3處文物保護單位、6處歷史建築、39處傳統風貌建築;將建成九大功能區,其中包括文化展示區、古鎮風情遊覽區、鹽文化展示體驗區、人文生態公園、遊客服務區、遊客餐飲住宿區、景觀眺望區、古鎮生態區、消落區。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散落在此處的一石磨依稀可見那年情景,它曾經光榮的為一方鄉村戰鬥過,至今讓人記得它的溫暖?小時候我們吃過的豆腐花、玉米糊,香甜可口養身暖胃,給那過去的時光增添了一些人情味。說到吃食,想到了安羊雜、董氏包面,這些均出自雲安。還有云安的民俗、民風、民間藝術也隨著雲安人的搬遷駐入新城的文化中,繼續展現著它們獨特的魅力。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古鎮偶有老人出沒。這位80多歲的老人的見證過古鎮的風風雨雨。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曾兩次空襲雲安,使得雲安鹽業嚴重毀損,但隨著戰局的變動,人口南遷,當年許許多多的“下江人”為躲避戰亂湧入古鎮,大量人口的聚集,使受到創傷的鹽業很快恢復元氣,從而帶動古鎮各行各業的迅猛發展。到1946年,有商號近500家,學校4所,人口達兩萬多人。而此時的雲陽縣城僅萬餘人。“女娃子,快快長,長大嫁到雲安。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1949年12月7日,雲安和平解放,古鎮草木逢春,生機勃發。1953年1月,國營雲陽製鹽廠成立;1956年底完成了公私合營、私營聯合鹽廠的改造,國營雲陽製鹽廠獨家生產食鹽的局面形成。1954年,鹽廠安裝第一臺火電機組,鹽廠開始用水泵汲滷;1959年11月,雲陽至江口公路通車,結束了雲安鹽全靠人力運輸的歷史;1978年以後,實行真空製鹽技術,更新改造設備,引"萬鹽一井"濃滷,實施技改工程,鹽產量大幅度攀升,1992年產量達92312噸。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時間走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古鹽泉逐漸枯竭,加之鹽業市場不景氣,雲安鹽廠虧損嚴重,舉步維艱。1999年雲安鹽廠被萬州索特集團公司兼併,2003年4月雲安鹽廠停產。哺育雲安人數千年的雲安鹽場,擠盡最後一滴乳汁,告別了製鹽的歷史舞臺。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雜草叢生,無人問津,荒涼的不規則城牆在此處告一段落,有硬磚上面沾著少許白粉麵牆,它充滿了年代感,卻又顯得那麼落寞寂寥。咸豐初年,清廷實行"川鹽濟楚"政策,雲安食鹽的銷路大開,井、灶及鹽產量迅速增加,鹽產業邁上新臺階。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據咸豐《雲陽縣志》載,咸豐年間全縣稅收總額為3804.958兩,其中鹽課銀為1548.1668兩,鹽稅佔40.58%。鹽業經濟的大發展推動雲安各業發展。井、灶商中的智者開始建學堂、辦私塾,弘揚儒家文化;崇神信巫者開始建設各種祭祀場所,"九宮十八廟"大多就是這一時期建成的;富有江南建築風格的四合院也相繼落成。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此處滿是青苔,過路人少了罷了,用大石頭搭建的路口,新穎又能幹又有技巧,錯落有致,落葉散落在上面,這種美感不失光華。雲安鎮地處渠馬向斜、硐村背斜的結合部,受東、南、西、北各方地質應力的擠壓和影響,形成四面銜山、南北一縫、高低懸殊的獨特地形、地理特徵。雲安氣候四季分明,春早易寒、夏季多雨、秋涼多霧、冬暖多陰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8.4℃,年均降雨量約1200毫米。

千年雲安古鎮:曾因鹽業在川東富甲一方

這裡好似一下回到了戰爭年代,好有年代感,把這裡作為孩子游玩的地方,躲迷藏,各種代號槍戰,估計孩子們會玩得很開吧。如今的雲安古鎮,已經被長江整個蓋住了。那古老的鹽井、成片的吊腳樓、幽深的青石板巷子、神祕的"九宮十八廟",都已經從這片土地上消失,沉睡水底。站在已如廢城一般的雲安古鎮遺址,心中不免有些悲涼,這座曾經無比繁華、無比熱鬧的古鎮,隨著三峽庫區水位的升高徹底消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