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手工剪紙與民俗文化

中國的剪紙,由來已久。據史料載,早在2100多年前的漢武帝時,就曾有人用紙,剪出漢武帝的已故寵妃李夫人的影像,來安慰漢武帝,以解他的思念之苦。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南朝時,在“人日”,“剪綵為人”(即用絹帛剪成的人形)貼在屏風上已成為節日裡的風俗。從1300多年前的唐代開始,每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無限之時。人們用彩帛或彩紙、金箔,剪出各式各樣的幡勝,如春幡、春燕、春花、春蝶等等,作為春天的節日禮物互相贈送,或簪於頭上,或掛在柳梢,或貼上屏風。以應合這萬象更新,欣欣向榮的明媚春光。

時至今日,每當歡慶春天即將來臨的春節期間,家家的門楣上飄動著掛箋;戶戶的窗格內張貼著窗花。這不正是“剪綵為人起晉風”(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人日》詩句)的傳承、繼續、演化和發展嗎!

作為造型藝術,剪紙有其獨特的魅力。說其獨特,就是藝術形式十分簡潔、洗練。整幅作品,就是在一張紙上鏤空數處即可。剪紙作品中的形象,是運用紙張上的留存和鏤空的對比所呈現出來的。這種運用一實一虛、一有一無,一黑一白的相減相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千變萬化來創造形象的手法,正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的一大特質;這也正是源自“一陰一陽化生萬物”這一中國傳統的宇宙理念。

民間手工剪紙與民俗文化

現代,各種各樣的剪紙,五彩紛呈。依據剪紙創作的不同目的和用途,歸納起來基本形成了如下五類剪紙藝術。

一 幡掛類

凡用於祈福、納祥、祭祀:祛災、驅病、辟邪等民俗活動的剪紙,都屬此類。如在春節期間,我國廣大地區,至今家家戶戶仍喜歡在自家的院門、房門、屋門,甚至櫥門、櫃門的門楣上都要貼上紅紅綠綠的掛箋,這實際就是一種在春節祭祀天地、祖先時的一種祈福、納祥,祛災、辟邪的幡符。

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姜子牙為周朝打下天下後,又給殷、周雙方在這場改朝換代的大戰中,各為其主而戰死的的忠臣良將,點將 封神。

剛剛分封完畢,姜子牙的老婆跑上前來,嚷道:封我為什麼神呀?姜子牙看了看老婆略一思索道:就封你為“窮神”吧!你走到哪裡,就會給哪裡帶去窮困。你的行為原則是“見破就回”,以免給本已貧窮的人家帶去更大的不幸。因此,人們在祭祀天地、祭拜祖先,祈福、納祥的喜慶日子裡,在門口貼上被剪破有許多窟窿的掛箋,好讓“見破就回”的“窮神”遠遠離開、以避免貧困。

再如五月初五,貼在門上降伏五毒的“雄雞”與“艾虎”,及貼在屋內牆上的“鎮宅虎”等,都已是有著上千年的習俗。

民間手工剪紙與民俗文化

早在1200多年前我國大詩人杜甫,就寫下了“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詩句,明確的記載下在我國民間,人們由於受到過度的驚嚇而感不適,就用剪紙招魂的習俗由來已久。

這類剪紙有一個特點,就是使用壽命很短。多不過月餘的如:過年貼在門楣上的掛箋、五月初五張貼的鎮宅虎與雄雞。多則不過半小時的如:驅邪、祛病的招魂幡符等等。這類剪紙一般隨習俗活動一過、或在活動的過程中就需把它焚燒火化,一般不保存。

1,葫蘆 慶陽

中國人對葫蘆,好像有些偏愛。神話裡的真人、神仙喜歡它,不但用它盛仙丹、裝靈藥,並且還用它來降妖精、伏惡魔;社會上的文人、雅士喜歡它,不但用它盛酒攜帶方便,而且將它擺於几案能啟人妙想奇思;民間百姓喜歡它,把它看作靈物、寶物。剪個葫蘆貼在屋裡,不但能驅妖、避邪,而且能給家人帶來吉祥。

民間手工剪紙與民俗文化


2,掃天婆

夏天淫雨不斷,農婦剪幅掃天婆,(也稱“掃晴娘”)挑於院中,據說可以止雨。傳說這位掃天婆,就是我們的先祖女媧娘娘。圖中這位掃天婆,右手掃散天上的雨雲、左手掃淨地上的積水。還真有女媧娘娘補天、抗洪、救災的大無畏精神。家宅平安

3,家宅平安

從前,在偏遠的農村,如果家中人、畜不健壯,總易鬧點小毛病;或總易出點小事故,弄的家宅不寧。家庭主婦就剪這樣一種剪紙(剪紙左右兩邊的婦人,各持三股高香,表示拜天、拜地、拜祖宗。供桌上的兩個小人人,象徵天地各界神靈。)然後拿著它在各間屋裡、院內到處走三圈後,把這張剪紙點燃後扔入盛著清水的碗中,然後一邊反覆唸叨著:“天、地、祖先顯神通,驅邪祛災保安寧”。一邊端著碗走出大門來到街上,把碗裡的紙灰和水披灑在十字路口,然後再一路唸叨著:“天、地、祖先顯神通,驅邪祛災保安寧”回家。被焚化的剪紙人化成神靈,可以驅邪祛災保護家宅平安了。

民間手工剪紙與民俗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