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醬油!灌醋!'

"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尷尬的八零後,都有一種打醬油的情懷。我們曾是掀起網絡風潮的一代。

八年前,整個網絡充斥著“我只是來打個醬油”“醬油黨”“華麗麗地飄過”這樣一些詞彙,大致為“路過”、“不關我事”的意思。

然而作為一個八零後人,我是實實在在打過幾年醬油的。那時候住的是農村土房,熱鬧鬧的一個小村落,每家一個小院子,院前都有幾棵樹。穿過窄窄的巷子,有一條斜坡,過了斜坡,右手邊有家雜貨店,小小的兩層玻璃櫥櫃裡堆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當時流行的什麼唐僧肉(其實是牛肉末)、濟公開胃丹、無花果絲和酒心巧克力應有盡有,櫃檯上還擺著五香瓜子、油酥花生和一罐泡泡糖。誰小時候不被這些東西吸引呢,哪還管他角落裡堆著的幾個大陶缸子,紅彤彤的紙上用黑墨水歪歪扭扭寫著醬油、醋和白酒。

"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尷尬的八零後,都有一種打醬油的情懷。我們曾是掀起網絡風潮的一代。

八年前,整個網絡充斥著“我只是來打個醬油”“醬油黨”“華麗麗地飄過”這樣一些詞彙,大致為“路過”、“不關我事”的意思。

然而作為一個八零後人,我是實實在在打過幾年醬油的。那時候住的是農村土房,熱鬧鬧的一個小村落,每家一個小院子,院前都有幾棵樹。穿過窄窄的巷子,有一條斜坡,過了斜坡,右手邊有家雜貨店,小小的兩層玻璃櫥櫃裡堆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當時流行的什麼唐僧肉(其實是牛肉末)、濟公開胃丹、無花果絲和酒心巧克力應有盡有,櫃檯上還擺著五香瓜子、油酥花生和一罐泡泡糖。誰小時候不被這些東西吸引呢,哪還管他角落裡堆著的幾個大陶缸子,紅彤彤的紙上用黑墨水歪歪扭扭寫著醬油、醋和白酒。

打醬油!灌醋!

老闆姓陳,戴著厚厚的眼鏡兒,矮胖的身材從櫥櫃後只露出半隻肩膀,見了我總是眯起眼睛笑,晃著那隻粗糙的右手,將我的眼光從零食上面引開,咧著嘴問:“小丫頭,還是八兩醬油二兩醋嗎?”

我捏著手上僅有的一元錢鈔票,無奈地把黑乎乎的空瓶子遞給他。他嫻熟地接過,擰開瓶蓋,從身後的筲箕裡取出醬油提子(一種容器,類似於湯瓢,底端是個杯子,有大有小,作為散裝醬油、糧油、酒的度量工具),先是拿大提子伸進醬油缸子舀大半提子,通過漏斗緩緩倒入瓶子裡,一股濃濃的醬香味迎面而來;再是換成小提子,在醋缸子裡舀兩提子灌進瓶,酸味兒迅速蓋過香味兒,能讓人流出口水來。我接過沉甸甸的瓶子,熱情地跟陳老闆道別,這時候他總會叫住我,打開泡泡糖罐子,往我嘴裡塞一顆西瓜形狀的泡泡糖。

"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尷尬的八零後,都有一種打醬油的情懷。我們曾是掀起網絡風潮的一代。

八年前,整個網絡充斥著“我只是來打個醬油”“醬油黨”“華麗麗地飄過”這樣一些詞彙,大致為“路過”、“不關我事”的意思。

然而作為一個八零後人,我是實實在在打過幾年醬油的。那時候住的是農村土房,熱鬧鬧的一個小村落,每家一個小院子,院前都有幾棵樹。穿過窄窄的巷子,有一條斜坡,過了斜坡,右手邊有家雜貨店,小小的兩層玻璃櫥櫃裡堆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當時流行的什麼唐僧肉(其實是牛肉末)、濟公開胃丹、無花果絲和酒心巧克力應有盡有,櫃檯上還擺著五香瓜子、油酥花生和一罐泡泡糖。誰小時候不被這些東西吸引呢,哪還管他角落裡堆著的幾個大陶缸子,紅彤彤的紙上用黑墨水歪歪扭扭寫著醬油、醋和白酒。

打醬油!灌醋!

老闆姓陳,戴著厚厚的眼鏡兒,矮胖的身材從櫥櫃後只露出半隻肩膀,見了我總是眯起眼睛笑,晃著那隻粗糙的右手,將我的眼光從零食上面引開,咧著嘴問:“小丫頭,還是八兩醬油二兩醋嗎?”

我捏著手上僅有的一元錢鈔票,無奈地把黑乎乎的空瓶子遞給他。他嫻熟地接過,擰開瓶蓋,從身後的筲箕裡取出醬油提子(一種容器,類似於湯瓢,底端是個杯子,有大有小,作為散裝醬油、糧油、酒的度量工具),先是拿大提子伸進醬油缸子舀大半提子,通過漏斗緩緩倒入瓶子裡,一股濃濃的醬香味迎面而來;再是換成小提子,在醋缸子裡舀兩提子灌進瓶,酸味兒迅速蓋過香味兒,能讓人流出口水來。我接過沉甸甸的瓶子,熱情地跟陳老闆道別,這時候他總會叫住我,打開泡泡糖罐子,往我嘴裡塞一顆西瓜形狀的泡泡糖。

打醬油!灌醋!

晚上沒有菜的時候,母親就會給我拌“醬油飯”。中午剩下的乾飯用開水泡了,加一小勺豬油,再淋上兩勺醬油拌勻,那味道別提有多香了。

母親總說,陳老闆的醬油實在,香味濃,顏色紅。

如今,超市裡琳琅滿目的調味醬油,從幾塊到四十幾塊不等的價格,母親卻挑得直嘆氣。

怎麼就沒有那股味兒了呢。

我也跟著嘆氣,如今我的孩子也能打醬油了,可我要怎麼跟他解釋什麼叫“打”醬油呢。

在桀驁不羈的年齡,我也跟著網友在論壇上調侃過“醬油”。當年的九零後還在中學裡穿著校服跳課間操,整個網絡都是八零一代的天下。也交過幾個遠方的網友,各有各的故事。記得有一個叫豌豆豆的,父母早年離異,是鄰居家的奶奶把她養大,她也沒少吃奶奶的“醬油飯”。後來鄰居奶奶去世了,她考上了沿海的高校,和機緣暴富的父親團聚,一夜之間化身白富美。

她卻不再聞醬油味兒。她曾在視頻裡嚼著鹹腥的芝士跟我說,別提醬油,豆豆心裡苦。

"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尷尬的八零後,都有一種打醬油的情懷。我們曾是掀起網絡風潮的一代。

八年前,整個網絡充斥著“我只是來打個醬油”“醬油黨”“華麗麗地飄過”這樣一些詞彙,大致為“路過”、“不關我事”的意思。

然而作為一個八零後人,我是實實在在打過幾年醬油的。那時候住的是農村土房,熱鬧鬧的一個小村落,每家一個小院子,院前都有幾棵樹。穿過窄窄的巷子,有一條斜坡,過了斜坡,右手邊有家雜貨店,小小的兩層玻璃櫥櫃裡堆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當時流行的什麼唐僧肉(其實是牛肉末)、濟公開胃丹、無花果絲和酒心巧克力應有盡有,櫃檯上還擺著五香瓜子、油酥花生和一罐泡泡糖。誰小時候不被這些東西吸引呢,哪還管他角落裡堆著的幾個大陶缸子,紅彤彤的紙上用黑墨水歪歪扭扭寫著醬油、醋和白酒。

打醬油!灌醋!

老闆姓陳,戴著厚厚的眼鏡兒,矮胖的身材從櫥櫃後只露出半隻肩膀,見了我總是眯起眼睛笑,晃著那隻粗糙的右手,將我的眼光從零食上面引開,咧著嘴問:“小丫頭,還是八兩醬油二兩醋嗎?”

我捏著手上僅有的一元錢鈔票,無奈地把黑乎乎的空瓶子遞給他。他嫻熟地接過,擰開瓶蓋,從身後的筲箕裡取出醬油提子(一種容器,類似於湯瓢,底端是個杯子,有大有小,作為散裝醬油、糧油、酒的度量工具),先是拿大提子伸進醬油缸子舀大半提子,通過漏斗緩緩倒入瓶子裡,一股濃濃的醬香味迎面而來;再是換成小提子,在醋缸子裡舀兩提子灌進瓶,酸味兒迅速蓋過香味兒,能讓人流出口水來。我接過沉甸甸的瓶子,熱情地跟陳老闆道別,這時候他總會叫住我,打開泡泡糖罐子,往我嘴裡塞一顆西瓜形狀的泡泡糖。

打醬油!灌醋!

晚上沒有菜的時候,母親就會給我拌“醬油飯”。中午剩下的乾飯用開水泡了,加一小勺豬油,再淋上兩勺醬油拌勻,那味道別提有多香了。

母親總說,陳老闆的醬油實在,香味濃,顏色紅。

如今,超市裡琳琅滿目的調味醬油,從幾塊到四十幾塊不等的價格,母親卻挑得直嘆氣。

怎麼就沒有那股味兒了呢。

我也跟著嘆氣,如今我的孩子也能打醬油了,可我要怎麼跟他解釋什麼叫“打”醬油呢。

在桀驁不羈的年齡,我也跟著網友在論壇上調侃過“醬油”。當年的九零後還在中學裡穿著校服跳課間操,整個網絡都是八零一代的天下。也交過幾個遠方的網友,各有各的故事。記得有一個叫豌豆豆的,父母早年離異,是鄰居家的奶奶把她養大,她也沒少吃奶奶的“醬油飯”。後來鄰居奶奶去世了,她考上了沿海的高校,和機緣暴富的父親團聚,一夜之間化身白富美。

她卻不再聞醬油味兒。她曾在視頻裡嚼著鹹腥的芝士跟我說,別提醬油,豆豆心裡苦。

打醬油!灌醋!

可是醬油本身又有什麼錯呢。更何況我們是尷尬的八零後。當六零後為延遲退休而糾結的時候,當七零後為了抓住二胎的尾巴而躍躍欲試的時候,當九零後踏進社會大染缸,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時候,我們似乎被打焉了頭,為了五斗工資掙扎在繁瑣枯燥的崗位上,昔日的夢和遠方的田野已經被每個月的信用卡賬單判了無期,還有佈滿皺紋的老手和白白胖胖的小手等著你去牽,我手中那個黑乎乎的空瓶子,裝進了五味陳雜,從此走路變得吃力。

可畢竟還有味兒。

"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尷尬的八零後,都有一種打醬油的情懷。我們曾是掀起網絡風潮的一代。

八年前,整個網絡充斥著“我只是來打個醬油”“醬油黨”“華麗麗地飄過”這樣一些詞彙,大致為“路過”、“不關我事”的意思。

然而作為一個八零後人,我是實實在在打過幾年醬油的。那時候住的是農村土房,熱鬧鬧的一個小村落,每家一個小院子,院前都有幾棵樹。穿過窄窄的巷子,有一條斜坡,過了斜坡,右手邊有家雜貨店,小小的兩層玻璃櫥櫃裡堆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當時流行的什麼唐僧肉(其實是牛肉末)、濟公開胃丹、無花果絲和酒心巧克力應有盡有,櫃檯上還擺著五香瓜子、油酥花生和一罐泡泡糖。誰小時候不被這些東西吸引呢,哪還管他角落裡堆著的幾個大陶缸子,紅彤彤的紙上用黑墨水歪歪扭扭寫著醬油、醋和白酒。

打醬油!灌醋!

老闆姓陳,戴著厚厚的眼鏡兒,矮胖的身材從櫥櫃後只露出半隻肩膀,見了我總是眯起眼睛笑,晃著那隻粗糙的右手,將我的眼光從零食上面引開,咧著嘴問:“小丫頭,還是八兩醬油二兩醋嗎?”

我捏著手上僅有的一元錢鈔票,無奈地把黑乎乎的空瓶子遞給他。他嫻熟地接過,擰開瓶蓋,從身後的筲箕裡取出醬油提子(一種容器,類似於湯瓢,底端是個杯子,有大有小,作為散裝醬油、糧油、酒的度量工具),先是拿大提子伸進醬油缸子舀大半提子,通過漏斗緩緩倒入瓶子裡,一股濃濃的醬香味迎面而來;再是換成小提子,在醋缸子裡舀兩提子灌進瓶,酸味兒迅速蓋過香味兒,能讓人流出口水來。我接過沉甸甸的瓶子,熱情地跟陳老闆道別,這時候他總會叫住我,打開泡泡糖罐子,往我嘴裡塞一顆西瓜形狀的泡泡糖。

打醬油!灌醋!

晚上沒有菜的時候,母親就會給我拌“醬油飯”。中午剩下的乾飯用開水泡了,加一小勺豬油,再淋上兩勺醬油拌勻,那味道別提有多香了。

母親總說,陳老闆的醬油實在,香味濃,顏色紅。

如今,超市裡琳琅滿目的調味醬油,從幾塊到四十幾塊不等的價格,母親卻挑得直嘆氣。

怎麼就沒有那股味兒了呢。

我也跟著嘆氣,如今我的孩子也能打醬油了,可我要怎麼跟他解釋什麼叫“打”醬油呢。

在桀驁不羈的年齡,我也跟著網友在論壇上調侃過“醬油”。當年的九零後還在中學裡穿著校服跳課間操,整個網絡都是八零一代的天下。也交過幾個遠方的網友,各有各的故事。記得有一個叫豌豆豆的,父母早年離異,是鄰居家的奶奶把她養大,她也沒少吃奶奶的“醬油飯”。後來鄰居奶奶去世了,她考上了沿海的高校,和機緣暴富的父親團聚,一夜之間化身白富美。

她卻不再聞醬油味兒。她曾在視頻裡嚼著鹹腥的芝士跟我說,別提醬油,豆豆心裡苦。

打醬油!灌醋!

可是醬油本身又有什麼錯呢。更何況我們是尷尬的八零後。當六零後為延遲退休而糾結的時候,當七零後為了抓住二胎的尾巴而躍躍欲試的時候,當九零後踏進社會大染缸,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時候,我們似乎被打焉了頭,為了五斗工資掙扎在繁瑣枯燥的崗位上,昔日的夢和遠方的田野已經被每個月的信用卡賬單判了無期,還有佈滿皺紋的老手和白白胖胖的小手等著你去牽,我手中那個黑乎乎的空瓶子,裝進了五味陳雜,從此走路變得吃力。

可畢竟還有味兒。

打醬油!灌醋!

人生總是如此花哨,讓人掙扎彷徨,乍暖還寒。每當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我多希望有一個陳老闆跳出來,眯著眼睛問我:“小丫頭,還是八兩醬油二兩醋嗎?”

可惜陳老闆早就去世了。在我懂得要面子,羞恥於打醬油而嚷嚷著母親去買瓶裝醬油的時候,他的老婆跟隔壁工地的包工頭跑了,他愛上了酗酒。雜貨店的大酒缸,再也沒有滿過。沒幾年他就得了肝癌,站在雲端上去怨恨他的妻了。

我們大部分的愛也許都付諸東流,也沒幾個計劃能夠修成正果,快樂就顯得彌足珍貴。每個八零後的心中都有一段無憂無慮的回憶,回憶裡天高雲淡,醬油還只是醬油。

後來啊,大好青春化作柴米油鹽,我們排成一排背對著沙灘,一浪高過一浪從背後襲來,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攥著那個黑乎乎的醬油瓶子,用盡全身力氣往大海里拋。

醬油瓶子漂啊漂,逐漸被海水洗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