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態環境局開出國內車企環保最大罰單

王靜
排放造假,江淮汽車被罰1.7億元

年初,江淮汽車上市了一批國六排放標準的轎卡

2015年,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所售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檢測的作弊軟件,讓車輛在“檢測狀態”時尾氣能高標準達標,而在日常行駛時,這些汽車卻向空氣中大量排放汙染物,最大可達美國法定標準的40倍,這就是震驚全球的大眾“尾氣門”。數年過去,“尾氣門”仍是大眾汽車揮之不去的夢魘,大眾不僅為此付出了數百億歐元的高額罰款,還面臨著信用危機和無窮無盡的指控。

本以為只發生在國外的“奇聞”,近日,卻在國內真實上演了。7月5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以“排放造假”為由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淮汽車”)開出鉅額罰單,罰沒款共計170361436.54元。這筆罰單也創下了國內車企排放造假被罰金額的最高紀錄。

以次充好,冒充合格

江淮汽車再陷“尾氣門”

據瞭解,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於2018年4月9日對江淮汽車生產銷售的江淮牌HFC5043XXYP71K1C2V車型進行了新車環保一致性抽檢。檢驗報告顯示,3輛新車檢測結果中的車載診斷系統(簡稱OBD系統)功能性檢測不符合標準要求,不應作為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認為,江淮汽車將不符合標準的車輛當成排放檢驗合格車輛銷售的客觀事實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以次充好”行為。

依據法規,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決定,責令江淮汽車針對汙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違法行為停產整治,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二倍罰款,共計1.7億元。

7月5日晚間,江淮汽車發佈公告承認罰單並提示這筆罰沒款將計入2019年江淮汽車損益,對公司2019年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該車企此前就遭遇過“排放造假”的質疑。早在2014年,國內機動車排放標準由國三向國四過渡期間,該車企重卡就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其通過修改車輛合格證上發動機的型號和編碼,以國三冒充國四車型。當時,車企方面“甩鍋”經銷商,稱是經銷商所為,將嚴格管理銷售渠道。

杭州江淮經銷商表示:

未銷售該款車型

到底是哪款車型冒充排放合格產品?杭州有沒有銷售該款車型?

記者從江淮經銷商杭州某經銷商處瞭解到,根據披露信息,涉事車型應該為4.2米廂式運輸車,目前店內沒有銷售該款車型。對於以往是否銷售過該款車型,銷售人員表示並不知情。

而根據江淮汽車發佈的公告,抽查車輛為京五排放標準(第1階段)的載貨汽車產品,只在北京銷售,共計765輛,約佔公司 2018 年載貨汽車銷量的 0.29%。隨著2018年9月1日北京實施京五排放標準(第2階段),該產品已經停產。

2018年淨利潤虧損7.68億元

江淮口碑銷量雙失利

7月5日,江淮汽車還發布了上半年度的產銷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因純電動車發力,江淮汽車6月同比上升11.4%,單月的銷量為3.18萬輛。但1~6月,半年以來銷量為23.52萬輛,同比下滑6.78%。

另外,從財務數據上看出,江淮汽車目前的盈利情況並不樂觀。2018年,淨利潤虧損7.86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僅為6463.59萬元,同比下滑69.13%。江淮汽車在公告中解釋稱,淨利潤下滑主要受宏觀經濟下行、汽車行業負增長等原因影響。但業內人士分析,究其內因,還是江淮汽車的戰略與產品力出了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江淮汽車整體業務涉及SUV、MPV、轎車、輕卡、皮卡、客車、新能源等等,過於繁雜,沒有明顯的主營業務;而且江淮汽車過分依賴政府補貼,不利於長久發展,其“商乘並舉”的戰略並沒有發揮真正作用,也錯失了SUV的發展風口。在中國品牌集體發力打造精品車的當口,江淮乘用車的品控卻飽受詬病。以瑞風S7來說,空間狹小,動力響應遲緩,油耗高,在做工用料方面,也給人以粗劣、低質的印象。

汽車行業“寒冬”時分,中國品牌想要獲得銷量與口碑上的突破舉步維艱,北京市環保局的這一排放罰單對於江淮汽車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根據年初規劃,江淮汽車的2019年度目標是產銷50萬~60萬輛,江淮如何在下半年重整旗鼓,為自己正名,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