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型肥胖是怎麼回事?

65歲的羅大伯體檢時,醫生說他的內臟脂肪有點超標,羅大伯聽完大惑不解:家裡有個磅秤,自己閒來無事便會站在上面稱一稱,自己的體重一直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怎麼會突然冒出一個“內臟脂肪超標”來呢?內臟脂肪超標不是體型肥胖的人才會有嗎?它對健康又有什麼危害?

現代社會,有些體型偏瘦的人也會內臟脂肪過多,特別是上班族和中老年人。但人們只注重易見的皮下脂肪,而忽視了隱形的內臟脂肪。其實,內臟脂肪過多聚集對人體的危害遠遠超過皮下脂肪和其他部位脂肪。

內臟脂肪型肥胖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內臟脂肪型肥胖

傳統觀點認為,若一個人的體重與身高之間的比例在一定範圍之內,就屬於正常,過高就屬於超重或者肥胖。所以,人們認為只有胖人需要減肥。然而,科學家發現,有一部分人儘管體重超了,比如美國健壯的橄欖球運動員、日本體型肥碩的相撲運動員,這些人的內臟脂肪含量卻很少;而領有一部分人儘管體重正常,卻“外瘦內肥”——皮下脂肪不多,內臟脂肪含量超標。相對於皮下脂肪,藏得深的內臟脂肪對人體的危害更加容易被忽視。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它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堆積在胃、腎臟、心臟和胰腺等臟器。其實,一定量的內臟脂肪是人體必需的,它對人的內臟起著支撐、穩定和保護的作用。但是內臟脂肪過多就會對人們健康帶來危害,通常過多的內臟脂肪會撐大人的腹腔,使人身體呈“蘋果型”。一般情況下,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腰圍大於85釐米,就是典型的“內臟脂肪型”肥胖。

因此,肚子凸起是內臟肥胖者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臨床顯示,90%以上的“大肚子”都是內臟肥胖者。有一些人嘗試了各種瘦腰的方法,腰圍還是無法減下去,也可能是內臟肥胖者。在一些經常便祕的人中,也發現有內臟肥胖者。普通的減肥方法多是減皮下脂肪,根本無法清除內臟的脂肪。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無法自然離開身體,嚴重影響消化功能,便祕現象也就隨之而來。

內臟脂肪型肥胖是怎麼回事?

內臟脂肪對健康的危害

影響內臟脂肪沉積的因素很多,包括久坐、高能量飲食、吸菸、種族差異和年齡增長等。歐美人體形肥胖者多,大部分表現為皮下脂肪過多;而亞裔人群的脂肪若在體內聚集,則多表現為內臟脂肪過多。脂肪細胞也非常智能,年輕時蓄積的脂肪會被人體消耗,年老後多餘的脂肪就會殘留體內。

脂肪的貯存方式和位置對健康的影響尤其重要。內臟脂肪過多聚集對人體的危害遠遠超過皮下脂肪和其他部位脂肪,醫學裡有句諺語說的“腰圍長,壽命短”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內臟脂肪是通過肝臟代謝被轉化為膽固醇進入血液,受到氧化後除了引起動脈粥樣斑塊,可能發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中風外,還可影響心、肝、胰等臟器的功能,產生胰島素抵抗形成糖尿病。

內臟脂肪含量對多種慢性疾病有更好的指示作用,內臟脂肪哪裡堆積得多,哪裡的器官就會受到損傷。

研究還發現,男性體內皮下脂肪平均含量低於女性,內臟脂肪卻高於女性。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人體脂肪組成情況的負責人說,許多體形正常而疏於鍛鍊的人,特別是男性,都存在“外瘦內肥”的情況,其中40%的人肝臟滲有脂肪。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中老年人的肌肉組織重量逐步減少,體內肌肉、脂肪和水的合理比例被打破,從而導致腹部脂肪堆積。

因此,醫生提醒,中老年人尤其男性一要格外注意體形的變化,體檢時除了要看體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內臟的脂肪率。測量內臟脂肪含量的方法有CT、磁共振、腰圍等。

內臟脂肪型肥胖是怎麼回事?

如何燃燒內臟脂肪

調節飲食最科學

飲食習慣可以改變脂肪的貯存方式,如多食扁豆和豌豆,人體腹部脂肪堆積的可能性就會減小。要想使內臟成功瘦身,我們的飲食中自然少不了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具有吸水作用的物質,可以吸收有害物質和膽固醇,保障排洩通暢。內臟肥胖者還要少吃米飯、麵包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有研究表明,香醋可以減少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腰圍大的老人食用釀造醋每日5毫升即可,但腸胃黏膜潰瘍者應謹慎。此外要多喝水,沒有水做身體機能的動力,內臟脂肪就更沒有自我燃燒的機會,無法排出體外。

內臟脂肪型肥胖是怎麼回事?

小動作可趕走內臟脂肪

長期節食可能造成腹部脂肪堆積。人們與其節食,不如穿上運動鞋和運動服,多多運動。其中游泳、慢跑和快步走這幾項運動對於減掉內臟脂肪效果顯著。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推薦幾個小動作,每天只需20~30分鐘,長期堅持練習,可幫助燃燒內臟脂肪。

練習前先全身放鬆,自然呼吸1分鐘;然後腹部呼吸3~5分鐘。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最大限度向內收縮腹部。

1.雙臂後伸展:右腳往右踏出一小步,令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臂往後伸展,手掌向上,左右手指互握,慢慢向上提拉雙臂,令胸廓進一步外擴,頭隨之仰起吸氣。保持3秒。

2.向前平擊掌:雙腿向前屈膝,大腿與小腿成90度,臀部下沉,注意不要後凸。上身隨之微微前傾,與大腿成90度。雙臂往前擺,平舉再擊掌,保持手掌合十的姿勢3秒,同時緩緩呼氣。

3.屈肘擴胸:右腳往右跨出一大步,步幅是肩寬的兩倍,左右手屈肘相交,雙手扶著後腦勺,向後打開胸廓,腰以上的部位向上仰起。保持3個呼吸。

4.向下側擊掌:雙膝往前彎曲,臀部下沉,上身、大腿、小腿兩兩成90度,雙臂伸直下襬,邊呼氣邊擺向左側擊掌,保持3秒後。恢復準備姿勢,反方向進行右側擊掌。

5.雙臂向上伸:保持站直的姿勢,雙臂往上舉高,在頭頂上方擊掌,同時上身肌肉往上拉伸,但注意上臂不要貼住耳朵,與頭部離開一定的距離。

6.抬腿側擊掌:右腿屈膝往上抬高,膝蓋抬至與腰同高,保持大腿與小腿成90度,胸廓微微前收,雙臂往下襬,在右側大腿下方擊掌。然後放下右腳,換左腿屈膝抬起,完成左側的動作。

(文/呂若琦 廣西醫科大學 編輯:王博)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