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我想很多人應該認得這位在油管(youtube)上爆紅的澳洲原始技術小哥,他不用任何現代工具,模仿遠古先民燒陶編織、造斧制弓、鑽木取火。。。等等。

下圖是他用一些唾手可得的植物纖維:野草、樹枝,就編織出一些「筐」和「簍」,這也就是「藤編」和「草編」: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使用植物纖維編織成器,恐怕是人類最古老的原始技術,編織材料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比如:古埃及人最常見的編織材料是在當時在尼羅河三角洲隨處生長的紙莎草: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埃及人用紙莎草製造了最古老的「紙張」,也編織各種生活器皿,甚至是「編船」:埃及的「紙莎草船」。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古埃及的紙莎草船(現代復原)

我想無需多言,中國先民最常見的編織材料應該是竹子。

竹子是亞洲的特產,可以說是「給點陽光就燦爛」,不擇環境能瘋長的植物,而且竹子纖維非常堅韌,豎向很容易分開,可以說是最適合編織的植物材料,又適合長久的保存。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中國人養竹、用竹、賞竹的歷史悠久,竹器滲入到古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到「戰爭、娛樂、藝術、書寫」,無處不在!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不說別的,漢字中有一個龐大的「竹」字族,大多數表示以「竹子」材料製造的工具和器皿,這裡只引用一小部分: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中國的竹編器最少有幾百種,有些已經消失,有些今天仍然在使用。這些表示「竹器」的漢字,你認識並知道為何器有幾個?


竹器相比陶器、青銅器,無法跨越數千年保存下來,目前能反應華夏先民竹編器皿,所見的最早文獻材料也是漢字的古文字。

從漢字古文字來看,中國最古老的竹編器應該是容器「其」,「其」也就是「箕」的初文:

《說文》:「箕,簸也。從竹,象形,下其丌也。」

漢字金文中有一類文字叫做「族徽文字」,比文字要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早商的二里崗文化時期。

「族徽字」應該說介於文字和圖畫之間,一般認為「族徽字」表達的是做器者的「身份、職業、家族、姓氏」等信息。

殷商「族徽文字」其中就有這個「其」字: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殷周時代的「其姓家族」的族徽字(《集成》9127)

這個族徽字「其」全字像「雙手持箕」之形,「箕」字上有表示「編織經緯」的筆畫。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但是,後來大多數甲骨文、金文的「其」,都將「雙手」簡省,「編織經緯」簡化為「X」,並增加了兩小短橫的裝飾筆畫: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很早就被借用表示代詞,「箕」是「其」的「本義後起字」。

從文字學的原理來說:「箕」加義符「竹字頭」明確「其」的本義,強調「其」為「竹編的器具」。

總之,從古文字象形和文字學原理兩者結合來看,古文字「其」應該就是「鏟形的竹編器」: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目前,考古也發現過一些先秦竹編器,以墓葬中竹蓆最多,上限是在春秋時代。湖北大冶銅綠山銅礦遺址就發現過戰國楚國的「竹編容器」:帶耳竹筐和竹箕。

如下圖,這兩種竹器都是當做運輸礦石的勞動工具用: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注1

第二個「鏟形竹箕」也叫「箢箕」: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箢箕」可以說用了幾千年,今天可能不常見,我想農村長大,或者說70、80後一輩的老夥伴們應該見過,有些南方方言也叫「箢子」。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箢箕」除了當做勞動工具,可能從先秦時代就用來當打掃垃圾的「撮箕」用。

從漢字「糞、棄」可見一斑,「糞、棄」都是從「其」:

  • 「糞」的本義「掃除」,甲骨文有繁、簡兩體,繁體從「帚」從「其」從「手」,造字意圖很明顯是「手持帚箕,灑掃除塵」。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糞」的甲骨文簡(左)、繁(右)體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 「棄」本義是「棄子」,造字意圖是「把嬰兒放在撮箕中,當垃圾丟掉」,引申義為「丟棄」: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甲骨文「棄」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考古雖然沒有發現殷商時代的「竹編箕器」,但是發現過青銅箕器。

殷商婦好墓就出土過一件「青銅撮箕」,這應該是給婦好大嫂,死後在陰間打掃衛生用的: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注2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青銅在殷周時代是非常珍貴的戰略物資,一般青銅器都是禮器和兵器。

古人平時的日常生活,是絕對不會用青銅器製造一個並不實用的「撮箕」,就好比今天再土豪,也不會用黃金去做一個「撮箕」。

之所以,有這個「青銅撮箕」,因為它是「冥(明)器」,也算是一種禮器,體現了墓主人生前的榮耀和地位。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中也出土了一件「青銅撮箕」,不過是用來裝木炭的,跟曾侯乙大哥的取暖器:青銅碳爐是配套的: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注3

「青銅撮箕」上的編織紋飾,顯示它是在模仿竹編的箢箕,說明戰國時代日常用的撮箕應該是竹編的: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注3

其實,所謂「事死如生」其實還不能形容先秦、秦漢陪葬器的奢華,應該說「事死大如事生」:

先秦貴族希望死後在另一個世界有相同的身份和地位,會將陽間最好、最奢華的東西帶到陰間世界,所以,很多冥器的規格比生活日用器的規格高。

因此,先秦時代可以說是「冥事為大,器升一級」。

婦好大嫂和土豪乙大哥,可謂費盡心思,這麼不起眼的一個的陪葬器:撮箕,都從竹編「升級」為青銅,以在陰間彰顯他們身份和地位。


古代的「箢箕」可以當「簸箕」用,也即利用重力揚去穀物中的糠: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這一點很多先秦、秦漢文獻都有記載,只引用經典《詩經》中《小雅·大東》中有一句: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詩中的「鬥」和「箕」本來表示容器,但都是表示古代的星宿:

  • 「鬥」表示「北斗七星」,也即勺子星,
  • 「箕」表示「箕宿」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注3

這句詩意思是:

  • 南邊有箕星,但不能用它簸糠;
  • 北邊有鬥宿,也不能用它舀酒

「簸箕」還有一種比較大的「圓簸箕」,可能誕生較晚,這一點也就懶得去考證了: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圓簸箕

這種「圓簸箕」不但可以篩揚米糠,也可以用來晾晒東西:比如鹹魚、鹹菜。

也可以當廚具用,比如:廣州沙河粉就是用這種圓簸箕慢慢搖成一大張,然後蒸出來的。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還有一種叫做「筲箕」,器型與箢箕相似,但比箢箕深,容積比箢箕小,比斗大。《論語》、《儀禮》等經典文獻的註疏都有記載: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注5

筲箕今天還在用,但沒有容積的限定,有大有小,在南方稻作食米文化區比較常見,主要用來淘米。北方可能比較少見。香港就有個地名叫做筲箕灣。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筲箕

另外,「箢箕」的器型,非常像人伸腿時候的坐姿,所以古人把這種坐姿叫做「箕坐」,

秦始皇陵k0007陪葬坑出土過一件「箕坐」人俑,考古學家認為這個人俑是在彈奏一種樂器:【注6】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在唐宋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跪坐,也就是所謂的「跽坐」,殷墟中出土的人偶都是都是「跽坐」: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禮經文獻記載:「跽坐」才是合乎禮節的坐姿,「箕坐」或者說「箕踞」被認為是不文雅的,因為先秦時代的內褲不是「褲」,就是一塊「布」,叫做「蔽膝」,張腿「箕坐」等於說是一覽無遺: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注7

比如:《戰國策》和《史記》記載,荊軻刺秦王失敗,被秦始皇一劍刺中,他就非常不雅的「箕坐」在地,咒罵秦始皇。

因此,「箕坐」的肢體動作其實相當於今天的「伸中指」。


綜上可見,從考古、古文字、文獻三種材料來看,「箕」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竹編器,是鏟形竹編容器的泛稱

竹編鏟形箕應該說什麼都可以裝,後來,隨著用途的不同漸漸有不同的稱謂:大致有「箢箕、撮箕(畚箕)、簸箕、筲箕」四種:

  • 「箢箕」為勞動工具;
  • 「撮箕」或曰「畚箕」用來打掃垃圾
  • 「簸箕」可以篩米揚糠。
  • 「筲箕」用來淘米洗菜。

---------------

參考文獻

  1. 陳振裕. (1983). 楚國的竹編織物. 考古(8), 726-738.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0). 殷墟婦好墓. 文物出版社.圖版63
  3. 湖北博物館,曾侯乙墓,下,文物出版社,圖版81
  4. 徐中舒. (1986). 漢語大字典. 成都: 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 湖北辭書出版社 .頁3178
  5. 羅竹鳳,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Eds.). (1995). 漢語大詞典 . San lian shu dian (Xianggang) you xian gong si.第8卷 1171
  6. 段清波, 孫偉剛, 蔣文孝, & 尚愛紅. (2005). 秦始皇陵園k0007陪葬坑發掘簡報. 文物(6), 16-38.
  7. 同注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