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婚姻 日本 經濟 明星八卦 娛樂 生活榜 2019-02-23
有幸福的婚姻值得追求,但能擺脫不幸的離婚同樣值得鼓勵。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種對於婚姻的理解方式。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之前楊冪離婚,迅速登上熱搜,據傳300萬人鼓掌。年前女演員鄧家佳因離婚也登上熱搜榜第一,“奶茶妹妹”章澤天更是幾次被傳與劉強東離婚。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過去,結婚意味著幸福美滿,而離婚則被視為洪水猛獸。民間有“寧拆一座橋,不毀一樁婚”之說,就連一些機構對於離婚也極盡防範之能事,通過“離婚冷靜期”、“離婚試卷”等手段,試圖控制衝動型離婚的泛濫。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然而,控制離婚的努力越普遍,說明離婚現象越常見。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全國結婚登記 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 7.0%,結婚率為7.7‰,比上年降低0.6個千分點。同年,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 437.4 萬對,比上年增長5.2%,離婚率為 3.2‰,比上年增加0.2 個千分點。

結婚意願的下降不是第一次出現,離婚率數據的增長更是持續多年。由此帶來兩個值得正視的問題:一是為什麼結婚的人越來越少,而離婚的人越來也多?二是當離婚率走高而結婚率下降,我們關於婚姻與幸福的關係,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01

兩極分化:結婚率4連降,離婚率15連升

在中國婚姻史上,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年份。

一個是2003年。

當年,《婚姻登記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取消了離婚一個月的審批期限,離婚變得“立等可取”。離婚審批條件的放鬆,直接帶動離婚率的上升。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數據來源:歷年民政部《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正是從2003年開始,我國離婚數量和離婚率開始了連續15年的上行週期。離婚對數從2002年的117.1萬對上升到2017年的437.4萬對,多了320.3萬對。而粗離婚率(離婚登記對數與總人口基數之比),也從2002年的0.9‰上升至2017年的3.2‰。

另一個年份是2013年。

這一年,全國婚姻登記數量高達1346.9萬對,創下近20年來的歷史新高,當年結婚率也觸及9.9‰的歷史高點。也正是這一年,25-29歲的結婚人群首次超過22歲-24歲的人群,佔比高達35.2%。

然而,也正是從2013年開始,登記結婚對數和結婚率開始連續四年的下滑走勢。從2013年到2017年,登記結婚人數從1346.9萬對的高點下滑到1063.1萬對,四年時間減少283.8萬對;與此同時,結婚率從2013年的9.90‰下滑到2017年的7.77.7‰,四年時間下滑1.9個千分點。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數據來源:歷年民政部《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這背後,正是1980年代嬰兒潮的能量釋放。1990年,全國出生人口高達2621萬人,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最高點,隨後出生人口就開始大幅下跌。2013年時,1980年代的出生人口普遍介於23歲-30歲之間,而這正是結婚的主流年齡。

從離結比來看,結婚與離婚形勢同樣在背道而馳。1995年,全國離婚對數僅有結婚對數的1/10左右,而到了2017年,這一比例已經攀升到40%以上。

一年有1000多萬對新人登記結婚,但同時又有400多萬對夫妻離婚。這樣的形勢,意味著什麼?


02

區域分化:越發達的地方結婚率越低


與結婚與離婚率兩極分化的走勢相比,結離婚也在區域之間出現嚴重分化的態勢。

以結婚率為例,2017年結婚率最高的地區是貴州,屬於西部地區。與當年全國0.77%的結婚率相比,共有14個省區超過平均值。這14個省區,除了江蘇之外,其他全部屬於中西部地區。

通過與人均GDP對應的關係不難發現,越窮的地方結婚率越高,越富的地方結婚率越低。人均GDP最高的北京位列榜單的下游,次高的上海處於墊底位置,第三高的天津排在倒數第三名,傳統的富裕省份如廣東、浙江等也均處於下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結婚率如此,離婚率也是如此。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同時,這一規律在國際上也基本成立。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結婚率也正在不斷走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日本。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2017年4月發佈的報告,顯示2015年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約為23.4%,女性比例約為14.1%,同比2010年均增加了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

日本正在進入“超級單身社會”,這一趨勢會否向中國蔓延,有待觀察。


03

探因:為什麼離婚率越來越高?


通過對上述結離婚數據的對比以及地域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回答開篇所提出的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結婚的人越來越少,而離婚的人越來越多?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其一,觀念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婚姻的認知觀念不斷髮生變化,同時,社會對於離婚的容忍度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權利意識的崛起,婚姻正在從家庭本位變為個人本位,從身份屬性變為契約屬性,結婚和離婚的性質也就不同於過去。

同時,女性的自主意識和經濟獨立性逐漸增強,對於婚姻的話語權與日俱增,在婚姻博弈中獲得相對平等的地位。過去諸如家暴、出軌等常被視為家庭內部問題的矛盾,也逐漸在法理層面和權利層面得到更多維度的理解。這一切,都在助推離婚率的不斷攀升。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根據最高法發佈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離婚糾紛》,在全國離婚糾紛一審審結案件中,73.40%的案件原告的性別為女性。在離婚原因中,77.51%的夫妻因感情不和向法院申請解除婚姻關係,14.86%的夫妻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請解除婚姻關係,其他的夫妻離婚則是因為失蹤或不歸家、不良惡習和重婚或婚外情等原因。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圖表來源:最高法《司法大數據離婚糾紛專題報告》

就此而言,離婚率的持續攀升,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是社會進步的結果,是人們追求個體權利和個人幸福的體現。

其二,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人們的思維觀念就越開放,生活方式就越多元化,對於不婚族和晚婚族的包容度就越高。而經濟發達,同樣意味著廣闊的就業空間、年輕人經濟獨立性的加強、配偶可選擇空間的擴大,這又會轉過來促使人們不再停留於婚姻的簡單結合,而追求更高的婚姻質量,以“剩女”為代表的群體的出現就是典型的例證。

同時,經濟發達的地區,一般置業、教育和生育成本都相對高企。在高房價、高養育、高教育成本面前,很多人不得不推遲結婚時間。部分地區還存在高彩禮的重壓,這就更讓結婚變得不能承受之重。

其三,衝動結婚和衝動離婚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婚率和離婚率。

為遏制衝動型離婚,今年7月,最高法發文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設置不超過3個月的冷靜期。不過,離婚冷靜期是否侵犯離婚自由的權利,對於緩解離婚率是否有幫助,社會一直都存在爭議。


04

離婚多了,我們是否更不幸福?

婚姻往往使人更加幸福,但離婚卻未必讓人更加不幸福,強扭的婚姻反而讓人最不幸福,這是分析結婚率數據之後我們所能得出的結論。

中國人敢離婚了,幸福了嗎?

婚姻與幸福的關係從來都不簡單。白頭偕老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追求,但當婚姻出現裂痕乃至感情破裂,“一別兩寬”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畢竟,婚姻並不直接等同於幸福,婚姻是否幸福,與自由度、信任感、收入高低、有無孩子乃至工作本身,都有著密切關係。所以,“勸和不勸離”的傳統思維,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場景。

有幸福的婚姻值得追求,但能擺脫不幸的離婚同樣值得鼓勵。對於因觀念不合導致的離婚,和平分手反而是最好的選擇;對於因家暴、出軌導致的離婚,過度限制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而對於因衝動導致的離婚,“離婚冷靜期”的嘗試就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相比於離婚率的不斷走高,結婚率的日益降低,反而是更加值得重視的問題。

婚姻關乎生育,而生育更關乎人口結構,人口結構關乎經濟社會的未來。如何降低結婚和生育成本,增加婚姻的幸福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接下來,生活榜將繼續出品一系列主題文章,將《2018中國幸福報告》中的生育、代際、區域、家庭結構、全面二孩、房價等不同面向進行梳理分析,為如何提升幸福感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