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文山書院

文山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湖南澧縣城關鎮仙眠洲),晚唐著名詩人李群玉讀書處,最遲建於公元863年,是環洞庭湖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全國現已查到的唐代49所書院之一,前後經歷了大約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2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文山書院

文山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湖南澧縣城關鎮仙眠洲),晚唐著名詩人李群玉讀書處,最遲建於公元863年,是環洞庭湖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全國現已查到的唐代49所書院之一,前後經歷了大約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2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於縣城西郊桂枝嶺麓,清嘉慶九年(1804)為紀念縣令宋理學家周敦頤而建。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050M2,有大小房屋30多間,佈局合理,錯落有致。整個書院前臨秀溪,後倚青山,松濤白雲,流水鏘然。清代著名作家郭遠,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朱良才、李濤等名人曾求學於此。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文山書院

文山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湖南澧縣城關鎮仙眠洲),晚唐著名詩人李群玉讀書處,最遲建於公元863年,是環洞庭湖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全國現已查到的唐代49所書院之一,前後經歷了大約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2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於縣城西郊桂枝嶺麓,清嘉慶九年(1804)為紀念縣令宋理學家周敦頤而建。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050M2,有大小房屋30多間,佈局合理,錯落有致。整個書院前臨秀溪,後倚青山,松濤白雲,流水鏘然。清代著名作家郭遠,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朱良才、李濤等名人曾求學於此。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蘋洲書院

蘋洲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蘇桃源(今泗陽)縣令眭文煥父子創建。光緒十三年(1886),湘軍名將王德榜、席寶田重建,周崇傅為山長。 蘋洲書院為四合院格局,東西對稱,座北朝南,由進門、甬道、東西隔牆、東西書房、祭孔殿、藏書樓等建築組成,總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是當時湖南四大書院之一,從永屬八縣考選優秀學子入院學習深造。辛亥革命後,在書院舊址建蘋洲中學。新中國成立後,就中學舊址設零陵地區幹部療養院,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後建零陵地區商業學校、供銷學校。

蘋島自晚清建“蘋洲書院”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百餘年間始終為文化教育之所。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裡傳承發揚,西方現代科技文明在此生根發芽,他們相互激盪,相互融合,造就了一大批國之棟樑。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文山書院

文山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湖南澧縣城關鎮仙眠洲),晚唐著名詩人李群玉讀書處,最遲建於公元863年,是環洞庭湖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全國現已查到的唐代49所書院之一,前後經歷了大約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2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於縣城西郊桂枝嶺麓,清嘉慶九年(1804)為紀念縣令宋理學家周敦頤而建。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050M2,有大小房屋30多間,佈局合理,錯落有致。整個書院前臨秀溪,後倚青山,松濤白雲,流水鏘然。清代著名作家郭遠,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朱良才、李濤等名人曾求學於此。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蘋洲書院

蘋洲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蘇桃源(今泗陽)縣令眭文煥父子創建。光緒十三年(1886),湘軍名將王德榜、席寶田重建,周崇傅為山長。 蘋洲書院為四合院格局,東西對稱,座北朝南,由進門、甬道、東西隔牆、東西書房、祭孔殿、藏書樓等建築組成,總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是當時湖南四大書院之一,從永屬八縣考選優秀學子入院學習深造。辛亥革命後,在書院舊址建蘋洲中學。新中國成立後,就中學舊址設零陵地區幹部療養院,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後建零陵地區商業學校、供銷學校。

蘋島自晚清建“蘋洲書院”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百餘年間始終為文化教育之所。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裡傳承發揚,西方現代科技文明在此生根發芽,他們相互激盪,相互融合,造就了一大批國之棟樑。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恭城書院

恭城書院原名“羅蒙書院”,位於通道縣羅蒙山下,始建於宋1105年,佔地面積2830平方米,後被大火燒燬。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將“羅蒙書院”在原址重建,更名為“恭城書院”,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書院。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文山書院

文山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湖南澧縣城關鎮仙眠洲),晚唐著名詩人李群玉讀書處,最遲建於公元863年,是環洞庭湖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全國現已查到的唐代49所書院之一,前後經歷了大約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2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於縣城西郊桂枝嶺麓,清嘉慶九年(1804)為紀念縣令宋理學家周敦頤而建。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050M2,有大小房屋30多間,佈局合理,錯落有致。整個書院前臨秀溪,後倚青山,松濤白雲,流水鏘然。清代著名作家郭遠,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朱良才、李濤等名人曾求學於此。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蘋洲書院

蘋洲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蘇桃源(今泗陽)縣令眭文煥父子創建。光緒十三年(1886),湘軍名將王德榜、席寶田重建,周崇傅為山長。 蘋洲書院為四合院格局,東西對稱,座北朝南,由進門、甬道、東西隔牆、東西書房、祭孔殿、藏書樓等建築組成,總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是當時湖南四大書院之一,從永屬八縣考選優秀學子入院學習深造。辛亥革命後,在書院舊址建蘋洲中學。新中國成立後,就中學舊址設零陵地區幹部療養院,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後建零陵地區商業學校、供銷學校。

蘋島自晚清建“蘋洲書院”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百餘年間始終為文化教育之所。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裡傳承發揚,西方現代科技文明在此生根發芽,他們相互激盪,相互融合,造就了一大批國之棟樑。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恭城書院

恭城書院原名“羅蒙書院”,位於通道縣羅蒙山下,始建於宋1105年,佔地面積2830平方米,後被大火燒燬。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將“羅蒙書院”在原址重建,更名為“恭城書院”,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天嶽書院

天嶽書院始建於清代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因為書院門對小天嶽山而定名。門首有“天嶽書院”四個鎦金大字,兩側鐫刻石聯“天經地緯、嶽峙淵渟”字體蒼勁、雄渾,相傳為清代學者李次青所書。院內原有講堂三間,住室三間,東西齋各十四間。其中藏書樓三間,屈子祠及九君子祠,均因年代久遠而廢之。正中心的四柱大廳,即現今的小禮堂,兩壁原有朱熹手跡”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早已粉刷乾淨。大廳前的花園,長著奇花異草,四季蔥蘢繁茂,令人留連忘返。整個房舍佈局井然有序。仍依稀保存舊貌。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文山書院

文山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湖南澧縣城關鎮仙眠洲),晚唐著名詩人李群玉讀書處,最遲建於公元863年,是環洞庭湖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全國現已查到的唐代49所書院之一,前後經歷了大約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2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於縣城西郊桂枝嶺麓,清嘉慶九年(1804)為紀念縣令宋理學家周敦頤而建。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050M2,有大小房屋30多間,佈局合理,錯落有致。整個書院前臨秀溪,後倚青山,松濤白雲,流水鏘然。清代著名作家郭遠,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朱良才、李濤等名人曾求學於此。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蘋洲書院

蘋洲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蘇桃源(今泗陽)縣令眭文煥父子創建。光緒十三年(1886),湘軍名將王德榜、席寶田重建,周崇傅為山長。 蘋洲書院為四合院格局,東西對稱,座北朝南,由進門、甬道、東西隔牆、東西書房、祭孔殿、藏書樓等建築組成,總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是當時湖南四大書院之一,從永屬八縣考選優秀學子入院學習深造。辛亥革命後,在書院舊址建蘋洲中學。新中國成立後,就中學舊址設零陵地區幹部療養院,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後建零陵地區商業學校、供銷學校。

蘋島自晚清建“蘋洲書院”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百餘年間始終為文化教育之所。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裡傳承發揚,西方現代科技文明在此生根發芽,他們相互激盪,相互融合,造就了一大批國之棟樑。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恭城書院

恭城書院原名“羅蒙書院”,位於通道縣羅蒙山下,始建於宋1105年,佔地面積2830平方米,後被大火燒燬。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將“羅蒙書院”在原址重建,更名為“恭城書院”,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天嶽書院

天嶽書院始建於清代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因為書院門對小天嶽山而定名。門首有“天嶽書院”四個鎦金大字,兩側鐫刻石聯“天經地緯、嶽峙淵渟”字體蒼勁、雄渾,相傳為清代學者李次青所書。院內原有講堂三間,住室三間,東西齋各十四間。其中藏書樓三間,屈子祠及九君子祠,均因年代久遠而廢之。正中心的四柱大廳,即現今的小禮堂,兩壁原有朱熹手跡”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早已粉刷乾淨。大廳前的花園,長著奇花異草,四季蔥蘢繁茂,令人留連忘返。整個房舍佈局井然有序。仍依稀保存舊貌。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淥江書院

淥江書院自創辦至光緒三十年(1904)改辦高等小學堂止,前後越151年,出任山長者不下於五十人。淥江書院創辦之始肄業人數有80名,光緒年間增至200人,講習內容以四書五經、先秦諸子為主,兼設訓詁、辭章之學 。書院原置有膏火田、脩脯田,年收租600擔,作為院長延聘教師薪水和肄業學生生活補貼、文具用品之需。當時淥江書院對擇聘山長十分慎重,其《擇聘公稟》曰:“培植人材端由庠序,維持風化道在師儒。故立教惟期有方,以言教當以身教,而擇師尤所宜慎,求經師更求人師。”雖然薪俸菲薄,但志於正學傳人之師儒,仍熱心樂於來這裡傳道授業。淥江書院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Shigu Academy),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又名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初創於清乾隆十年(1745),在永豐鎮借民房設義學。《雙峰書院記》載:湘鄉書院“有東皋、漣濱,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廣,治東南至永豐百里,上與邵邑接址,則又遠矣,士多艱於來學”,故在永豐始設義學。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縣倡儀興建學舍,中裡十六都(今雙峰縣範圍)人士共集銀千餘兩,購買本鎮周家碼頭園地作校址,派人督修,翌年建成。因書院面對兩峰崢嶸的雙峰山,故取名“雙峰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資東書院

資東書院是邵陽市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坐落在邵東縣黑田鋪鎮建中村太公山下。它不僅是邵東縣歷史悠久的一所學校,而且是原寶慶府著名的書院之一。從1827年建校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蹟。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昭潭書院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賦》如是說:“此固一邑特佳,與碧泉、錦灣競秀;抑亦三湘最勝。同橘洲、楓浦而不群者也。則有名流碩彥,學士大夫、尋芳選勝,歇馬停車。”昭潭書院位於老湘潭縣城,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湘鄉市城南漣水南岸東北山北麓,即今東山鄉東山村。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始名東山精舍。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下里(亦稱首裡)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明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學院。光緒十七年(1891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學院捐銀兩千兩,被推為倡修。書院現存建築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籌建;光緒二是二年(1896年)十二月奠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正廳三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整個工程歷時十年。書院落成後,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名為東山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裡紳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大雄寶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樑、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癒,於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築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櫺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金鶚書院

金鶚書院座落在金鶚山南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後在此基礎上謀建書院於此,未果。光緒十年(1884)知縣劉邦華捐資倡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三潭書院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簷翹角、雕樑畫棟。落後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後對稱,佈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緻;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鄉紳吳自發(時任貴東兵備道)等捐白銀8萬兩,籌建書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緒六年(1880),吳自發歸裡省親,登院運眺,見山下萬溶江形成三個碧潭,即更名為"三潭書院".書院佔地120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船山書院

船山書院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光緒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書彭玉麟的支持下,張憲和創於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後(光緒八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光緒十一年改建東洲島,並由彭玉麟親聘,國學大師王闓運任山長。從此,東洲島船山書院名之日顯,“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大清著名書畫家曾熙主講於此。船山書院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湖南省藝術名家、教育界前輩、政界俊傑皆出此門。帝王之師、曠代奇才楊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城南書院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妙高峰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在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峰,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峰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臺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南軒書院

南軒書院以張浚張栻墓為依託,以傳統書院建築結構為基本格調,整體為封閉的四合院結構,體現濃郁的書院文化氛圍。南軒書院院落中軸為張浚祠堂和張栻祠堂,祠堂陳列張浚張栻父子半身塑像,後面為享堂,書院內設有文化陳展室、講堂、會議廳、藏書閣等,歷史底蘊濃厚,人文環境優美。陳展室由嶽麓書院規劃設計,以張浚張栻生平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南軒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及對後世的影響等。南軒書院背靠羅帶山,面朝溈水,青山綠水相間,宛如為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文山書院

文山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湖南澧縣城關鎮仙眠洲),晚唐著名詩人李群玉讀書處,最遲建於公元863年,是環洞庭湖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全國現已查到的唐代49所書院之一,前後經歷了大約近400年,屢有興廢。到南宋寶慶2年(1226),為“溪東書院”所替代。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於縣城西郊桂枝嶺麓,清嘉慶九年(1804)為紀念縣令宋理學家周敦頤而建。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050M2,有大小房屋30多間,佈局合理,錯落有致。整個書院前臨秀溪,後倚青山,松濤白雲,流水鏘然。清代著名作家郭遠,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朱良才、李濤等名人曾求學於此。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蘋洲書院

蘋洲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蘇桃源(今泗陽)縣令眭文煥父子創建。光緒十三年(1886),湘軍名將王德榜、席寶田重建,周崇傅為山長。 蘋洲書院為四合院格局,東西對稱,座北朝南,由進門、甬道、東西隔牆、東西書房、祭孔殿、藏書樓等建築組成,總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是當時湖南四大書院之一,從永屬八縣考選優秀學子入院學習深造。辛亥革命後,在書院舊址建蘋洲中學。新中國成立後,就中學舊址設零陵地區幹部療養院,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後建零陵地區商業學校、供銷學校。

蘋島自晚清建“蘋洲書院”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百餘年間始終為文化教育之所。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裡傳承發揚,西方現代科技文明在此生根發芽,他們相互激盪,相互融合,造就了一大批國之棟樑。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恭城書院

恭城書院原名“羅蒙書院”,位於通道縣羅蒙山下,始建於宋1105年,佔地面積2830平方米,後被大火燒燬。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將“羅蒙書院”在原址重建,更名為“恭城書院”,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書院。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天嶽書院

天嶽書院始建於清代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因為書院門對小天嶽山而定名。門首有“天嶽書院”四個鎦金大字,兩側鐫刻石聯“天經地緯、嶽峙淵渟”字體蒼勁、雄渾,相傳為清代學者李次青所書。院內原有講堂三間,住室三間,東西齋各十四間。其中藏書樓三間,屈子祠及九君子祠,均因年代久遠而廢之。正中心的四柱大廳,即現今的小禮堂,兩壁原有朱熹手跡”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早已粉刷乾淨。大廳前的花園,長著奇花異草,四季蔥蘢繁茂,令人留連忘返。整個房舍佈局井然有序。仍依稀保存舊貌。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淥江書院

淥江書院自創辦至光緒三十年(1904)改辦高等小學堂止,前後越151年,出任山長者不下於五十人。淥江書院創辦之始肄業人數有80名,光緒年間增至200人,講習內容以四書五經、先秦諸子為主,兼設訓詁、辭章之學 。書院原置有膏火田、脩脯田,年收租600擔,作為院長延聘教師薪水和肄業學生生活補貼、文具用品之需。當時淥江書院對擇聘山長十分慎重,其《擇聘公稟》曰:“培植人材端由庠序,維持風化道在師儒。故立教惟期有方,以言教當以身教,而擇師尤所宜慎,求經師更求人師。”雖然薪俸菲薄,但志於正學傳人之師儒,仍熱心樂於來這裡傳道授業。淥江書院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盤點湖南幾大古代書院,不愧是惟楚有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