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潭最早命名“馬克思街”、“列寧街”'

""高潭最早命名“馬克思街”、“列寧街”

老區蘇區行·惠州

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奔赴河源、惠州兩市,南都記者隨採訪組來到兩市的老區蘇區,一探革命老區如何舊貌換新顏。主題採訪的第二站是惠州市惠東縣。該縣是廣東24個革命老區蘇區之一,通過充分挖掘利用、保護當地的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旅遊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建設,成果豐碩。特別是被譽為“東江紅都”的高潭鎮,是全國首批區級蘇維埃政府誕生地之一。曾經的高潭鎮雖然擁有輝煌的革命歷史,但因位於北部山區、地理位置偏僻、人口流失等原因,經濟相當落後。

轉折發生在2016年,2016年3月,廣東海陸豐革命老區貧困縣被納入國家貧困革命老區扶持範圍,高潭革命老區振興建設如火如荼。惠東縣也相繼出臺了《廣東海陸豐革命老區惠東振興發展規劃》等規劃文件。近年來,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週年為契機,投入了5.4億元,紮實推進高潭革命老區建設,使之面貌煥然一新。

活化革命遺址 推動紅色旅遊

以高潭鎮為代表的惠東縣振興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對紅色資源的大力挖掘、保護和利用。據介紹,目前惠東縣已確認的革命舊(遺)址、戰鬥舊(遺)址、紀念設施、名人故居等革命史蹟160餘處,可移動革命文物239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8件,國家三級文物123件),不可移動紅色革命文物32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近年來,惠東縣因地制宜,先後修建了高潭中洞革命紀念廣場、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馬克思列寧街、百慶樓、甘溪黨支部五名黨員雕塑廣場、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稔山雁湖革命歷史展覽館等8處場館,修復紅軍印刷廠、紅軍被服廠等15處舊(遺)址。將昔日革命先輩留下的豐富紅色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紅色旅遊景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

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百慶樓,是一座建於清末、佔地570餘平方米的客家圍屋。“百慶樓集東江區域黨、政、軍領導機關於一地,是名副其實的‘東江紅色心臟’。”高潭鎮紅色教育講解員郭鏡文向採訪團介紹了百慶樓的故事。1927年10月,南昌起義南下部隊轉移到中洞,與當地革命隊伍整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後稱紅二師),師部就設在百慶樓。

曾經的百慶樓在戰爭年代損毀嚴重。如今,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投入下,百慶樓已修繕完成,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展覽館,展出了一系列珍貴的革命歷史資料,成為了當地必去的紅色旅遊景點之一。高潭鎮委副書記、鎮長劉文區介紹,自2014年中洞革命老區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來,始終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基地教育的主旋律,積極充實教育資源,挖掘教育內涵,豐富教育活動,強化社會服務,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基地建設的不斷完善,在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中洞革命老區管理規範、設施完善、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已成為集瞻仰紀念、愛國教育、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

高潭鎮馬克思街和列寧街已進行整體改造

“馬列主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有沒有想過可以在“馬克思街”、“列寧街”上走走逛逛?馬克思街和列寧街就位於惠州市惠東縣高潭鎮。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當天,高潭圩鎮的新街和老街分別命名為“馬克思街”和“列寧街”。這就是兩條街道名稱的由來,也是在中國革命史上發現最早以共產國際領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兩條街得名的九十年後,2017年,適逢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週年,惠州以革命之路為主要設計理念,對高潭鎮馬克思街和列寧街進行了整體改造。

南都記者來到馬列街時,正值工作日的下午,剛下過一場暴雨,街道開闊平坦,並無太多積水。遊人不多,街道兩邊是林立的店鋪,售賣著當地物產、特色美食、革命紀念品等,還有奶茶鋪這一全國熱門旅遊街必備項目。街道兩邊的房屋都裝飾有紅色徽章、國旗等紅色元素,體現著馬列街與其他熱門旅遊街的不同之處。

走到馬列街的盡頭,是開闊的廣場,廣場的一側則食肆、酒店林立。星星酒家正是其中的一家,以經營傳統客家菜為招牌。老闆林晨通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頭只能賺幾萬塊錢;現在回來創業開酒店,趕上高潭鎮發展紅色旅遊,一年收入增長到了十幾萬元。

紅色旅遊不斷髮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林晨通的經歷是廣大受益於紅色旅遊發展的高潭老鄉的縮影。據介紹,2018年,來到高潭鎮旅遊的遊客達到40多萬人次,較2016年人數增長了接近4倍。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馬列街廣場的另一側正是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紀念堂內各類設備齊全,可以容納百人共同觀看演出。而寧靜的夏日午後,紀念堂門口和廣場開闊的空地成為孩子們玩耍追逐的最佳場所。2016年以來,惠東縣投入8556萬元,完成55個貧困村村道硬底化建設改造142.6公里。惠東縣所有行政村均建有村級衛生站、文化活動場所、綜合服務中心等設施,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用電、網絡、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

老區蘇區振興離不開廣東省財政的多項政策扶持。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廣東省財政通過完善轉移支付體制、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多措並舉支持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2016-2018年,省財政對13個原中央蘇區縣和11個海陸豐革命老區困難縣的各項補助(含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由681億元增加到926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6.6%。2019年起,廣東對重點老區蘇區縣專項財力補助由每年每縣3000萬元提高至4000萬元,新增安排其他老區專項財力補助每年每縣1000萬元。

採寫:南都記者 張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