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為什麼大火的都是“正能量電影”

《流浪地球》火了,在這之前,《戰狼2》火了,《紅海行動》也火了,它們的火都是現象級的,反映了最廣大電影觀眾的審美和價值取向,甚至讓人看到民意中被日常抱怨掩蓋住了的那些真實底蘊。

回顧最近兩年的電影票房,大火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弘揚正能量的。一些負能量比較突出的“文藝片”也引起過注意,但它們的票房清晰無誤地界定了它們的小眾性。我們認為不能否定那些電影的藝術價值,並且我們支持電影的類型應當具有更大的寬度,實現百花齊放。然而市場更加期待優秀的主旋律電影出現,並且為它們準備了極其豐厚的犒賞,這是所有電影人都應充分認識到的。

社會存在很多問題,有著各種情緒,電影不應迴避它們,至少要有部分電影認真迴應它們,但那些電影同樣可以拍得很正能量,《我不是藥神》就是個典型的成功例子。它觸及了大眾強烈關切的問題,但整個電影拍得積極向上,在電影市場上劃出了一條完美的弧線。

《流浪地球》契合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國力的進步和公眾心理的升級,中國人蔘與到拯救地球的行動中並且擔任主角,這在過去超出了中國人的集體想象力,但這部片子今天來得正是時候。

觀影主體90後受到了與上一輩迥異的時代薰陶。他們看到的是中國不斷強大起來,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切身經歷了比上一代緊密得多的國際參與。他們思想情緒的基礎色調不是悲情,而是與國家的真實情形一樣複雜、豐富,總體上不乏積極向上。這是與國家一起成長的一代,他們不可能是孔乙己和祥林嫂的大集合。

進電影院的人,或是情侶,或是尋找優質休閒的人們,還有帶著孩子的整個家庭。這個時候他們更需要樂觀積極的作品來愉悅自己,活躍、調動身心中與假日和休閒時間相協調的那些情愫。極少有人是帶著咬牙切齒的心情進入影院的,大多數人不想用一些不幸中的不幸來刺痛自己,即使流眼淚,那也應該是被真善美和善有善報邏輯感動流出的眼淚,而不是傷心到極點甚至被噁心一把流出的眼淚。

有些人被互聯網上的消極情緒潮誤導了,以為民意充滿了失望和憤怒。他們不相信在這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是國家基本面的時代,積極向上註定是民意的深層底蘊,它也是在中國文明中占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基本價值。

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弘揚正能量的電影拍好,如何不讓主旋律在藝術中庸俗化。不斷創造高票房的那些電影已經證明,這方面的作為空間極其巨大,箇中情形遠非一些人抱怨的那樣被電影管理“管死了”。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流浪地球》《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電影越來越貼近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具備了走向國際電影市場一些基本條件。從長遠看,這些電影有可能拉出有別於《延禧攻略》等宮廷劇成功進軍海外市場的另一條路,中國有可能處在誕生本土國際一流導演和製片人的前夜。

必須指出,正能量是全世界真正的主旋律,批判的視角也必須與正義戰勝邪惡的人類終極價值取向對接。越是商業的東西,就越不能在這條規律的長河中逆水行舟。我們感覺到中國的商業電影正在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祝願有越來越多的優秀正能量電影加入進來,把這條路鋪就成中國電影在全球範圍內崛起的康莊大道。(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