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對待中國,威脅不能取代外交

環球時報 經濟 歷史 彭博新聞社 蘇聯 中國經濟網 2019-07-12

來源:環球時報

彭博社7月7日文章,原題:關於中國的新共識?這是錯誤的 美國對中國的齊聲抱怨變得愈來愈熟悉和嘈雜:“中國在貿易上作弊,盜竊我們的知識產權,並向我們出售廉價商品”“中國試圖把我們趕出太平洋,削弱我們的同盟關係,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中國的崛起確實給美國和全球秩序帶來嚴重的挑戰。上述抱怨中有許多都是長期存在的,所以很自然地,(美國)進行反擊的感覺很好。

然而,即便是在形勢一觸即發的冷戰時期,蘇聯也沒有受到美國政府如此沒頭腦、近乎幼稚的敵意對待。聯邦調查局局長稱中國是“全社會的威脅”,國務院高官聲稱美國已捲入一場“文明的衝突”,因為中國人“不是白種人”。靠近中國領土的美國海空軍,每天都在進行高風險的“貓鼠遊戲”,美方官員公開宣稱,美中已在進行一場“網絡戰”。

但應對中國挑戰時,惡言惡語、暗帶威脅都不能取代嚴肅的外交手段。事實上,中國挑戰並未像批評者所認為的那樣可怕,也遠比他們所認為的更復雜。

比如,說中國欲取代美國或推翻當前的國際體系實屬誇大其詞。中國在許多這類問題上的進展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的事態發展,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國的行動。

中國想要的是長期穩定、持續的經濟繁榮增長,這是“中國夢”的關鍵要素。如果中國認為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有助於其持續發展,即便美國及其盟友繼續採取抗衡姿態,中國的想法也很可能不會改變。但如果中國認為美國利用國際體系阻止其實現夢想,那麼中國會相應地採取對策。

中國參與全球經濟使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受益。過去30年來,全球貿易體系造就了無與倫比的財富和科技進步,美國的經濟繁榮有賴於這個體系的持續改革。中國是該體系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國想要看到其成功,也並非不願作出確保體系延續所需的改革。

許多以前支持接觸的人對中國並未作出那種改變感到失望。於是,他們或多或少開始認可只有強硬才能引起中國的注意。但不妨換位思考。中國人是一個自豪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他們指責、挑釁、威脅和不尊重,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美國想方設法欲阻止人口占全球1/5的中國進步,這種行為樹立的是一種正面榜樣嗎?(作者蘇珊·桑頓,喬恆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