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逐一批駁特朗普對華貿易戰“不靠譜”言論'

"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9月11日發表文章,對特朗普有關中國經濟的多項誤導性言論逐一進行批駁。

文章開篇形象地比喻稱,特朗普就像生產糖果球的機器一樣頻頻給出有關中國的數字,但他給出的數字卻不像糖果球那樣經得起玩味。

文章指出,不論話題涉及中國的就業、外國投資還是貿易問題,特朗普都習慣誤導受眾對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狀況的認知。此外,他還經常誇大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該文批駁的一些說法都源自這位總統9月在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舉行的一次競選集會上的講話。但文章強調,近幾個月來,他一直在重複同樣或類似的數字。他的說法確實具有誤導性。

誤導性言論一:“中國想談。他們很想談。中國損失了300萬個就業機會。”

文章稱,特朗普從哪兒得來的這個數字一直不得而知,這個數字在他每次使用的時候似乎也可大可小。

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戴博(羅伯特·戴利)在一份電子郵件中寫道:“據我瞭解,並沒有什麼確鑿證據表明,中國因為貿易戰損失了300萬個就業機會。在貿易戰爆發之前,中國就已著手對其經濟進行歷史性的結構調整。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前,北京就已致力於走速度較慢但更具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道路,這種模式以國內消費、壯大服務業以及在製造業價值鏈中從組裝工作上升至高科技等為依託。因此,就算製造業勞動力規模有所減少,也要與中國在技術和服務業等領域的就業增長情況進行綜合衡量。”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說,特朗普稱中國損失了數百萬就業崗位,這是一種“謬論”。

拉迪8月29日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過去一年,廣義製造業的就業率持續下滑,但下滑速度低於2014年至2017年加徵關稅前的水平。中國向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長足以彌補在對美銷售方面的損失,由此看來,貿易戰直接造成的就業損失似乎微乎其微。”

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說:“中國對美出口額已開始下降,但數百萬人失業是絕對沒有的事——鑑於中國經濟規模之大,出口降幅造成的影響要小得多。”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中國經濟的高級研究員、曾任奧巴馬政府駐北京經濟官員的杜大偉說:“截至目前,中國今年的出口情況與2018年持平,因此目前看來,就業方面似乎不大可能出現大的變化。”

誤導性言論二:“當前有成千上萬家企業撤離中國。供應鏈正在崩潰,因為這些企業付不起關稅。我國接過來大量業務,那是你根本想象不到的。”

特朗普稱,自他採取的關稅措施生效以來,“成千上萬家企業”持續撤離中國,但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以及他的競選團隊都未提供證據。

文章稱,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專家拉迪9月10日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有少數企業撤離中國,但這並不能確定是一種大趨勢。”拉迪寫道,許多外國公司到中國來是為了打入規模可觀的中國市場,此外,對於一些在中國有業務的大規模出口商而言,這些企業在中國已根深蒂固,因此無法輕易把業務遷出中國。

拉迪寫道:“目前,非金融性外國對華直接投資規模每年接近140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個月有數千家新的外國公司在中國成立。自2018年爆發關稅戰以來,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的年均增速約為3%,與此前五年大致持平。”

文章援引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8月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稱,87%的會員企業根本不打算撤離中國;95%的會員企業表示,他們在華經營業務就是為了服務中國市場。

誤導性言論三:“數千億美元以關稅的形式進入我國,中國正在吞下這筆成本,這是假新聞不願告訴你們的。”

文章指出,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關稅成本最終要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

文章援引高盛公司5月份發佈的一份分析報告稱,“美國加徵關稅造成的成本完全落在了美國企業及家庭的頭上,中國出口商的要價並未明顯下降”,9類被徵稅商品——如汽車零部件、傢俱和地板鋪裝材料——的價格在漲幅上超過了通脹。

據三位美國知名經濟學家3月2日聯合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加徵關稅造成的全部影響都會落到美國國內消費者的頭上。”另一些經濟學家在3月3日發表的論文中也得出了類似結論。該論文稱:“受貿易戰影響最嚴重的要屬明確支持共和黨的一些縣的貿易行業工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