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紀問責讓環保問題“無處藏身”

執紀問責讓環保問題“無處藏身”

查封汙染企業

“走,馬上再去回訪一下醫院的醫療廢物、汙水處理整改得如何。”市紀委環保綜合執法督察暗訪組一組負責人簡要下達了督察任務。自環保督察工作開展以來,類似這樣隨機性的督察,已先後“光臨”34個市級部門及7家重點企業,發現問題上千個。

隨機督察促使立行立改

今年5月,市紀委監察局率先發力、主動作為,先後成立4個環保督察暗訪組,採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深入全市各行業、各領域、各地區開展環保督察。

“從不打招呼、也不聽彙報……”面對毫無規律的督察“套路”,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負責人感到“壓力山大”。事後,他表示,“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認清了問題所在,促使我們立行立改。”

“四不兩直”的督察方式讓大多數問題企業“栽了跟頭”,沒有反應時間。“這種‘不預留時間、不提前知會、措手不及’的督察行動是發現和直面問題的最佳手段,讓本次環保督察更加靈活、機動、快速、高效。”市紀委環保綜合執法督察暗訪組一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據悉,通過3個多月超強度、高頻次、多密度的執法督察,部分市屬企業增添、修繕了一批治汙設施,並對治汙設施運行情況進行視頻監控。增添汙水處理設施3套,新增煙氣治理設施4套,新增道路車輛沖洗設施30套。

百日攻堅直擊環境難點

督察方式看似“隨便”,但背後卻大有文章。市紀委監察局在全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中,組建4個專項督察組,先後檢查環保領域重點點位、單位、企業282個,發現問題線索94件,按照“移交紀檢監察組織調查處理、責成職能部門依法處理、責成縣(市、區)政府和職能部門督促整改”3種方式進行分類處理、限期整改,截止到8月25日,已黨政紀立案32人,處理22人。

同時,對全省環保督察反饋我市的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對尚未完全整改到位的反饋意見和問題點位,已移交縣(市、區)紀委和市級職能部門逐一處置,相關問題線索正在調查處理中。

此外,以《陽光政務》節目為載體,市、縣先後組織環保部門上線43次,督促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水汙染、大氣汙染、土壤汙染、灰霾汙染等熱點問題124件,構建以“群眾反映問題、現場承諾整改、媒體跟蹤回訪、紀檢督辦問責”的“四位聯動”的監督模式。《陽光政務》節目升級為《陽光問廉》全媒體直播節目後,對暗訪中發現的4個環境汙染問題進行了督促整改。

創新方法統籌聯動猛藥去痾

“設備運行維護記錄管理不規範,日期前後矛盾。”“務必在本月20號前對所有設備運行維護進行清理排查,建立健全制度,加強日常巡管……”近日,市紀委環保綜合執法督察暗訪組在督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7家重點企業後,督察執法人員和企業環保工作人員實行了“雙簽字、雙留痕”,有效避免了執法人員執法隨意性,對問題整改有據可查。

近年來,市紀委監察局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貫穿於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始終。在全市集中開展“清源行動”,將“執行環保重大決策部署”和“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生態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整治重點,督促引導說清一批、嚴厲懲處問責一批、建章立制完善一批,形成了紀檢監察機關和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統籌聯動工作格局。

此外,成立了達州市紀檢監察機關迎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問責督查組、宣傳報道組,負責統籌協調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問責追究等相關工作;堅持主責單位自查自糾、市級牽頭單位和縣紀委監察局全面核查、市紀委監察局專項抽查的“三級聯查”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督促各主責部門和基層單位自查自糾地方、領域、系統、行業內的突出問題,逐級傳遞壓力,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

“無招勝有招”是外人對督察工作最直觀的形容,我市通過不打聲招呼、不聽報告的督察方式和猛藥去痾、刮骨療毒的制度保障,以及快查快結、限期整改的治理效果,實現了問題查擺和整改的“雙贏”。

來源:達州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