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黃酒 臘肉 辣椒 豆腐 惠生活 2017-06-07

城固柑橘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城固柑橘每100克的可食部分中,含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3毫克,城固柑橘抗壞血酸(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糖12克,粗纖維0.2克,無機鹽0.4克,鈣2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熱量221.9焦耳。橘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原)含量僅次於杏,比其他水果都高。柑橘還含多種維生素,此外,還含鉀、鎂、硫、鈉、氯和硅等元素。

漢中城固縣自古出“貢桔”,有“桔鄉”的美稱,是世界唯一的“酸甜型”柑橘優生地。其中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註冊認證的有“張騫蜜柑”、“昇仙蜜橘”、“漢江蜜橘”等品種。城固桔柑具有甜中潛酸、口感爽利的獨特風味,並且成熟期早。秋天是桔子成熟的季節,此時購買的桔子最為新鮮;還可以去城固的桔園摘桔子,即便宜又好吃。

特定品質

色澤鮮豔,果面光潔,風味濃郁,酸甜適中,肉質脆嫩,清香爽口,化渣性好

文化典故

柑桔是城固的傳統特色產業,栽培歷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年曆史。城固柑桔以其成熟早、著色好、酸甜適口、果味濃郁等特點享譽北方各地。

留壩板栗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留壩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南麓,境內山嶺陡峭,地貌複雜,氣候多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徵,孕育了豐富的特色物種資源。近年來,留壩縣委縣政府立足產業優勢,積極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廣泛開展調調查研究,制定了《2014-2016年生態農產品品牌建設規劃》,明確了特色品牌農業發展思路,積極推動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及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留壩板栗已成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留壩蜂蜜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陝西漢中市留壩縣所產土蜂蜜色澤金黃、品質地道、口味獨特,且純淨無雜,屬營養保健、醫藥食品中之珍品,是漢中一大有名的地方特產。留壩縣地處秦嶺南麓腹地,花草資源豐富,土蜂養殖歷史悠久。

鎮巴臘肉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臘肉,又叫燻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產特產。而鎮巴縣的臘肉更是.其中的精品。“鎮巴臘肉”之所以名揚陝南,其獨特的醃製工序、選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飪技術等造就了今天的鎮巴臘肉。

鎮巴臘肉利用自然風吹乾其水份,肉色鮮豔,香味醇正,不哈喉,無煙薰味,在加工過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時無粗糙感,不上火。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這種無汙染天然的臘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在鎮巴的大小餐館內,臘肉成為菜中之精品,五花肉、菜板肉,豬肘子均是臘肉中的上等菜餚。鎮巴臘肉的吃法多樣,煮熟以後可直接吃,肥肉不膩,瘦肉味美;可加入其它菜燉著吃,湯汁更是盡顯其它燉菜無法比擬的味道;也可煮熟以後炒著吃,色彩比鮮肉更具魅力,口感和煮的味兒又有差別。

鎮巴臘肉易於保存。一個夏天結束後,臘肉肉質不變質,在農戶家裡,一年四季都可以嚐到臘肉,這得益於保存方式,有的置於火籠上,有的掛於通風處。

2010年12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通過,決定對“鎮巴臘肉”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謝村黃酒

謝村黃酒產於陝西漢中市洋縣謝村鎮。據舊縣誌說:“洋民好飲食,平壩民多用糯米釀製黃酒,小村店必開酒館或挑至村中賣之,男女沽之”。這表明,洋縣人自古以來便喜愛喝黃酒。早在3000年前,這裡已經能夠生產和飲用類似黃酒的東西。

謝村黃酒與紹興酒齊名。人稱“南有紹興加飯,北有謝村黃酒”。這是因為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首屆黃酒節評比會上,謝村黃酒與紹興酒雙雙登上金榜而獲得的美譽。不同節日有不同黃酒。新年迎春酒驅寒,端午苦艾酒避暑,中秋桂花酒暖身,重陽菊花酒醇厚,還有冬青黃酒因須用經霜冬青子為藥合曲,色紫藍,味鬱香,曾為貢品。不少人家有祖傳釀酒祕方,所釀黃酒各領1。“無酒不為節”,是謝村鎮人對自己的黃酒的誇耀;“不喝謝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對謝村黃酒的讚美。

黃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文化沉積的國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遠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王朝時就已開始釀造了,唐朝時馳名京都長安,列為“貢酒”。歷代文人墨客常以詩讚譽謝村黃酒:“此酒只應皇家有,瑤池天宮量也無。”(唐德宗李適);“聞道池亭勝兩川,應須爛醉答雲煙,勸君多揀長腰米,消破亭中萬斛泉。”(宋代蘇軾)。據傳,唐建中年間,德宗皇帝李適逃難時,途經洋州謝村,淺酌此酒,化凶為吉。清“庚子之變”,慈禧太后攜子逃到西安,洋縣地方官和謝村富豪劉氏曾貢“謝村黃酒”,備受慈禧青睞。此外,還有宋代大畫家文可與大詞人蘇軾、蘇轍兄弟,也曾客宿酒鄉洋州,醉中弄筆,留下千古文章。縱觀歷史,實可謂:“謝村黃酒,千古風流。”

漢中麵皮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麵皮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麵粉)放入水中浸泡四個時辰,然後推(或打)成米漿,上籠蒸成薄薄的餅子,置於通風處降溫,抹上菜籽油切成細條,調入精鹽、米醋、醬油、胡椒粉、薑汁、蒜泥及紅油辣椒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也可配點蘿蔔絲、豆芽菜,看起來白裡透紅,或配以菠菜白綠相間。吃起來微辣微鹹,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漢中人就有用麵皮招待親友的習慣。漢中盆地氣候溼潤,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豐腴,盛產稻米,素有“魚米之鄉”稱譽。漢中米麵皮子就是以當地盛產的優質大米為原料,頭天將大米淘淨,浸泡磨成漿,漿不可過稠過稀,以薄糊狀為宜,然後以特製的白鐵皮平底圓鍋盛漿,置滾水中,稍燙便熟。提出平底鍋,涼水中略浸,以筷頭順鍋沿一旋,反扣,一張雪白柔軟的麵皮子便成了。將麵皮抹點熟油,疊折後用刀切成指頭寬的麵條。這麵皮柔韌平常,入口綿軟,光滑細膩,口感極佳。當然,麵皮離不陪襯,一般加點黃瓜絲或滾水氽過的豆芽,豇豆,多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絕少不了調料:醬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醬、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調料,倘缺少了紅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麵皮不分節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賣,隨時可得。米麵皮子是漢中人待客的上等飯食。大小賓館,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決不可少一大盤面皮,而且這麵皮準定最受歡迎,最先吃淨的。即使那病得茶飯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麵皮子,開開口胃。後來,人們改用重疊式竹籠,一次可蒸數張,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細條,筋絲柔韌,軟而不斷,象麵條狀,改名“麵皮”。(這裡的麵皮的面指:用大米做的非麵粉做的。) 然而,漢中人制作麵皮的工藝越來越精。如今早由原來的麵粉稀釋改為大米磨漿。配料、調味更為講究。冬天吃麵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溼,真可謂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 《本草綱目》上說:米能養脾,麥能補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實誠。

洋縣菜豆腐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看看劉邦定天下的地方—漢中,都有啥好吃的!

洋縣菜豆腐是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的特色美食。菜豆腐稀飯是洋縣地區一種民間家常飯,雖然做的方法不復雜,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吃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餚了。

傳說,康熙皇帝一日微服私訪,到了洋州地面,看到家家戶戶男女老幼都在食用一種稀粥。此粥白綠相間,清香襲人,賞心悅目,到了客棧,康熙皇帝便問店小二此為什麼飲食,店小二笑著告訴他,此乃“青山飛雪”,本客棧有供應客人的。便隨即舀出一碗。康熙皇帝狼吞虎嚥,吃的兩頰留香。後來他回京後令御廚烹飪“青山飛雪”,但非常遺憾,他殺掉了許多御廚,卻怎麼也做不出在揚州吃過的那種鮮嫩可口的味道了。

康熙皇帝在洋州客棧吃過的“青山飛雪”就是我們今日的“菜豆腐”。

菜豆腐烹飪時要放入菜,可謂名副其實。將黃豆用水泡漲、磨漿、過濾、燒開後,便將切碎的白菜(也可以是春不老、紅薯葉、軟菜、芥菜等)放入,然後徐徐加入酸菜水(也可以使泡菜水、食用醋、葡萄汁、葡萄糖內脂等酸性物或石膏),便點出了豆腐,而且,所點出的豆腐很快與菜裹在一起,形成“大雪瀰漫,覆蓋碧山”的情景;另一種烹飪方法是先點豆腐後放入菜,此種做法的結果是菜歸菜,豆腐歸豆腐,兩不粘。現今洋縣城東城南城北方向的群眾愛吃菜與豆腐裹在一起的,而縣西的群眾則愛吃菜與豆腐分離的那一種。要注意的是,不論哪一種烹飪法,點豆腐時都要用文火,以鍋內不要煮起水泡為宜;同時要注意點時慢慢來,千萬不能著急;點豆腐時鍋內不能點得太清;放入菜時,菜不要放得過多。做到以上幾點,菜豆腐無酸味,點出的豆腐也多,而且特別嫩,口感最好。接下來的工序便是將淘乾淨的大米放入,也可以放入玉米珍子。

吃菜豆腐更有學問,根據個人口味,菜豆腐可喜可稠,米可軟可硬。胃酸過多的人,有絕招,可在豆漿燒開後要出少許,待菜豆腐做成後摻入其中,菜豆腐則變得甜絲絲,特別養胃。菜豆腐要吃燙,不涼不熱吃了胃脹;萬一放涼了,也不要緊,可加入食鹽、蔥、韭、蒜苗和大肉勺子炒著吃。老百姓說,菜豆腐調鹽,強過過年,就是對這種吃法的真切感受。吃菜豆腐是,人們還一定要配以辣子佐餐。佐餐的辣子也有講究,往往是將新鮮的生蔥、韭、蒜、芹菜等切成碎末,和入辣椒麵之中還可以加入少許的香油或熟菜油。辣子裡不要將食鹽放得過多,放多了對胃有害處,對皮膚也不好,臉上會發青。有辣子佐餐,更能讓你食慾倍增,稀稀溜溜的一氣吃上幾大碗。

漢中地區地處川陝交界,氣候宜人,產品眾多,譬如香菇、木耳、竹蓀、西洋參等等,就不一一就、列舉了,西成高鐵通了,不妨去走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