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黃海 泰山 鄒衍 晏嬰 韓國 小杜觀天下 2018-12-06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鄒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滕州的墨子、軍事家孫子等,均出生於今山東。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鄒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山東省是中國的經濟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國溫帶水果之鄉,國內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三名,佔中國GDP總量的1/11。2013年,山東與廣東、江蘇,一起被評為中國最具綜合競爭力省區。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9、日照市,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 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雲港,是聯合國宜居城市之一。 日照,周為莒地,秦屬琅琊郡,西漢置海曲縣,三國魏時屬城陽郡並於莒,北魏置樑鄉縣。隋時歸莒縣,屬琅琊郡,唐、宋屬密州。1087年(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鎮,屬莒縣,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始設日照縣,屬益都府莒州。元明沿襲。清屬沂州府,1913年撤府,屬膠東道。1989年6月,升格為地級市(筒子市)。[1]全市總面積5358.57平方公里[2],2017年全市戶籍總人口303.68萬人[3],下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2區2縣以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被譽為“水上運動之都”與“東方太陽城”。近年來,日照已成功舉辦全國青年帆船錦標賽、山東省帆船帆板錦標賽、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中日韓國際帆船賽等重大體育賽事活動。 2018年11月,日照入選“2018中國地級市小康城市100強”,排第81名。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10、棗莊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區、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瀕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介於東經116°48′—117°49′,北緯34°27′—35°19′之間,東西最寬56千米,南北最長96千米,總面積4563平方千米,佔山東省總面積的2.97%。 棗莊,在唐宋時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棗莊。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呈東北向西南傾伏狀。丘陵約佔總面積的54.6%,平原約佔總面積的26.6%,窪地約佔總面積的18.8%。屬中緯度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兼有南方溫溼氣候和北方乾冷氣候的特點。 棗莊市是中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全國健身秧歌城市”,因鐵道游擊隊和臺兒莊大戰而聞名中外。 截至2016年6月,境內A級景區共有47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2家、3A景區18家,4處國家級溼地公園。 截至2017年,棗莊市下轄5區、1市,戶籍總人口418.05萬人。 2018年8月17日,淮海經濟區核心區棗莊市等8座城市相關負責人齊聚山東濟寧,商討區域一體化建設。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11、菏澤,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介於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之間,屬溫帶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12238.62平方公里,轄2區、7縣,常住人口873.6萬人(2017年末)[1]。 菏澤古稱曹州。夏代,分屬於兗、徐、豫三州。商代,境內中部有三鬷國,定陶與曹縣之間有莘國,鄄城與鄆城之間有顧國、黎國。以水名稱縣,始於1735年,曹州升州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2000年,改菏澤地區為菏澤市(地級)。 菏澤是水滸傳中梁山泊所在地,也是曹州教案所在地。因廣種牡丹2000年被更名為“牡丹區”,因此有“花鄉水邑”之美稱。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堯、舜、禹、劉邦、曹操都長期在這一帶活動。 2018年10月29日,菏澤被確定為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12、泰安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山東省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商城臨沂,西瀕黃河。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聖地曲阜市74.6千米。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城市位於泰山腳下,依山而建,山城一體。 截至2016年,泰安市下轄2區、2縣級市、2縣,總人口563.74萬人。實現生產總值(GDP)3316.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0.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85.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0.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8.5:44.8:46.7。城鎮化率達到59.06%。 泰安市境內的泰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安市於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對外開放旅遊城市。是魯中地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8年11月,泰安入選“2018中國地級小康城市100強”,排第95名。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13、萊蕪,古稱“嬴、牟”,別名鋼城,為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東經117°19′~117°58′,北緯36°02′~36°33′,北鄰濟南市章丘區,東臨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臨泰安市所轄的新泰市,西鄰泰安市岱嶽區;地形為南緩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圓形盆地;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2017年常住總人口137.6萬人[1],下轄萊城區、鋼城區。 萊蕪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萊蕪市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2]。2018年11月,萊蕪入選“2018中國地級小康城市100強”,排第84名

14、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8º5′,北緯38º15′之間。東營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截至2016年底,東營市下轄3區2縣,總人口215.46萬人(2017年)[1]。2016年,東營市實現生產總值3479.60億元。 1983年10月15日,東營市正式掛牌。[2]東營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東營還是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孫武故里、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和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3]2018年11月,東營入選“2018中國地級小康城市100強”,排第27名。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15濱州市是山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地勢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轄四縣二區一市[1],總面積9453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394.25萬。 濱州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古代著名軍事思想家孫武、漢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師杜授田出生或成長在這裡。濱州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具有依河傍海的優勢,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是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2]2017年,濱州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612.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2%。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16德州,古稱安德,簡稱德,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北接河北省滄州市,南接省會濟南市、聊城市,西鄰河北省衡水市,東連濱州市。處於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交匯區域。 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歷史悠久。明清時期是全國33個工商業大城市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現存禹王亭、秦漢墓群、東方朔畫贊碑、蘇祿國東王墓、四女寺、文昌閣、定慧寺,董子讀書檯等眾多歷史古蹟。“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射日”英雄后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滑稽之雄”東方朔、大書法家顏真卿、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輝的印跡。 德州是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及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德州扒雞、金絲小棗、保店驢肉、德州黑陶等地方特產馳名海內外。 2018年8月,德州市擬納入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範圍。

17、

走進山東 山東17城市簡介(下)

聊城市,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市隔水相望,南部和與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和河南省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介於東經115°16′—116°32′和北緯35°47′—37°02′之間,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8715平方公里,轄8個縣(市、區)、2個開發區、1個旅遊度假區;常住總人口604萬(2016年末)[1]。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唐虞三代屬兗州之域。秦朝,郡、縣兩級制,境域屬東郡。1952年,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民國元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1998年,撤銷聊城地區和縣級聊城市,分別設立地級聊城市和東昌府區。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溫泉之城,雙擁模範城。是橫跨冀魯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中心城市。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 2018年10月15日,聊城市獲得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