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思鄉情懷就像一杯純釀的美酒,醞釀的時間越久就越厚重醇香。老家在鄂東黃岡,每一次回老家的鄉間行走,看到那一幕幕滿含鄉土氣息的畫面都能讓心找到一種家的歸宿感。這種情感植根於每個人的內心,它總會在不經意間觸碰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柔然的那份鄉愁與鄉情。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村子就在公路邊,來來往往的車輛並不多,每一次回老家,浮躁的心總能慢慢的變得平靜。村口的苦楝樹已經過了開花的時節,花朵變成了小小的苦楝果子。記得兒時,常常和小夥伴一起,撿起一捧捧苦楝打仗玩。隨著年齡的增長,兒時的夥伴們各自成家,彼此的聯繫也慢慢的少了起來。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收割的油菜已經打完油菜籽,很多戶人家將油菜禾晒在家門口。這剩下的活就是老人的事了。村裡的老人常常坐在家門口,用稻草編制的繩子將將這些晒乾的油菜禾捆紮成一個個小柴火。老家人喜歡吃用土灶啥哦出的鍋巴粥,總覺得用這種莊家禾做柴火燒出來的味道才地道才正宗。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村裡近些年蓋起了很多新房,年輕一輩都漸漸的離開了村子,只有春節或者五一、端午或者十一期間彼此才會回老家打個照面。村裡上了大學的青年多數在工作地定居,沒有上大學的青年大多數在縣城安家。之所以老家的房子還要重蓋或者翻新,一來是為了守住自己的根,二來也是為了給老一輩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村裡的一位老伯在家門口漫無目的的散著步,老伯今年87歲,耳不聾眼不花。老家的老人之所以高壽除了居住的環境好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或許與經常下地勞動有關。村裡很多老人儘管已是古稀之年,他們不愁吃不愁喝但是依舊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農活。這樣既活絡了身子骨,也能讓日子過得相對快一點。若不然,對於上了年紀的鄉村老人老說,每一天的日子實在是漫長。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由於鄂東老家地處丘陵,所以地勢並不平坦。在村子裡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用石頭堆砌的博岸(鄂東方言:石頭墩子)。老家人對於這些形狀及大小極其不規律的石頭總能將其很好的利用。會打博岸的師傅每天的工價是200元左右,他們能將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堆砌得如同一面平整的牆壁,咋的一看,都感覺這些石塊像是被打磨過一般。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時值五月,村裡常有人來訪,有的是推銷種子,有的是來推薦化肥。對於長期在家務農的村民來說,這些常來村裡做買賣的商販都已經成了常客,有時到了中飯時分,村裡人也會留下他們在家裡吃頓家常飯。或許這就是家鄉人的本色,都是為了生活,大家都不容易,彼此都相互幫一把。這種農村人與農村人之間的質樸情感或許就是鄉情。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很多戶人家開始在家門口立起了一塊石碑,上面醒目的寫著“泰山石敢當”。記得小時候,村裡人為了趨利避害常見的做法是在大門上面掛上一面鏡子。如今這種流行於山東的民間做法也在鄂東老家開始慢慢興起。可見隨著交通及網絡的便捷,一些民間的傳統做法也在縮小地域差異。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在村裡,是難得見到年輕人的。這是村裡一位年輕的媳婦在家門口洗衣服,或許是由於週末的原因,她們從縣城回到了老家。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在村頭,一位隔壁村的大大嬸帶著孫女來村裡辭節。“辭節”是鄂東農村的一種風俗,一年三節,端午、中秋、春節。晚輩要帶著禮品去看望長輩,出嫁了的姑娘要回孃家看望爸媽哥嫂以及叔伯。在以前,去親戚家辭節都需要割上幾斤肉,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好了,再也不愁吃喝,物質生活也慢慢豐富了,辭節也就不再有那麼多講究了。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鄂東黃岡:實拍老家的鄉村,看著這些畫面,心中有種家的歸宿感

人啊,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老家有種說不上來的依戀。這種依戀會隨著時光的沉澱而越來越深,這種對老家的思念更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濃。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淳樸情感!這種情感,就是鄉愁與鄉情!我的老家,鄂東黃岡,願你一切都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