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栽種紅薯時,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溼潤,直接栽下去就能成活;如果遇上乾旱天,還要在栽秧苗地方澆幾次水,滋潤滋潤秧苗。秧苗只要有點水呵護,就會很快緩過勁活過來,其綠葉如迎風旗搖,煞是好看。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在地裡爭相搖頭晃肩,舒枝展蔓,帶給大地一片蔥蘢。

紅薯生命力極強,猶如村裡質樸厚道的村民,從不講究生長條件,不管土地是否肥沃還是貧瘠,也無需多少水分和肥料,溝邊、山腰、路旁,甚至屋前屋後,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它都能旺盛生長;它也不像其他農作物那樣嬌氣講究,平時無需多去打理,中間只要將藤倒翻一次,拔儘裡面的草,將其根部土鬆軟,澆上一點肥料,它就繼續一個勁地成長,藤也會綠得發亮。

眨眼夏去秋來,幾場雨後,紅薯葉的顏色已深到發黑,旱地裡的紅薯收集了一夏的陽光雨露,肚子已經滾圓,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紅色的肚皮,像是孩子們在睡夢中不小心蹬掉了被子。這個時節,紅薯在秋風裡要回家了,這也是村裡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收穫季節。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栽種紅薯時,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溼潤,直接栽下去就能成活;如果遇上乾旱天,還要在栽秧苗地方澆幾次水,滋潤滋潤秧苗。秧苗只要有點水呵護,就會很快緩過勁活過來,其綠葉如迎風旗搖,煞是好看。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在地裡爭相搖頭晃肩,舒枝展蔓,帶給大地一片蔥蘢。

紅薯生命力極強,猶如村裡質樸厚道的村民,從不講究生長條件,不管土地是否肥沃還是貧瘠,也無需多少水分和肥料,溝邊、山腰、路旁,甚至屋前屋後,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它都能旺盛生長;它也不像其他農作物那樣嬌氣講究,平時無需多去打理,中間只要將藤倒翻一次,拔儘裡面的草,將其根部土鬆軟,澆上一點肥料,它就繼續一個勁地成長,藤也會綠得發亮。

眨眼夏去秋來,幾場雨後,紅薯葉的顏色已深到發黑,旱地裡的紅薯收集了一夏的陽光雨露,肚子已經滾圓,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紅色的肚皮,像是孩子們在睡夢中不小心蹬掉了被子。這個時節,紅薯在秋風裡要回家了,這也是村裡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收穫季節。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挖紅薯一般都是先把整塊紅綠相間紅薯藤從根部逐蔸割掉,綁成一小捆一小捆。紅薯渾身都是寶,其藤晒乾後,是冬季餵豬餵羊上等的飼料。紅薯藤割盡後,用羊角順其根部用力向下一挖,紅薯們像魚兒躍出水面一樣活蹦亂跳地紛紛躍出了地壟。一畦一畦開挖下去,很快地裡就會擺放著一堆堆紅彤彤圓鼓鼓的紅薯兄弟,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長有短,就像一班班在此集結生龍活虎的戰士,等待主人召喚它如期回家,生怕不小心將自己遺忘在了荒野的地裡,未派上大用場或被野獸啃食掉。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栽種紅薯時,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溼潤,直接栽下去就能成活;如果遇上乾旱天,還要在栽秧苗地方澆幾次水,滋潤滋潤秧苗。秧苗只要有點水呵護,就會很快緩過勁活過來,其綠葉如迎風旗搖,煞是好看。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在地裡爭相搖頭晃肩,舒枝展蔓,帶給大地一片蔥蘢。

紅薯生命力極強,猶如村裡質樸厚道的村民,從不講究生長條件,不管土地是否肥沃還是貧瘠,也無需多少水分和肥料,溝邊、山腰、路旁,甚至屋前屋後,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它都能旺盛生長;它也不像其他農作物那樣嬌氣講究,平時無需多去打理,中間只要將藤倒翻一次,拔儘裡面的草,將其根部土鬆軟,澆上一點肥料,它就繼續一個勁地成長,藤也會綠得發亮。

眨眼夏去秋來,幾場雨後,紅薯葉的顏色已深到發黑,旱地裡的紅薯收集了一夏的陽光雨露,肚子已經滾圓,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紅色的肚皮,像是孩子們在睡夢中不小心蹬掉了被子。這個時節,紅薯在秋風裡要回家了,這也是村裡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收穫季節。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挖紅薯一般都是先把整塊紅綠相間紅薯藤從根部逐蔸割掉,綁成一小捆一小捆。紅薯渾身都是寶,其藤晒乾後,是冬季餵豬餵羊上等的飼料。紅薯藤割盡後,用羊角順其根部用力向下一挖,紅薯們像魚兒躍出水面一樣活蹦亂跳地紛紛躍出了地壟。一畦一畦開挖下去,很快地裡就會擺放著一堆堆紅彤彤圓鼓鼓的紅薯兄弟,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長有短,就像一班班在此集結生龍活虎的戰士,等待主人召喚它如期回家,生怕不小心將自己遺忘在了荒野的地裡,未派上大用場或被野獸啃食掉。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傍晚時分,紅薯兄弟或被用筐挑或被用車推著運回了家,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堆成小山。這時,紅薯兄弟就像已畢業的學生,等待著主人來按需分配。對於農家,紅薯用場可大呢!好的大一點的紅薯首先挑了出來,留做來年的種薯;繼而將挖破的、小一點的紅薯遴選出來,用來餵豬。在鄉下,紅薯是餵豬最好的飼料,豬吃了既可長油,又可長膘。

紅薯首輪遴選後,剩下的全要扛大任充當糧食了。大部分紅薯要用來刨絲。在我們家鄉有種專用刨紅薯的刨子,在一塊厚實的長木板上鑲嵌帶圓孔的鐵片,再在木板上開兩道槽,在槽中裝上個帶蓋的木箱子,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塞在裡面蓋好,將刨子擺在高低兩個凳子上,下面放個籮筐,兩個人上下同時用力推拉,鐵圓孔就會向籮筐裡吐出一根根均勻的紅薯絲。剛刨出的紅薯絲需放在的清水裡過一下,目的是留下寶貴的東西——澱粉。白嫩的澱粉既可直接像雞蛋一樣煎著吃,還可做成紅薯粉,也叫山芋粉,是家鄉一種有名的特產。從清水中撈出的溼漉漉的紅薯絲濾幹後,就挑到晒坪上反覆曝晒,直至晒乾水分。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栽種紅薯時,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溼潤,直接栽下去就能成活;如果遇上乾旱天,還要在栽秧苗地方澆幾次水,滋潤滋潤秧苗。秧苗只要有點水呵護,就會很快緩過勁活過來,其綠葉如迎風旗搖,煞是好看。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在地裡爭相搖頭晃肩,舒枝展蔓,帶給大地一片蔥蘢。

紅薯生命力極強,猶如村裡質樸厚道的村民,從不講究生長條件,不管土地是否肥沃還是貧瘠,也無需多少水分和肥料,溝邊、山腰、路旁,甚至屋前屋後,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它都能旺盛生長;它也不像其他農作物那樣嬌氣講究,平時無需多去打理,中間只要將藤倒翻一次,拔儘裡面的草,將其根部土鬆軟,澆上一點肥料,它就繼續一個勁地成長,藤也會綠得發亮。

眨眼夏去秋來,幾場雨後,紅薯葉的顏色已深到發黑,旱地裡的紅薯收集了一夏的陽光雨露,肚子已經滾圓,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紅色的肚皮,像是孩子們在睡夢中不小心蹬掉了被子。這個時節,紅薯在秋風裡要回家了,這也是村裡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收穫季節。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挖紅薯一般都是先把整塊紅綠相間紅薯藤從根部逐蔸割掉,綁成一小捆一小捆。紅薯渾身都是寶,其藤晒乾後,是冬季餵豬餵羊上等的飼料。紅薯藤割盡後,用羊角順其根部用力向下一挖,紅薯們像魚兒躍出水面一樣活蹦亂跳地紛紛躍出了地壟。一畦一畦開挖下去,很快地裡就會擺放著一堆堆紅彤彤圓鼓鼓的紅薯兄弟,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長有短,就像一班班在此集結生龍活虎的戰士,等待主人召喚它如期回家,生怕不小心將自己遺忘在了荒野的地裡,未派上大用場或被野獸啃食掉。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傍晚時分,紅薯兄弟或被用筐挑或被用車推著運回了家,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堆成小山。這時,紅薯兄弟就像已畢業的學生,等待著主人來按需分配。對於農家,紅薯用場可大呢!好的大一點的紅薯首先挑了出來,留做來年的種薯;繼而將挖破的、小一點的紅薯遴選出來,用來餵豬。在鄉下,紅薯是餵豬最好的飼料,豬吃了既可長油,又可長膘。

紅薯首輪遴選後,剩下的全要扛大任充當糧食了。大部分紅薯要用來刨絲。在我們家鄉有種專用刨紅薯的刨子,在一塊厚實的長木板上鑲嵌帶圓孔的鐵片,再在木板上開兩道槽,在槽中裝上個帶蓋的木箱子,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塞在裡面蓋好,將刨子擺在高低兩個凳子上,下面放個籮筐,兩個人上下同時用力推拉,鐵圓孔就會向籮筐裡吐出一根根均勻的紅薯絲。剛刨出的紅薯絲需放在的清水裡過一下,目的是留下寶貴的東西——澱粉。白嫩的澱粉既可直接像雞蛋一樣煎著吃,還可做成紅薯粉,也叫山芋粉,是家鄉一種有名的特產。從清水中撈出的溼漉漉的紅薯絲濾幹後,就挑到晒坪上反覆曝晒,直至晒乾水分。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晒乾後的紅薯絲再次回家,那就成了寶貝疙瘩了,它和糧食貯存在一塊,老鼠都不能輕易吃到。每天煮飯時,躲藏在袋子裡已久的紅薯絲終於派上用場了,猶如操練多日的士兵受命衝鋒。取出幾斤用刀切成細段,再按與大米三比一的比例和米飯拌在一起蒸著吃。故鄉有俚語:“三根紅薯絲扛一粒米。”意思是大米不夠,紅薯絲來湊,米少紅薯絲多,我們小時候常稱是“螞蟻窩飯”,難吃得要命。村裡很長一段時間,鄉親們都是靠紅薯絲代糧來填飽肚子。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栽種紅薯時,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溼潤,直接栽下去就能成活;如果遇上乾旱天,還要在栽秧苗地方澆幾次水,滋潤滋潤秧苗。秧苗只要有點水呵護,就會很快緩過勁活過來,其綠葉如迎風旗搖,煞是好看。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在地裡爭相搖頭晃肩,舒枝展蔓,帶給大地一片蔥蘢。

紅薯生命力極強,猶如村裡質樸厚道的村民,從不講究生長條件,不管土地是否肥沃還是貧瘠,也無需多少水分和肥料,溝邊、山腰、路旁,甚至屋前屋後,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它都能旺盛生長;它也不像其他農作物那樣嬌氣講究,平時無需多去打理,中間只要將藤倒翻一次,拔儘裡面的草,將其根部土鬆軟,澆上一點肥料,它就繼續一個勁地成長,藤也會綠得發亮。

眨眼夏去秋來,幾場雨後,紅薯葉的顏色已深到發黑,旱地裡的紅薯收集了一夏的陽光雨露,肚子已經滾圓,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紅色的肚皮,像是孩子們在睡夢中不小心蹬掉了被子。這個時節,紅薯在秋風裡要回家了,這也是村裡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收穫季節。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挖紅薯一般都是先把整塊紅綠相間紅薯藤從根部逐蔸割掉,綁成一小捆一小捆。紅薯渾身都是寶,其藤晒乾後,是冬季餵豬餵羊上等的飼料。紅薯藤割盡後,用羊角順其根部用力向下一挖,紅薯們像魚兒躍出水面一樣活蹦亂跳地紛紛躍出了地壟。一畦一畦開挖下去,很快地裡就會擺放著一堆堆紅彤彤圓鼓鼓的紅薯兄弟,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長有短,就像一班班在此集結生龍活虎的戰士,等待主人召喚它如期回家,生怕不小心將自己遺忘在了荒野的地裡,未派上大用場或被野獸啃食掉。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傍晚時分,紅薯兄弟或被用筐挑或被用車推著運回了家,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堆成小山。這時,紅薯兄弟就像已畢業的學生,等待著主人來按需分配。對於農家,紅薯用場可大呢!好的大一點的紅薯首先挑了出來,留做來年的種薯;繼而將挖破的、小一點的紅薯遴選出來,用來餵豬。在鄉下,紅薯是餵豬最好的飼料,豬吃了既可長油,又可長膘。

紅薯首輪遴選後,剩下的全要扛大任充當糧食了。大部分紅薯要用來刨絲。在我們家鄉有種專用刨紅薯的刨子,在一塊厚實的長木板上鑲嵌帶圓孔的鐵片,再在木板上開兩道槽,在槽中裝上個帶蓋的木箱子,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塞在裡面蓋好,將刨子擺在高低兩個凳子上,下面放個籮筐,兩個人上下同時用力推拉,鐵圓孔就會向籮筐裡吐出一根根均勻的紅薯絲。剛刨出的紅薯絲需放在的清水裡過一下,目的是留下寶貴的東西——澱粉。白嫩的澱粉既可直接像雞蛋一樣煎著吃,還可做成紅薯粉,也叫山芋粉,是家鄉一種有名的特產。從清水中撈出的溼漉漉的紅薯絲濾幹後,就挑到晒坪上反覆曝晒,直至晒乾水分。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晒乾後的紅薯絲再次回家,那就成了寶貝疙瘩了,它和糧食貯存在一塊,老鼠都不能輕易吃到。每天煮飯時,躲藏在袋子裡已久的紅薯絲終於派上用場了,猶如操練多日的士兵受命衝鋒。取出幾斤用刀切成細段,再按與大米三比一的比例和米飯拌在一起蒸著吃。故鄉有俚語:“三根紅薯絲扛一粒米。”意思是大米不夠,紅薯絲來湊,米少紅薯絲多,我們小時候常稱是“螞蟻窩飯”,難吃得要命。村裡很長一段時間,鄉親們都是靠紅薯絲代糧來填飽肚子。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還有一部分紅薯用來切片,同樣是在木板上鑲嵌一塊帶長條縫的鐵片,家鄉稱紅薯片擦子,將洗淨的紅薯在上面直接一擦,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紅薯片就似雪片一樣飛出來了。這種紅薯片不是直接當糧吃的,而是當點心吃的。這種片要先放在鍋裡煮熟後再去晒,煮過紅薯的水熬幹,便是紅薯糖。這種糖紅褐色呈水狀,村裡多用於打凍米糖,也可直接吃,在當年白糖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此糖也可做替代品。晒乾後的紅薯片用袋子裝好,掛在牆上或裝進箱子裡貯存好,等到了春節前,家家戶戶準備年貨時,再將紅薯片取出,放油鍋中炸成金黃,便成了鄉下香噴噴的“薯片”了。這種“薯片”因自產成本低,一直是村裡過年通用的果子,備受鄉親們喜歡;有的人家窮沒油炸,就將紅薯片放鐵沙中炒熟,儘管沒油炸的好吃,但在飢餓的年代,也是一種不錯的食品。

紅薯怕凍,來年做種的紅薯不能隨便放,需挖口地窖和打個洞貯存。在我們家鄉,山多地勢高,鄉親都喜歡在屋前屋後的山腰打個四五米深的洞,將紅薯堆在裡面,再將洞口密封好。洞裡密封又保暖,比室內溫度要高好近十度,還不怕老鼠,不管外面北風呼嘯,還是雪花飄飄,紅薯兄弟儘可安心在裡面安靜睡到來年春天。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栽種紅薯時,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溼潤,直接栽下去就能成活;如果遇上乾旱天,還要在栽秧苗地方澆幾次水,滋潤滋潤秧苗。秧苗只要有點水呵護,就會很快緩過勁活過來,其綠葉如迎風旗搖,煞是好看。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在地裡爭相搖頭晃肩,舒枝展蔓,帶給大地一片蔥蘢。

紅薯生命力極強,猶如村裡質樸厚道的村民,從不講究生長條件,不管土地是否肥沃還是貧瘠,也無需多少水分和肥料,溝邊、山腰、路旁,甚至屋前屋後,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它都能旺盛生長;它也不像其他農作物那樣嬌氣講究,平時無需多去打理,中間只要將藤倒翻一次,拔儘裡面的草,將其根部土鬆軟,澆上一點肥料,它就繼續一個勁地成長,藤也會綠得發亮。

眨眼夏去秋來,幾場雨後,紅薯葉的顏色已深到發黑,旱地裡的紅薯收集了一夏的陽光雨露,肚子已經滾圓,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紅色的肚皮,像是孩子們在睡夢中不小心蹬掉了被子。這個時節,紅薯在秋風裡要回家了,這也是村裡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收穫季節。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挖紅薯一般都是先把整塊紅綠相間紅薯藤從根部逐蔸割掉,綁成一小捆一小捆。紅薯渾身都是寶,其藤晒乾後,是冬季餵豬餵羊上等的飼料。紅薯藤割盡後,用羊角順其根部用力向下一挖,紅薯們像魚兒躍出水面一樣活蹦亂跳地紛紛躍出了地壟。一畦一畦開挖下去,很快地裡就會擺放著一堆堆紅彤彤圓鼓鼓的紅薯兄弟,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長有短,就像一班班在此集結生龍活虎的戰士,等待主人召喚它如期回家,生怕不小心將自己遺忘在了荒野的地裡,未派上大用場或被野獸啃食掉。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傍晚時分,紅薯兄弟或被用筐挑或被用車推著運回了家,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堆成小山。這時,紅薯兄弟就像已畢業的學生,等待著主人來按需分配。對於農家,紅薯用場可大呢!好的大一點的紅薯首先挑了出來,留做來年的種薯;繼而將挖破的、小一點的紅薯遴選出來,用來餵豬。在鄉下,紅薯是餵豬最好的飼料,豬吃了既可長油,又可長膘。

紅薯首輪遴選後,剩下的全要扛大任充當糧食了。大部分紅薯要用來刨絲。在我們家鄉有種專用刨紅薯的刨子,在一塊厚實的長木板上鑲嵌帶圓孔的鐵片,再在木板上開兩道槽,在槽中裝上個帶蓋的木箱子,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塞在裡面蓋好,將刨子擺在高低兩個凳子上,下面放個籮筐,兩個人上下同時用力推拉,鐵圓孔就會向籮筐裡吐出一根根均勻的紅薯絲。剛刨出的紅薯絲需放在的清水裡過一下,目的是留下寶貴的東西——澱粉。白嫩的澱粉既可直接像雞蛋一樣煎著吃,還可做成紅薯粉,也叫山芋粉,是家鄉一種有名的特產。從清水中撈出的溼漉漉的紅薯絲濾幹後,就挑到晒坪上反覆曝晒,直至晒乾水分。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晒乾後的紅薯絲再次回家,那就成了寶貝疙瘩了,它和糧食貯存在一塊,老鼠都不能輕易吃到。每天煮飯時,躲藏在袋子裡已久的紅薯絲終於派上用場了,猶如操練多日的士兵受命衝鋒。取出幾斤用刀切成細段,再按與大米三比一的比例和米飯拌在一起蒸著吃。故鄉有俚語:“三根紅薯絲扛一粒米。”意思是大米不夠,紅薯絲來湊,米少紅薯絲多,我們小時候常稱是“螞蟻窩飯”,難吃得要命。村裡很長一段時間,鄉親們都是靠紅薯絲代糧來填飽肚子。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還有一部分紅薯用來切片,同樣是在木板上鑲嵌一塊帶長條縫的鐵片,家鄉稱紅薯片擦子,將洗淨的紅薯在上面直接一擦,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紅薯片就似雪片一樣飛出來了。這種紅薯片不是直接當糧吃的,而是當點心吃的。這種片要先放在鍋裡煮熟後再去晒,煮過紅薯的水熬幹,便是紅薯糖。這種糖紅褐色呈水狀,村裡多用於打凍米糖,也可直接吃,在當年白糖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此糖也可做替代品。晒乾後的紅薯片用袋子裝好,掛在牆上或裝進箱子裡貯存好,等到了春節前,家家戶戶準備年貨時,再將紅薯片取出,放油鍋中炸成金黃,便成了鄉下香噴噴的“薯片”了。這種“薯片”因自產成本低,一直是村裡過年通用的果子,備受鄉親們喜歡;有的人家窮沒油炸,就將紅薯片放鐵沙中炒熟,儘管沒油炸的好吃,但在飢餓的年代,也是一種不錯的食品。

紅薯怕凍,來年做種的紅薯不能隨便放,需挖口地窖和打個洞貯存。在我們家鄉,山多地勢高,鄉親都喜歡在屋前屋後的山腰打個四五米深的洞,將紅薯堆在裡面,再將洞口密封好。洞裡密封又保暖,比室內溫度要高好近十度,還不怕老鼠,不管外面北風呼嘯,還是雪花飄飄,紅薯兄弟儘可安心在裡面安靜睡到來年春天。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接下來的日子,紅薯可要在飯桌上陪伴我們整整一個冬天。一般每家都會留下部分紅薯兄弟當機動隊員,除拌在飯裡蒸著吃外,還可將紅薯直接煮著吃,切成丁熬稀飯,還可將紅薯炒成菜。最讓我們孩子喜歡的是烤著吃。在我們贛西鄉下,冬天家家戶戶都在單獨一間屋子裡挖個火塘,既供人烤火,也順帶薰臘肉。火塘裡紅紅的火苗暖和和的,孩子們可不會安心烤火,他們找來幾個紅薯,悄悄地埋在火塘滾燙的灰裡。要不了多久,火塘裡就會四處散發出陣陣香氣,循著香氣,就立馬可找到烤熟的紅薯。烤熟的紅薯氣味與栗子一樣香,甜軟可口,特別吸引人。冬天一早去上學,我們手裡常會捧著一個烤紅薯,填飽肚子的同時,暖了手,還暖了心。

"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李根萍

吃大鍋飯年代,我們贛西老家的山村裡人多田少,還要交一部分公糧,很長一段時間冬春季斷糧是常事。

“糧食不夠,紅薯來湊。”好在山區旱地多,十分適宜種紅薯。當年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農作物,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為村民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養育了一方人。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記得兒時家裡栽紅薯,父親常讓我幫其打下手,因此對其十分熟悉。種紅薯相比其他農作物,其工序非常簡單。先將一塊閒了一冬的空地上的雜草扯乾淨,用羊角(家鄉一種生產工具)將地挖鬆,然後弄平整,再橫著成直線隔五六公分挖個坑,每個坑裡放根30公分左右,留有兩三個芽節的嫩綠紅薯秧苗,在根部澆上一點肥料,最後培上高高的一層土,但每個坑培的土高度需差不多,如此才能美觀好看。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栽種紅薯時,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溼潤,直接栽下去就能成活;如果遇上乾旱天,還要在栽秧苗地方澆幾次水,滋潤滋潤秧苗。秧苗只要有點水呵護,就會很快緩過勁活過來,其綠葉如迎風旗搖,煞是好看。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在地裡爭相搖頭晃肩,舒枝展蔓,帶給大地一片蔥蘢。

紅薯生命力極強,猶如村裡質樸厚道的村民,從不講究生長條件,不管土地是否肥沃還是貧瘠,也無需多少水分和肥料,溝邊、山腰、路旁,甚至屋前屋後,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它都能旺盛生長;它也不像其他農作物那樣嬌氣講究,平時無需多去打理,中間只要將藤倒翻一次,拔儘裡面的草,將其根部土鬆軟,澆上一點肥料,它就繼續一個勁地成長,藤也會綠得發亮。

眨眼夏去秋來,幾場雨後,紅薯葉的顏色已深到發黑,旱地裡的紅薯收集了一夏的陽光雨露,肚子已經滾圓,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紅色的肚皮,像是孩子們在睡夢中不小心蹬掉了被子。這個時節,紅薯在秋風裡要回家了,這也是村裡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收穫季節。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挖紅薯一般都是先把整塊紅綠相間紅薯藤從根部逐蔸割掉,綁成一小捆一小捆。紅薯渾身都是寶,其藤晒乾後,是冬季餵豬餵羊上等的飼料。紅薯藤割盡後,用羊角順其根部用力向下一挖,紅薯們像魚兒躍出水面一樣活蹦亂跳地紛紛躍出了地壟。一畦一畦開挖下去,很快地裡就會擺放著一堆堆紅彤彤圓鼓鼓的紅薯兄弟,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長有短,就像一班班在此集結生龍活虎的戰士,等待主人召喚它如期回家,生怕不小心將自己遺忘在了荒野的地裡,未派上大用場或被野獸啃食掉。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傍晚時分,紅薯兄弟或被用筐挑或被用車推著運回了家,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堆成小山。這時,紅薯兄弟就像已畢業的學生,等待著主人來按需分配。對於農家,紅薯用場可大呢!好的大一點的紅薯首先挑了出來,留做來年的種薯;繼而將挖破的、小一點的紅薯遴選出來,用來餵豬。在鄉下,紅薯是餵豬最好的飼料,豬吃了既可長油,又可長膘。

紅薯首輪遴選後,剩下的全要扛大任充當糧食了。大部分紅薯要用來刨絲。在我們家鄉有種專用刨紅薯的刨子,在一塊厚實的長木板上鑲嵌帶圓孔的鐵片,再在木板上開兩道槽,在槽中裝上個帶蓋的木箱子,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塞在裡面蓋好,將刨子擺在高低兩個凳子上,下面放個籮筐,兩個人上下同時用力推拉,鐵圓孔就會向籮筐裡吐出一根根均勻的紅薯絲。剛刨出的紅薯絲需放在的清水裡過一下,目的是留下寶貴的東西——澱粉。白嫩的澱粉既可直接像雞蛋一樣煎著吃,還可做成紅薯粉,也叫山芋粉,是家鄉一種有名的特產。從清水中撈出的溼漉漉的紅薯絲濾幹後,就挑到晒坪上反覆曝晒,直至晒乾水分。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晒乾後的紅薯絲再次回家,那就成了寶貝疙瘩了,它和糧食貯存在一塊,老鼠都不能輕易吃到。每天煮飯時,躲藏在袋子裡已久的紅薯絲終於派上用場了,猶如操練多日的士兵受命衝鋒。取出幾斤用刀切成細段,再按與大米三比一的比例和米飯拌在一起蒸著吃。故鄉有俚語:“三根紅薯絲扛一粒米。”意思是大米不夠,紅薯絲來湊,米少紅薯絲多,我們小時候常稱是“螞蟻窩飯”,難吃得要命。村裡很長一段時間,鄉親們都是靠紅薯絲代糧來填飽肚子。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還有一部分紅薯用來切片,同樣是在木板上鑲嵌一塊帶長條縫的鐵片,家鄉稱紅薯片擦子,將洗淨的紅薯在上面直接一擦,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紅薯片就似雪片一樣飛出來了。這種紅薯片不是直接當糧吃的,而是當點心吃的。這種片要先放在鍋裡煮熟後再去晒,煮過紅薯的水熬幹,便是紅薯糖。這種糖紅褐色呈水狀,村裡多用於打凍米糖,也可直接吃,在當年白糖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此糖也可做替代品。晒乾後的紅薯片用袋子裝好,掛在牆上或裝進箱子裡貯存好,等到了春節前,家家戶戶準備年貨時,再將紅薯片取出,放油鍋中炸成金黃,便成了鄉下香噴噴的“薯片”了。這種“薯片”因自產成本低,一直是村裡過年通用的果子,備受鄉親們喜歡;有的人家窮沒油炸,就將紅薯片放鐵沙中炒熟,儘管沒油炸的好吃,但在飢餓的年代,也是一種不錯的食品。

紅薯怕凍,來年做種的紅薯不能隨便放,需挖口地窖和打個洞貯存。在我們家鄉,山多地勢高,鄉親都喜歡在屋前屋後的山腰打個四五米深的洞,將紅薯堆在裡面,再將洞口密封好。洞裡密封又保暖,比室內溫度要高好近十度,還不怕老鼠,不管外面北風呼嘯,還是雪花飄飄,紅薯兄弟儘可安心在裡面安靜睡到來年春天。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接下來的日子,紅薯可要在飯桌上陪伴我們整整一個冬天。一般每家都會留下部分紅薯兄弟當機動隊員,除拌在飯裡蒸著吃外,還可將紅薯直接煮著吃,切成丁熬稀飯,還可將紅薯炒成菜。最讓我們孩子喜歡的是烤著吃。在我們贛西鄉下,冬天家家戶戶都在單獨一間屋子裡挖個火塘,既供人烤火,也順帶薰臘肉。火塘裡紅紅的火苗暖和和的,孩子們可不會安心烤火,他們找來幾個紅薯,悄悄地埋在火塘滾燙的灰裡。要不了多久,火塘裡就會四處散發出陣陣香氣,循著香氣,就立馬可找到烤熟的紅薯。烤熟的紅薯氣味與栗子一樣香,甜軟可口,特別吸引人。冬天一早去上學,我們手裡常會捧著一個烤紅薯,填飽肚子的同時,暖了手,還暖了心。

鄉愁美文:紅薯在秋風裡回家

幾十年過去了,紅薯不再是貧窮落後的象徵,家鄉的鄉親也早已不再以紅薯為主食,但依舊在家鄉餐桌上能見到它。據文獻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力量,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等,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物、抗癌明星。在我寄居的都市,一年四季都有紅薯賣,城裡人十分喜歡紅薯兄弟,成了一種時尚的“搶手貨”,甚至在一些高檔酒店餐桌上都能見到紅薯兄弟。

常懷念家鄉的紅薯,因為它早已根植在我記憶深處,且愈久彌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