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謂的苦,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故事'

紅薯 不完美媽媽 煎餅 南瓜 服裝 沐析媽媽 2019-09-17
"

#我,無條件寫作#

"

#我,無條件寫作#

你所謂的苦,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故事

閱讀前點擊關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每個人對苦的理解不同。在《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一直以“無厘頭”搞笑的形式存在。我們總是能從她的身上找到很多笑點。她看上去無憂無慮,但是卻有著哲學家般的思考。她說,人生中大部分都是逆境,所以在每一個細小的,你可以感受到快樂和幸福瞬間,就一定要盡情地去感受它。然後珍惜它,所以一點點的快樂都要好好珍惜,你才不會覺得遺憾。

真正苦過的人才有資格談甜。小時候父母對我們最常嘮叨的一句話是“你看看,你們多幸福,不愁吃,不愁穿”。可是我仍然覺得生活很苦:每天都有幹不完的農活,每天都掙扎在溫飽線邊緣,雖然能吃飽穿暖,但是物質條件仍然匱乏。

小時候家裡細糧少,粗糧多。母親為了節省,煎餅是家裡的主食,饅頭以粗糧為主,不是白麵裡添了玉米麵就是白麵裡添了麥麩。現在看來粗糧饅頭對人體健康更有利,可是當時的人們都是以能否天天吃上細糧作為衡量生活條件的重要依據。

粗糧因為成分顆粒粗大,吃起來有磨嗓子的感覺,自然不受待見。煎餅又硬,又難嚼,時常咯得腮幫子疼。我討厭粗糧,討厭煎餅。後來家裡條件慢慢好了,才終於告別吃粗糧的生活。可是家裡的經濟條件卻一直沒有好轉。

因為窮,我吃不上糖果;因為窮,我不能穿漂亮的衣服;因為窮,我連幾十塊錢的學費都拖欠到最後……

我們常用“身在福中不知福”來形容當下的孩子,實際上在父母眼中我們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那一代。論物質條件,相比父輩,我們已經幸福了很多。

父輩經歷過饑荒年代,那時人們吃不飽飯,衣服也是全家共一件。小時候,奶奶經常跟我提起帶父親出去討飯的經歷。當時父親只有五六歲,因為家裡沒有飯吃,奶奶白天帶著父親四處討飯。家裡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紅薯葉、紅薯根、榆錢葉全部都是人們的食物來源,即便如此,人們依然吃不飽。

因為這段經歷,父親和母親都落下了嚴重的胃病。父親和母親小時候不知道吃過多少紅薯、南瓜,以至於他們聽到“南瓜”“紅薯”就開始反胃。

我的太奶奶生過幾個孩子就是因為飢餓而夭折。因為飢餓,他們都沒有機會長大。在當時能健康長大絕對是一件幸事。

如今在追求物質至上的社會,金錢更是衡量財富的最大標準。沒有錢意味著人生要吃很多苦。

我的一個學生,家庭條件不錯。她所表現出來的最大特徵就是無慾無求。她所使用的一切基本都是最好的。她在十歲成人禮上,收到的禮金有五六萬。“老師,你去過美國嗎?”“我媽媽又帶我去了上海”“我爸媽又在討論買車”……每個問題都讓我特別扎心,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在她看來,這本來就是生活的真實面貌,可是我很想說不是每個家庭都如此富有,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吃過哈根達斯。我不知道如何迴應她而實際上她並非炫富而這的確是她生活的稀鬆平常。

聽了那麼多故事,看了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誰都不能保證吃苦的人生一定擁有最輝煌的前程。可是吃苦才是人生常態。沒有過不去的山,也沒有過不去的坎,不要因為苦就放棄,也不要因為甜就停止前進。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