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紅旗渠 太行山 建築 時政 暢遊新視界 2017-06-22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還記得我們當初為什麼選擇入黨麼,還記得我們是以怎樣的熱血與壯志宣讀入黨誓詞的麼?

一 · 重溫入黨誓詞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他不僅是一段文字,更是一個承諾,一顆初心,一生信仰。

二 · 暢遊紅色基地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96週年之際,紅旗渠景區為感恩黨、回報老黨員,利用自身紅色資源和景觀元素,特別推出“紅旗渠見證·我是一名合格黨員”優惠活動,帶領大家回顧紅色歷史,暢遊紅色基地。

活動·政策

一、活動主題

紅旗渠見證·我是一名合格黨員

二、活動時間

6月20日——7月20日

三、優惠政策

(一)活動期間,每天前100名黨員遊客在入口處面對黨旗完整背誦入黨誓詞的,享受免門票特惠;

(二)憑黨員證或黨費交納收據,黨齡30年以上(含)人員可按正常門票價五折購票,黨齡1年以上(含)-10年(含)人員門票享正常門票價九折優惠;黨齡10年以上(不含)-30年(不含)人員門票享正常門票價八折優惠;

(三)凡受地市級以上表彰的模範黨員、勞動模範,攜相關證件享受正常門票價五折優惠;

(四)活動期間部分收費項目享六折優惠,後付詳表。

(五)除第四項外,其他活動不可累積參加。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1

活動意義

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以楊貴為書記的林縣縣委領導下,苦戰十個春秋,在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鑿出了震撼世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的建成,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同時孕育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核心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蘊含著黨的領導、群眾路線、幹部作風、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她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脈相承,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發揚和光大,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她都是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今天,大家相聚在巍峨的太行山麓、美麗的紅旗渠畔,將近距離學習感悟當年參加修建紅旗渠的共產黨員、幹部和群眾戰天鬥地的豪邁情懷,學習感悟偉大的紅旗渠精神。

2

活動安排

時間:

D1:早出發赴林州參觀世界第八大奇蹟——人工天河紅旗渠,中午抵達林州,午餐後下午參觀紅旗渠紀念館展廳(時間2小時),看紅旗渠電影(50分鐘),講黨課(時間1.5小時),參觀分水閘後自由活動。

D2:早餐後赴青年洞景區現場教學:走在懸掛在巍峨雄險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更使你領略到人工天河的無盡詩意,欣賞大自然的絕色風光(2小時)。參觀凌空除險和鐵姑娘打釺實景表演(時間0.5小時),然後赴紅旗渠實踐基地現場體驗當年修渠項目:推民工車、抬太行石、掄開山錘,學員可分組比賽,感受當年修渠之艱苦(1.5小時)。

地點:紅旗渠風景區

重溫入黨誓詞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重溫入黨誓詞。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紅旗渠及其孕育形成的紅旗渠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體現了忠誠、乾淨、擔當的要求。在中國共產黨96歲生日到來之際,走在長渠之上,站到黨旗之下,高聲朗念入黨誓詞,來一次靈魂的淨化和精神的洗禮。

參觀紅旗渠紀念館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參觀紅旗渠紀念館。作為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的紅旗渠紀念館很好地向遊客展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珍貴的歷史圖片、真實感人的故事、昔日修渠時的工具無不深深感染著每一位參觀者,讓人感嘆林縣人民在極其困難的自然條件下修建這一偉大奇蹟的豪邁氣概和英雄壯舉,更是鼓舞著各位參觀者對未來美好的不懈追求。

看紀錄片、聽黨課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看紀錄片、聽黨課。在分水苑多功能廳觀看《紅旗渠》紀錄片,讓人們追隨生動鮮活的黑白光影,走進那段難忘歲月。聽一堂黨課,重溫一段艱苦卓著,戰天鬥地的歷史。憶苦思甜,比對今昔,獲得心靈震撼,激發豪邁情懷(需提前48小時預訂);

青年洞宣誓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青年洞宣誓。“七一”前,紅旗渠景區內黨旗飄揚,誓言錚錚,人潮湧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紛紛組織黨員幹部、優秀員工在紅旗渠紀念館學習紅旗渠精神,在青年洞開展黨性教育實踐活動。

觀看“凌空除險”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觀看“凌空除險”。凌空除險是當年修建紅旗渠最為壯觀和驚險的情景。在青年洞天河亭,由當年“除險英雄”任羊成親自指導培訓的新一代“除險者”腰繫繩索,在懸崖往復飛蕩的“凌空除險”表演是紅旗渠最為震撼驚險的節目。通過觀演,可以真切感受到當年修渠者不畏艱辛的精神風貌和勇於創新的非凡勇氣。

觀看鐵姑娘打釺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觀看“鐵姑娘打釺”表演。這是以紅旗渠上鐵姑娘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鐵姑娘打釺表演”。四人掄錘一人扶釺,當年,這種工作模式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鳳凰展翅”。現在,你也可以在此掄上一錘扶上一釺,體驗一下當年鐵姑娘和男同志一起掄錘打釺,開山放炮,真正頂起半邊天的感覺。

推民工車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推民工車。中國很少有地方為普普通通小推車而專門寫歌稱頌的,林州市卻把一首《推車歌》作為了自己的市歌。小推車,這個看似簡陋的農耕工具,當年可是民工家裡的半個家產。工地上山高坡陡,道路崎嶇,小推車就成了當年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懸崖峭壁間幾十個人甚至上百個人,排成一字長蛇陣的車隊,推著幾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物料,人們弓腰胝足前行,不甘落後,場面甚是壯觀。後邊來的的要往前邊放,正是林州人的脾氣秉性所致。

活動工具:小推車

參與人員:2人或3人一組

活動場地:實踐路(起點——蕩橋下平臺——起點)

評分標準:從實踐場地起至蕩橋下平臺然後安全返回起點,用時最短者獲勝。

抬太行石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抬太行石:五十年前,林縣人民不屈從大山的桀驁,不甘於命運的無耐,一個個血肉之軀,一雙雙百折不屈的手臂向太行山撞擊,再撞擊,奏出了一個時代的鏗鏘高音。1500千米紅旗渠是一塊塊太行石頭壘砌而成,把石頭搬運至渠岸施工處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量。抬石頭有規則,小石頭背,大石頭抬,能兩個人抬的不用四個人抬、能六個人抬的不用八個人抬。在修建皇后溝渡槽時,由於要用大的石料來壓住陣腳,32個民工抬一塊巨大石料,正是當地工地上的一道雄壯的風景。抬“太行石”這看似簡單的勞動,卻不僅需要力量,還需要智慧、團結和勇氣。今天,就讓我們用這些鐵繩,抬槓,團結一致,抬起石頭,用心來感悟肩上的責任,用腳下的路來丈量紅旗渠。

活動工具:抬槓 鐵繩 小炮 柳帽 墊肩

參與人員:2人或4人一組

活動場地:叉子溝實踐基地

評分標準:把壘好的石頭自捆、自抬至目的地壘好,按時間計分。

打開山錘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打開山錘。開山錘響,頑石低頭。三千華里的紅旗渠,是用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砌成的!渠牆,是他們用石頭砌的;渡槽,是他們用石頭拱的;隧洞,是他們用石頭券的……這些料石,有正方的、長方的,有三角的、有菱形的,每一塊料石都是石匠們精雕細琢成的。如今,50年時間過去了,渠牆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森嚴壁壘,嚴絲合縫,每塊石頭上的道道修飾性的水波紋圖案一筆一畫,美觀齊整。這不僅是一偉大石工建築,也是建築美學的奇蹟。今天,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錘和鑽,在“叮噹”的響聲中體驗藝術創作的快樂,體驗當年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精神信仰至上的時代,人們對生命,對生活的態度何其嚴肅、莊重,人們對於美,對於永恆的追求何其刻苦、執著!

活動工具:大錘 鐵釺 柳帽 手套 鉗子

參與人員:2人一組

活動場地:望漳崖下

評分標準:每人打十錘,以標準姿勢打錘和命中率為計分標準。

吃民工餐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吃民工餐。紅旗渠修建在食衣不果腹的60年代,民工生活始終是重點問題。當時縣委給民工發補助糧,根據當時經濟形勢有幾次調整,1960年5-8月,民工補1.8市斤,幹部補1.5市斤;1960年9-10月,民工補1.2市斤,幹部補0.8市斤;1960年11月-1961年5月,民工補1.5市斤,幹部補1.2市斤;1961年6月-1966年5月,民工補1.8市斤,幹部補1.2市斤。幹部標準始終低於民工。當年渠修到那裡就把灶盤在那裡,一口大鍋供幾百人吃飯,場面壯觀。今天雖無法還原當時修渠民工“早上糠,中午湯,晚上稀湯照月亮”的伙食 ,但在景區柴禾溝裡,燒一把柴火,拉一把風箱,吃上一頓地道的林州大燴菜,準能吃出“節儉風”、“清廉味”。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 ■ ■ ■ ■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 ■ ■ ■ ■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七一——紅旗渠免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