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鉅野的變化, 是對日新月異最好的詮釋'

"


"


菏澤、鉅野的變化, 是對日新月異最好的詮釋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從吃不飽穿不暖到衣食無憂

我在1946年參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9月任中共鉅野縣委副書記、後任書記。當時,鉅野是菏澤排名比較靠後的縣,大概在倒數二三名,基礎比較薄弱,小麥畝產只有六七十斤,人們生活非常困難,大部分都吃不飽穿不暖。

1978年,鉅野縣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全縣召開了縣鎮村三級幹部會議,利用廣播在所有村子裡宣傳承包責任制,讓村民意識到分田到戶的好處。1978年,秋收之後開始分地;1979年,村民就按照分好的土地開始耕種。

當時,鉅野縣共有土地70餘萬畝,實行承包責任制之後種了30餘萬畝棉花。原來的棉花品種單一,產量也很低。1979年,鉅野縣種植的棉花品種豐富,而且省裡給予化肥、農藥等各種支持。第一年種出來棉花之後效果很好,很多人賣棉花時排了一夜隊。鉅野是江北第一個棉花產量過百萬擔的縣。農民賣了棉花之後就有錢買化肥了,土地越來越肥沃,小麥產量也由最初的畝產六七十斤增長到畝產300多斤,幹勁更足了。

我在1982年9月任中共菏澤地委常委、曹縣縣委書記。當時,曹縣有些群眾意識不到位,棉花種植面積只有30萬畝左右。我就組織群眾開會,連續在6個公社開了動員大會。在會上,我給他們講種植棉花的好處,並教他們如何種植棉花。當年,曹縣的棉花種植面積從30萬畝增加到100餘萬畝。1984年,曹縣的棉花產量也過了100萬擔。

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之前,農村吃大鍋飯,農民種地沒有積極性,幹多幹少一個樣,集體資產也不多,收糧之後先賣給國家一部分,再留下種子,最後剩下的才分給大家。那時候,糧食根本就不夠吃。分地之後,農民有了餘糧,錢也越來越多,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菏澤農民翻身是從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和種棉花開始的,哪個縣種植的棉花多,哪個縣就富裕。當時,菏澤的農業在全省排名很靠前。桐糧兼作,菏澤在全國排名第二。農民原來吃不飽穿不暖,如今衣食無憂,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改革開放以來,菏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0年,我到菏澤時,整個城裡沒有二層樓,路上也沒有車,街上都是泥路,冬天出門一身泥。

改革開放以來,菏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街上的汽車川流不息,工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對於“日新月異”這個詞語,過去我一直理解不深。通過見證菏澤這些年的發展,我才感受到,菏澤的變化就是對日新月異最好的詮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