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拿來一張河北省的行政區劃圖,拋去那些無關信息,你會看到,就一個省的空間而言,河北省的版圖太奇了:沒有中心,呈半環狀環繞著北京和天津。若說河北版圖沒有中心似乎也不對,它有一個心——由大廠、三河、香河組成的簡稱“大三香”的地方,但這顆心卻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竟沒有血脈與河北相連。這塊“大三香”,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飛地。不明就裡的人,一看地圖會覺得河北真厲害,竟然在北京和天津的境內開出一塊飛地來。其實恰恰相反:原本“大三香”是和河北連在一起的,但是北京和天津不斷地把河北的縣劃為己有,最後剩下的就是“大三香”這一塊。北京這麼大是因為它不斷地從河北要水的結果,從河北要水的最好方式就是連水庫一起要來,原屬於河北的幾個縣劃歸北京,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水,有水庫,如懷柔水庫、密雲水庫、平谷海子水庫、延慶官廳水庫。“大三香”之地因為沒水,所以剩下了。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拿來一張河北省的行政區劃圖,拋去那些無關信息,你會看到,就一個省的空間而言,河北省的版圖太奇了:沒有中心,呈半環狀環繞著北京和天津。若說河北版圖沒有中心似乎也不對,它有一個心——由大廠、三河、香河組成的簡稱“大三香”的地方,但這顆心卻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竟沒有血脈與河北相連。這塊“大三香”,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飛地。不明就裡的人,一看地圖會覺得河北真厲害,竟然在北京和天津的境內開出一塊飛地來。其實恰恰相反:原本“大三香”是和河北連在一起的,但是北京和天津不斷地把河北的縣劃為己有,最後剩下的就是“大三香”這一塊。北京這麼大是因為它不斷地從河北要水的結果,從河北要水的最好方式就是連水庫一起要來,原屬於河北的幾個縣劃歸北京,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水,有水庫,如懷柔水庫、密雲水庫、平谷海子水庫、延慶官廳水庫。“大三香”之地因為沒水,所以剩下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要想讓生活在這樣版圖下的河北人有“省籍意識”很難。省籍意識的形成要有一個核心,靠這個核心把有關這個省的自然和人文的一切凝聚起來。這個核心理所當然地是省會。但是河北的省會總是搬遷,從民國初年到1968年的50多年時間裡,河北的省會搬遷了有11次之多。北京、天津、保定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一個省的省會如此頻繁的搬遷,最後落腳在太行山腳下的一隅,讓河北人怎麼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個省會,這個省會又怎能形成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很難想象張家口人、承德人、唐山人把情感的寄託越過北京、天津放到石家莊去。這個區域本來就在一省之內,空間距離並不遠,但是行政區劃卻讓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拿來一張河北省的行政區劃圖,拋去那些無關信息,你會看到,就一個省的空間而言,河北省的版圖太奇了:沒有中心,呈半環狀環繞著北京和天津。若說河北版圖沒有中心似乎也不對,它有一個心——由大廠、三河、香河組成的簡稱“大三香”的地方,但這顆心卻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竟沒有血脈與河北相連。這塊“大三香”,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飛地。不明就裡的人,一看地圖會覺得河北真厲害,竟然在北京和天津的境內開出一塊飛地來。其實恰恰相反:原本“大三香”是和河北連在一起的,但是北京和天津不斷地把河北的縣劃為己有,最後剩下的就是“大三香”這一塊。北京這麼大是因為它不斷地從河北要水的結果,從河北要水的最好方式就是連水庫一起要來,原屬於河北的幾個縣劃歸北京,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水,有水庫,如懷柔水庫、密雲水庫、平谷海子水庫、延慶官廳水庫。“大三香”之地因為沒水,所以剩下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要想讓生活在這樣版圖下的河北人有“省籍意識”很難。省籍意識的形成要有一個核心,靠這個核心把有關這個省的自然和人文的一切凝聚起來。這個核心理所當然地是省會。但是河北的省會總是搬遷,從民國初年到1968年的50多年時間裡,河北的省會搬遷了有11次之多。北京、天津、保定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一個省的省會如此頻繁的搬遷,最後落腳在太行山腳下的一隅,讓河北人怎麼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個省會,這個省會又怎能形成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很難想象張家口人、承德人、唐山人把情感的寄託越過北京、天津放到石家莊去。這個區域本來就在一省之內,空間距離並不遠,但是行政區劃卻讓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每次讀河北都會唏噓不已,這次亦然。希望河北和京津冀能早日找到適合自身以及整體發展的道路。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會是這樣,其實道理很簡單,人人都是嫌貧愛富的,都希望自己和富地方扯上關係,不願意和窮地方沾親帶故,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都認為自己京畿重地,都想抱北京大腿一起組團嫌棄石家莊,更何況這幾個地方和河北南部方言差距又實在是比較大。滄州以及天津所屬各縣建國以前和建國以後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天津下屬的縣區,滄州人就業購物上學都喜歡往天津跑,邯鄲和唐山各自在自己的區域上都發展不錯,和石家莊比起來也差不到哪裡去。石家莊作為省會非常的尷尬而且也沒有辦法。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拿來一張河北省的行政區劃圖,拋去那些無關信息,你會看到,就一個省的空間而言,河北省的版圖太奇了:沒有中心,呈半環狀環繞著北京和天津。若說河北版圖沒有中心似乎也不對,它有一個心——由大廠、三河、香河組成的簡稱“大三香”的地方,但這顆心卻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竟沒有血脈與河北相連。這塊“大三香”,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飛地。不明就裡的人,一看地圖會覺得河北真厲害,竟然在北京和天津的境內開出一塊飛地來。其實恰恰相反:原本“大三香”是和河北連在一起的,但是北京和天津不斷地把河北的縣劃為己有,最後剩下的就是“大三香”這一塊。北京這麼大是因為它不斷地從河北要水的結果,從河北要水的最好方式就是連水庫一起要來,原屬於河北的幾個縣劃歸北京,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水,有水庫,如懷柔水庫、密雲水庫、平谷海子水庫、延慶官廳水庫。“大三香”之地因為沒水,所以剩下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要想讓生活在這樣版圖下的河北人有“省籍意識”很難。省籍意識的形成要有一個核心,靠這個核心把有關這個省的自然和人文的一切凝聚起來。這個核心理所當然地是省會。但是河北的省會總是搬遷,從民國初年到1968年的50多年時間裡,河北的省會搬遷了有11次之多。北京、天津、保定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一個省的省會如此頻繁的搬遷,最後落腳在太行山腳下的一隅,讓河北人怎麼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個省會,這個省會又怎能形成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很難想象張家口人、承德人、唐山人把情感的寄託越過北京、天津放到石家莊去。這個區域本來就在一省之內,空間距離並不遠,但是行政區劃卻讓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每次讀河北都會唏噓不已,這次亦然。希望河北和京津冀能早日找到適合自身以及整體發展的道路。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會是這樣,其實道理很簡單,人人都是嫌貧愛富的,都希望自己和富地方扯上關係,不願意和窮地方沾親帶故,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都認為自己京畿重地,都想抱北京大腿一起組團嫌棄石家莊,更何況這幾個地方和河北南部方言差距又實在是比較大。滄州以及天津所屬各縣建國以前和建國以後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天津下屬的縣區,滄州人就業購物上學都喜歡往天津跑,邯鄲和唐山各自在自己的區域上都發展不錯,和石家莊比起來也差不到哪裡去。石家莊作為省會非常的尷尬而且也沒有辦法。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對大多數的省和自治區來說,本省省會或本自治區首府是省(區)內最大的中心城市,很多人就醫、求學、經商、務工都會去省會,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省會的中心地位和對本省的認同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被進一步強化的。而河北省由於京津兩個直轄市的存在,使得河北省區域內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北京,其次是天津,省會石家莊只是單純的省級行政中心,頂多是南部的區域中心。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廊坊到北京都比石家莊方便,保定(尤其津保鐵路通車以後)到京津石几乎等距,顯然北京更具吸引力;滄州距天津更近;石家莊的區域中心地位只對衡水、邢臺、邯鄲有相對優勢。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拿來一張河北省的行政區劃圖,拋去那些無關信息,你會看到,就一個省的空間而言,河北省的版圖太奇了:沒有中心,呈半環狀環繞著北京和天津。若說河北版圖沒有中心似乎也不對,它有一個心——由大廠、三河、香河組成的簡稱“大三香”的地方,但這顆心卻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竟沒有血脈與河北相連。這塊“大三香”,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飛地。不明就裡的人,一看地圖會覺得河北真厲害,竟然在北京和天津的境內開出一塊飛地來。其實恰恰相反:原本“大三香”是和河北連在一起的,但是北京和天津不斷地把河北的縣劃為己有,最後剩下的就是“大三香”這一塊。北京這麼大是因為它不斷地從河北要水的結果,從河北要水的最好方式就是連水庫一起要來,原屬於河北的幾個縣劃歸北京,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水,有水庫,如懷柔水庫、密雲水庫、平谷海子水庫、延慶官廳水庫。“大三香”之地因為沒水,所以剩下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要想讓生活在這樣版圖下的河北人有“省籍意識”很難。省籍意識的形成要有一個核心,靠這個核心把有關這個省的自然和人文的一切凝聚起來。這個核心理所當然地是省會。但是河北的省會總是搬遷,從民國初年到1968年的50多年時間裡,河北的省會搬遷了有11次之多。北京、天津、保定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一個省的省會如此頻繁的搬遷,最後落腳在太行山腳下的一隅,讓河北人怎麼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個省會,這個省會又怎能形成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很難想象張家口人、承德人、唐山人把情感的寄託越過北京、天津放到石家莊去。這個區域本來就在一省之內,空間距離並不遠,但是行政區劃卻讓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每次讀河北都會唏噓不已,這次亦然。希望河北和京津冀能早日找到適合自身以及整體發展的道路。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會是這樣,其實道理很簡單,人人都是嫌貧愛富的,都希望自己和富地方扯上關係,不願意和窮地方沾親帶故,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都認為自己京畿重地,都想抱北京大腿一起組團嫌棄石家莊,更何況這幾個地方和河北南部方言差距又實在是比較大。滄州以及天津所屬各縣建國以前和建國以後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天津下屬的縣區,滄州人就業購物上學都喜歡往天津跑,邯鄲和唐山各自在自己的區域上都發展不錯,和石家莊比起來也差不到哪裡去。石家莊作為省會非常的尷尬而且也沒有辦法。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對大多數的省和自治區來說,本省省會或本自治區首府是省(區)內最大的中心城市,很多人就醫、求學、經商、務工都會去省會,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省會的中心地位和對本省的認同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被進一步強化的。而河北省由於京津兩個直轄市的存在,使得河北省區域內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北京,其次是天津,省會石家莊只是單純的省級行政中心,頂多是南部的區域中心。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廊坊到北京都比石家莊方便,保定(尤其津保鐵路通車以後)到京津石几乎等距,顯然北京更具吸引力;滄州距天津更近;石家莊的區域中心地位只對衡水、邢臺、邯鄲有相對優勢。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南部除了石家莊這個省會城市的經濟水平還可以,其他城市的經濟水平都是很一般的,而這可能和河北省環京津這個特殊的位置有關係(因為優勢資源都去那裡了嘛)。環京津的城市,經濟普遍不錯,比如保定,廊坊,滄州,唐山。下面到唐山了,唐山建市很晚,洋務運動後隨著開平煤礦的建立才建市,也就是說先有開平煤礦後有唐山。隨著近百年的發展,唐山形成了煤炭,鋼鐵,水泥,陶瓷四個支柱產業,且,幾乎都是依靠資源的產業。資源產業的特點就是極利潤大,技術含量低,結構單一。特別是80年代後,國家允許了個人辦煤礦和鋼廠,許多人辦起了小煤窯,小鋼廠和鐵礦等小企業,於是,唐山的“暴發戶”劇增。“暴發戶”的心態我想大家都知道,隨著這部分人在這個城市中佔的比例增大,周邊的很多人受他們影響,在文化和思想上也有向他們靠攏的趨勢,於是,“唐山在河北最富有”“唐山人有錢”“唐山是河北老大”等一些自大的想法變得很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種文化。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唐山人對河北的歸屬感變低。

再者交通方面就唐山而言,完全不依賴於石家莊;區位上與河北大部的聯繫被京津阻隔,地處東北華北的結合部;加之又是一個方言島,語言不僅不同於河北大部與京津、東北也不同;缺乏對河北的認同感也是很正常的。河北對唐山的影響只能來自行政方面,部分唐山官員的任免,全省統一政策的實施等。這些都是肉食者謀之的事,不能說對老百姓絕對沒有影響,但是不會造就省域認同感;對老百姓來說來自省政府的規定和唐山市政府規定的有啥區別,落實到我頭上都是唐山市的規定。

語言是維繫人與人情感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你想想,出了唐山,到哪兒能聽到一句知不道?而唐山人到了河北南部,又被近似河南話的河北方言打敗了......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拿來一張河北省的行政區劃圖,拋去那些無關信息,你會看到,就一個省的空間而言,河北省的版圖太奇了:沒有中心,呈半環狀環繞著北京和天津。若說河北版圖沒有中心似乎也不對,它有一個心——由大廠、三河、香河組成的簡稱“大三香”的地方,但這顆心卻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竟沒有血脈與河北相連。這塊“大三香”,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飛地。不明就裡的人,一看地圖會覺得河北真厲害,竟然在北京和天津的境內開出一塊飛地來。其實恰恰相反:原本“大三香”是和河北連在一起的,但是北京和天津不斷地把河北的縣劃為己有,最後剩下的就是“大三香”這一塊。北京這麼大是因為它不斷地從河北要水的結果,從河北要水的最好方式就是連水庫一起要來,原屬於河北的幾個縣劃歸北京,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水,有水庫,如懷柔水庫、密雲水庫、平谷海子水庫、延慶官廳水庫。“大三香”之地因為沒水,所以剩下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要想讓生活在這樣版圖下的河北人有“省籍意識”很難。省籍意識的形成要有一個核心,靠這個核心把有關這個省的自然和人文的一切凝聚起來。這個核心理所當然地是省會。但是河北的省會總是搬遷,從民國初年到1968年的50多年時間裡,河北的省會搬遷了有11次之多。北京、天津、保定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一個省的省會如此頻繁的搬遷,最後落腳在太行山腳下的一隅,讓河北人怎麼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個省會,這個省會又怎能形成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很難想象張家口人、承德人、唐山人把情感的寄託越過北京、天津放到石家莊去。這個區域本來就在一省之內,空間距離並不遠,但是行政區劃卻讓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每次讀河北都會唏噓不已,這次亦然。希望河北和京津冀能早日找到適合自身以及整體發展的道路。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會是這樣,其實道理很簡單,人人都是嫌貧愛富的,都希望自己和富地方扯上關係,不願意和窮地方沾親帶故,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都認為自己京畿重地,都想抱北京大腿一起組團嫌棄石家莊,更何況這幾個地方和河北南部方言差距又實在是比較大。滄州以及天津所屬各縣建國以前和建國以後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天津下屬的縣區,滄州人就業購物上學都喜歡往天津跑,邯鄲和唐山各自在自己的區域上都發展不錯,和石家莊比起來也差不到哪裡去。石家莊作為省會非常的尷尬而且也沒有辦法。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對大多數的省和自治區來說,本省省會或本自治區首府是省(區)內最大的中心城市,很多人就醫、求學、經商、務工都會去省會,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省會的中心地位和對本省的認同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被進一步強化的。而河北省由於京津兩個直轄市的存在,使得河北省區域內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北京,其次是天津,省會石家莊只是單純的省級行政中心,頂多是南部的區域中心。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廊坊到北京都比石家莊方便,保定(尤其津保鐵路通車以後)到京津石几乎等距,顯然北京更具吸引力;滄州距天津更近;石家莊的區域中心地位只對衡水、邢臺、邯鄲有相對優勢。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南部除了石家莊這個省會城市的經濟水平還可以,其他城市的經濟水平都是很一般的,而這可能和河北省環京津這個特殊的位置有關係(因為優勢資源都去那裡了嘛)。環京津的城市,經濟普遍不錯,比如保定,廊坊,滄州,唐山。下面到唐山了,唐山建市很晚,洋務運動後隨著開平煤礦的建立才建市,也就是說先有開平煤礦後有唐山。隨著近百年的發展,唐山形成了煤炭,鋼鐵,水泥,陶瓷四個支柱產業,且,幾乎都是依靠資源的產業。資源產業的特點就是極利潤大,技術含量低,結構單一。特別是80年代後,國家允許了個人辦煤礦和鋼廠,許多人辦起了小煤窯,小鋼廠和鐵礦等小企業,於是,唐山的“暴發戶”劇增。“暴發戶”的心態我想大家都知道,隨著這部分人在這個城市中佔的比例增大,周邊的很多人受他們影響,在文化和思想上也有向他們靠攏的趨勢,於是,“唐山在河北最富有”“唐山人有錢”“唐山是河北老大”等一些自大的想法變得很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種文化。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唐山人對河北的歸屬感變低。

再者交通方面就唐山而言,完全不依賴於石家莊;區位上與河北大部的聯繫被京津阻隔,地處東北華北的結合部;加之又是一個方言島,語言不僅不同於河北大部與京津、東北也不同;缺乏對河北的認同感也是很正常的。河北對唐山的影響只能來自行政方面,部分唐山官員的任免,全省統一政策的實施等。這些都是肉食者謀之的事,不能說對老百姓絕對沒有影響,但是不會造就省域認同感;對老百姓來說來自省政府的規定和唐山市政府規定的有啥區別,落實到我頭上都是唐山市的規定。

語言是維繫人與人情感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你想想,出了唐山,到哪兒能聽到一句知不道?而唐山人到了河北南部,又被近似河南話的河北方言打敗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注意上圖唐山的範圍,堵上說天津話的天津和塘沽,恰好是一個孤島

這是河北省自近代以來的變化,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冀州(保廊石滄邢邯衡地區)幽州(唐秦地區)是兩個獨立的單元。張北與承德徹底跟“河北”文化無關,張家口是晉文化圈的一部分,承德則相對獨立。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唐山夠有名,基本上說唐山人都知道在哪了。如果唐山

所以造成唐山對河北認同感低的,近代也佔很大程度。

"

身邊的許多唐山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唐山人,而不說自己是河北人。大學裡的唐山人喜歡自己老鄉抱團而不喜歡參與河北老鄉會?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一省的同鄉意識都很薄弱,不止一個唐山市,全河北皆是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對某個省份的整體有個大體的意識(即原文中的“省籍意識”),比如談及山東人我們會認為山東人重感情,仗義,儒風浩蕩。談及東北人,我們會認為東北豪爽,重義氣。談及山西人,我們會認為山西人樸實(我接觸的山西人是如此,煤老闆可能除外),精明,有經濟頭腦(這從明清歷史可以看得出來,山西的商業和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影響有多大是全國有目共睹的)。

但是談及河北,我無從概括河北的省籍意識。河北人也是如此吧。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拿來一張河北省的行政區劃圖,拋去那些無關信息,你會看到,就一個省的空間而言,河北省的版圖太奇了:沒有中心,呈半環狀環繞著北京和天津。若說河北版圖沒有中心似乎也不對,它有一個心——由大廠、三河、香河組成的簡稱“大三香”的地方,但這顆心卻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竟沒有血脈與河北相連。這塊“大三香”,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飛地。不明就裡的人,一看地圖會覺得河北真厲害,竟然在北京和天津的境內開出一塊飛地來。其實恰恰相反:原本“大三香”是和河北連在一起的,但是北京和天津不斷地把河北的縣劃為己有,最後剩下的就是“大三香”這一塊。北京這麼大是因為它不斷地從河北要水的結果,從河北要水的最好方式就是連水庫一起要來,原屬於河北的幾個縣劃歸北京,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水,有水庫,如懷柔水庫、密雲水庫、平谷海子水庫、延慶官廳水庫。“大三香”之地因為沒水,所以剩下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要想讓生活在這樣版圖下的河北人有“省籍意識”很難。省籍意識的形成要有一個核心,靠這個核心把有關這個省的自然和人文的一切凝聚起來。這個核心理所當然地是省會。但是河北的省會總是搬遷,從民國初年到1968年的50多年時間裡,河北的省會搬遷了有11次之多。北京、天津、保定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一個省的省會如此頻繁的搬遷,最後落腳在太行山腳下的一隅,讓河北人怎麼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個省會,這個省會又怎能形成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很難想象張家口人、承德人、唐山人把情感的寄託越過北京、天津放到石家莊去。這個區域本來就在一省之內,空間距離並不遠,但是行政區劃卻讓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每次讀河北都會唏噓不已,這次亦然。希望河北和京津冀能早日找到適合自身以及整體發展的道路。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會是這樣,其實道理很簡單,人人都是嫌貧愛富的,都希望自己和富地方扯上關係,不願意和窮地方沾親帶故,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都認為自己京畿重地,都想抱北京大腿一起組團嫌棄石家莊,更何況這幾個地方和河北南部方言差距又實在是比較大。滄州以及天津所屬各縣建國以前和建國以後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天津下屬的縣區,滄州人就業購物上學都喜歡往天津跑,邯鄲和唐山各自在自己的區域上都發展不錯,和石家莊比起來也差不到哪裡去。石家莊作為省會非常的尷尬而且也沒有辦法。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對大多數的省和自治區來說,本省省會或本自治區首府是省(區)內最大的中心城市,很多人就醫、求學、經商、務工都會去省會,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省會的中心地位和對本省的認同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被進一步強化的。而河北省由於京津兩個直轄市的存在,使得河北省區域內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北京,其次是天津,省會石家莊只是單純的省級行政中心,頂多是南部的區域中心。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廊坊到北京都比石家莊方便,保定(尤其津保鐵路通車以後)到京津石几乎等距,顯然北京更具吸引力;滄州距天津更近;石家莊的區域中心地位只對衡水、邢臺、邯鄲有相對優勢。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河北南部除了石家莊這個省會城市的經濟水平還可以,其他城市的經濟水平都是很一般的,而這可能和河北省環京津這個特殊的位置有關係(因為優勢資源都去那裡了嘛)。環京津的城市,經濟普遍不錯,比如保定,廊坊,滄州,唐山。下面到唐山了,唐山建市很晚,洋務運動後隨著開平煤礦的建立才建市,也就是說先有開平煤礦後有唐山。隨著近百年的發展,唐山形成了煤炭,鋼鐵,水泥,陶瓷四個支柱產業,且,幾乎都是依靠資源的產業。資源產業的特點就是極利潤大,技術含量低,結構單一。特別是80年代後,國家允許了個人辦煤礦和鋼廠,許多人辦起了小煤窯,小鋼廠和鐵礦等小企業,於是,唐山的“暴發戶”劇增。“暴發戶”的心態我想大家都知道,隨著這部分人在這個城市中佔的比例增大,周邊的很多人受他們影響,在文化和思想上也有向他們靠攏的趨勢,於是,“唐山在河北最富有”“唐山人有錢”“唐山是河北老大”等一些自大的想法變得很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種文化。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唐山人對河北的歸屬感變低。

再者交通方面就唐山而言,完全不依賴於石家莊;區位上與河北大部的聯繫被京津阻隔,地處東北華北的結合部;加之又是一個方言島,語言不僅不同於河北大部與京津、東北也不同;缺乏對河北的認同感也是很正常的。河北對唐山的影響只能來自行政方面,部分唐山官員的任免,全省統一政策的實施等。這些都是肉食者謀之的事,不能說對老百姓絕對沒有影響,但是不會造就省域認同感;對老百姓來說來自省政府的規定和唐山市政府規定的有啥區別,落實到我頭上都是唐山市的規定。

語言是維繫人與人情感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你想想,出了唐山,到哪兒能聽到一句知不道?而唐山人到了河北南部,又被近似河南話的河北方言打敗了......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注意上圖唐山的範圍,堵上說天津話的天津和塘沽,恰好是一個孤島

這是河北省自近代以來的變化,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冀州(保廊石滄邢邯衡地區)幽州(唐秦地區)是兩個獨立的單元。張北與承德徹底跟“河北”文化無關,張家口是晉文化圈的一部分,承德則相對獨立。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唐山夠有名,基本上說唐山人都知道在哪了。如果唐山

所以造成唐山對河北認同感低的,近代也佔很大程度。

你哪人?唐山人!為啥唐山人不愛說我是河北人?


你對外地人說你是哪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