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哈同 永安百貨 建築 浮雕 看懂上海 2017-05-27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佇立在南京西路的1418號,“外辦”(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外事務辦公室)的辦公樓,是由兩幢風格相似的三層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構成的花園住宅。如今這裡的主要職責是為外事活動提供諮詢、車輛、通訊、禮品、攝影、印刷品製作等服務;承擔機關後勤服務工作和經機關委託的機關後勤管理工作。

然而,這裡原是上海永安百貨公司大家長郭樂(“看懂上海”在《永安百貨的前世今身》一文中提起過此人)和他的六弟郭順在上海的住宅。上海人也習慣稱它“兄弟樓”。今天我們就說說這兩幢兄弟樓,還有住在這兩幢樓裡的人。

“哥東弟西”兄弟樓

南京西路1418號的原郭宅是建於1920年代的花園洋房,住宅為仿法國式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磚混結構3層,佔地面積4361平方米。

兩幢建築風格基本一致,但細部還存有差異。立面對稱,並在同一幢房子相連的三層內廊使用三種不同的柱,在上海近代建築中是少見的。陽臺、窗口、簷口、勒角等細部裝飾細緻。室內格局相似中國傳統的三閭二廂平面佈局。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設計者公和洋行(Palmer&Turner)1891年前創辦於香港,20世紀初進入上海。1916年前,他們設計、監造的外灘4號聯合大樓和漢口路193號工部局大樓,留下了極佳的口碑。永安公司即由該行設計。永安公司老闆郭樂(這位永安公司的大家長,我們一會兒再說。)與公和洋行的威爾遜關係密切,於是“兄弟樓”也委託威爾遜設計。

根據業主要求,威爾遜設計的“兄弟樓”外貌頗具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另據建築史專家薛順生先生介紹,這兩幢花園洋房呈東、西向分佈,每幢建築面積達1232平方米。當時上海造房有“哥東弟西”之俗,故東側的一幢由兄郭樂所住,西側的一幢由弟郭順所居。

這兩幢建築雖屬西洋式,但因業主、營造商是中國人,故多少還帶有中國傳統的三間二廂平面。屋高三層,屋面坡度較陡,壁爐煙囪凸出屋面。正中有弧形門廊和有頂陽臺外凸於東西兩側,二、三層樓對稱設置外挑陽臺。頂部的女兒牆做成古典的寶瓶透空欄杆,與正中的圓弧形門廊和陽臺渾然一體,凸現講究立面平衡對稱的法國式住宅風格。立面上線腳複雜,裝飾細緻,空間處理活潑而富於變化。底層用塔式幹柱式,二層設愛奧尼克柱式,三層置科林斯柱式,平頂的石膏花飾精緻,在花紋中心配上配線裝置吊燈,後來的豪華住宅較流行這種平頂樣式。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因陶桂記當初建造此宅時,外牆汰石子,內部裝修用高級柚木,故盡顯豪華氣派。底層的門廳及大小客廳全用柚木作護牆板和嵌花地板,室內門框也採用出簷和立柱做裝飾,有很強的立體效果。天花板上飾有彩繪浮雕,每間房間的浮雕圖案各不相同,而大量使用水果、花草經重組後的圖案,表明主人並沒有忘記當年以永安果欄起家時的艱辛。主樓梯設在底層北面中央,樓梯寬闊並帶有轉角平臺,扶手及護欄花紋精緻,同樣不失為室內裝飾的重要構件。二、三層樓原是主人的臥室、起居室和衛生間等用房,房內皆設壁爐,且色彩、造型各異。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樓南面的大花園,佔地達1701平方米,樹木蔥鬱,花草遍植,且地形起伏,曲徑通幽,築有小洞、小徑、小橋、假山、亭臺等。另有一古典雅緻的塔狀噴水池掩映於綠樹叢中,池用大理石砌築,中塑希臘神像,別具一格。說她是綠樹環抱中的“兄弟樓”,想必並不為過吧。上世紀90年代時,這裡已被列為上海市近現代優秀保護建築。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建築北立面

好了,聊過了兄弟樓,再說說住在樓裡的人。

郭氏家族之郭樂

永安百貨公司創始人郭樂生於1874年,兄弟輩中排行老二,原籍廣東香山(今中山市),是孫中山先生的同鄉。郭順是郭樂的六弟,生於1884年。

郭家六兄弟除老大早逝,老二郭樂、老三郭泉、老四郭葵、老五郭浩、老六郭順及其子孫日後都曾是上海灘響噹噹的企業家。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早在1882年,郭樂長兄郭炳輝即去澳大利亞謀生,10年後病故他鄉。1890年,年僅16歲的郭樂循其兄足跡,亦踏上了一艘開往澳州的貨船,去這塊被時人稱作“新金山”的地方“淘金”。

郭樂抵澳後先在悉尼當了兩年菜園工人,後經堂兄郭標介紹,進了由郭標和馬應彪合開的永生果欄任職。所謂果欄,就是水果批發行,而這個馬應彪就是日後開在上海永安公司對面的先施公司老闆。若干年後有了點積蓄,郭樂就自立門戶,與人合開了家永安果欄,自任司理(即經理)。隨著業務不斷髮展,他先後將幾個弟弟從家鄉接來澳洲分掌店務。

當永安果欄的批發業務擴展到一定程度後,眼光長遠郭樂決定向馬應彪學習,進軍大型百貨業。1907年8月,永安公司在香港皇后大道開業。香港永安開業後,郭樂即把目光瞄向了上海。

當時,上海南京路兩側的不少地產被猶太富商哈同佔有。1916年4月,郭氏家族與地產主哈同簽訂30年地皮租約,年租金五萬兩白銀。永安公司大樓於1916年破土興建,1918年9月正式開張營業,郭樂以總監督身份常駐上海。至1946年12月租約期滿,哈同已死多年,於是郭家以當時112.5萬美金從其養子喬治·哈同手中買下了這塊地皮。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1920年代初的永安(左)與先施(右)

要說想當初郭氏兄弟到上海創業時,曾棲身於四川路三和裡內的一座老式石庫門房屋,這裡既是香港永安公司的駐滬辦事處,又是他們的住家,堪稱簡陋。

永安公司頗具起色後,郭氏又購進了位於法租界居爾典路(今湖南路)的一塊十幾畝的土地,興建了一幢洋房。但郭氏家族全居於此,雖然家族和睦也多有不便。就這樣,郭氏兄弟又找到地產大王哈同商議購地事宜。

早在1910年,哈同已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長浜路(今延安西路)之間近300畝的土地上建造了他的私人豪宅——愛儷園,還留有一塊位於靜安寺路北、哈同路(今銅仁路)東、時稱“夏家宅”的8畝多土地,鑑於早前良好的合作關係,沒幾個回合,哈同就將這塊地產賣給了郭樂。郭樂、郭順兄弟也就在這塊土地上興建了自己的住宅。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說到建造這座“兄弟樓”,就不能不提到郭順。

郭氏家族之郭順

郭順小郭樂10歲,家中排老六,1901年抵澳時年僅十七。1909年郭樂去香港後,郭順繼任永安欄(後改組為悉尼永安公司)總經理。1917年與當地華僑合辦中澳輪船公司,期間當選為悉尼中華旅澳商會會長。但好景不長,在太古、怡和等英商輪船公司的競爭下,3年後破產。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1920年他應浙江省政府之邀,代表旅澳華僑回國籌辦三門灣自治農墾事業,而兄長郭樂、郭泉正在上海籌辦紡織廠,郭順遂於次年出任上海永安紡織公司經理。郭順是位交遊廣、會辦事的大能人,紡織公司開辦僅十年,就在楊樹浦蘭路(今蘭州路)、吳淞及麥根路(今淮安路)上先後開設了永安第一、二、三廠。1923年坐落在蘭路上的一廠首先開工,廠房由陶桂記營造廠承建。

陶桂記老闆本名陶桂鬆,早在1916年的永安公司建築工地上,他只是一個瓦筒小包。但他兢兢業業,竟於1920年開出了一爿陶桂記營造廠;更沒想到,3年後因承建的蘭路廠房質量上乘,郭樂、郭順兄弟竟將自己的“兄弟樓”也交與、於他建造。

陶老闆接包後,盡心盡力於住宅建設,儘管計劃造價達30萬元之巨,但陶桂鬆在這項工程中還是大大超支,兩年後,他貼了老本才大功告成。陶老闆就此與郭氏兄弟結下了深厚友誼。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當年永安公司櫥窗

由於業務關係,郭樂頻繁往來於滬港兩地,斷斷續續在此居住;而郭順在此住了10年左右。抗戰爆發後,日本佔領當局曾強迫郭樂與其合作,郭樂不從,不久逃到香港。1939年,他作為中國代表之一,攜工藝品出席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金門博覽會,後在舊金山及紐約兩地主持開辦永安公司。

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遂滯留北美。抗戰勝利後,本該重返故里,惟以“國事日非,滬永安公司暨永安紗廠均蒙受莫大打擊,商業凋零,目睹如斯,不覺憂患過度,至血管爆裂,兩次成半身不遂之症,作長期休養”。1956年10月,郭樂在美國病逝。

至於郭順,1935年因事業有成且熱心公益,被選為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及上海市政府顧問。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還與人合辦永業地產公司,自任任董事長,炒作地皮,成為具有實力的華商房地產企業。抗戰勝利後,他將永安紡織公司業務交其侄即郭葵兒子郭棣活負責,自己赴美髮展,晚年他寓居香港。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現址現為人民政府對外事務辦公室

部分內容來源:高參88新浪博客《南京西路1418號郭氏兄弟樓 》一文

南京西路上的兄弟樓

←長按二維碼訂閱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