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最被人忽略的一個細節,竟成為劉邦活命的關鍵

漢朝 劉邦 鴻門宴 張良 歷史大學堂 2017-04-03

每一位熟悉中國歷史的人應該都明白《史記》在文學和歷史方面的重要性,這本司馬遷耗費了畢生心血所編寫成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的傳奇史書,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中國文化當之無愧的瑰寶。

而細數《史記》中的精彩文章,《鴻門宴》一篇算是其中的翹楚了。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經有無數人,、無數種方式在演繹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

但這次筆者要說的,僅僅只是這篇《鴻門宴》中的一句話。

下面且看原文: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不錯,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

有人或許會覺得疑惑:這句話沒有什麼問題啊,不就是交代了一下誰都坐在哪嗎?有什麼好研究的?難道還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成?

別說,還真有不對的地方。

鴻門宴最被人忽略的一個細節,竟成為劉邦活命的關鍵

(圖)鴻門宴。這次宴會在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認為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

想想看,司馬遷寫的是史書,而史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簡略清晰、惜墨如金。

平白無故寫了這樣一句交代座次的問題,放在文章裡反而顯得有些突兀。如果真的是沒有用,司馬遷是絕對不會浪費筆墨去寫的。

如果還不信,那麼再來看看《漢書》中是怎樣描寫“鴻門宴”這段故事的。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見羽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不自意先入關,能破秦,與將軍復相見。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隙。’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毋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羽因留沛公飲。范增數目羽擊沛公,羽不應。范增起,出謂項莊曰:‘君王為人不忍,汝入以劍舞,因擊沛公,殺之。不者,汝屬且為所虜。’莊入為壽。壽畢,曰:‘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因拔劍舞。項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噲聞事急,直入,怒甚。羽壯之,賜以酒。噲因譙讓羽。有頃,沛公起如廁,招樊噲出,置車官屬,獨騎,樊噲、靳強、滕公、紀成步,從間道走軍,使張良留謝羽。羽問:‘沛公安在?’曰:‘聞將軍有意督過之,脫身去,間至軍,故使臣獻璧。’羽受之。又獻玉斗范增。增怒,撞其鬥,起曰:‘吾屬今為沛公虜矣!’”

根本沒有提座次的事情,而且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竟然就把這件事一筆帶過了。

讀過《史記》和《漢書》的讀者應該都知道,班固在寫《漢書》的時候,大篇幅地借鑑《史記》的原文,甚至很多篇目都和《史記》的一模一樣,那麼這一次,他怎麼就不繼續借鑑了呢?

其實,在這座位上,另有玄機。

鴻門宴最被人忽略的一個細節,竟成為劉邦活命的關鍵

(圖)《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我們首先來看,鴻門宴是室內的活動,項王和項伯坐的位置是朝向東面。

朝向東面這個位置在中國古代所有室內活動的座次上是最尊貴的位置,一般是家裡來了貴客設宴時,留給貴客的位置。

因此,在很多的古詩文裡,都把尊貴的客人稱為是“西賓”,意思便是在室內活動中坐西面東的人。所以說,在這場鴻門宴中,項王和項伯坐的位置是最尊貴的。

再看亞父范增,他坐在北面,面朝南面,在座次上,屬於第二尊貴的位置,一般也就是身份地位僅次於朝向東面的人。

而劉邦所坐的位置是坐南朝北,在座次上來說,就又低於范增所坐的位置,一般來說,是在宴會上臣子面對君王的地方。這是四個座位中第三尊貴的位置。

張良的作為是坐北朝西,而且,原文中用了“侍”這個字,很明顯,這是四個座位中最為低下的,也就是侍從們的位置。

這就是司馬遷所表達的意思,座位之間是有尊卑的。

比如,在《史記•南越列傳》裡,就有這樣的原文:

“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發,乃置酒,介漢使者權,謀誅嘉等。使者皆東鄉,太后南鄉,王北鄉,相嘉、大臣皆西鄉,侍坐飲。”

所謂的使者作為上國使臣,被安排在了最尊貴的位置,而太后作為大王的母親,坐在第二尊貴的位置,順勢而下,大王坐在朝向北面的第三尊貴的位置,而相國和其他的大臣們就只能坐在最卑賤的位置了。

這是中國古代的待客之道,這樣的安排才應該是合理的。

鴻門宴最被人忽略的一個細節,竟成為劉邦活命的關鍵

(圖)張良,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我們可以再反過來看劉邦和項羽。

也就是說,在這場“鴻門宴”中,最尊貴的位置給了項羽和項伯,其次尊貴的位置給了范增,而本來可以稱得上是貴客的劉邦卻坐在了第三尊貴,也就是稱臣的位置上。

這就很有意思了。

難道說,項羽在安排座位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即便是項羽沒有考慮到,那項伯呢?范增呢?難道說這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也不知道座次上的高低貴賤嗎?而劉邦,明知道自己所坐的位置不符合自己的身份,為什麼自輕自賤呢?張良呢,看見自己的主子坐在了不屬於他的位置上,為什麼不加以制止?

其實細細研究起來,也是有原因的。

我認為,這是因為當時“鴻門宴”的時候,項羽的實力還遠遠在劉邦之上,他自居尊位,不太瞧得起劉邦,也許是想用這種方法羞辱一下劉邦,就把最尊貴的位置留給自己了。

而舉辦這樣一場宴會目的也是很明顯的,就是殺掉劉邦。劉邦則想得更為長遠,他不敢不來,於是帶著張良和樊噲來到狼蟲虎穴犯險,最為擔心的當然是自己的性命。

比起這樣表現身份地位的小事情,當然是保命要緊。一旦他坐在了那個坐南朝北的位置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表示他對項羽稱臣了,這樣或許可以平息項羽想要殺掉他的心思。

所以,這樣的座位安排,對於劉邦應該是有利的。張良明白自己主子的心事,也就任其發展了。

鴻門宴最被人忽略的一個細節,竟成為劉邦活命的關鍵

(圖)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那麼,這樣的一種對劉邦有利的座次方法是由誰來安排的呢?

我贊同歷史學家余英時老先生的看法,他在《說鴻門宴的座次》裡提過,他認為這樣的座次關係是由項伯來安排的。

從《鴻門宴》的整篇文章來看,可以明顯感覺到項伯對於劉邦的偏護。他是張良的朋友,鴻門宴之前特地跑到張良那裡給劉邦報信。在項莊舞劍的時候,也是他,用自己護住了劉邦,才讓劉邦免於死在項莊劍下。

這樣看來,項伯很有可能故意安排了這樣的座位,讓劉邦坐在一個稱臣的位置上,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護了劉邦。

真是有意思的文字。

同樣,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司馬遷要這麼詳細地描寫了“鴻門宴”的座次問題,這當然不是一時興起的廢話,而是經過精心的設計的。這裡面的玄機很深。

另外,為什麼班固在寫《漢書》的時候沒有寫到這個座次的問題,而是將這一部分一筆帶過了呢?我認為,這和班固的身份地位有關。

鴻門宴最被人忽略的一個細節,竟成為劉邦活命的關鍵

(圖)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的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

班固生於東漢的儒學世家,家裡身居高位的人不少,而或許是在父祖們的薰陶下,讓他對於皇上和國家有與生俱來的尊敬。

“鴻門宴”之事說到底對於劉邦來說是個不光彩的事情,而劉邦又是漢朝的漢高祖,東漢皇帝的祖上,所以班固在描寫這一段對於劉邦來說並不光彩的事情時故意略寫,保全了劉邦的面子。

因為在他的意識裡,維護了劉邦就是維護了漢朝,維護了自己的國家。

而司馬遷雖然也是西漢的官員,但他的祖上卻是史官出身,“秉筆直書”是作為史官的重要品德。

因此,他受到“愛護國家”這方面的教育和薰陶或許就很少了,認為實話實說才是應該做的,更別提他因為漢武帝的一時氣憤受了宮刑。

所以,他在寫史書的時候,是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方向上去描寫,當然也就不在乎保全劉邦面子這回事了。

這就是《鴻門宴》中關於座位的玄機。

短短的一句話,背後卻隱藏著這麼多的祕密,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司馬遷的妙筆了。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莫闌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