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朝初年“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劉濞,是漢高帝劉邦的親侄兒,代頃王劉仲的長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漢帝國建立後,劉仲雖然沒有尺寸之功,但因為是劉邦的親哥哥,所以還是被封為代王,而劉濞也隨父親到晉陽就封。代國地處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屢遭後者的侵擾。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舉入侵代國,膽小如鼠的劉仲自知無法抵禦,竟然拋棄封國和軍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陽避難。雖然劉仲棄國之舉按律當誅,但劉邦出於骨肉親情不忍心處置他,便將他降封為合陽侯,並將代王世子劉濞封為沛侯。

"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朝初年“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劉濞,是漢高帝劉邦的親侄兒,代頃王劉仲的長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漢帝國建立後,劉仲雖然沒有尺寸之功,但因為是劉邦的親哥哥,所以還是被封為代王,而劉濞也隨父親到晉陽就封。代國地處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屢遭後者的侵擾。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舉入侵代國,膽小如鼠的劉仲自知無法抵禦,竟然拋棄封國和軍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陽避難。雖然劉仲棄國之舉按律當誅,但劉邦出於骨肉親情不忍心處置他,便將他降封為合陽侯,並將代王世子劉濞封為沛侯。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邦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鎮守東南

4年後(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劉邦聞訊後御駕親征,而劉濞則以騎將身份隨軍,並屢立戰功。叛亂在同年底被平定後,劉邦鑑於荊王劉賈被英布所害且沒有子嗣,再加上吳地百姓輕佻強悍,如果不派勇猛強勢的人物的鎮服他們,恐怕以後還要出大亂子。正因如此,劉邦思慮再三,最終決定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統轄3郡53城,為漢朝穩固東南局勢。

等到封王授印儀式結束後,劉濞按照慣例要拜謝皇帝,沒想到劉邦在仔細打量一番侄兒的相貌後,心中卻暗暗叫苦。原來劉邦有識人之明,發現劉濞面帶反相,若把他封到東南,將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亂子。正因如此,劉邦很懊悔把侄兒封為藩王,然而一想到“君無戲言”的道理,卻也只能將錯就錯。

然而劉邦終究不放心劉濞,所以便輕撫著侄兒的後背,語重心長地跟他講:“孩子啊!漢朝建立後50年,東南將會發生叛亂,不會是你吧?天下劉姓皆是一家,希望你能謹慎一些,千萬不要造反,以免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劉濞聽到叔父這樣講,便趕緊叩頭髮誓:“微臣不敢!”劉邦聽後,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朝初年“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劉濞,是漢高帝劉邦的親侄兒,代頃王劉仲的長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漢帝國建立後,劉仲雖然沒有尺寸之功,但因為是劉邦的親哥哥,所以還是被封為代王,而劉濞也隨父親到晉陽就封。代國地處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屢遭後者的侵擾。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舉入侵代國,膽小如鼠的劉仲自知無法抵禦,竟然拋棄封國和軍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陽避難。雖然劉仲棄國之舉按律當誅,但劉邦出於骨肉親情不忍心處置他,便將他降封為合陽侯,並將代王世子劉濞封為沛侯。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邦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鎮守東南

4年後(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劉邦聞訊後御駕親征,而劉濞則以騎將身份隨軍,並屢立戰功。叛亂在同年底被平定後,劉邦鑑於荊王劉賈被英布所害且沒有子嗣,再加上吳地百姓輕佻強悍,如果不派勇猛強勢的人物的鎮服他們,恐怕以後還要出大亂子。正因如此,劉邦思慮再三,最終決定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統轄3郡53城,為漢朝穩固東南局勢。

等到封王授印儀式結束後,劉濞按照慣例要拜謝皇帝,沒想到劉邦在仔細打量一番侄兒的相貌後,心中卻暗暗叫苦。原來劉邦有識人之明,發現劉濞面帶反相,若把他封到東南,將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亂子。正因如此,劉邦很懊悔把侄兒封為藩王,然而一想到“君無戲言”的道理,卻也只能將錯就錯。

然而劉邦終究不放心劉濞,所以便輕撫著侄兒的後背,語重心長地跟他講:“孩子啊!漢朝建立後50年,東南將會發生叛亂,不會是你吧?天下劉姓皆是一家,希望你能謹慎一些,千萬不要造反,以免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劉濞聽到叔父這樣講,便趕緊叩頭髮誓:“微臣不敢!”劉邦聽後,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濞發誓不會造反,但最終卻食言

黥布反,高祖自將往誅之。濞年二十,以騎將從破布軍。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填之,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狀有反相。”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豈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見《漢書·卷三十五》。

劉濞獲封為王的次年(前195年),高帝劉邦駕崩,惠帝劉盈即位,高後呂雉則在實際上執掌朝政。惠帝、高後期間,秦末漢初的大戰亂終於結束,天下疲敝至極,從朝廷到各郡國都在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所以在此期間,藩王們即使有覬覦皇位之心,但苦於實力不足,都不敢公然發動叛亂。而等到漢文帝在位期間,情況卻開始發生變化。

"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朝初年“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劉濞,是漢高帝劉邦的親侄兒,代頃王劉仲的長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漢帝國建立後,劉仲雖然沒有尺寸之功,但因為是劉邦的親哥哥,所以還是被封為代王,而劉濞也隨父親到晉陽就封。代國地處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屢遭後者的侵擾。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舉入侵代國,膽小如鼠的劉仲自知無法抵禦,竟然拋棄封國和軍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陽避難。雖然劉仲棄國之舉按律當誅,但劉邦出於骨肉親情不忍心處置他,便將他降封為合陽侯,並將代王世子劉濞封為沛侯。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邦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鎮守東南

4年後(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劉邦聞訊後御駕親征,而劉濞則以騎將身份隨軍,並屢立戰功。叛亂在同年底被平定後,劉邦鑑於荊王劉賈被英布所害且沒有子嗣,再加上吳地百姓輕佻強悍,如果不派勇猛強勢的人物的鎮服他們,恐怕以後還要出大亂子。正因如此,劉邦思慮再三,最終決定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統轄3郡53城,為漢朝穩固東南局勢。

等到封王授印儀式結束後,劉濞按照慣例要拜謝皇帝,沒想到劉邦在仔細打量一番侄兒的相貌後,心中卻暗暗叫苦。原來劉邦有識人之明,發現劉濞面帶反相,若把他封到東南,將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亂子。正因如此,劉邦很懊悔把侄兒封為藩王,然而一想到“君無戲言”的道理,卻也只能將錯就錯。

然而劉邦終究不放心劉濞,所以便輕撫著侄兒的後背,語重心長地跟他講:“孩子啊!漢朝建立後50年,東南將會發生叛亂,不會是你吧?天下劉姓皆是一家,希望你能謹慎一些,千萬不要造反,以免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劉濞聽到叔父這樣講,便趕緊叩頭髮誓:“微臣不敢!”劉邦聽後,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濞發誓不會造反,但最終卻食言

黥布反,高祖自將往誅之。濞年二十,以騎將從破布軍。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填之,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狀有反相。”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豈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見《漢書·卷三十五》。

劉濞獲封為王的次年(前195年),高帝劉邦駕崩,惠帝劉盈即位,高後呂雉則在實際上執掌朝政。惠帝、高後期間,秦末漢初的大戰亂終於結束,天下疲敝至極,從朝廷到各郡國都在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所以在此期間,藩王們即使有覬覦皇位之心,但苦於實力不足,都不敢公然發動叛亂。而等到漢文帝在位期間,情況卻開始發生變化。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漢文帝縱容劉濞,導致他更加放縱

漢文帝即位之初根基維穩,為了對抗以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為首的功臣集團,所以對藩王們採取優待政策,就算是他們犯了法,也不會予以追究。在這種情況下,各地藩王們便開始變得驕縱不法起來,有甚者還滋生起篡奪皇位之心,其中以吳王劉濞的野心最強烈。

劉濞深知造反需要大量的“本錢”,正因如此,他便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由此積聚起驚人的財富。等到國力富足後,劉濞便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招納亡命之徒、擴軍備戰方面,與此同時,還下令免除國內的賦稅,以獲得百姓對他事業的支持,並甚有成效。

"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朝初年“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劉濞,是漢高帝劉邦的親侄兒,代頃王劉仲的長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漢帝國建立後,劉仲雖然沒有尺寸之功,但因為是劉邦的親哥哥,所以還是被封為代王,而劉濞也隨父親到晉陽就封。代國地處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屢遭後者的侵擾。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舉入侵代國,膽小如鼠的劉仲自知無法抵禦,竟然拋棄封國和軍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陽避難。雖然劉仲棄國之舉按律當誅,但劉邦出於骨肉親情不忍心處置他,便將他降封為合陽侯,並將代王世子劉濞封為沛侯。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邦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鎮守東南

4年後(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劉邦聞訊後御駕親征,而劉濞則以騎將身份隨軍,並屢立戰功。叛亂在同年底被平定後,劉邦鑑於荊王劉賈被英布所害且沒有子嗣,再加上吳地百姓輕佻強悍,如果不派勇猛強勢的人物的鎮服他們,恐怕以後還要出大亂子。正因如此,劉邦思慮再三,最終決定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統轄3郡53城,為漢朝穩固東南局勢。

等到封王授印儀式結束後,劉濞按照慣例要拜謝皇帝,沒想到劉邦在仔細打量一番侄兒的相貌後,心中卻暗暗叫苦。原來劉邦有識人之明,發現劉濞面帶反相,若把他封到東南,將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亂子。正因如此,劉邦很懊悔把侄兒封為藩王,然而一想到“君無戲言”的道理,卻也只能將錯就錯。

然而劉邦終究不放心劉濞,所以便輕撫著侄兒的後背,語重心長地跟他講:“孩子啊!漢朝建立後50年,東南將會發生叛亂,不會是你吧?天下劉姓皆是一家,希望你能謹慎一些,千萬不要造反,以免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劉濞聽到叔父這樣講,便趕緊叩頭髮誓:“微臣不敢!”劉邦聽後,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濞發誓不會造反,但最終卻食言

黥布反,高祖自將往誅之。濞年二十,以騎將從破布軍。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填之,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狀有反相。”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豈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見《漢書·卷三十五》。

劉濞獲封為王的次年(前195年),高帝劉邦駕崩,惠帝劉盈即位,高後呂雉則在實際上執掌朝政。惠帝、高後期間,秦末漢初的大戰亂終於結束,天下疲敝至極,從朝廷到各郡國都在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所以在此期間,藩王們即使有覬覦皇位之心,但苦於實力不足,都不敢公然發動叛亂。而等到漢文帝在位期間,情況卻開始發生變化。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漢文帝縱容劉濞,導致他更加放縱

漢文帝即位之初根基維穩,為了對抗以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為首的功臣集團,所以對藩王們採取優待政策,就算是他們犯了法,也不會予以追究。在這種情況下,各地藩王們便開始變得驕縱不法起來,有甚者還滋生起篡奪皇位之心,其中以吳王劉濞的野心最強烈。

劉濞深知造反需要大量的“本錢”,正因如此,他便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由此積聚起驚人的財富。等到國力富足後,劉濞便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招納亡命之徒、擴軍備戰方面,與此同時,還下令免除國內的賦稅,以獲得百姓對他事業的支持,並甚有成效。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晁錯提出“削藩”策,並被漢景帝採用

劉濞的舉動逐漸引起朝廷的警覺,在漢文帝在位的晚期,已經開始計劃削弱藩王們的勢力,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施。等到漢景帝登基後,便正式採用御史大夫晁錯的“削藩”策,以各種名義來削減藩王們的封地。其中,劉濞因為“驕恣不法”,被削奪會稽、豫章兩郡,面積佔吳王國的2/3。

“削藩”策引起藩王們的極大恐慌,於是劉濞趁勢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時在景帝三年(前154年)。叛軍起兵之初,勢頭非常強勁,主力渡過淮水、包圍樑國,兵鋒直逼洛陽方向,令景帝君臣震動不已。

"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朝初年“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劉濞,是漢高帝劉邦的親侄兒,代頃王劉仲的長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漢帝國建立後,劉仲雖然沒有尺寸之功,但因為是劉邦的親哥哥,所以還是被封為代王,而劉濞也隨父親到晉陽就封。代國地處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屢遭後者的侵擾。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舉入侵代國,膽小如鼠的劉仲自知無法抵禦,竟然拋棄封國和軍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陽避難。雖然劉仲棄國之舉按律當誅,但劉邦出於骨肉親情不忍心處置他,便將他降封為合陽侯,並將代王世子劉濞封為沛侯。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邦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鎮守東南

4年後(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劉邦聞訊後御駕親征,而劉濞則以騎將身份隨軍,並屢立戰功。叛亂在同年底被平定後,劉邦鑑於荊王劉賈被英布所害且沒有子嗣,再加上吳地百姓輕佻強悍,如果不派勇猛強勢的人物的鎮服他們,恐怕以後還要出大亂子。正因如此,劉邦思慮再三,最終決定封侄兒劉濞為吳王,命他統轄3郡53城,為漢朝穩固東南局勢。

等到封王授印儀式結束後,劉濞按照慣例要拜謝皇帝,沒想到劉邦在仔細打量一番侄兒的相貌後,心中卻暗暗叫苦。原來劉邦有識人之明,發現劉濞面帶反相,若把他封到東南,將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亂子。正因如此,劉邦很懊悔把侄兒封為藩王,然而一想到“君無戲言”的道理,卻也只能將錯就錯。

然而劉邦終究不放心劉濞,所以便輕撫著侄兒的後背,語重心長地跟他講:“孩子啊!漢朝建立後50年,東南將會發生叛亂,不會是你吧?天下劉姓皆是一家,希望你能謹慎一些,千萬不要造反,以免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劉濞聽到叔父這樣講,便趕緊叩頭髮誓:“微臣不敢!”劉邦聽後,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劉濞發誓不會造反,但最終卻食言

黥布反,高祖自將往誅之。濞年二十,以騎將從破布軍。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填之,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狀有反相。”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豈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見《漢書·卷三十五》。

劉濞獲封為王的次年(前195年),高帝劉邦駕崩,惠帝劉盈即位,高後呂雉則在實際上執掌朝政。惠帝、高後期間,秦末漢初的大戰亂終於結束,天下疲敝至極,從朝廷到各郡國都在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所以在此期間,藩王們即使有覬覦皇位之心,但苦於實力不足,都不敢公然發動叛亂。而等到漢文帝在位期間,情況卻開始發生變化。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漢文帝縱容劉濞,導致他更加放縱

漢文帝即位之初根基維穩,為了對抗以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為首的功臣集團,所以對藩王們採取優待政策,就算是他們犯了法,也不會予以追究。在這種情況下,各地藩王們便開始變得驕縱不法起來,有甚者還滋生起篡奪皇位之心,其中以吳王劉濞的野心最強烈。

劉濞深知造反需要大量的“本錢”,正因如此,他便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由此積聚起驚人的財富。等到國力富足後,劉濞便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招納亡命之徒、擴軍備戰方面,與此同時,還下令免除國內的賦稅,以獲得百姓對他事業的支持,並甚有成效。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晁錯提出“削藩”策,並被漢景帝採用

劉濞的舉動逐漸引起朝廷的警覺,在漢文帝在位的晚期,已經開始計劃削弱藩王們的勢力,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施。等到漢景帝登基後,便正式採用御史大夫晁錯的“削藩”策,以各種名義來削減藩王們的封地。其中,劉濞因為“驕恣不法”,被削奪會稽、豫章兩郡,面積佔吳王國的2/3。

“削藩”策引起藩王們的極大恐慌,於是劉濞趁勢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時在景帝三年(前154年)。叛軍起兵之初,勢頭非常強勁,主力渡過淮水、包圍樑國,兵鋒直逼洛陽方向,令景帝君臣震動不已。

劉邦封侄兒為王后反悔,說道:50年後你不會造反吧?果然一語成讖

“七國之亂”形勢圖

為了解決問題,景帝一度向劉濞屈服,以腰斬晁錯並族滅其家為代價,希望能換取後者的退兵,結果卻遭到拒絕。無奈之下,景帝才下詔以周亞夫為太尉,命其率大軍討伐,結果不到3個月時間便平息叛亂。劉濞兵敗後,率殘眾逃到丹徒,不久被東越王誘殺,首級被送往長安。劉濞兵敗被殺後,吳國被廢除。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