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3、在輪臺、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3、在輪臺、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3、在輪臺、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3、在輪臺、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

1、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3、在輪臺、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漢武帝做出哪些“絕無僅有”的歷史貢獻?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裡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