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對衝基金引爆大宇財團危機時,任韓國政府無論做出怎樣的救市努力,都變成了徒勞。

在整個韓國企業接連破產倒閉的浪潮裡,韓國貨幣匯率失守,樓市和股市一跌再跌,無數破產的人排隊走上了天台,在巨大的債務下選擇了自我結束。

當時全體韓國民眾為了拯救國家的貨幣,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甚至是牙齒,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韓元的背書。他們天真地認為,如果有了這些黃金做背書,韓元的幣值就不會貶值得那麼厲害。

他們不會想到,這些對衝基金在做空韓國經濟,將韓國股市和房市打壓到一個最低點之後,又迅速的下場抄底,控制了韓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市場,至今韓國很多財團的外資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那些把一輩子積蓄,捐款給韓國救市的民眾,只不過讓對衝基金收割到的財富更多了一點而已。

韓國就此金融戰敗。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對衝基金引爆大宇財團危機時,任韓國政府無論做出怎樣的救市努力,都變成了徒勞。

在整個韓國企業接連破產倒閉的浪潮裡,韓國貨幣匯率失守,樓市和股市一跌再跌,無數破產的人排隊走上了天台,在巨大的債務下選擇了自我結束。

當時全體韓國民眾為了拯救國家的貨幣,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甚至是牙齒,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韓元的背書。他們天真地認為,如果有了這些黃金做背書,韓元的幣值就不會貶值得那麼厲害。

他們不會想到,這些對衝基金在做空韓國經濟,將韓國股市和房市打壓到一個最低點之後,又迅速的下場抄底,控制了韓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市場,至今韓國很多財團的外資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那些把一輩子積蓄,捐款給韓國救市的民眾,只不過讓對衝基金收割到的財富更多了一點而已。

韓國就此金融戰敗。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4 - ——日韓貿易戰戰爭再起

韓國是以進出口加工型經濟為主,韓國出口產品的進口比例(衡量一個國家出口商全球化程度的指標)約為50%,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19%左右的平均水平,也遠高於美國9%的水平。

但是自去年12月以來,韓國出口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最新數據顯示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韓國關稅廳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同比下降9.4%,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其中,芯片出口同比下降30.5%,降幅較4月擴大2.2倍。

芯片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最後的驕傲了,其他支柱產業,諸如船舶,汽車,機械以及零售行業,在與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過程中,早已全面敗北。

2017年11月,中國造船業全年新接訂單量超越了韓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就在一年前,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排名第一的造船企業現代重工就表示關閉部分船塢,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也被債權方和政府要求提交緊縮方案,諸多中小型造船廠破產。

汽車方面,起亞,現代汽車因為一直走中低端路線,但在中國民族品牌的崛起下,已經變得無人問津,因此韓國諸多車企破產,大宇汽車被甩賣。韓國現代汽車4月就宣佈,暫停北京1號廠的運作,同時降低其他廠的產量。而現代子公司“起亞汽車”,也正考慮關閉江蘇省鹽城市的一間工廠

手機方面,LG被激烈的智能手機戰爭打的快要退出市場,三星因為手機自爆門,從全球手機霸主到如今銷量一再下滑,甚至在將來有被趕出市場的可能.....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對衝基金引爆大宇財團危機時,任韓國政府無論做出怎樣的救市努力,都變成了徒勞。

在整個韓國企業接連破產倒閉的浪潮裡,韓國貨幣匯率失守,樓市和股市一跌再跌,無數破產的人排隊走上了天台,在巨大的債務下選擇了自我結束。

當時全體韓國民眾為了拯救國家的貨幣,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甚至是牙齒,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韓元的背書。他們天真地認為,如果有了這些黃金做背書,韓元的幣值就不會貶值得那麼厲害。

他們不會想到,這些對衝基金在做空韓國經濟,將韓國股市和房市打壓到一個最低點之後,又迅速的下場抄底,控制了韓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市場,至今韓國很多財團的外資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那些把一輩子積蓄,捐款給韓國救市的民眾,只不過讓對衝基金收割到的財富更多了一點而已。

韓國就此金融戰敗。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4 - ——日韓貿易戰戰爭再起

韓國是以進出口加工型經濟為主,韓國出口產品的進口比例(衡量一個國家出口商全球化程度的指標)約為50%,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19%左右的平均水平,也遠高於美國9%的水平。

但是自去年12月以來,韓國出口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最新數據顯示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韓國關稅廳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同比下降9.4%,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其中,芯片出口同比下降30.5%,降幅較4月擴大2.2倍。

芯片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最後的驕傲了,其他支柱產業,諸如船舶,汽車,機械以及零售行業,在與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過程中,早已全面敗北。

2017年11月,中國造船業全年新接訂單量超越了韓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就在一年前,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排名第一的造船企業現代重工就表示關閉部分船塢,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也被債權方和政府要求提交緊縮方案,諸多中小型造船廠破產。

汽車方面,起亞,現代汽車因為一直走中低端路線,但在中國民族品牌的崛起下,已經變得無人問津,因此韓國諸多車企破產,大宇汽車被甩賣。韓國現代汽車4月就宣佈,暫停北京1號廠的運作,同時降低其他廠的產量。而現代子公司“起亞汽車”,也正考慮關閉江蘇省鹽城市的一間工廠

手機方面,LG被激烈的智能手機戰爭打的快要退出市場,三星因為手機自爆門,從全球手機霸主到如今銷量一再下滑,甚至在將來有被趕出市場的可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支柱產業,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在崩潰就是在衰敗之中。

就在4月份的韓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居然出現了6.6億美元的逆差。這說明外國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再需要韓國的產品,或者不再看好韓國的未來。

韓國的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雖然對外顯示有2.1%的經濟增速,但這不過是其GDP統計方式中的小手段,真實的韓國經濟不但停滯,更開始了不斷的衰退之中,在過去的一年裡,該國的失業率已經三次超過4%,無數韓國青年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蝸居在家裡啃老。

為了挽救韓國經濟,韓國甚至不得不考慮更傾向於中國的立場,以此換取能夠和中國達成更廣泛的經濟合作,獲得更多的市場。2018年,韓國政府計劃動用部分外匯儲備投資人民幣。

雖然韓國現在的主要儲備貨幣仍然是美元,但大規模增值人民幣的行為,無疑是對美韓經濟關係的割裂,說的更嚴重一點,是對美韓同盟的背叛。

一旦韓國持有的人民幣超過了美元,那麼美韓經濟的最後聯繫就此破滅。而且由於韓國民間大量在中國生活,其民間人民幣持有量,早已超越了美元。韓國的民間,甚至已經出現了反美情緒。

也就是說,韓國事實上的主要外匯儲備,開始了以人民幣為主,這絕對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為此,美國必然會發動對韓國的經濟打擊,從而調整韓國的經濟結構,使其被美國資本大量掌控。更關鍵的是,藉助引爆韓國的經濟危機,從而引發大範圍的亞洲經濟危機,阻礙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對衝基金引爆大宇財團危機時,任韓國政府無論做出怎樣的救市努力,都變成了徒勞。

在整個韓國企業接連破產倒閉的浪潮裡,韓國貨幣匯率失守,樓市和股市一跌再跌,無數破產的人排隊走上了天台,在巨大的債務下選擇了自我結束。

當時全體韓國民眾為了拯救國家的貨幣,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甚至是牙齒,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韓元的背書。他們天真地認為,如果有了這些黃金做背書,韓元的幣值就不會貶值得那麼厲害。

他們不會想到,這些對衝基金在做空韓國經濟,將韓國股市和房市打壓到一個最低點之後,又迅速的下場抄底,控制了韓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市場,至今韓國很多財團的外資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那些把一輩子積蓄,捐款給韓國救市的民眾,只不過讓對衝基金收割到的財富更多了一點而已。

韓國就此金融戰敗。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4 - ——日韓貿易戰戰爭再起

韓國是以進出口加工型經濟為主,韓國出口產品的進口比例(衡量一個國家出口商全球化程度的指標)約為50%,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19%左右的平均水平,也遠高於美國9%的水平。

但是自去年12月以來,韓國出口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最新數據顯示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韓國關稅廳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同比下降9.4%,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其中,芯片出口同比下降30.5%,降幅較4月擴大2.2倍。

芯片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最後的驕傲了,其他支柱產業,諸如船舶,汽車,機械以及零售行業,在與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過程中,早已全面敗北。

2017年11月,中國造船業全年新接訂單量超越了韓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就在一年前,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排名第一的造船企業現代重工就表示關閉部分船塢,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也被債權方和政府要求提交緊縮方案,諸多中小型造船廠破產。

汽車方面,起亞,現代汽車因為一直走中低端路線,但在中國民族品牌的崛起下,已經變得無人問津,因此韓國諸多車企破產,大宇汽車被甩賣。韓國現代汽車4月就宣佈,暫停北京1號廠的運作,同時降低其他廠的產量。而現代子公司“起亞汽車”,也正考慮關閉江蘇省鹽城市的一間工廠

手機方面,LG被激烈的智能手機戰爭打的快要退出市場,三星因為手機自爆門,從全球手機霸主到如今銷量一再下滑,甚至在將來有被趕出市場的可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支柱產業,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在崩潰就是在衰敗之中。

就在4月份的韓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居然出現了6.6億美元的逆差。這說明外國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再需要韓國的產品,或者不再看好韓國的未來。

韓國的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雖然對外顯示有2.1%的經濟增速,但這不過是其GDP統計方式中的小手段,真實的韓國經濟不但停滯,更開始了不斷的衰退之中,在過去的一年裡,該國的失業率已經三次超過4%,無數韓國青年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蝸居在家裡啃老。

為了挽救韓國經濟,韓國甚至不得不考慮更傾向於中國的立場,以此換取能夠和中國達成更廣泛的經濟合作,獲得更多的市場。2018年,韓國政府計劃動用部分外匯儲備投資人民幣。

雖然韓國現在的主要儲備貨幣仍然是美元,但大規模增值人民幣的行為,無疑是對美韓經濟關係的割裂,說的更嚴重一點,是對美韓同盟的背叛。

一旦韓國持有的人民幣超過了美元,那麼美韓經濟的最後聯繫就此破滅。而且由於韓國民間大量在中國生活,其民間人民幣持有量,早已超越了美元。韓國的民間,甚至已經出現了反美情緒。

也就是說,韓國事實上的主要外匯儲備,開始了以人民幣為主,這絕對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為此,美國必然會發動對韓國的經濟打擊,從而調整韓國的經濟結構,使其被美國資本大量掌控。更關鍵的是,藉助引爆韓國的經濟危機,從而引發大範圍的亞洲經濟危機,阻礙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這才是美國默認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甚至華爾街在背後參與打劫的根本原因。

日本斷貨所制裁的兩個韓國企業,三星和海力士,就是韓國現在半導體的龍頭,到17日,更是將制裁範圍擴大到汽車和船舶領域。

僅僅是半導體,韓國股市就已經由三星電子主導,該公司在基準股指中佔據了近五分之一的權重。SK海力士佔韓國股指3.7%的權重,兩家企業同時被日本斷貨,這種情況下說日本僅僅是因為歷史問題,笨蛋都不相信。

在2019年初的營收數據顯示,三星營收暴跌25%,海力士營收慘跌36%,加上現在日本斷貨的影響,這兩家企業接下來的營收將是大跌,暴跌,從而引發整個韓國股市的全面危機。

有趣的是,在這種製造業整體不行的情況下,韓國股市和房地產卻出現了奇怪的暴漲,2017年在KOSPI和KOSDAQ接連飆漲勢頭的推動下,韓國股市總市值首破2000萬億大關,KOSPI指數也連日創下盤中最高值,市值達1688.814萬億韓元。KOSDAQ指數時隔16年再破920點,市值為330.355萬億韓元。

韓國經濟有泡沫,理智一點的人都能看得清。是泡沫,就會引來獵食者。

就在大牛市剛過去半年時間裡,2018年10月韓國創下了世界股市上的最大單月跌幅。這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跌去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市值。

其中,僅僅明面數據顯示,外國人淨賣出了6萬億韓元,還有更龐大的做空力量隱藏在水底之下,沒有被披露出來。

如今的韓國,雖然因為97年的教訓,金融監管法則被完善明確,但各個財團龐大的海外債務,或許仍會是這個國家金融市場的致命缺口。

尤其在日本發動的貿易戰之下,資本已經不再看好韓國市場,韓國徹底失去了希望。

等待時機一到,這些華爾街餓狼又將從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中針對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最近韓國記者去採訪了他們的出口業者,對於目前極為嚴峻的形式,老闆也不想多說什麼。

一句話,就是絕望

沒人知道這該死的經濟該怎麼辦,沒人知道韓國的希望在哪裡。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對衝基金引爆大宇財團危機時,任韓國政府無論做出怎樣的救市努力,都變成了徒勞。

在整個韓國企業接連破產倒閉的浪潮裡,韓國貨幣匯率失守,樓市和股市一跌再跌,無數破產的人排隊走上了天台,在巨大的債務下選擇了自我結束。

當時全體韓國民眾為了拯救國家的貨幣,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甚至是牙齒,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韓元的背書。他們天真地認為,如果有了這些黃金做背書,韓元的幣值就不會貶值得那麼厲害。

他們不會想到,這些對衝基金在做空韓國經濟,將韓國股市和房市打壓到一個最低點之後,又迅速的下場抄底,控制了韓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市場,至今韓國很多財團的外資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那些把一輩子積蓄,捐款給韓國救市的民眾,只不過讓對衝基金收割到的財富更多了一點而已。

韓國就此金融戰敗。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4 - ——日韓貿易戰戰爭再起

韓國是以進出口加工型經濟為主,韓國出口產品的進口比例(衡量一個國家出口商全球化程度的指標)約為50%,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19%左右的平均水平,也遠高於美國9%的水平。

但是自去年12月以來,韓國出口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最新數據顯示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韓國關稅廳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同比下降9.4%,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其中,芯片出口同比下降30.5%,降幅較4月擴大2.2倍。

芯片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最後的驕傲了,其他支柱產業,諸如船舶,汽車,機械以及零售行業,在與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過程中,早已全面敗北。

2017年11月,中國造船業全年新接訂單量超越了韓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就在一年前,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排名第一的造船企業現代重工就表示關閉部分船塢,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也被債權方和政府要求提交緊縮方案,諸多中小型造船廠破產。

汽車方面,起亞,現代汽車因為一直走中低端路線,但在中國民族品牌的崛起下,已經變得無人問津,因此韓國諸多車企破產,大宇汽車被甩賣。韓國現代汽車4月就宣佈,暫停北京1號廠的運作,同時降低其他廠的產量。而現代子公司“起亞汽車”,也正考慮關閉江蘇省鹽城市的一間工廠

手機方面,LG被激烈的智能手機戰爭打的快要退出市場,三星因為手機自爆門,從全球手機霸主到如今銷量一再下滑,甚至在將來有被趕出市場的可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支柱產業,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在崩潰就是在衰敗之中。

就在4月份的韓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居然出現了6.6億美元的逆差。這說明外國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再需要韓國的產品,或者不再看好韓國的未來。

韓國的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雖然對外顯示有2.1%的經濟增速,但這不過是其GDP統計方式中的小手段,真實的韓國經濟不但停滯,更開始了不斷的衰退之中,在過去的一年裡,該國的失業率已經三次超過4%,無數韓國青年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蝸居在家裡啃老。

為了挽救韓國經濟,韓國甚至不得不考慮更傾向於中國的立場,以此換取能夠和中國達成更廣泛的經濟合作,獲得更多的市場。2018年,韓國政府計劃動用部分外匯儲備投資人民幣。

雖然韓國現在的主要儲備貨幣仍然是美元,但大規模增值人民幣的行為,無疑是對美韓經濟關係的割裂,說的更嚴重一點,是對美韓同盟的背叛。

一旦韓國持有的人民幣超過了美元,那麼美韓經濟的最後聯繫就此破滅。而且由於韓國民間大量在中國生活,其民間人民幣持有量,早已超越了美元。韓國的民間,甚至已經出現了反美情緒。

也就是說,韓國事實上的主要外匯儲備,開始了以人民幣為主,這絕對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為此,美國必然會發動對韓國的經濟打擊,從而調整韓國的經濟結構,使其被美國資本大量掌控。更關鍵的是,藉助引爆韓國的經濟危機,從而引發大範圍的亞洲經濟危機,阻礙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這才是美國默認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甚至華爾街在背後參與打劫的根本原因。

日本斷貨所制裁的兩個韓國企業,三星和海力士,就是韓國現在半導體的龍頭,到17日,更是將制裁範圍擴大到汽車和船舶領域。

僅僅是半導體,韓國股市就已經由三星電子主導,該公司在基準股指中佔據了近五分之一的權重。SK海力士佔韓國股指3.7%的權重,兩家企業同時被日本斷貨,這種情況下說日本僅僅是因為歷史問題,笨蛋都不相信。

在2019年初的營收數據顯示,三星營收暴跌25%,海力士營收慘跌36%,加上現在日本斷貨的影響,這兩家企業接下來的營收將是大跌,暴跌,從而引發整個韓國股市的全面危機。

有趣的是,在這種製造業整體不行的情況下,韓國股市和房地產卻出現了奇怪的暴漲,2017年在KOSPI和KOSDAQ接連飆漲勢頭的推動下,韓國股市總市值首破2000萬億大關,KOSPI指數也連日創下盤中最高值,市值達1688.814萬億韓元。KOSDAQ指數時隔16年再破920點,市值為330.355萬億韓元。

韓國經濟有泡沫,理智一點的人都能看得清。是泡沫,就會引來獵食者。

就在大牛市剛過去半年時間裡,2018年10月韓國創下了世界股市上的最大單月跌幅。這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跌去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市值。

其中,僅僅明面數據顯示,外國人淨賣出了6萬億韓元,還有更龐大的做空力量隱藏在水底之下,沒有被披露出來。

如今的韓國,雖然因為97年的教訓,金融監管法則被完善明確,但各個財團龐大的海外債務,或許仍會是這個國家金融市場的致命缺口。

尤其在日本發動的貿易戰之下,資本已經不再看好韓國市場,韓國徹底失去了希望。

等待時機一到,這些華爾街餓狼又將從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中針對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最近韓國記者去採訪了他們的出口業者,對於目前極為嚴峻的形式,老闆也不想多說什麼。

一句話,就是絕望

沒人知道這該死的經濟該怎麼辦,沒人知道韓國的希望在哪裡。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 | | | | | | | |

世界觀察局

廣告投放,商業約稿

請添加微信 / locyocool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對衝基金引爆大宇財團危機時,任韓國政府無論做出怎樣的救市努力,都變成了徒勞。

在整個韓國企業接連破產倒閉的浪潮裡,韓國貨幣匯率失守,樓市和股市一跌再跌,無數破產的人排隊走上了天台,在巨大的債務下選擇了自我結束。

當時全體韓國民眾為了拯救國家的貨幣,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甚至是牙齒,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韓元的背書。他們天真地認為,如果有了這些黃金做背書,韓元的幣值就不會貶值得那麼厲害。

他們不會想到,這些對衝基金在做空韓國經濟,將韓國股市和房市打壓到一個最低點之後,又迅速的下場抄底,控制了韓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市場,至今韓國很多財團的外資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那些把一輩子積蓄,捐款給韓國救市的民眾,只不過讓對衝基金收割到的財富更多了一點而已。

韓國就此金融戰敗。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4 - ——日韓貿易戰戰爭再起

韓國是以進出口加工型經濟為主,韓國出口產品的進口比例(衡量一個國家出口商全球化程度的指標)約為50%,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19%左右的平均水平,也遠高於美國9%的水平。

但是自去年12月以來,韓國出口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最新數據顯示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韓國關稅廳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同比下降9.4%,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其中,芯片出口同比下降30.5%,降幅較4月擴大2.2倍。

芯片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最後的驕傲了,其他支柱產業,諸如船舶,汽車,機械以及零售行業,在與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過程中,早已全面敗北。

2017年11月,中國造船業全年新接訂單量超越了韓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就在一年前,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排名第一的造船企業現代重工就表示關閉部分船塢,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也被債權方和政府要求提交緊縮方案,諸多中小型造船廠破產。

汽車方面,起亞,現代汽車因為一直走中低端路線,但在中國民族品牌的崛起下,已經變得無人問津,因此韓國諸多車企破產,大宇汽車被甩賣。韓國現代汽車4月就宣佈,暫停北京1號廠的運作,同時降低其他廠的產量。而現代子公司“起亞汽車”,也正考慮關閉江蘇省鹽城市的一間工廠

手機方面,LG被激烈的智能手機戰爭打的快要退出市場,三星因為手機自爆門,從全球手機霸主到如今銷量一再下滑,甚至在將來有被趕出市場的可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支柱產業,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在崩潰就是在衰敗之中。

就在4月份的韓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居然出現了6.6億美元的逆差。這說明外國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再需要韓國的產品,或者不再看好韓國的未來。

韓國的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雖然對外顯示有2.1%的經濟增速,但這不過是其GDP統計方式中的小手段,真實的韓國經濟不但停滯,更開始了不斷的衰退之中,在過去的一年裡,該國的失業率已經三次超過4%,無數韓國青年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蝸居在家裡啃老。

為了挽救韓國經濟,韓國甚至不得不考慮更傾向於中國的立場,以此換取能夠和中國達成更廣泛的經濟合作,獲得更多的市場。2018年,韓國政府計劃動用部分外匯儲備投資人民幣。

雖然韓國現在的主要儲備貨幣仍然是美元,但大規模增值人民幣的行為,無疑是對美韓經濟關係的割裂,說的更嚴重一點,是對美韓同盟的背叛。

一旦韓國持有的人民幣超過了美元,那麼美韓經濟的最後聯繫就此破滅。而且由於韓國民間大量在中國生活,其民間人民幣持有量,早已超越了美元。韓國的民間,甚至已經出現了反美情緒。

也就是說,韓國事實上的主要外匯儲備,開始了以人民幣為主,這絕對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為此,美國必然會發動對韓國的經濟打擊,從而調整韓國的經濟結構,使其被美國資本大量掌控。更關鍵的是,藉助引爆韓國的經濟危機,從而引發大範圍的亞洲經濟危機,阻礙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這才是美國默認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甚至華爾街在背後參與打劫的根本原因。

日本斷貨所制裁的兩個韓國企業,三星和海力士,就是韓國現在半導體的龍頭,到17日,更是將制裁範圍擴大到汽車和船舶領域。

僅僅是半導體,韓國股市就已經由三星電子主導,該公司在基準股指中佔據了近五分之一的權重。SK海力士佔韓國股指3.7%的權重,兩家企業同時被日本斷貨,這種情況下說日本僅僅是因為歷史問題,笨蛋都不相信。

在2019年初的營收數據顯示,三星營收暴跌25%,海力士營收慘跌36%,加上現在日本斷貨的影響,這兩家企業接下來的營收將是大跌,暴跌,從而引發整個韓國股市的全面危機。

有趣的是,在這種製造業整體不行的情況下,韓國股市和房地產卻出現了奇怪的暴漲,2017年在KOSPI和KOSDAQ接連飆漲勢頭的推動下,韓國股市總市值首破2000萬億大關,KOSPI指數也連日創下盤中最高值,市值達1688.814萬億韓元。KOSDAQ指數時隔16年再破920點,市值為330.355萬億韓元。

韓國經濟有泡沫,理智一點的人都能看得清。是泡沫,就會引來獵食者。

就在大牛市剛過去半年時間裡,2018年10月韓國創下了世界股市上的最大單月跌幅。這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跌去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市值。

其中,僅僅明面數據顯示,外國人淨賣出了6萬億韓元,還有更龐大的做空力量隱藏在水底之下,沒有被披露出來。

如今的韓國,雖然因為97年的教訓,金融監管法則被完善明確,但各個財團龐大的海外債務,或許仍會是這個國家金融市場的致命缺口。

尤其在日本發動的貿易戰之下,資本已經不再看好韓國市場,韓國徹底失去了希望。

等待時機一到,這些華爾街餓狼又將從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中針對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最近韓國記者去採訪了他們的出口業者,對於目前極為嚴峻的形式,老闆也不想多說什麼。

一句話,就是絕望

沒人知道這該死的經濟該怎麼辦,沒人知道韓國的希望在哪裡。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 | | | | | | | |

世界觀察局

廣告投放,商業約稿

請添加微信 / locyocool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中,註定是犧牲品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分析了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背後的國際政治原因,以及美國之所以不調解,背後是為了佈局其亞洲戰略。

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正發生在市場上的,華爾街和日本財團將如何攻擊韓國金融系統。

=========

- 01 - ——韓國的1997

在和平年代,全球國家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商業戰爭,金融戰爭為主要形式,頻繁爆發。

與軍事戰爭不同,金融戰爭更隱蔽,普通人根本無法從一個個數據的變化得知其背後的博弈。這是完全不被公眾所知的戰爭。

比如1994年的債券危機是一場歐美之間的經濟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日本,之後的美日貿易談判完全是美國對日本牽扯到94年債券危機的報復,雙方你來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時間,最終日本方面和美國達成了妥協,於是日元沒了壓力,不再升值。

但如此一來,美國方面暫時沒有了對手,就將整個目標投向了亞洲,尤其是那些經濟增長飛速的地區,因此,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進行打擊也就成了必然!

這就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在這場蔓延整個亞洲主要國家的金融危機中,主角不止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更有東南亞國家與韓國。

甚至可以說,韓國是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這場金融危機不但使韓國政壇發生了重大變動,更造成韓國金融系統控制權被美國資本佔據,諸多大企業破產,活下來的企業大股東也已經不再是韓國人。

美國對衝基金對韓國的金融攻擊是蓄謀已久的行為。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對韓國的金融戰爭,韓國戰敗之後,失去了國家部分的金融控制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97年韓國經濟危機前,西方的對衝基金他們通過掩飾身份來調查韓國市場,分析韓國包括大型企業和國內經濟形勢,為未來做空韓元做準備工作。

除了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外,基本上華爾街有名的對衝基金都在那段時間派來分析師,針對韓國經濟進行高度密集的調研。這些分析師不僅拜訪了大型財團的高級管理層,還和韓國金融界的人士密切互動,力求能夠通過系統的情報蒐集和分析找出支持韓元貶值的可能,又或者是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而能夠藉助這些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當時韓國的匯率制度是每日有限度的調節機制,即相對於前一天市場上的收盤價,第二天匯率波動有一個界限。這種匯率制度並沒有固定的目標區間,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折中。

舉個例子,某一天韓元兌換美元的平均收盤價格為800:1,韓國央行規定的波動範圍為1%,那麼第二天韓元兌換美元的波動範圍在792:1到808:1的價位之間浮動。如果這一天的收盤價下跌為805韓元兌換1美元,那麼下一個交易日韓元兌換美元的價格波動範圍則在796.95到813.05之間。

這種匯率制度並不是自由浮動,自然也就有被攻擊的可能。如果韓元波動範圍超出韓國中央銀行規定的界限,韓國方面就有義務出手干預。只要中央銀行出手干預。攻擊匯率制度就成為可能。

而根據這些對衝基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不過韓國政府也認識到這種泡沫的危險性,他們開始逐步消除這種泡沫,自從199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8月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但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通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通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通過調查韓國企業海外負債率的情況,對衝基金找到了一條攻擊韓國金融系統的缺口。

這些對衝基金們發現,當時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對衝基金們調查的數據,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西方對衝基金對此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展,這種擴展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數據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由於外債過多,因此韓國方面如果沒有考慮債務套期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情況,這些大企業的名義外債將急速上升。到時候即便是由於韓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也彌補不了名義外債的增多,而且由於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普遍貶值,這給韓國出口業帶來的競爭壓力絕對不是之前可以比擬的。

這就是1997韓國金融系統被暴露出來的第一個傷口,企業過高的海外負債。

韓國的第二個致命傷口,則是當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腐敗。

對衝基金在做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的金融管制簡直形同虛設。確切地來說,當大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依靠的並不是資產的抵押和良好的信譽,而是政治力量,例如總理、總統等。

韓國有50%以上的貸款都是通過政治力量發放給大公司的,當這些大公司負債過多,而自身的增長又乏力的時候,銀行方面就有了大麻煩。1996年的韓寶鋼鐵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韓寶鋼鐵陷入危機而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的時候,韓國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只能被迫宣佈破產,這種信貸制度不要說沒有監管,即便是有監管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這就造成了信貸監管不嚴格,大量的貸款不是銀行通過調查企業盈利能力放貸的,而是根據行政命令進行放貸。一旦發生金融市場動盪,這些企業一旦破產,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壞賬,連累為其放貸的銀行倒閉。

政商緊密結合這是東亞文化的通病,基本沒有辦法摒絕,但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這樣嚴重。韓國的盧武鉉總統,就是因此謝罪自殺。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第三個致命傷口,則是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導致韓國經濟出現暫時的結構性失調。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一個由三十多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原本成立的目的是協調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後來演變成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管理等各方面挑戰的一個機構。

這個組織的核心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審查以多邊監督和平行施壓,促使各成員國遵守規則或進行改革。簡單來說,是在出口信貸、資本流動和外國直接投資等方面制定遊戲規則的一個組織。

韓國政府於1996年加入這個組織,根據經合組織的要求,韓國政府必須放寬國際資本自由流入韓國的限制,這使得韓國金融系統在短時間內欠下了大筆的外債,而這些外債都是以美元計算的。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韓國政府從80年代開始限制財團獲取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財團在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海外投資來支持自己的高負債率,他們利用韓國進入oecd的機會對韓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遊說,最終讓韓國財政經濟部放寬了短期外資流入的限制。

雖然oecd據說只是建議韓國方面放寬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而不是短期資本流動,但韓國方面卻恰恰相反,放寬了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短期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使得韓國在這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短期外債,這個外債的水平之高,簡直讓人咋舌不已。韓國券商透露的資料是,根據他們的統計,韓國方面欠下的短期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這個估算的數字還是趨向於保守,實際的數字恐怕沒有人知道。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要命的是,韓國可用的外匯儲備絕對沒有這個數字多。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韓元貶值的現象,依靠韓國中央銀行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守住韓國貨幣的。

而且1996年,韓國的國際收支已經高達230億美元。在這種不平衡的貿易順差面前,韓元匯率的調整極其微小,其中有韓國中央銀行的功勞,但是這種表面下的干預匯率將很快會被發現,等到對衝基金們發現的時候,也就是韓元的末日。

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致命錯誤,讓對衝即將盯上了韓國,盯上了韓國匯率制度的漏洞。這些金融市場的餓狼正在等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將會韓國的匯率制度發起毫不留情的衝擊,進而擊垮整個韓國的金融系統,洗劫一個國家的財富。

沒有人能看到這種危機,韓國人還沉浸在gdp增長速度接近7%,失業率在2%以下,以及儲蓄率高達34%的偉大成就裡。在1997蔓延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輿論驕傲的認為,貨幣危機並不會影響到韓國經濟。

這些自大的韓國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對衝基金眼中待宰的羔羊。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2 - ——危機下的韓國內訌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爆發貨幣危機,連累整個亞洲區域貨幣走低,韓元從先前的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下跌到如今的929.40韓元兌換1美元的程度,下跌幅度達到3.3%。

另外,韓國股市也萎靡不振,10月25日開始,韓國綜合股指數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五年來的新低,548.47點,跌幅高達3.9%。市場的情緒是,當地投資者因為害怕外國投資者繼續拋售韓國股票而拋售韓國股票。而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韓元的走低使得外國投資者看空韓國的金融市場。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波動外,韓國國內企業也面臨著麻煩。韓國發展銀行在10月中旬將韓國大財團之一的起亞汽車和其姐妹公司亞洲汽車告上法庭。要求這些備受財政困擾的集團接手接管。而起亞集團方面毫不示弱,宣稱並不接手這一接管計劃。

其他諸如浦項鋼鐵和韓國電力等財團,則被韓國財政經濟院要求回購其公司股份,以穩定現在疲軟的股市。這兩家公司要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各自回購價值1.09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種種韓國經濟的負面信號頻繁爆出,對衝基金們認為,攻擊韓國的機會即將來臨。

隨著標準普爾對整個韓國企業的評級減低,以及某些韓國財團爆發出財務醜聞,使得韓國銀行業對這些國內巨無霸的貸款償還能力產生懷疑,韓國企業和銀行為此還撕破了臉皮,雙方的戰場一直從媒體打到了韓國國會。

說起來也有些冤枉,某些韓國財團的財務危機狀況並不是因為自身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投資方的日本財團出現了危機,進而導致一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

由於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因此日本企業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向海外,除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外,近鄰韓國也成為日本資本青睞的地區。例如著名的樂天集團。就首先是由日本資本投資的企業,只是隨後韓方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才在後來形成雙方共同控制的局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由於東南亞成為重災區,影響了日本資本的投資收益率,進而使得日本本土某些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當中,這種危機又影響到某些韓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是區域經濟相互之間的聯繫,只是這種聯繫並不太好。

隨著韓國方面某些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作為韓國資本代表的韓方銀行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放貸對象來。雖然政治力量對放貸方向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但是韓國銀行在議院當中也有相應的代理人,雙方在議院當中明爭暗鬥了不少場。

但鬥爭的結果,卻是企業贏了,要求韓國銀行無視市場風險,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這些人背後的韓國財團擔心的並不只是韓元因為貶值而大幅增加債務,而是依照目前的匯率,這些財團害怕韓國銀行因為干預市場,而沒有更多的美元賣出讓他們來償還債務。

要知道,很多韓國財團的債務都是一年期的,如果不能以現有的匯率從韓國銀行當中買入足夠量美元的話,他們就要被迫從韓國銀行無力護盤後的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這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

一部分財團想要韓國銀行護盤,而另外一部分財團則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理反對護盤,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

在國家危亡之時,韓國一些財團落井下石的自私行為,更是助推了整個韓國經濟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還拍了一部電影,叫《國家破產之日》,講的就是97韓國金融危機,但在電影裡導演卻把鍋推給了IMF組織,這是極其不公平的,當時的經濟危機大部分原因都是韓國自己作死的。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八十年代末之前,整個韓國銀行就是政府的依附和傀儡,後來隨著經濟的逐步開放和出口的增長,韓國銀行在調節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方面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強大的貿易順差和國際貿易伙伴的逼迫下,被迫逐步開放貨幣市場,同時加強韓國銀行的獨立性。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平穩和持續地開展貨幣政策,保持其延續性。尤其是在經濟越自由越開放的市場,對這種獨立性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例子,美國某任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政績平平,經濟被搞得一塌糊塗,結果當四年任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想要謀求連任,如果要得到選民的認同就需要在經濟上有所建樹;又或者是某個總統,在任期已然剩下不長的情況下,腦袋突然一抽風,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他悍然出臺刺激經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號稱要投資四萬億美元,在全美地區興建高速鐵路、鋼鐵工廠和飛機制造基地等。如此一來,受惠的公會和選民必然會投票給這位總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連任。

這是政治因素!

那麼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何影響呢?問題就在於這個投資規模數目龐大,而在競選連任期間任何一位候選人都不可能宣佈通過加稅的政策來籌集資金,那麼剩下的融資方案就只剩下發行債券和狂印鈔票這兩種了。

這兩種方案就牽扯到中央銀行了,如果中央銀行美聯儲沒有獨立性的話,只能在這種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狂印鈔票,其結果是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雙雙上漲,最終會導致民眾對美聯儲的政策不滿,要求格林斯潘下臺等等。

而如果美聯儲擁有獨立性的話,那麼格林斯潘和他的同僚們大可硬氣地回絕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方案,因為他們需要對美國總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等負責,並不需要向總統負責什麼。而這個假設的龐大投資計劃也將因為被賭住融資通道而胎死腹中。

實際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能夠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只不過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刻。

說到底,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最大的防備就是防止政客胡亂制定經濟政策。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韓國銀行恰恰缺少這種獨立性,不止是缺少,根本就沒有相應的獨立地位,雖然還是號稱韓國的中央銀行,但一把手都是由財政部長兼任,而財政部長又是由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一人挑兩個擔子,哪裡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

在當年韓國金融危機時,韓國銀行想雖然指示交易員們護盤韓國金融市場,但也是得到了財政部的首肯才這麼做,而一旦財政部的決定被國會否決或者制止的話,那麼即便是韓國銀行多麼想護住韓元,最終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元在市場上自由浮動。

一旦失去韓國銀行的保護,雖然還有著每天2.25%的波動幅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個波動幅度說不定一天就被擊穿,到時候就是韓元的死期!

就在韓國企業與銀行爆發內訌的第二天,《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均登出一則大同小異的報道,內容相當駭人聽聞,標題直接宣傳韓元貶值在即,在報道中提到韓國政府即將放開對韓元波動幅度的管制。

報道同時指出,韓國方面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甚至低於一個月的進口額,韓國銀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的可能性,而執政黨和在野黨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將在最近的一次韓國國會上討論,到時候韓國銀行會根據決議的結果選擇是否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報道里的匿名人士透露,從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韓國政府的確在財團的鼓動下,對救市出現了猶豫。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但有趣的是,在政府沒有其他舉動的時候,韓國銀行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舉動來實現救贖。韓國銀行行長開始頻頻地亮相於各種財經媒體,高聲吶喊建議政府應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數額至少在400億美元左右,來緩解目前韓國面臨的金融危機局面。

但新任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院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公開宣稱,韓國用不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援助,因為大韓民國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一場危機。不過,他同時強調,韓國願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支援。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們精神支持就夠了,物質支持我們不稀罕。

除了公然和央行行長唱對臺戲外,這位財長當時還表示,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因為韓國金融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就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雙方角力的背後,並不只是政策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臺的問題,雙方自然不肯退讓,而韓元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就在內訌當中,韓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了!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3 - ——陰謀的盛宴

1997年12月6日,在韓國金融危機惡化的大環境下,韓國國內第12大企業漢拉集團宣佈破產,不幸地成為第八家在今年宣佈破產的大財閥。

與此同時,漢拉集團下屬四家上市公司在漢城股市交易的股票也被停牌,股民血本無歸。雖然在這一天韓國銀行方面宣佈第一筆由imf提供的資金已經到賬,但是這個消息對市場沒有起到絲毫的提振作用,相反由於漢拉集團的破產使得投資者對韓國股市、匯市的信心重新下降到冰點。

儘管這只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且宣稱破產的集團已經不是漢拉集團一家,但是市場對韓國國內蔓延的金融危機仍表示了嚴重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聞,即韓國銀行由於拆借美元困難,已經普遍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的銀行拆借美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和新加坡。日本銀行拆借美元的一月期拆借利率上升到7.2%,比目前美元拆借利率足足高出1.2%,而韓國銀行則喊出了8%的超高拆借利率,但即便如此,同業間對韓國銀行的拆借仍然很困難。

兩者相互作用之下,韓元大跌3%,收於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逼近1300的支撐大關。

12月9日,在對衝基金的策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韓國到目前為止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100億美元,而到10月份為止,他們總共要償還的短期外債總數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之多。兩者之間的數額相差之大讓投資者信心大跌。這一天韓元一度暴跌到1美元兌換1465韓元左右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爾巴特

12月12日,韓國一基金民間團體和公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部分黨員在漢城集會,要求政府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570億美元的救援方案展開新的談判。他們認為這個救援方案是個赤裸裸的“羞辱”,韓國在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面前喪失了經濟自主權,韓國經濟已經淪為外國人的附庸。

除了遊行示威外,這些組織的領袖還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對總統金永三和其政府管理進行懲罰,並宣稱“對韓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協議進行不懈地抗爭”。同時抗議美國和日本利用imf來對韓國經濟實行“經濟侵略”。

這些人的數目並不算很多,只有區區的30幾個而已,但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卻如同核彈一般。分析家們認為,這有可能是韓國政治團體的一次試探,其最終目的是趁著大選的機會全面否定金泳三政權。這種擔憂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即將進行大選的韓國新內閣是否會繼續履行目前達成協議的普遍擔憂。而在這種情況下,韓元自然再次暴跌。

這一天剛開盤4分鐘,韓元就下跌了9.9%,市場上拋盤如潮,幾乎每一秒鐘韓元兌換美元都會刷新出一個新的數字來。

而這個所謂的“工會國家民主和朝鮮統一聯盟黨”的示威遊行正是在西方財團的推動下進行的,他們遊行的代價就是區區的五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8500萬韓元,每個參與的人能分到280萬韓元左右,他們只是到青瓦臺去喊幾嗓子。然後接受一下電視媒體的參訪就能賺到這樣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些人自然是爭先恐後,渾然不顧這樣會使整個國家推入深淵。

1997年12月13日,韓國第四大證券行東西證券就宣佈了破產的消息。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評級機構穆迪也在這一天大規模地調整了韓國企業的信用等級,包括韓國電信、lg、三星電器、現代汽車、漢城政府、大邱政府等在內的31家企業或者政府機構紛紛被穆迪下調信用等級。如此大規模的下調信用評級在穆迪的歷史上還屬於首次,這一舉動自然再次引爆市場對韓國債務違約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企業牽扯入金融危機的深潭當中,市場又有傳聞韓國國內企業實際欠債高達1000億美元,imf提供了570億美元的資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上頻繁傳出的韓國國內大型企業破產的新聞,讓整個韓國成為風暴的中心。

儘管當時有消息說韓國銀行再次入場干預,但市場對此並不感冒,因為此時整個韓國銀行界都自顧不暇,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壞賬就夠韓國銀行焦頭爛額的了,又能拿出多少美元資金來應付外匯市場的買盤呢?

12月14日,當韓元開始交易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延續著昨天的下跌走勢,很快就跌破了1800韓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突破這個水平後再次下跌,直接奔著19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而去。

連續數天的韓元大跌,徹底打碎了僅剩幾天能夠行使職能的現任政府繼續穩坐青瓦臺的幻想。在總統的建議下,在15日結束收盤後,財政部長和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位總統候選人和央行行長樸熙來被招到青瓦臺進行緊急會晤,就目前韓元大跌的局面商討應對措施。

在韓國預感到自己匯率出現問題的時候,韓國官方開始頻繁表態以穩定市場局勢。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國內的經濟人士也開始主動在公開場合表態,由於韓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研究所,這些研究人士雖然並不供職於官方,但其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官方的看法。其中就有重量級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於韓國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的看法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因為韓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正在縮小,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在改善。除此之外,短期外債規模和經濟規模相比,遠比已經被沖垮貨幣制度的墨西哥、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要小得多。而且短期外債只要韓國企業能夠正常結算就可以償還,最為重要的是,韓國目前仍有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因此市場對韓元的擔憂並不是因為韓國外匯儲備的不足,而是過於渲染這種對韓國企業償還能力的擔憂。

這位在韓國經濟界頗有知名度的人士還透露,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和法律團隊商討,準備以包括誹謗罪在內的一系列罪名來指控某些新聞傳聞,韓方認為這些傳聞故意誇大韓國金融困境和使用不確實的外匯儲備資料來誤導投資者,導致目前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這只是私人的表態,雖然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官方的資料,但畢竟和官方的正式表態有所區別。與此同時,韓國銀行也暗示。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扶助韓國的證券業和銀行業,保證韓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

不過,韓元的走向不是靠韓國政府或明或暗的講話來決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市場,尤其是資本對他們的態度來決定。

而讓韓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頻繁的表態,加劇了資本對韓國爆發問題的看空,成為了進攻韓國信號的開始。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就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對衝基金祭出了殺招。這個殺招就是韓國當時的第一大企業,著名的大宇財團。

大宇財團是1997年時韓國最著名的財團,沒有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勝過現在赫赫有名的三星、現代、cj等韓國大型財團。創始人和總裁金宇中是韓國最著名的企業家,1967年他創辦大宇企業,此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傳奇式的企業家將一家不起眼的紡織廠發展成橫跨貿易、建築、造船、汽車、機器人、電訊以及家電等眾多行業的超級企業集團。

當時的大宇財團年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擁有超過250個海外辦事處,職工超過26萬人,旗下擁有40餘家各種公司,總資產超過300億美元,超越現代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

在一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大宇財團光是直接養活的人口數就佔總人口的1%,就更別說其他衍生出來的行業以及附活在整個集團業務上的中小企業了。

可以說,大宇財團控制著整個韓國半數以上的經濟。要做空韓國經濟,大宇財團自然也進去了美國對衝基金的視線內。

這個時候的韓國,所有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不足,而大宇集團也欠著非常巨大的海外外債,其資金結構非常不健康,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加上金宇中本人盲目自信,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大宇財團很快陷入現金流難以為繼的境地。

對衝基金盯上了大宇集團急缺資金的因素,對大宇集團精心設計了一個資本對賭的圈套,利用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再加上金宇中本人狂妄自大的個性,某些勢力或者財團用資金作為誘餌,半逼半誘地讓整個大宇財團乖乖地鑽進了圈套。

結果到對衝基金捅破韓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對大宇集團進行了抽貸和資產質押,當時整個大宇財團的負債超過800億美元,甚至超過淨資產兩倍還要多。

讓無數人驚掉眼珠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金宇中本人就做出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拋棄了一切流亡到日本,直接拋下一大攤的爛攤子不管了。

他可以不管處於資不抵債邊緣的大宇集團,但是韓國政府卻不能不管,因為整個大宇財團對經濟、民眾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為此韓國政府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大宇集團,或讓其中某些企業破產,或讓某些企業被兼併,最終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大宇集團平穩地安樂死。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在對衝基金引爆大宇財團危機時,任韓國政府無論做出怎樣的救市努力,都變成了徒勞。

在整個韓國企業接連破產倒閉的浪潮裡,韓國貨幣匯率失守,樓市和股市一跌再跌,無數破產的人排隊走上了天台,在巨大的債務下選擇了自我結束。

當時全體韓國民眾為了拯救國家的貨幣,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甚至是牙齒,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韓元的背書。他們天真地認為,如果有了這些黃金做背書,韓元的幣值就不會貶值得那麼厲害。

他們不會想到,這些對衝基金在做空韓國經濟,將韓國股市和房市打壓到一個最低點之後,又迅速的下場抄底,控制了韓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市場,至今韓國很多財團的外資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那些把一輩子積蓄,捐款給韓國救市的民眾,只不過讓對衝基金收割到的財富更多了一點而已。

韓國就此金融戰敗。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04 - ——日韓貿易戰戰爭再起

韓國是以進出口加工型經濟為主,韓國出口產品的進口比例(衡量一個國家出口商全球化程度的指標)約為50%,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19%左右的平均水平,也遠高於美國9%的水平。

但是自去年12月以來,韓國出口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最新數據顯示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韓國關稅廳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同比下降9.4%,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其中,芯片出口同比下降30.5%,降幅較4月擴大2.2倍。

芯片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最後的驕傲了,其他支柱產業,諸如船舶,汽車,機械以及零售行業,在與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過程中,早已全面敗北。

2017年11月,中國造船業全年新接訂單量超越了韓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就在一年前,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排名第一的造船企業現代重工就表示關閉部分船塢,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也被債權方和政府要求提交緊縮方案,諸多中小型造船廠破產。

汽車方面,起亞,現代汽車因為一直走中低端路線,但在中國民族品牌的崛起下,已經變得無人問津,因此韓國諸多車企破產,大宇汽車被甩賣。韓國現代汽車4月就宣佈,暫停北京1號廠的運作,同時降低其他廠的產量。而現代子公司“起亞汽車”,也正考慮關閉江蘇省鹽城市的一間工廠

手機方面,LG被激烈的智能手機戰爭打的快要退出市場,三星因為手機自爆門,從全球手機霸主到如今銷量一再下滑,甚至在將來有被趕出市場的可能.....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韓國的支柱產業,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在崩潰就是在衰敗之中。

就在4月份的韓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居然出現了6.6億美元的逆差。這說明外國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再需要韓國的產品,或者不再看好韓國的未來。

韓國的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雖然對外顯示有2.1%的經濟增速,但這不過是其GDP統計方式中的小手段,真實的韓國經濟不但停滯,更開始了不斷的衰退之中,在過去的一年裡,該國的失業率已經三次超過4%,無數韓國青年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蝸居在家裡啃老。

為了挽救韓國經濟,韓國甚至不得不考慮更傾向於中國的立場,以此換取能夠和中國達成更廣泛的經濟合作,獲得更多的市場。2018年,韓國政府計劃動用部分外匯儲備投資人民幣。

雖然韓國現在的主要儲備貨幣仍然是美元,但大規模增值人民幣的行為,無疑是對美韓經濟關係的割裂,說的更嚴重一點,是對美韓同盟的背叛。

一旦韓國持有的人民幣超過了美元,那麼美韓經濟的最後聯繫就此破滅。而且由於韓國民間大量在中國生活,其民間人民幣持有量,早已超越了美元。韓國的民間,甚至已經出現了反美情緒。

也就是說,韓國事實上的主要外匯儲備,開始了以人民幣為主,這絕對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為此,美國必然會發動對韓國的經濟打擊,從而調整韓國的經濟結構,使其被美國資本大量掌控。更關鍵的是,藉助引爆韓國的經濟危機,從而引發大範圍的亞洲經濟危機,阻礙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這才是美國默認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甚至華爾街在背後參與打劫的根本原因。

日本斷貨所制裁的兩個韓國企業,三星和海力士,就是韓國現在半導體的龍頭,到17日,更是將制裁範圍擴大到汽車和船舶領域。

僅僅是半導體,韓國股市就已經由三星電子主導,該公司在基準股指中佔據了近五分之一的權重。SK海力士佔韓國股指3.7%的權重,兩家企業同時被日本斷貨,這種情況下說日本僅僅是因為歷史問題,笨蛋都不相信。

在2019年初的營收數據顯示,三星營收暴跌25%,海力士營收慘跌36%,加上現在日本斷貨的影響,這兩家企業接下來的營收將是大跌,暴跌,從而引發整個韓國股市的全面危機。

有趣的是,在這種製造業整體不行的情況下,韓國股市和房地產卻出現了奇怪的暴漲,2017年在KOSPI和KOSDAQ接連飆漲勢頭的推動下,韓國股市總市值首破2000萬億大關,KOSPI指數也連日創下盤中最高值,市值達1688.814萬億韓元。KOSDAQ指數時隔16年再破920點,市值為330.355萬億韓元。

韓國經濟有泡沫,理智一點的人都能看得清。是泡沫,就會引來獵食者。

就在大牛市剛過去半年時間裡,2018年10月韓國創下了世界股市上的最大單月跌幅。這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跌去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市值。

其中,僅僅明面數據顯示,外國人淨賣出了6萬億韓元,還有更龐大的做空力量隱藏在水底之下,沒有被披露出來。

如今的韓國,雖然因為97年的教訓,金融監管法則被完善明確,但各個財團龐大的海外債務,或許仍會是這個國家金融市場的致命缺口。

尤其在日本發動的貿易戰之下,資本已經不再看好韓國市場,韓國徹底失去了希望。

等待時機一到,這些華爾街餓狼又將從韓國金融系統的弊端,從中針對薄弱環節來尋找一絲衝擊韓國匯率制度的可能。

最近韓國記者去採訪了他們的出口業者,對於目前極為嚴峻的形式,老闆也不想多說什麼。

一句話,就是絕望

沒人知道這該死的經濟該怎麼辦,沒人知道韓國的希望在哪裡。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 | | | | | | | |

世界觀察局

廣告投放,商業約稿

請添加微信 / locyocool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日韓貿易戰背後,對韓國的金融戰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