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慶武漢鄭州長沙,誰是中部航空樞紐?

航空 經濟 白雲機場 交通 槓桿遊戲 2017-04-06

摘要:南京和杭州,在上海的陰影下,機場數據指標雖然在華東不突出,放在全國依然非常出色。廣州、深圳、香港共同強大也是一個道理

成都重慶武漢鄭州長沙,誰是中部航空樞紐?

本文為肖純先生原創來稿,允許“槓桿遊戲”(ID:ZhangYinyin0903)發表,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包括ID)和作者,謝謝!

肖先生對機場和機場經濟頗有研究,希望本文對各位杆友思考機場城市發展、臨空經濟建設,以及相應城市的各類投資,能有所啟發。

撰文| 肖純

去年英國航空公司的倫敦-成都航線停航,一度引起軒然大波,也揭開了機場補貼的亂象。

按照常理,成都作為中國最有活力的內陸城市,且國際航線眾多,市民消費慾望和能力都強。倫敦更是世界中心城市,怎麼會愁客源?停航哪條也不該停航這條。

我們發現,圍繞機場建設、(國際)航線開拓、臨空經濟的規劃和發展,各大城市,特別是我們熟悉的鄭州、武漢、長沙、成都、重慶等明星城市,展開了激烈混戰。

1、機場是能撬上天的槓桿

機場,真是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詞。

文藝青年讀過阿瑟·黑利的小說《航空港》,小清新讀過阿蘭·德波頓的隨筆集《機場裡的小旅行》,搞城市經濟學的聽說過約翰·卡薩達的專著《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

今年2月,xi考察北京新機場建設時,將新機場視為“首都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

總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機場,可以滿足人們的所有想象。在他們眼中,機場不僅是一座航站樓,更是一扇門、一條路、一座城市,甚至就是一個世界。

先擱置文藝青年和小清新們的那些情調,機場對人們生活的撬動,是實實在在的。也許影響不都是直接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在機場上班。機場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更多還是依靠帶動城市乃至區域經濟來實現的。

說白了,機場是一根槓桿。

不僅一個省、一個市對機場有期待,小到一個村也如此。各地積極支持機場建設,除了方便出行,更在意機場能拉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

如今,在有些機場周邊區域,已成為特色經濟、優勢產業尤其是新興產業的聚集區域。這種臨空經濟的魅力在於,它的集聚力、輻射力和帶動力都很強。當紅的高新技術產業、信息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可以依託機場來佈局。進而讓產業間有機結合、相互影響。帶來商業收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稅收來源、提升地區形象。

別看機場附近都是交通或工業工地,對房地產的撬動也不可小覷。比如上海大虹橋的概念,虹橋機場起碼佔了一半功勞(另一半得益於虹橋高鐵站)。

隨著現代商用客機引擎噪音越來越小,以及現代建築隔音技術的加強,機場噪音已然不能稱之為大問題。你們看看高鐵站附近的地塊都被吵得如火如荼,那機場附近為什麼不可以?何況飛機給人的感覺更高端。

成都重慶武漢鄭州長沙,誰是中部航空樞紐?

圖1.迪拜機場與阿聯酋航空 圖片來源|網絡

2、先有城市,還是先有機場

先有城市,還是先有機場?還真不是一個偽命題。

按照常理,當然是先有城市。不過翻開中國當代城市發展史,有太多城市都是被火車“拉來的”:鄭州、株洲、石家莊……既然火車可以,飛機為什麼不行?

在大洋彼岸,名不見經傳的孟菲斯正是依靠臨空經濟,實現了異軍突起。在此之後,迪拜機場與阿聯酋航空交相輝映,成就了崛起的奇蹟。成功的先例,刺激著很多人的神經。

國際航空城之父、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特意用了《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本書,來將設想的模型娓娓道來:速度經濟時代,機場已經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結點,也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它不斷地吸引著眾多的與航空業相關的行業聚集到其周圍。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企業,在機場以及交通走廊周圍集聚,一種新型的城市出現了:航空大都市。

約翰·卡薩達的模型指出:機場位於同心圓的圓心,隨著機場輻射範圍的擴大,同心圓輻射的範圍也隨之擴大。這不就是機場反作用於城市嗎?

國內很多城市躍躍欲試,鄭州於2016年成立了鄭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致力於航空大都市發展建設,特地把約翰﹒卡薩達請來擔任院長。

其實,因為機場帶來的“城市戰爭”,早已打響。

3、城市之爭的典型戰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城市機場的客流量排名與中國城市經濟排名有著驚人相似。尤其是前五名:北京首都、廣州白雲、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深圳寶安,恰好對應著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

近幾年,成都雙流異軍突起,貌似坐實了成都航空第四城的地位。在十幾年前《新週刊》第一次將“第四城”的帽子戴在成都頭上時,坊間一片爭議。但在民航排名中,數據說明一切,貌似這是成都距離“第四城”最近的指標之一。

更激烈的爭奪出現在中部。

曾幾何時,武漢不僅是中部大哥,在全國那也是排得上號的大城市。2009年底,武廣高鐵開通後,天河機場客流量被長沙反超,似乎也成了武漢在中部號召力大不如前的一個註腳。

直到2015年,由於國際航線的發力,讓武漢終於奪回了中部第一。壞消息是全國排名居然下滑了一位(南京祿口機場彎道超車)。

最戲劇化的情節出現在2016年,中部第一還沒坐熱,武漢又被長沙反超。更糟糕的消息是,由於鄭州前幾年近乎變態的增速(最高時增速接近30%),武漢一度連中部老二都保不住了。在最後的一個多月,湖北全省動員,將衝擊客流量視為Zhengzhi任務,才勉強守住了中部第二。

在貨運方面,武漢更是早早被鄭州超過。且由於鄭州機場貨運發力太狠,壓根沒有給武漢留下什麼反超的可能(至少近幾年如此)。

貨運不如鄭州,客運不如長沙,大武漢在機場這一項上吃盡苦頭。

去年,在鄭州新鄭機場二跑道使用半年後,武漢天河機場二跑道姍姍來遲,而長沙黃花機場二跑道也將在今年竣工。隨著武漢地鐵機場線和T3航站樓的使用,中部城市機場之爭,勢必又面臨一場“血戰”。

在去年的官方報道中,長沙是“中部客流量第一”,鄭州是“中部貨運量第一”,武漢是“中部國際客流量第一”,皆大歡喜。

4、槓桿雖好,小心泡沫

2014年底,中國有62座城市依託54座機場,規劃了63個臨空經濟區。在2015年世界機場城市(亞太)峰會上,時任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坦言:“一些地區臨空經濟發展充斥著浮躁、急功近利的商業衝動。”

機場雖好,小心貪杯。槓桿沒玩好,小心成泡沫。

首先,機場建設是一項極其浩大的工程。

有人用Google Earth停在9.50km(+/-0.04km)的高度,截圖對比城市和它們的機場。人看了後會發現從未感覺機場原來這麼龐大,有的大都市要用自己一半大的面積來維持一個航空港。

成都重慶武漢鄭州長沙,誰是中部航空樞紐?

成都重慶武漢鄭州長沙,誰是中部航空樞紐?

圖2.北京首都機場和北京市 圖片來源|網絡

將北京首都機場投影到市區,飛機降落要從王府井一路滑行到西單才能停下來。廣州東站到廣州塔,則是廣州白雲機場的長度。而整個九龍半島,也沒比香港新機場大多少。法蘭克福機場的投影相當於這座歐洲金融中心一大半的面積。

這麼大的工程,建設投資自然是天文數字。現在國內主要城市機場的改擴建工程動輒上百億。成都天府機場號稱預算600億,別以為是小Case,讀者有興趣去翻翻各大城市的財政收入與支出的賬本,就知道這真的不是小數目。

迪拜國際機場在短時內升至世界第三,它可是踩著洛杉磯、東京羽田、芝加哥奧黑爾、倫敦希斯羅、香港這些老牌樞紐上位的。迪拜豈會滿足“小三”位置?直接畫出新機場藍圖,名為“世界中心機場”,直指世界第一。

隨著近年迪拜經濟形勢走弱,新機場建設進度極其緩慢,說好的六條跑道只建成一條。連土豪大哥都沒錢了,國內城市能好嗎?

除了投資大,週期長也是問題。成都天府機場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在業界,機場工程延期是常態,中國也概莫能外。但很多其他的建設項目,中國往往是能提前完工的。

鑑於目前成都雙流機場達到飽和,新機場一時半會也建不好。重慶江北機場完全有可能利用這個“窗口期”後來居上。沒錯,重慶就是這麼想的。

其次,補貼也是各大城市不能承受之痛。

去年英國航空公司的倫敦-成都航線停航,一度引起軒然大波,也揭開了機場補貼的亂象。

按照常理,成都作為中國最有活力的內陸城市,且國際航線眾多,市民消費慾望和能力都強。倫敦更是世界中心城市,怎麼會愁客源?停航哪條也不該停航這條。

而此前,法國航空公司的巴黎-武漢航線,也一度傳出要停航的緋聞。這條同樣是武漢的招牌航線。

成都、武漢是各自大區的中心城市,曾經的區內小弟也緊隨其後。比如長沙,一下開通了紐約、洛杉磯、悉尼、莫斯科的航線,猶如開了外掛。

5、指望機場,不如苦練內功

未來民航發展趨勢,是點對點模式取代樞紐模式。波音公司是這麼說的,因為這幾年暢銷的波音787夢想客機就是為該模式打造的。

空客公司打錯了算盤,用空客380巨無霸豪賭樞紐模式的前途,結果看著人家787銷路好,趕緊推出空客350。

但問題在於,賣飛機的不是建機場的。其實機場發展的樞紐模式,從來都沒有被動搖過。載客量不大的787、350也是為樞紐航空公司的低密度航線而準備的,二線城市以為點到點是不可能的。

英航停飛成都就很能說明問題,倫敦大把高端商旅沒錯,但成都的產業並未提供與倫敦對接的客流。說白了,成都金融沒有倫敦高端。

不要告訴我,商旅不足、旅行團來湊。除非你希望一直飛東南亞。

還有一組例子也佐證了這一觀點。2014年,成都成為美國聯合航空在中國的第四個航點。2016年,美聯航準備直飛杭州時,傳言出現了猶豫。畢竟美聯航在中國已經有了北京、上海、香港、成都、西安五大航點。且杭州離上海如此近,美聯航在上海已經有了高頻率投放。

最後舊金山-杭州航線的商務艙上座率高於自家的舊金山-成都航線。商務艙才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說明了什麼?杭州經濟更活躍、有錢人更多唄。

既然靠旅行團和機場補貼都不可持續,高端商旅哪裡來?城市苦練內功,發展高端服務業才是正道。

再比如,武漢交通便捷,市民出行選擇多,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了機場的發展。但想成為航空城市,就不能怪高鐵衝擊。北上廣高鐵同樣發達,也沒見坐飛機的人少。

成都、重慶、昆明、西安機場興旺,也應保持清醒。在人口集中的中東部看來,西部遙遠、交通不便,很多人忍不了火車翻山越嶺,只能選擇飛機。

此外,西部旅遊資源豐富,對中轉確實有貢獻。但這種國內-省內的中轉,跟北上廣那種國內-國際中轉,不是一碼事。

分別位於西北、東北深處的烏魯木齊、哈爾濱機場客流量都很大,但其經濟跟沒有機場的蘇州能比嗎?

6、不必過度神話航空大都市

如果說做大做強高端服務業,是提高機場客流量的正道。那麼做大做強高端製造業,就是提高機場貨運量的法門。

人們總喜歡放大鄭州機場近幾年的機場奇蹟,怎麼不看看人家鄭州近幾年的工業產值。只有知道了鄭州在發展工業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會顛覆很多人對武漢是傳統工業重鎮的認識。

儘管鄭州已經對標孟菲斯,各種政策利好也配套到位。但不得不說,航空大都市不值得被過度神話。

無論是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倫敦、巴黎、法蘭克福、東京、大阪、香港、新加坡這樣的中心城市,還是北京、上海、首爾、迪拜、伊斯坦布爾這樣的新興門戶,確實都有與之匹配的大型航空樞紐。但它們一般很少提航空大都市的概念。

倒是孟菲斯、達拉斯、阿姆斯特丹經常成為航空大都市的典型。不能否認,它們在世界經濟版圖的權重,不如上一段列出的那些城市。

但這並不意味著,航空產業對城市不重要。只能說那些世界中心城市多樣性強,因而航空方面不是特別突出。反觀航空大都市的中國典型——鄭州,其傲人的貨運量居也僅居中國第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和杭州,在上海的陰影下,機場數據指標雖然在華東不突出,放在全國依然非常出色。廣州、深圳、香港共同強大也是一個道理。

這也契合了區域經濟發展路徑,傳統意義上的中心城市可能需要一個幾何定義,以圈定腹地範圍。而未來的城市發展未必要求“中心”,反而是越靠近世界級城市群,越有機會。無論機場、還是城市,都是如此。

“槓桿遊戲”已入駐以下平臺

微信、天天快報、財新網、知乎、一點資訊、百度百家、WiFi萬能鑰匙、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新浪財經頭條、搜狐新聞、界面、UC雲觀、脈脈、新浪微博、分答

分享,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