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鮮名菜 | 龜足,裹住嵐島風味

海鮮 平潭 美食 烹飪技巧 蒜茸 生抽 中國平潭 2019-07-06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海以其博大與富有孕育著一代代平潭兒女,而聰慧的島民以其勤勞與智慧汲取了豐富的海鮮食材,並創造了無數美食。在平潭的漁家風味裡,有一種造型奇異卻備受食客喜愛的海鮮美食,它就是有“來自地獄的海鮮”之稱的龜足。龜足又稱佛手、筆架等,在平潭海鮮市場上,它價格不菲卻十分搶手。近日,記者在白勝村村民林紹寧的帶領下,前往小嵩島直擊龜足的採挖現場,探訪這一美食的奇特之處。

平潭海鮮名菜 | 龜足,裹住嵐島風味

↑龜足

採收不易 工具技巧兩相輔

小嵩島位於白青鄉白勝村東南側的海域上,搭乘快艇不過五分鐘時間便可到達。當天,天氣晴好,風和日麗,我們一行四人乘船前往小嵩島,與我們同行的是林紹寧的妹妹林美芳。

龜足多生長在島礁岩縫中,採挖過程並非易事。但作為地地道道的漁村婦人,林美芳對於採挖龜足頗有經驗。只見她提著一個圓桶,帶上一根扁平的鐵杵,掐著潮水的時間便乘船出發。

正值下午兩點時分,潮水漸漸褪去,小嵩島上大大小小的礁石巨巖便裸露出來。此時,林美芳帶上工具迅速登島,在巖縫中尋找龜足的蹤跡。

“快看,這就是龜足了。”在林美芳的指引下,記者看到了固著在石縫間的龜足,正如其名,造型像極了龜的足。龜足的身體分為頭部和柄部,頭部呈爪狀,柄部呈倒三角形,外部包裹著一層黃褐色的粗糙表皮。其表皮由細小的鱗片排列而成,有些像蛇皮的紋路。

在平潭,每一種海鮮美食的取材都來之不易。據瞭解,龜足一般一簇一簇群生群長,擠附在石頭縫中,長年不移動,靠吃水中的微生物生長。只要有風吹草動,龜足就會緊縮起柄部。因此採挖時,徒手很難將龜足從岩石上摘取下來。 “我們平時出海採龜足都會帶上工具,用扁平的鐵杵伸到龜足底部,沿著石縫翹起來,龜足也就隨即被採挖出來。”林美芳介紹說,只要把握好技巧,採挖龜足也不算難,如果長勢好的話,挖上一個下午也會有個不錯的收成。

供不應求 量少價高討海灘

平潭潮水急湧,水質優良,獨特的海域環境滋養了獨特的海鮮美食。作為平潭海鮮的一種典型,平潭龜足以其獨特的鮮香,虜獲了不少人的芳心。在平潭市面上,龜足可是難得一遇的搶手貨,雖然個頭不大,但買的人卻不少。

“其實二三十年前,海邊的礁石上長著很多龜足,根本沒人採。直到最近幾年吃的人才多起來。有了市場之後,採的人多了,價格也上去了,現在近海幾乎看不到龜足的身影了。”林美芳說,“現在個頭小一點的龜足都已經賣到二三十元一斤了,而像牛山島出產的龜足可以賣到一百多元一斤。”

面對高昂的售價,漁民對於龜足彷彿逐漸形成“敬畏”之心,採摘過程也顯得格外小心。因為對於許多漁民來說,這種美味也凝結著他們的生活的希望。今年 42 歲的林美芳對於龜足有著特別的感情,因為曾經採挖龜足是白勝村漁民討海養家的一部分。“我十七八歲時就跟著父親一起討小海。作為討海而生的人,我們只能想辦法掙些小錢,因此吃龜足也不是常有的事。”她回憶說,那時一到龜足肥美季節來臨,他們就採挖了到街市上賣,賣了剩下的部分才能拿回家自己吃。

漁民的生活充滿艱辛與不易。林美芳回憶說,過去採挖龜足要自己划船搖櫓到近海島礁上,能否有個好收成全憑運氣。像這樣在風吹日晒下討生活,實在太過辛苦,好在有這陣陣鮮香美食慰藉身心。

食遊結合 體驗採挖深度遊

小小的龜足,藏匿著大海賦予的足夠的鮮香和營養。據瞭解,龜足含豐富的碘、鈣、蛋白質及維生素,有健胃、利溼、強腰、活血的功效,食用後能增強肌體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屬於高級營養品。

到平潭旅遊休閒、品嚐海鮮時,內行的遊客常愛點上一盤龜足。據瞭解,平潭人對龜足的烹調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突出食材本味口感,不大華麗卻十分誘人的水煮法。即白灼、燙、煮的烹飪手法,原汁原味的龜足不需要其他調料來提升它的鮮度。另一種就是將其用蒜末、薑末、生抽等煸炒,讓湯水充分浸透,便可得到香氣四溢的美味。

但不管選擇哪一種烹飪法,煮熟的龜足,並不像別的熟海貝一樣會自行張開,其殼板仍然緊閉。面對這種情景,外行的食用者就得費一番工夫了。“吃的時候,要把扁平的龜足直豎起來,找準頭狀部最寬處,像嗑瓜子一樣輕輕一嗑,殼板就張開了。順著殼板再一剝,趁勢把柄部的鱗片撕開,微紅色的肉就出來了。”林紹寧介紹說。

龜足作為島礁中的神祕之客,不僅刺激著人們的味蕾,也吸引著許多人前往探尋。在林紹寧看來,讓遊客們親身到島礁尋覓龜足已經逐漸成為來嵐深度旅遊的方式。未來,遊客不僅可以品嚐到鮮美的海味,還可以親自感受採挖過程,讓平潭龜足這一美味發揮出另一種價值。

  • 來源:平潭時報
  • 文字:陳小歡
  • 圖片:江信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