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四大灣區,為何只剩渤海灣和北部灣還不修建跨海工程

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都懂,說明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水既能給人類的運輸帶來方便,但是其又能阻斷人類之間的日常交流(特別是天氣惡劣的時候,船隻根本無法在水中航行)。我們還發現,大江大河兩岸,海峽兩岸的風俗習慣,甚至是氣候條件都不太一樣,這都是因為“水”的阻隔所造成的的。那麼現代社會,什麼可以消除江河,海洋對於文化,經濟,交通上的障礙呢?

我國有四大灣區,為何只剩渤海灣和北部灣還不修建跨海工程

答案就是利用現代的科技方法在水上建橋,或者在水底建隧道,甚至可以填平這段水域。當然這些都是要通過該水域的具體情況來實施的。在我國水域面積眾多,北有黃河,淮河,海河,南有長江,珠江以及其他眾多的小流域。現在我國在這些河流上面都建造了許許多多的橋樑來改善交通,增進河流兩岸的經濟,文化上的交流。那麼除了河流外,我國還有面積巨大的海洋。

我國有四大灣區,為何只剩渤海灣和北部灣還不修建跨海工程

我們從北到南,目前分佈著四個主要的“灣區”(也就是經濟帶),這四個分佈是環渤海灣區,杭州灣區,港珠澳灣區以及最南端的環北部灣區。灣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被海灣和海峽所隔開的區域。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完善的交通體系可以使得灣區周圍的地區產生1+1>2的效果。目前我國已經在杭州灣和港珠澳灣區修建了溝通灣區周圍的跨海大橋。有人不禁要問,剩下的兩個灣區什麼時候可以修建跨海工程,來促進當地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們一起來對剩下兩個灣區修建跨海工程的簡要分析。

環渤海灣區

渤海灣地圖上看就好像一個大寫的“C”字,周圍分佈著北京,天津,大連,煙臺等重要城市。而現在要是從“C”字下端的煙臺走公路到“C”字上端的大連需要走大約1400公里,而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100公里左右(其實目前兩地之間交通運輸基本靠渡輪來完成,不管是汽車也好,火車也都是通過輪渡來進行的)。那麼在兩端修建跨海工程有哪些優缺點呢?優點其實很明顯,那就是可以縮短遼東半島到華中地區的運輸時間,對於經濟文化上都是好事。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困難點。

我國有四大灣區,為何只剩渤海灣和北部灣還不修建跨海工程

第一,有人說,在跨度100公里的海洋上修建跨海工程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其實不然。我們通過衛星遙感地圖可以發現,在“C”字的中間分佈著一連串的島嶼,我們可以把這些島嶼當中跨海工程的跳板,分段建設,這樣難度就會大大的降低了。第二,環渤海地區自古以來都是地震的高發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把整個唐山地區夷為平地,所以到時候對於如何避震,抗震將會成為這個跨海工程的重中之重。

我國有四大灣區,為何只剩渤海灣和北部灣還不修建跨海工程

環北部灣區

其實北部灣區和渤海灣區的情況類似,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其西面是鄰國越南的土地,由於複雜的國際關係,近期是不可能修建從海南島西南端到越南的跨海工程。但是我們可以修建從湛江半島到海南島的跨海工程。

我國有四大灣區,為何只剩渤海灣和北部灣還不修建跨海工程

因為兩地的最短距離不過區區的20公里。而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現在的發展速度很快,瓊州海峽兩岸的人員物資來往也很頻繁,在網上看到進出瓊州海峽的渡輪通道經常“擁堵”(大陸和海南來往基本上也都靠渡輪)。修建的優點和成本就不說了,我們來說一下困難之處。第一,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是颱風的盛行季,風大浪高,海況十分的不好。第二,瓊州海峽的中部是一個“V”字形,海底地形複雜,平均海深在44米左右,不管是修橋還是挖隧道難度都不小(最近還有人提出在瓊州海峽上填出一陸地通道,這樣就可以忽略氣候和地質的影響了,但是這對於航運和生態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需要後期專業人士進行評估)。

我國有四大灣區,為何只剩渤海灣和北部灣還不修建跨海工程

這兩個灣區的跨海工程難度都不小,目前都還在規劃當中,相信以我國的綜合實力,在未來有條件的時候完全有能力修成這兩大工程,到時候從北到南的四大灣區都有自己內部的交通系統,在加上全國性的交通網絡,使得這四個地區聯繫更加緊密。夢想的實現是拼出來的,未來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