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殲-10的存在還只是一個傳說。在很長時間裡,殲轟-7和殲-8都是我國最先進的國產戰機。從某種程度上講,使用渦扇發動機、電子設備更加齊全的殲轟-7還要更先進一些。那些年,還有一部叫做《沖天飛豹》的主旋律軍事電影,也以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作為主角。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圖注:胡軍擔任《沖天飛豹》的男主角】

今天,我們知道,“飛豹”工程其實是一波三折的,從最初的立項、凍結、重啟到試飛、列裝。這個複雜的研發過程,與我國在那二十多年間多變的國防態勢密切相關,也與落後的航空技術有關。最終,還是海軍航空兵出面,挽救了這種命運多舛的戰機。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那麼,中國海軍為什麼會看上“飛豹”呢?

這其實是因為,“飛豹”具備良好的高速飛行能力,有充足的機體空間安裝完善的電子設備,可以發展出較好的精確打擊能力。這些能力結合起來,就是當時中國海軍亟需的強大反艦作戰能力。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在上世紀,中國海軍長期缺乏強有力的主力戰艦,海上國防壓力非常大。我軍長期以“飛(機)潛(艇)快(艇)”作戰體系作為主要的海防手段。在這個體系中,海軍航空兵的作用非常重大。這也就是我國海軍在長期沒有艦載航空兵的情況下,卻仍保有一支強大的岸基航空兵的原因。

在90年代之前,中國海軍航空兵手裡最有力的反艦裝備,就是魚-2型航空魚雷。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圖注:魚-2型魚雷】

這種魚雷的前身就是蘇聯研製的RAT-52型魚雷。它與人們習慣的那種魚雷有很大差異,它不是靠著螺旋槳推進,而是用一種匪夷所思的推進方式——火箭。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圖注:伊爾-28/轟-5型轟炸機搭載火箭魚雷的方式】

魚-2就是一種用火箭推進的魚雷。這種魚雷總重量627千克,裝有一個半穿甲型的200千克戰鬥部,可以裝備海軍的轟-5型轟炸機或強-5乙型魚雷攻擊機,前者可搭載兩枚,後者可以搭載一枚。這種武器有很奇怪的彈道,它會首先在空中飛行5千米,然後入水潛航600-1000米,入水後的航行速度高達70-80節。在這種魚雷出現的五十年代,艦載防空導彈還沒有成熟,戰機可以在敵艦防空炮火之外投放魚雷,然後,這種魚雷經過40秒左右的空中飛行與20秒左右的水下潛航,就能擊中敵艦水線下的艦體。按照蘇聯海軍的估算,8枚這種武器就能讓一艘美軍的大型航母失去戰鬥力。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圖注:RAT-52型魚雷的攻擊彈道】

當然,即便只是面對防空火炮,要想癱瘓一艘大型航母,也需要至少30架轟-5或者60架強-5乙才可以完成突防,才能將20枚左右的魚-2打出去,然後運氣好的話,說定會命中8枚魚-2型魚雷。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圖注:強-5乙型魚雷攻擊機投放魚-2想象圖,這張圖對強-5乙的載荷比較樂觀】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艦載防空導彈系統的發展一日千里,宙斯盾系統開始大量準備美軍,蘇軍也裝備了類似的區域防空導彈系統。在這樣的防禦體系面前,魚-2型魚雷的突防概率,事實上已經接近於零了。

因為魚-2的失效,海軍在1979年停止了強-5乙的研發工作。但是,轟-5無法搭載反艦導彈,轟-6過於珍貴(空軍為數不多的能夠搭載氫彈的遠程飛機),且搭載反艦導彈的能力比較一般(翼下掛載兩枚),也不適合承擔高危險的反艦作戰任務。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圖注:轟-6與C601的結合】

可以說,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海軍極為窘迫,尤其是冷戰結束後,中美關係緊張,海上國防態勢進一步惡化,迫使海軍必須儘快獲得一種堪用的反艦戰機。這也就是,海軍向西飛的“飛豹”工程伸出援手的根本原因。

“飛豹”不是一種完美的戰機。事實上,這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完美的戰機”這種東西。但是,它是我軍在那段艱難歲月中能獲得的最好的選擇。而且,這種飛機出色的打擊能力,為我軍空地、空艦作戰能力的構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中俄軍事聯合演習中,這種戰機的精確打擊能力,給俄軍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新一代的戰機不斷髮展,這些戰機也即將迎來自己的替代者。

“飛豹”戰機不完美,但中國海軍為何會選擇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