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古詩 蘇軾 宋朝 柳永 三養齋 2017-04-10

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豪放派


形成於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等。


特點


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於狂怪叫囂。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例解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

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雲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並收筆下。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婉約派


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一詞,早見於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是為纏束,引申為精煉、隱約、微妙。婉約,即婉轉含蓄。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特點


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代表人物


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等。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例解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這首詞以冷落秋景為襯托,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後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劉熙載〈〈藝概〉〉)但全詞情調過於纏綿,低沉傷感。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對比


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豪放派和婉約派——古詩詞常識例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