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之一——母親節該怎麼過?先聽孔子如何說

國學 孔子 論語 周禮 讀思之所 2017-05-17

導讀:

讀《論語》得一點點地讀,如過日子。每次想到點什麼,就去翻翻《論語》,必有所得。

讀論語之一——母親節該怎麼過?先聽孔子如何說

圖片來自網絡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就是今天。一個西方舶來的節日,隨著商業營銷和推廣的需要而日益盛行。好像大家在這一天不做點什麼,就天理不容,忤逆不孝。對於手機成了新器官的年輕人來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成了過母親節的主陣地。結果就是:什麼地方的子女最孝順?朋友圈!

讀論語之一——母親節該怎麼過?先聽孔子如何說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要說對“孝”的看重,還得從咱老祖宗說起。百善孝為先,把孝道列為百善之首,可見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舉孝廉”是培養和選拔官吏的重要途徑。漢代,每二十萬戶中一年才推舉一個孝廉,由朝廷任命官職。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必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所以才稱為“孝廉”。沒有“孝廉”品德,不能為官。

再往前看,孔子也在《論語》中更是多次說到“孝”。以家庭作為社會的單元看,對外則是盡忠,對內則是盡孝。今天就賞析幾則《論語》中的原文,聽聽孔老夫子對母親節是怎麼說的。原文及解釋都來自楊伯峻的《論語譯註》。

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能不時時記在心裡,一方面因其高壽而喜歡,另一方面又因其高壽而有所恐懼。

對孔子這句話的解釋和闡發在不同的注本中都很少,可能大家都覺得這句話太容易,太淺顯了。我一直覺得《論語》是一本非常接地氣兒的書,這句話就是例子之一。子在川上,時間飛逝,父母漸老,陡增年齒。愛會讓人糾結,孝也是一種愛,也讓人糾結。之所以糾結,是因為想得多。

為政

子游問孝,子曰:“今日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爹孃便行了。至於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地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孃和飼養狗馬怎樣去分別呢?”

孔子的反問令人深思。中國人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鍵是我們的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也就是說只孝不敬就不叫做孝。盡孝不是一種無奈的義務,養而不敬何謂孝?孝道第一個要敬,這是屬於內心的;第二個則是外形的色難,態度的。對待父母,我們不能只是滿足於回家看看,要做到敬愛有加,要從內心真正地關心、關愛他們。孝順,不僅要關注父母的物質需求,更要關心父母的精神需求。現在絕大部分時候,後者更重要。

為政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知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向孔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

不久,樊遲替孔子趕車,孔子便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答覆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道:“這是什麼意思?”孔子道:“父母活著,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了,依規定的理解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孔子認為孝首先就是要不違背最基礎的禮節。禮者,理也。“禮”是孔子理論的核心支柱之一,孔子的觀點,也常常被歪解為“禮教”。孔子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孝之綱領,行孝之原則,孝道之標準。孔子本人以傳續周禮為畢生使命,在周禮中,忠孝之道的思想居於主要地位。在孔子看來,孝道是道德倫常的根本。孔子主張孝道應該從家庭做起。他要求年輕人“入則孝”,所謂“入”就是指家庭的內部,“孝”就是指子女對父母的態度和行為。

讀論語之一——母親節該怎麼過?先聽孔子如何說

圖片來自網絡

母親很偉大,母愛很偉大,祝天下母親永遠年輕天天快樂!(此處省略廢話三萬字!)俗話說“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母親節一年一次,可孝敬父母是一輩子的事。節日只是象徵性的,為人子女,更應該關注對父母的精神慰藉。一句話,平時感恩孝親做得好,每天都是母親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