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國學 易經 占卜 剛毅 敦厚國學堂 敦厚國學堂 2017-08-29

“曲成萬物而不遺”,出自《易經》繫辭傳上第四章。“曲”千方百計、貼近現實,“成”成就、愛護。像畫山水畫一樣,我們把現實中山和水,畫到畫板上,彎彎曲曲的,畫的一模一樣,曲成萬物而不遺。我們要千方百計、認識、成就、愛護萬事萬物,做到一個不遺漏,統統照顧到,按道行事,無一例外。

換句話說,《易經》的64個卦,384個爻,說盡了宇宙、人生的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統統包括進來,無一例外。是這樣嗎?能做到嗎?當然能。就是這麼的神!64卦對應的正好是宇宙中的64個密碼,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前的論文中介紹過。不知道的朋友,找找前面的幾講,做過深入的介紹。今天我們不談這個,今天我們主要論述卦與爻有些什麼特點,他是怎麼做到“曲成萬物而不遺”的。

一、64卦之間有怎樣錯綜複雜的關係?

我們以鹹卦為例,做個分析:一個問題要從多少個方面來說才能說的清楚呢?我們從卦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才能說的清楚。

1、本卦:代表佔者過去和當下的狀態。

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鹹卦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本卦與變卦就是一分為二的兩儀,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個組成部分……要想完整、準確地預測,當然兩個卦都要看,本卦應該是描述佔測前的狀態;變卦是描述佔測時或佔測後不久的狀態,事情最終發展的結果,應該是本卦的旁通卦。

  2、 變卦:代表這個問題的最後結果。

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鹹之大過卦

3錯卦:是指陰陽相對的卦。代表問題的危機與轉機。

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鹹之損卦

4、綜卦:是上下爻均相反的卦,是本卦旋轉180度後所地之卦。代表另一個方面,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

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鹹之蠱卦

 5、互卦,是上卦為三四五爻組成,下卦為二三四爻組成的卦。代表問題的癥結所在。

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鹹之姤卦

一個問題要涉及到五個卦,說明如何一個問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錯綜複雜的,所以在占卜中,求得的卦象並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們都有與它們有聯繫的變卦。通過變卦來研究占卜結果,才是《易經》的奧祕所在。

這就告訴我們,看一個問題,要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進行,而不是單一的、片面的。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一個系統分析問題的好方法,就叫“曲成萬物而不遺”。所有的因素一個不漏,統統納入。

  分析一個問題,至少要從這7個方面來思考:

  1、分析事物過去的情況,也就是看歷史。

  2、分析事物當下的狀況,看現實

  3、分析事物未來的可能性,也就是看未來。

  4、分析事物的反面情況,也就是看問題的反面。

  5、分析事物的轉機在哪裡?看變化。

  6、分析事物的內部環境。看自身。

7、分析爻的變化情況。看細節。

二、卦有上下之分

  1、上卦(外卦)、下卦(內卦)

  六十四卦既由八卦重疊而成,故每卦中均含兩個八卦。凡居上者稱為上卦(又稱外卦),凡居下者稱為下卦(又稱內卦)。

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鹹卦

上下卦可以象徵事物發展的兩個階段,下卦為小成階段,上卦為大成階段;又可象徵事物所處地位的高低,或所居地域的內外、遠近等。

2、本卦、之卦(變卦)

當一卦之某些爻陰陽屬性發生變化而形成新卦時,則原圭卜稱之謂本卦,新卦稱之謂卦(變卦)。如占卜得到否卦的第五爻為老陽,陽至老極勢將變化為陰爻。五陽變為陰爻後,否卦隨之轉變為晉卦。這裡,否卦就是本卦,晉卦就是之卦,稱之為“否之晉”。過去,占卜問卦,在某種情況下,既要研讀本卦的斷語,又要參閱之卦的斷語。這是因本及之,由之返本的緣故。

3、大、小、往、來

《易》學中的大和小是同陽和陰相對應的,陽剛為大,陰柔為小。

“往”指遠去,“來”指歸來。泰卦卦辭中的“小往大來”,指地坤由下向上,由內向外而往,成為上卦,而天乾由上向下,由外向內而來,成為下卦,謂通泰之時陽者盛(大)而來,陰者衰(小)而往。否卦卦辭中的“大往小來”,即乾居外,似陽往,坤居內,似陰來,謂否閉之時陽氣往而陰氣來。

4、卦時(不同的時間段,就顯示不同的卦象)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各自象徵某一事物、現象在特定背景中的產生、變化、發展的規律。伴隨著卦義,而存在的這種特定背景,《易》例稱之為時。

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時,即塑造出六十四種特定背景,從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及人類社會中某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理。如泰卦象徵通泰之時的事理;訟卦象徵爭辯之時的事理;未濟卦象徵事未成之時的事理等。每卦六爻的變化情狀,均規限在特定的時中反映事物發展到某一階段的規律。因此,閱讀六十四卦,不能不把握卦時這一概念。

三、爻的相關概念

1、爻位的基本特點

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處六級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徵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處的或上或下、或貴或賤的地位、條件、身份等。六爻分處的六級等次,謂爻位。

六爻爻位由下而上依次命名為初、二、三、四、五、上。這種自下而上的排列,表明事物從低級向高級的漸次進展的生長變六級爻位的基本特點:初位象徵事物發展萌芽,主於潛藏勿用;二位象徵事物薪露頭角,主於適當進取;三位象徵事物功業小成,主於慎普懼審時;四位代表事物進入更高層次;五位象徵事物圓滿成功,主於處盛戒盈;上位象徵事物發展終盡,主於窮極必反。當然,這只是概其大要,在各卦各爻的具體環境中,由於種種原因,諸爻又有錯綜複雜的變化。舊時亦謂“初”為士民,“二”為卿大夫,“三”為諸侯,“四”為王公、近臣,“五”為天子,“上”為太上皇。

2、正、中、中正

  正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個爻,六個爻的位次有奇偶之分:一(初)、三、五為奇,屬陽位;二、四、六(上)為偶,屬陰位。凡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稱之為正(亦稱得正、得位、當位);凡陽爻居陰位,陰位居陽位,稱之為失正(亦稱失位、不當位)。

得正之爻,象徵事物的發展遵循正道,符合規律;失正之爻,象徵背逆正道,違反規律。但此非絕對。在一定條件下得正之爻可能向失正轉化,失正之爻也可能向得正轉4匕。

中六個爻所居位次,二爻居下卦之中位,五爻居上卦之中位,故二、五爻稱之為“中”,象徵事物守持中道,行為不偏。凡陽爻居中位,象徵剛中之德;凡陰爻居中位,象徵柔中之德。中與正相比較,中德又優於正。這是因為二爻和五爻處於卦體的佳位,尤其是五爻處於卦體的最佳位置(尊位),所以中比正更為可貴。舊時占卦得到二、五兩爻者,被稱為得中,內容吉祥的斷語特別多。中正凡是陰爻居二位,陽爻處五位,則是既中又正,稱之為中正。中正在《易》爻中尤其是美善的象徵。

3、九、六、初、上、爻題

六十四卦的每卦由六個爻組成,而爻又分陽爻、陰爻。陽爻代表奇數,九是個位奇數中最大的數,因而陽爻以數字代表就稱之為九;陰交代表偶數,而六是十以內各個數的平均數,因而陰爻以數字代表就稱之為六。習慣上,人們把六個爻中最下的一爻稱為初,把六爻中最上的一爻稱為上。把爻的性質(陰或陽)和位序合在一起,即成爻題。如乾卦的爻題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屯卦的爻題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

4、應、比、承、乘

應、比、承、乘反映卦象內部相關兩爻之間的關係。

  應是下卦與上卦中相對應之兩爻之間的呼應關係。即下卦的初、二、三分別與上卦的四、五、上相呼應。但須一陰一陽方為相應,否則為不相應。如屯卦中初九與六四相應、六二與九五相應。六三與上六就不相應。兩爻相應,表明兩爻之間的和諧、統一。

比相鄰兩爻之間的比鄰關係。即初與二、二與三、三與四、四與五、五與上各個相比。相比兩爻也須陰陽交錯,方顯親密協調。否則,身近心遠,剛者相敵,柔者誌異。

《周易折中•義例》強調指出,《易》中比應之義,惟四與五比、二與五應最為重要。這是因為五系尊位,所以四近而承之,二遠而應之。近而承之,貴在恭順小心,故剛不如柔;遠而應者,貴在剛毅有為,故柔不如剛。

承在相鄰兩爻中,下方之爻對上方之爻稱之為承。《易》例側重強調以陰承陽為順,即卑微、柔弱者順承尊高、剛強者,求獲援助。如《易經》中以六四陰爻承九五陽爻計16處,斷語皆吉,而以九四承六五亦16處,斷語則凶多吉少。一般說來以陰陽當位相承為吉,不當位的相承多凶。

乘在相鄰的兩爻中,上方之爻對下方之爻稱之為乘。《易》例以陰爻乘陽爻為乘剛,象徵弱者乘凌強者,“小人”乘凌“君子”,爻義多不吉善。而陽爻居陰爻之上則不言乘,認為是理之所常。

5、爻位的天、人、地

每卦六個爻中最上面的兩爻為天的因素,這兩個爻如果有變化,一般來說是天意,不是人力能改變的,是天在做決定。中間兩爻如果發生變化,是人為因素,是通過一定的努力能改變的。最下面的兩個爻是所處環境的因素,這兩個爻如果有變動,說明問題出在環境上,是環境在影響你,比天意好一些,也不好改變。

6、陽遇陰則通,遇陽則阻

《易》中凡陽爻之行,遇陰爻則通,遇陽爻則阻。故大畜初、二兩陽皆不進,因前臨陽爻受阻,而九三利往,即前行遇陰路通。同理,凡陰爻之行,遇陽爻則通,遇陰爻則阻。驗之諸卦,頗能切合。故有這是全易之精髄之說。

4、爻位的一般特徵

初難知、上易知、二多譽、四多懼、三多凶、五多功各卦,初爻的意義較難理解,上爻的意義容易理解。這是因為前者是事物發展的開始,後者則是事物發展的結束。初爻的爻辭擬議事物產生的初端,到了上爻則是事物發展完結而卦義最終形成之時。二爻和四爻同具陰柔的功能,但各居上下卦不同之位,兩者象徵的利害得失也各不相同:二爻處下卦之中,多獲美譽;四爻居上卦之下,靠近君位。

(五)而多含傾懼。這是因為,陰柔的道理,不利於有遠大作為,其要旨在於慎求“無咎”,其功用在於柔和守中。三爻和五爻同具陽剛的功能而居上下卦不同之位,三爻處下卦之極,多有凶危;五爻處上卦之尊居中,多見功。這是上下貴賤的等級所致。

5、結繩記事,是爻的由來結繩記事,其結繩方法,據古書記載為:"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結系出不同的繩結。民族學資料表明,近現代有些少數民族仍在採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滿屋子掛的都是繩結(繩疙瘩),一個繩結就是一個爻,記錄著一件事,有大的,有小的,各式各樣的,記錄著不同的問題,當這個問題被解決了,懸在條繩子上的疙瘩就被解開,問題還沒有解決,繩子上的疙瘩就不解開,叫懸而未決。繫著5-6各繩結,就是5-6個爻竄在一起,成為一組問題,就變成了一卦。

易經中的每一個爻都在不停地變動之中,,這樣就會產生很大的連帶效應,爻在變,卦也在變,他是活的智慧,一爻一世界,一卦一乾坤。

爻---父的智慧。父親的父字,是由爻字演變過來的,就是上邊的繩結解開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易經64卦,曲成萬物而不遺

爻與父

1、一代人解決一代人的問題。

2、自己的問題,自己來解決,不要留給後人。

3、後人的問題,後人解決,我們不要想著要解決後人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