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

其實這並非此話本意。“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祕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

《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一、以天之道自強

《易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亁象徵天,因而古人稱天為乾天。乾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具有創新精神,祥和、亨通、堅貞的品質。天的這些品質是在運動中形成的。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

梁啟超在解釋這句話時說:“亁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猶舟之航行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後揚帆,登岸無日矣!”

就是說,乾卦認為君子自我勉勵,當如宇宙運行不止那樣,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人生在世,如同船在海里航行那樣,有時順風,有時逆風,時間不同,情況也有所不同。如果必須等到順風才揚帆啟航,那麼到達彼岸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所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老子言:“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這裡的“得”,本義是伸手抓住,這裡引申為接近、幫助。與天道契合,天道就會接近你,幫助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總結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

其實這並非此話本意。“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祕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

《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一、以天之道自強

《易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亁象徵天,因而古人稱天為乾天。乾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具有創新精神,祥和、亨通、堅貞的品質。天的這些品質是在運動中形成的。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

梁啟超在解釋這句話時說:“亁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猶舟之航行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後揚帆,登岸無日矣!”

就是說,乾卦認為君子自我勉勵,當如宇宙運行不止那樣,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人生在世,如同船在海里航行那樣,有時順風,有時逆風,時間不同,情況也有所不同。如果必須等到順風才揚帆啟航,那麼到達彼岸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所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老子言:“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這裡的“得”,本義是伸手抓住,這裡引申為接近、幫助。與天道契合,天道就會接近你,幫助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總結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後天也罷,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境。但有一點定需入心,即“錶針常走、山河常轉”。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自強的精神,只有自強的力量才能拯救自己。不論境況如何艱苦,地位如何低下,生存如何困難,也不能放棄,不可喪失生活信念,恰恰需要自強、努力和不辭勞苦的奮鬥。

那麼如何自強不息呢?

孔子在《文言傳》中結合乾卦六爻進行了闡述:讓自己成為一個“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順天時”的“大人”。所固有的天賦潛能得到發揮,內在的大智大愛品質完全成熟的人,這就是君子自強不息的奮鬥目標。

如果用心積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麼,好運氣往往會不期而至。

自強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運!

二、以地之道厚德

與乾卦相對應的是,《易經》的“坤”卦卦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

其實這並非此話本意。“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祕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

《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一、以天之道自強

《易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亁象徵天,因而古人稱天為乾天。乾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具有創新精神,祥和、亨通、堅貞的品質。天的這些品質是在運動中形成的。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

梁啟超在解釋這句話時說:“亁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猶舟之航行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後揚帆,登岸無日矣!”

就是說,乾卦認為君子自我勉勵,當如宇宙運行不止那樣,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人生在世,如同船在海里航行那樣,有時順風,有時逆風,時間不同,情況也有所不同。如果必須等到順風才揚帆啟航,那麼到達彼岸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所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老子言:“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這裡的“得”,本義是伸手抓住,這裡引申為接近、幫助。與天道契合,天道就會接近你,幫助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總結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後天也罷,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境。但有一點定需入心,即“錶針常走、山河常轉”。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自強的精神,只有自強的力量才能拯救自己。不論境況如何艱苦,地位如何低下,生存如何困難,也不能放棄,不可喪失生活信念,恰恰需要自強、努力和不辭勞苦的奮鬥。

那麼如何自強不息呢?

孔子在《文言傳》中結合乾卦六爻進行了闡述:讓自己成為一個“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順天時”的“大人”。所固有的天賦潛能得到發揮,內在的大智大愛品質完全成熟的人,這就是君子自強不息的奮鬥目標。

如果用心積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麼,好運氣往往會不期而至。

自強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運!

二、以地之道厚德

與乾卦相對應的是,《易經》的“坤”卦卦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道德經


大地以廣厚之德,載含萬物,容載萬物。君子應該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只要擁有了道德,富貴便會不請自來。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所說的求,是先追求道德仁義,但在追求道德仁義的同時,富貴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中庸》裡面說:“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在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凝結而成的《了凡四訓》裡,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世人表明: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通過“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改造命運。

袁了凡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由於對於過去他考試第幾名,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都算得很準,袁了凡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他從此唉聲嘆氣,心如死灰,心想“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沒有用。”。

某日,雲谷禪師遇袁了凡,問他為何整日閒逛,無所事事。他說:“我對自己的命早已明瞭,此後婚仕俱已達到命數的極限,所以不須再做什麼了。”

雲谷禪師說,不對,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並教他作功過格的方法。他忖度反正也無聊,姑且一試。

拜別禪師,袁了凡回到家裡,跪在佛前懺悔,並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從此以後,他每天都活得小心謹慎,“即便在無人之處,也常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安然接受。”

一年後,袁了凡到禮部參加科考。

"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

其實這並非此話本意。“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祕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

《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一、以天之道自強

《易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亁象徵天,因而古人稱天為乾天。乾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具有創新精神,祥和、亨通、堅貞的品質。天的這些品質是在運動中形成的。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

梁啟超在解釋這句話時說:“亁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猶舟之航行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後揚帆,登岸無日矣!”

就是說,乾卦認為君子自我勉勵,當如宇宙運行不止那樣,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人生在世,如同船在海里航行那樣,有時順風,有時逆風,時間不同,情況也有所不同。如果必須等到順風才揚帆啟航,那麼到達彼岸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所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老子言:“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這裡的“得”,本義是伸手抓住,這裡引申為接近、幫助。與天道契合,天道就會接近你,幫助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總結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後天也罷,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境。但有一點定需入心,即“錶針常走、山河常轉”。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自強的精神,只有自強的力量才能拯救自己。不論境況如何艱苦,地位如何低下,生存如何困難,也不能放棄,不可喪失生活信念,恰恰需要自強、努力和不辭勞苦的奮鬥。

那麼如何自強不息呢?

孔子在《文言傳》中結合乾卦六爻進行了闡述:讓自己成為一個“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順天時”的“大人”。所固有的天賦潛能得到發揮,內在的大智大愛品質完全成熟的人,這就是君子自強不息的奮鬥目標。

如果用心積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麼,好運氣往往會不期而至。

自強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運!

二、以地之道厚德

與乾卦相對應的是,《易經》的“坤”卦卦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道德經


大地以廣厚之德,載含萬物,容載萬物。君子應該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只要擁有了道德,富貴便會不請自來。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所說的求,是先追求道德仁義,但在追求道德仁義的同時,富貴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中庸》裡面說:“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在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凝結而成的《了凡四訓》裡,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世人表明: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通過“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改造命運。

袁了凡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由於對於過去他考試第幾名,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都算得很準,袁了凡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他從此唉聲嘆氣,心如死灰,心想“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沒有用。”。

某日,雲谷禪師遇袁了凡,問他為何整日閒逛,無所事事。他說:“我對自己的命早已明瞭,此後婚仕俱已達到命數的極限,所以不須再做什麼了。”

雲谷禪師說,不對,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並教他作功過格的方法。他忖度反正也無聊,姑且一試。

拜別禪師,袁了凡回到家裡,跪在佛前懺悔,並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從此以後,他每天都活得小心謹慎,“即便在無人之處,也常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安然接受。”

一年後,袁了凡到禮部參加科考。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袁了凡


依據孔先生算的命,袁了凡應考第三名,結果沒想到,竟然考了第一名。接下來,孔先生算的命又失靈了,孔先生沒算袁了凡會考中舉人,哪知秋天鄉試,他竟然中了舉人。

此後袁了凡越發努力做功過格的工夫,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縣縣令。袁了凡上書朝廷,懇請減免賦稅以充養民力。朝廷同意其請求,並取締了各種額外攤派。全縣百姓為此雀躍歡呼,奔走相告。此舉,在明代歷史上被稱為“減糧善政”。

當時寶坻常鬧水災,袁了凡便興修水利。將三汊河疏通,築堤壩抵擋水患侵襲。他還親自帶領百姓沿海岸堤壩種植柳樹,將連綿不斷的海堤變成了一道綠色屏障。

寶坻百姓,逢人就誇袁了凡。1588年,是袁了凡53歲之年。孔先生曾算命,他會死於此年八月初十。八月初十終於來了,又終於走了。“我無病無痛,竟然一點事都沒有。”

袁了凡的經歷告訴我們一點:“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註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造和改變的。造命的是天,而立命的是我。只要努力多做善事,廣積陰德,就能求福造人。

人若能為“厚”,即厚德載物,待人厚道,此人必有後福;而一個人若為“薄”,即對人刻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必將遭致災禍,即使眼前有福報,福也會折損消亡。

"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

其實這並非此話本意。“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祕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

《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一、以天之道自強

《易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亁象徵天,因而古人稱天為乾天。乾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具有創新精神,祥和、亨通、堅貞的品質。天的這些品質是在運動中形成的。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

梁啟超在解釋這句話時說:“亁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猶舟之航行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後揚帆,登岸無日矣!”

就是說,乾卦認為君子自我勉勵,當如宇宙運行不止那樣,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人生在世,如同船在海里航行那樣,有時順風,有時逆風,時間不同,情況也有所不同。如果必須等到順風才揚帆啟航,那麼到達彼岸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所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老子言:“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這裡的“得”,本義是伸手抓住,這裡引申為接近、幫助。與天道契合,天道就會接近你,幫助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總結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後天也罷,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境。但有一點定需入心,即“錶針常走、山河常轉”。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自強的精神,只有自強的力量才能拯救自己。不論境況如何艱苦,地位如何低下,生存如何困難,也不能放棄,不可喪失生活信念,恰恰需要自強、努力和不辭勞苦的奮鬥。

那麼如何自強不息呢?

孔子在《文言傳》中結合乾卦六爻進行了闡述:讓自己成為一個“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順天時”的“大人”。所固有的天賦潛能得到發揮,內在的大智大愛品質完全成熟的人,這就是君子自強不息的奮鬥目標。

如果用心積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麼,好運氣往往會不期而至。

自強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運!

二、以地之道厚德

與乾卦相對應的是,《易經》的“坤”卦卦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道德經


大地以廣厚之德,載含萬物,容載萬物。君子應該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只要擁有了道德,富貴便會不請自來。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所說的求,是先追求道德仁義,但在追求道德仁義的同時,富貴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中庸》裡面說:“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在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凝結而成的《了凡四訓》裡,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世人表明: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通過“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改造命運。

袁了凡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由於對於過去他考試第幾名,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都算得很準,袁了凡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他從此唉聲嘆氣,心如死灰,心想“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沒有用。”。

某日,雲谷禪師遇袁了凡,問他為何整日閒逛,無所事事。他說:“我對自己的命早已明瞭,此後婚仕俱已達到命數的極限,所以不須再做什麼了。”

雲谷禪師說,不對,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並教他作功過格的方法。他忖度反正也無聊,姑且一試。

拜別禪師,袁了凡回到家裡,跪在佛前懺悔,並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從此以後,他每天都活得小心謹慎,“即便在無人之處,也常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安然接受。”

一年後,袁了凡到禮部參加科考。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袁了凡


依據孔先生算的命,袁了凡應考第三名,結果沒想到,竟然考了第一名。接下來,孔先生算的命又失靈了,孔先生沒算袁了凡會考中舉人,哪知秋天鄉試,他竟然中了舉人。

此後袁了凡越發努力做功過格的工夫,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縣縣令。袁了凡上書朝廷,懇請減免賦稅以充養民力。朝廷同意其請求,並取締了各種額外攤派。全縣百姓為此雀躍歡呼,奔走相告。此舉,在明代歷史上被稱為“減糧善政”。

當時寶坻常鬧水災,袁了凡便興修水利。將三汊河疏通,築堤壩抵擋水患侵襲。他還親自帶領百姓沿海岸堤壩種植柳樹,將連綿不斷的海堤變成了一道綠色屏障。

寶坻百姓,逢人就誇袁了凡。1588年,是袁了凡53歲之年。孔先生曾算命,他會死於此年八月初十。八月初十終於來了,又終於走了。“我無病無痛,竟然一點事都沒有。”

袁了凡的經歷告訴我們一點:“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註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造和改變的。造命的是天,而立命的是我。只要努力多做善事,廣積陰德,就能求福造人。

人若能為“厚”,即厚德載物,待人厚道,此人必有後福;而一個人若為“薄”,即對人刻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必將遭致災禍,即使眼前有福報,福也會折損消亡。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三、以人之道律心

人,首先要對自己的心做得了主,才談得上高貴。因為,他由此而擺脫了受低級本能裹挾的動物性。人的本性難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律心。

金末元初的大理學家、大教育家許衡,有一年夏天與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於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飢渴難耐。這時路邊恰好有一棵很大的梨樹,結滿了清甜的梨子。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爬上樹摘梨吃,只有許衡端坐樹下不為所動。

眾人覺得奇怪,便問許衡。許衡答梨樹不是我的,怎麼可以亂摘!眾人笑,道:“時局大亂,人人逃難,梨樹的主人早不知哪裡去了,你還管這幹啥?”

這時許衡說了一句流傳千古、振聾發聵的話——“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律心的根本目的是養顆光明心。《孟子·公孫丑上》有這麼一句話: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這句話是說心懷光明、常思己過可以帶給人們一種道義上的勇氣,一個嚴於律心、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的人,必然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

論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曾國藩堪稱標兵。曾國藩脾氣秉性與其祖父相似,為人端正,遇見不公之事往往不假顏色。曾國藩對己要求嚴苛,每每心中升起一絲雜念,他都會反思自己的過錯,痛自劾責之言在其日記中甚多。

"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

其實這並非此話本意。“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祕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

《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一、以天之道自強

《易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亁象徵天,因而古人稱天為乾天。乾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具有創新精神,祥和、亨通、堅貞的品質。天的這些品質是在運動中形成的。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

梁啟超在解釋這句話時說:“亁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猶舟之航行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後揚帆,登岸無日矣!”

就是說,乾卦認為君子自我勉勵,當如宇宙運行不止那樣,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人生在世,如同船在海里航行那樣,有時順風,有時逆風,時間不同,情況也有所不同。如果必須等到順風才揚帆啟航,那麼到達彼岸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所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老子言:“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這裡的“得”,本義是伸手抓住,這裡引申為接近、幫助。與天道契合,天道就會接近你,幫助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總結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後天也罷,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境。但有一點定需入心,即“錶針常走、山河常轉”。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自強的精神,只有自強的力量才能拯救自己。不論境況如何艱苦,地位如何低下,生存如何困難,也不能放棄,不可喪失生活信念,恰恰需要自強、努力和不辭勞苦的奮鬥。

那麼如何自強不息呢?

孔子在《文言傳》中結合乾卦六爻進行了闡述:讓自己成為一個“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順天時”的“大人”。所固有的天賦潛能得到發揮,內在的大智大愛品質完全成熟的人,這就是君子自強不息的奮鬥目標。

如果用心積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麼,好運氣往往會不期而至。

自強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運!

二、以地之道厚德

與乾卦相對應的是,《易經》的“坤”卦卦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道德經


大地以廣厚之德,載含萬物,容載萬物。君子應該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只要擁有了道德,富貴便會不請自來。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所說的求,是先追求道德仁義,但在追求道德仁義的同時,富貴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中庸》裡面說:“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在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凝結而成的《了凡四訓》裡,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世人表明: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通過“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改造命運。

袁了凡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由於對於過去他考試第幾名,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都算得很準,袁了凡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他從此唉聲嘆氣,心如死灰,心想“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沒有用。”。

某日,雲谷禪師遇袁了凡,問他為何整日閒逛,無所事事。他說:“我對自己的命早已明瞭,此後婚仕俱已達到命數的極限,所以不須再做什麼了。”

雲谷禪師說,不對,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並教他作功過格的方法。他忖度反正也無聊,姑且一試。

拜別禪師,袁了凡回到家裡,跪在佛前懺悔,並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從此以後,他每天都活得小心謹慎,“即便在無人之處,也常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安然接受。”

一年後,袁了凡到禮部參加科考。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袁了凡


依據孔先生算的命,袁了凡應考第三名,結果沒想到,竟然考了第一名。接下來,孔先生算的命又失靈了,孔先生沒算袁了凡會考中舉人,哪知秋天鄉試,他竟然中了舉人。

此後袁了凡越發努力做功過格的工夫,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縣縣令。袁了凡上書朝廷,懇請減免賦稅以充養民力。朝廷同意其請求,並取締了各種額外攤派。全縣百姓為此雀躍歡呼,奔走相告。此舉,在明代歷史上被稱為“減糧善政”。

當時寶坻常鬧水災,袁了凡便興修水利。將三汊河疏通,築堤壩抵擋水患侵襲。他還親自帶領百姓沿海岸堤壩種植柳樹,將連綿不斷的海堤變成了一道綠色屏障。

寶坻百姓,逢人就誇袁了凡。1588年,是袁了凡53歲之年。孔先生曾算命,他會死於此年八月初十。八月初十終於來了,又終於走了。“我無病無痛,竟然一點事都沒有。”

袁了凡的經歷告訴我們一點:“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註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造和改變的。造命的是天,而立命的是我。只要努力多做善事,廣積陰德,就能求福造人。

人若能為“厚”,即厚德載物,待人厚道,此人必有後福;而一個人若為“薄”,即對人刻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必將遭致災禍,即使眼前有福報,福也會折損消亡。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三、以人之道律心

人,首先要對自己的心做得了主,才談得上高貴。因為,他由此而擺脫了受低級本能裹挾的動物性。人的本性難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律心。

金末元初的大理學家、大教育家許衡,有一年夏天與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於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飢渴難耐。這時路邊恰好有一棵很大的梨樹,結滿了清甜的梨子。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爬上樹摘梨吃,只有許衡端坐樹下不為所動。

眾人覺得奇怪,便問許衡。許衡答梨樹不是我的,怎麼可以亂摘!眾人笑,道:“時局大亂,人人逃難,梨樹的主人早不知哪裡去了,你還管這幹啥?”

這時許衡說了一句流傳千古、振聾發聵的話——“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律心的根本目的是養顆光明心。《孟子·公孫丑上》有這麼一句話: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這句話是說心懷光明、常思己過可以帶給人們一種道義上的勇氣,一個嚴於律心、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的人,必然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

論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曾國藩堪稱標兵。曾國藩脾氣秉性與其祖父相似,為人端正,遇見不公之事往往不假顏色。曾國藩對己要求嚴苛,每每心中升起一絲雜念,他都會反思自己的過錯,痛自劾責之言在其日記中甚多。

《易經》智慧: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


曾國潘


一日,曾國藩應邀到朋友家赴飲。席間有人女兒要結婚,收了一筆彩禮錢,曾國藩聽到後很是心動。晚上,曾國藩做了一個夢,他在日記中寫道:昨夜,夢人得利,甚覺豔羨,醒後痛自懲責,謂好利之心至形諸夢寐,何以卑鄙若此!不過是做了一個羨慕別人有錢的夢,醒來後的曾國藩便覺得自己的內心不夠光明坦蕩了。

人之初都有一顆光明心,只是在成長的路途中,有人為私利將光明的火種撲滅,讓光明的寶鏡蒙塵。要保持光明之火不滅,光明之鏡常新,就要時時反思自己,還需要多強迫自己。

王陽明曾說:“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白天做功夫覺得煩擾,就靜坐;如果懶得看書,就去看書;這是對症下藥。

人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動物,強大的惰性與巨大的潛力在體內共存,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就會變得十分懶散,做事拖拖拉拉,得過且過,十足一個平庸之輩。而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和強迫之後,不斷朝向一個目標努力,人的潛力才會被激發出來,顯現出不同於常人的地方。

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強迫的磨礪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壞習氣,才能恢復心的本來光明。內心光明,才是一種最好的狀態,一種最高的修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