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裡有這麼一段頒獎詞——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這個人物,名叫季羨林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季羨林,自稱自己是“三朝元老”(經歷了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古文字學、東方學、佛學及歷史學等諸多領域皆創下卓越的成就。此外,他還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才情、名望、著作等身,這樣的季老先生,風光無限。

然而他說,不完滿。

“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旁邊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大學者季羨林稱自己是一個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麼嗜好都沒有,唯一還可以說說的,也就只能講講讀書這件事了。

可生活中的季羨林,並不似他對自己的評價那樣,刻板枯燥,反而一直都豁達幽默,真實坦蕩,是個耿直的真性情大boy,從兩件事情可以看出季老先生的耿直不偽。

其一,2004年,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則趣聞,說的是鳳凰衛視對北大教授季羨林進行的一次訪談,場面一度十分尷尬,讓人忍俊不禁。當時還是鳳凰衛視主持人的楊瀾負責採訪季老先生——

楊瀾:您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到中國,是什麼驅使你回國呢?

季老師倆字回答:錢多。

然後他還接著解釋,當時一個副教授五十元,一個正教授八十元,而一石谷只要兩元錢,薪水和物價實在很懸殊,因此他選擇了回國。

楊瀾很失望,又問了第二個問題:依您看,北京大學怎樣才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

季老師的回答是:北京大學本身就已經是世界一流大學,還不存在如何成為的問題。但更進一步,主要是錢的問題,教育經費的問題。如果沒有錢,就請不到好教授,就不能把學辦好,其他的都是空話。現在講教育是什麼什麼都是假的,投入不增加,說得再好聽都是假話。

場面再度尷尬,楊瀾不知道有沒有在心裡覺得自己採訪了一個假的北大校長,只能再拋出一個問題:您認為怎樣才能當好北大的校長?

季老師很實誠:會弄錢,就是能把經濟提高,把教育經費提高。

採訪匆匆結束。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其二,季老先生在大三大四的《清華園日記》裡的內容,都很逗趣。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1932.9.11 “我的稿子還沒登出,媽的。”

1932.9.23 “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德華有喜”,他念大三的時候妻子就懷孕了。

1932.12.21 “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 只看半場而返。”

1934.3.13 “沒作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 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孃的什麼東西?”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大學時期的季先生在自己的日記裡各種花式吐槽,像極了一個學渣被校園生活和考試逼迫出來的憤怒呼聲。

這些日記在後來出版時,曾有編輯提出是否需要“做適當刪減”,季羨林是這麼說的:

“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沒有刪。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成為聖人。我不想到孔廟裡去陪著吃冷豬肉。我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我寫日記,有感即發,文不加點,速度極快,從文字上來看,有時難免有披頭散髮之感,卻有一種真情流貫其中,與那種峨冠博帶式的文章迥異其趣。我愛上了這些粗糙但卻自然無雕飾的東西。”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提起大師,我們總是將其無限美化,甚至神化,將之置於一個不可觸碰的地位,卻忘了他們也是凡心肉胎,吃五穀雜糧,有七情六慾。

每個人都有陰暗醜陋的一面,一般人總是要將其隱藏的,希望美化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特別是對負有盛名的人物來講,形象名譽格外重要。

對於這些看起來似乎有損他形象的話,季老選擇“一字不刪”,作為一介大師,敢於如此真實,那一份率直坦蕩,世間罕有。如此耿直,也是沒誰了。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他被許多人尊奉為“學界泰斗”、“國學大師”,有人稱,季羨林是最後的民國學人,然而,他卻在《病榻雜記》寫道:“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三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這更顯出了大師的做人境界,在他的眼裡,真是是最可貴的品質,用虛偽和裝模作樣營造出的所謂“聖人”形象,在季羨林眼裡是不值錢的。這樣的坦蕩和真實,讓我們更加明白什麼是風光月霽。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他慈。北大新生報到急著要辦入學手續,遇見一位老人便請這位長者為自己照看行李,等他辦完所有手續才發現老者還一直頂著烈日等在原地。第二天開學典禮上,才發現昨天那位幫忙的慈祥長者竟是北大副校長季羨林。面對學生的道謝,他只是笑著說,“我那麼做是應該的。你從農村來這裡讀書,布袋裡裝著全部家當,你能把它託付給我,就是對我最大的信任,我又怎能不認真對待呢?”

他趣。不同於他獲得的社會名望的耀眼和顯赫,現實生活中卻是個可愛的小老頭,樸素幽默,不事張揚,平易近人。平日裡除了教書育人做學問之外,最大的喜愛便是家裡的那幾只貓,縱容貓咪在自己床上睡覺、寬容貓咪的各種胡鬧,絕不對貓咪暴力相向:“我知道,小貓睡得正香,即使我的雙腿由於僵臥時間過久,又酸又痛,但我總是強忍著,決不動一動雙腿,免得驚了小貓的輕夢。”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他真。他說,“假話全不說,真話不說全”,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人們稱他為“國學大師”,他稱自己“連國學小師都不夠”;

人們稱他為“國寶”,他稱自己只是個趣萌的老頭兒。

季老的散文,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行文如其為人,溫潤儒雅真摯樸實,一片天真,毫無謊言。

這是他的人生智慧。

季羨林:不完滿的人生,何處不歡喜

按季老先生自己所言,影響他一生的四句話,分別是陳寅恪所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適所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梁漱溟所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馬寅初所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他的人生,雖不完滿,也非聖人,只是活出了精神上的獨立,思想上的自由。

如他自己所言: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注:季羨林曾任中國墨子學會名譽會長。

注:本文小標題《不完滿才是人生》、《人生何處不歡喜》、《人生邊上的智慧》三本為季羨林經典散文集“人生三書”。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