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唯一徒弟尹喜出生於天水

國學 尹喜 老子 道教 國術武學 2017-03-26

文/麥積清楊

老子唯一徒弟尹喜出生於天水

尹喜,字公文,又稱“關尹”,先秦時邽縣伯陽北尹道寺(今屬清水縣隴東鄉)人,天水籍最早的先賢名士。母親魯氏,生下尹喜後,發現與別的孩子不同,眼有日精、天日之表。性格豪爽,勤學好問,凡事總探其理,終明因果。少時好墳(三皇之書)、索(八卦之書)、易(《易經》)、素(《太公素書》)之書,究覽古籍,精通曆法,習占星之術,善天文祕緯,能知前古而見未來,雖鬼神之變莫能藏匿。不行俗禮,清虛自守,隱德行仁。青年時,尹喜遊歷名山大川,遊於雍州終南山周至縣神就鄉聞仙裡(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名傳天下。因以其樓觀星望氣,故號其宅為樓觀。周王聞聽後,被周王拜為大夫。後復招為東宮賓友。

相傳老子騎青牛雲遊天下,以傳經講道經國濟世,向西域開化。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的一天晚上,尹喜夜觀天象,但見紫氣祥雲冉冉東來,卜知將有聖人入關。於是稟告周王,求為函谷關令,靜候聖人臨境,故又稱“關尹”。七月十二日這天,果見老子騎坐青牛飄飄而來。便將老子迎入官舍,行弟子大禮,拜老子為師,虛心請教,問道於老子。老子居百日,傳授尹喜食氣煉丹、三日內修之法及八煉九轉還丹之法等。同年十二月,老子欲繼續雲遊天下,尹喜懇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於是便託病辭官,請老子著書,以惠後世。老子被尹喜的誠心打動,於是著《道德經》五千言。復授以西升之訣、妙真內解等太清上法,三洞真經、靈寶符圖及太玄等法。之後,與老子一起西行,經關中,越秦嶺,過散關,行經今清水隴東鄉教化溝、尹喜故鄉尹道寺,到達今麥積區伯陽鎮興仁村。老子見此處山形藏風聚氣,是個修道的好地方,便與尹喜在伯陽龍山(今柏林山)上築庵為廬,煉丹修行,著書立說,授徒講經。老子傳授尹喜《道德經》五千言和練氣吐納之法,經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盡傳內外修煉之法,並約定“後會蜀之青羊肆”。居留有日後,老子獨自繼續西行,尹喜則棄絕人事,按老子所授經法,虔心研讀《道德經》五千言,精修至道,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三年後,悉臻其妙,乃著《關尹子》九篇,最早開始傳播道教學說和道家思想。《關尹子》原本已佚失,今本也稱《文始真經》。東晉道學家葛洪對《關尹子》推崇備至,認為:“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嘗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執,可鑑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說。”

相傳,老子授尹喜《道德經》並約定“後會蜀之青羊肆”。尹喜依約經“蜀隴道”入蜀,後歸棲於楚地武當山(在今湖北省十堰市)三天門石壁下,繼續傳播老子學說和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經》由其推廣於世。歷代《武當山志》都記有其在武當山活動的蹤跡。南朝人郭仲產《南雍卅記》載:“武當山有石門石室,相傳雲尹喜所棲之地”。 武當山大頂之北有“獅子峰”,巖壁上有尹喜巖,一名仙岩。其下有澗名牛槽澗、青羊澗,流傳有老子會訪尹喜的故事。尹喜不忘恩師,晚年遂到老子故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定居,死後葬於太清宮東二公里處,俗稱尹子孤堆。

秦漢時,已有學徒聚集尹喜宅樓觀臺。魏晉之際,形成了道教樓觀派。後人為懷念老子,便按老子的字(老子,字伯陽)取今麥積區伯陽鎮興仁村地名為伯陽渠,伯陽地名即由此而來。柏林觀、老子講經臺、尹道寺、教化溝、牛澗裡、老君庵、尹喜溝、尹家窯、尹家林、牛頭河、臥牛山、關山(在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境)、老君廟、老君山(上2處在今天水市秦州區)等地名遺存均與老子和尹喜有關。早在春秋後期,伯陽渠龍山上就建有老子庵和老子講經臺,塑有老子塑像。元代,伯陽渠奉祀老子的道觀稱柏林觀。山後十餘里建有尹道寺,稱“尹喜故里”。其殿前有楹聯一幅,曰“華章九篇八百子,經文五千誦道德”,可謂對尹喜思想的恰當概括。尹喜被道教尊為無上真人、文始先生、關尹子,被道教派別之一“樓觀道”奉為祖師,被道教

教徒尊稱為“玉清上相”,成為道教僅次於老子的另一祖師。《莊子·天下篇》譽稱為“古之博大真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