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2 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後是因為各市在這項改革上進展都不大。如圖13所示,2018年,在調研的6個市中,廣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陽江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市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2 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後是因為各市在這項改革上進展都不大。如圖13所示,2018年,在調研的6個市中,廣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陽江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市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3 2018年,廣東各市實現“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不均衡

(二)2018年,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廣東在今年年初已率先推出數字政府建設。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廣東市場主體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為“三低”:一是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低,廣東49%的知曉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網上辦事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35%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網上信用信息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58%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至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宣傳不夠,表現為各個年齡段市場主體使用率普遍低。如圖14所示,從回答不知道的市場主體年齡結構看,廣東與全國並沒有區別。這表明,廣東使用率低並不是因為某個年齡市場主體使用率造成的,而是各個年齡的使用率普遍低。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2 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後是因為各市在這項改革上進展都不大。如圖13所示,2018年,在調研的6個市中,廣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陽江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市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3 2018年,廣東各市實現“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不均衡

(二)2018年,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廣東在今年年初已率先推出數字政府建設。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廣東市場主體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為“三低”:一是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低,廣東49%的知曉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網上辦事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35%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網上信用信息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58%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至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宣傳不夠,表現為各個年齡段市場主體使用率普遍低。如圖14所示,從回答不知道的市場主體年齡結構看,廣東與全國並沒有區別。這表明,廣東使用率低並不是因為某個年齡市場主體使用率造成的,而是各個年齡的使用率普遍低。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4 不知道有網上辦事大廳的年齡構成

另一個是系統不好用。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廣東省的市場主體對網上辦事大廳的抱怨頗多。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網上辦事大廳“功能還是比較簡單,不好用,功能有待完善”;“系統用到一半就崩潰,沒法下一步”;“使用到最後,還是要提交紙質材料”也是市場主體經常反應的問題。

(三)目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雖然改善了廣東的營商環境,但是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直接幫助並不夠大。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其與政府打交道費用的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30個百分點;另一個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24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圖15所示,從所有制看,無論是國有企業、合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少10多個百分點。從市場主體規模看,就業人數大於10人以上市場主體反饋看,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3-24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相對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2 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後是因為各市在這項改革上進展都不大。如圖13所示,2018年,在調研的6個市中,廣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陽江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市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3 2018年,廣東各市實現“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不均衡

(二)2018年,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廣東在今年年初已率先推出數字政府建設。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廣東市場主體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為“三低”:一是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低,廣東49%的知曉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網上辦事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35%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網上信用信息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58%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至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宣傳不夠,表現為各個年齡段市場主體使用率普遍低。如圖14所示,從回答不知道的市場主體年齡結構看,廣東與全國並沒有區別。這表明,廣東使用率低並不是因為某個年齡市場主體使用率造成的,而是各個年齡的使用率普遍低。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4 不知道有網上辦事大廳的年齡構成

另一個是系統不好用。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廣東省的市場主體對網上辦事大廳的抱怨頗多。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網上辦事大廳“功能還是比較簡單,不好用,功能有待完善”;“系統用到一半就崩潰,沒法下一步”;“使用到最後,還是要提交紙質材料”也是市場主體經常反應的問題。

(三)目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雖然改善了廣東的營商環境,但是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直接幫助並不夠大。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其與政府打交道費用的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30個百分點;另一個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24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圖15所示,從所有制看,無論是國有企業、合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少10多個百分點。從市場主體規模看,就業人數大於10人以上市場主體反饋看,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3-24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相對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2 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後是因為各市在這項改革上進展都不大。如圖13所示,2018年,在調研的6個市中,廣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陽江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市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3 2018年,廣東各市實現“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不均衡

(二)2018年,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廣東在今年年初已率先推出數字政府建設。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廣東市場主體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為“三低”:一是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低,廣東49%的知曉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網上辦事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35%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網上信用信息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58%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至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宣傳不夠,表現為各個年齡段市場主體使用率普遍低。如圖14所示,從回答不知道的市場主體年齡結構看,廣東與全國並沒有區別。這表明,廣東使用率低並不是因為某個年齡市場主體使用率造成的,而是各個年齡的使用率普遍低。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4 不知道有網上辦事大廳的年齡構成

另一個是系統不好用。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廣東省的市場主體對網上辦事大廳的抱怨頗多。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網上辦事大廳“功能還是比較簡單,不好用,功能有待完善”;“系統用到一半就崩潰,沒法下一步”;“使用到最後,還是要提交紙質材料”也是市場主體經常反應的問題。

(三)目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雖然改善了廣東的營商環境,但是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直接幫助並不夠大。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其與政府打交道費用的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30個百分點;另一個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24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圖15所示,從所有制看,無論是國有企業、合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少10多個百分點。從市場主體規模看,就業人數大於10人以上市場主體反饋看,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3-24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相對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5 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四)目前,廣東市場主體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商事制度改革範圍之外。

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圍繞著解決“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等問題不斷深化,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如圖16所示,對於“在本地做生意遇到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麼?”廣東市場主體提及開辦企業難、辦理許可證難、市場退出難的比重分別為2%、6%和6%,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全國範圍內,這三個困難被提及的比重分別為3%、7%和4%,同樣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2 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後是因為各市在這項改革上進展都不大。如圖13所示,2018年,在調研的6個市中,廣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陽江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市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3 2018年,廣東各市實現“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不均衡

(二)2018年,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廣東在今年年初已率先推出數字政府建設。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廣東市場主體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為“三低”:一是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低,廣東49%的知曉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網上辦事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35%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網上信用信息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58%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至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宣傳不夠,表現為各個年齡段市場主體使用率普遍低。如圖14所示,從回答不知道的市場主體年齡結構看,廣東與全國並沒有區別。這表明,廣東使用率低並不是因為某個年齡市場主體使用率造成的,而是各個年齡的使用率普遍低。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4 不知道有網上辦事大廳的年齡構成

另一個是系統不好用。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廣東省的市場主體對網上辦事大廳的抱怨頗多。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網上辦事大廳“功能還是比較簡單,不好用,功能有待完善”;“系統用到一半就崩潰,沒法下一步”;“使用到最後,還是要提交紙質材料”也是市場主體經常反應的問題。

(三)目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雖然改善了廣東的營商環境,但是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直接幫助並不夠大。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其與政府打交道費用的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30個百分點;另一個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24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圖15所示,從所有制看,無論是國有企業、合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少10多個百分點。從市場主體規模看,就業人數大於10人以上市場主體反饋看,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3-24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相對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5 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四)目前,廣東市場主體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商事制度改革範圍之外。

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圍繞著解決“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等問題不斷深化,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如圖16所示,對於“在本地做生意遇到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麼?”廣東市場主體提及開辦企業難、辦理許可證難、市場退出難的比重分別為2%、6%和6%,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全國範圍內,這三個困難被提及的比重分別為3%、7%和4%,同樣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6 目前市場主體經營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商事制度改革之外

廣東市場主體反饋目前最主要的三個困難分別是,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和成本高。這三個困難被提及的比重分別為26%、17%和15%。雖然這三個困難也是全國市場主體所普遍面臨的主要困難,但是廣東的情況略微嚴重些。主要表現為,廣東市場主體提及市場競爭激勵和招工難的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顯然,這些主要困難不是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所能夠直接解決的。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這些新困難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斷取得巨大成效過程所伴隨的必然現象。廣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幾乎翻了一番。市場主體的倍增,既是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為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因為市場主體的倍增,意味著,在產品市場上,市場供給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導致產品市場上競爭越來越激勵;在生產要素市場上,市場需求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導致招工越來越難,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企業成本不斷上升。

因此,廣東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新困難,根植於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市場主體倍增,卻不在目前商事制度改革的範圍之內。

廣東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直面長期以來困擾“放管服”領域的突出問題與關鍵難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改革,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註定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根據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結合社會經濟新形勢,我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再創廣東商事制度改革新優勢。

目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比如登記註冊所需時間、所需打交道窗口數量等,處於或接近全國最佳水平;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位,接近全國最佳水平。這些成績來之不易,要強化已有的成功做法。比如東莞建設了商事制度改革基地,在改革開放已滿40週年之際,要固化、強化商事制度改革,再創廣東商事制度改革新優勢。

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補廣東商事制度改革的短板。

從全國視野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中明顯的短板是,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落後了。“跑一次”抓住了市場主體辦事的核心訴求,是倒逼政府自身改革、轉變職能的重要抓手。從全國16省調研看,2018年大部分省區市正在積極推進這項改革。目前,在廣東省,平均而言,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僅需要跑一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成為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廣東需要補齊這個短板。

三、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增創廣東商事制度改革的新優勢。

在大數據時代,智慧政務、信用監管是大勢所趨。廣東順應時代,2017年12月在全國率先部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18年11月印發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0)。這表明,廣東“數字政府”建設在“供給側”上,走在全國前列。不過,從“需求側”的角度看,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在廣東知曉網上辦事大廳的市場主體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數字政府”建設需要“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再創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新優勢。切實增加宣傳,提高市場主體的知曉率、使用率和粘性,是當下亟需開展的工作。

四、轉向“市場開放”,開拓廣東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領域。

隨著商事制度等“放管服”改革,廣東市場主體從500萬增加到1000萬。倍增的市場主體既是廣東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績,也對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短期內倍增的市場主體必然帶來市場競爭激烈、招工難和成本高。這已經成為包括廣東在內的全國市場主體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市場主體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這些新困難,不同於“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更多根植於市場供求和市場範圍,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競爭激烈和成本高的新困難,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統籌:徐現祥、馬晶、金奕彤

調研:孫小童、熊童悅、馬晶、金奕彤、鍾子健、王鑫、樊承耕、李淑寧

執筆:馬晶、徐現祥、林建浩

原創 | 中宏網廣東編輯部

出品 | 中宏網廣東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中宏網30日電為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出發,系統評價中國商事制度改革進展,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3月21日發佈《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該課題組在研究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資助下,由中山大學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徐現祥帶隊,赴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個市(地級市及副省級城市)、182個區的政務辦事大廳,從工商營業執照、各類許可證、市場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四個維度進行調研。隨機訪談辦理工商業務的市場主體有關人士,形成對各省、市、區的商事制度改革評價。根據訪談和投票結構,市場主體認為全國營商環境“口碑”較好的三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和北京,廣東省居二。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在廣東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廣州市、江門市、湛江市、陽江市、潮州市和揭陽市六個市,收集有效問卷390份,從全國視野考察了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進展、新挑戰、新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優化政府服務,理念上要從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眾辦事轉變。”徐現祥指出,“實際上,自2012年廣東等地試點、2014年全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尤其是廣東表現優秀。”

廣東省,作為全國率先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併成為全國市場主體眼中除上海之外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的舊三難基本得到解決。其中在市場準入方面,市場主體辦理登記註冊從商改前的9.4天降至2.7天,降幅超過70%,處於全國最佳水平。在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窗口數量及所需辦理證件數方面,廣東省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領先於全國大部分省份。市場主體普遍認為,廣東省商改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營商環境也有所改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但作為改革先鋒,廣東省在另一些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同全國其他省份進行對比,廣東在市場監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出於宣傳力度不夠及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市場主體中使用網上辦事大廳及網上信用信息系統所佔比重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辦成一件事最多跑幾次”這個重要指標上,廣東省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事“只跑一次”。對標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低,尤其是對“非小微企業”而言。

基於目前廣東商事改革所面臨的局勢,報告認為廣東省在未來商改中需要揚長補短,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及營商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要抓住市場主體的核心訴求,補齊短板。同時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市場主體體量巨大的廣東省由於商事制度改革導致其體量倍增,使傳統存在於市場主體中的舊三難完成了向“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成本高”的新三難的轉換,而對於這個新的問題,報告認為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使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新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替代舊的市場主體,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常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成長的長效機制。”徐現祥認為,需要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按照一視同仁的規則監管市場,建設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於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

附: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廣東篇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進展

(一)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從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處於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場主體在廣東省登記註冊,平均需要9.4天,比全國平均數(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所需天數;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則下降至2.7天,成為全國調查樣本中所需天數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廣東省,超過30%的市場主體在1天內完成登記註冊。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國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與廣東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7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時間大幅下降

(二)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從商改前的3.5個下降至2018年的1.6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2所示,2014年以前,在廣東登記註冊一家市場主體平均需要與 3.5個辦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國平均2.6個多了約1個窗口,明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數量快速下降至2.2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個,處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6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46%的市場主體實現一窗登記。平均只需要跑1.6個窗口,接近全國最佳水平(1.1個窗口);與廣東改革前的3.5個相比,下降幅度超過了5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2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交涉的窗口數量大幅下降

(三)在廣東,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從商改前的4.5個下降至2018年的1.8個,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3所示,2014年前,在廣東省,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數平均為4.5個,比全國平均數3.4個多1個證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後,在廣東省登記註冊所需辦理證件的數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減少至2.9個證件,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個,開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8個,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在廣東,超過40%的市場主體只需辦理一個證件。平均只需要辦理1.8個證件,接近於全國最佳水平(1.5個證件);與改革前的4.5個相比,下降幅度達60%。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3 在廣東登記註冊所需辦理的證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經歷,成立的時間越早被檢查的可能性越高,與全國大致同步。

如圖4所示,整體而言,在廣東省,85%的市場主體反饋說,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80%市場主體反饋說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具體而言,市場主體成立的時間越早,被上門檢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場主體,9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4-2016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7%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約5個百分點;2017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81%反饋說有被檢查,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間成立的市場主體,43%反饋說有被檢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13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4 在廣東85%的市場主體在過去一年間有被上門檢查的經歷

(五)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信用信息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信用監管的起點是市場主體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查看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如圖5所示,在廣東省,僅58%的市場主體選擇到國家信用信息系統上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這一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最高水平相差了2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廣東,約27%的市場主體不知道或不使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15%的市場主體通過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5 在廣東,約60%的市場主體查看國家信用信息系統

(六)在廣東,約1/2的市場主體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約1/3的市場主體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圖6所示,在廣東省,只有4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其所在地有網上辦事大廳(系統)。在全國,59%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在國內最佳省份,82%的市場主體明確反饋說知道。從全國視野看,在廣東,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佔比明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如圖7所示,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廣東市場主體中,有29%的市場主體的常用網上辦事系統為0,全國平均水平是28%。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意味著,在廣東省,僅有35%(49%×71%)的市場主體會使用網上辦事(系統),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2%(59%×72%)。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7 在廣東,知道有網上辦事系統的市場主體中還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網上辦事大廳(系統)的市場主體中,廣東有41%市場主體常用一個網上辦事系統,18%常用兩個辦事系統,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平均而言,廣東省市場主體常用的網上辦事系統為1.58個,尚未實現“一網通辦”。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績

(一)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改善,接近全國最佳水平。

如圖8所示,在廣東,51%的市場主體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接近全國最佳水平;27%的市場主體認為沒有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場主體認為變差了,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2018年,從全國橫向比較的角度看,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改善幅度相對較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8 2018年,51%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有積極影響

(二)2018年,全國市場主體投票結果顯示,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名。

市場主體的認可是對改革工作最真實的肯定。圖9報告了市場主體對全國各地營商環境的主觀評價。在全國16個省84個市,每一位受訪者都給出了其所認為的“做生意環境相對較好的三個省市”。從圖形上看,上海第一、廣東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體而言,廣東共獲得905票,全國約31%的非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廣東做生意的環境相對較好。這是全國市場主體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營商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9 全國營商環境排名

(三)2018年,約90%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50%的市場主體認為降低了與政府打交道的費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0所示,在廣東省,89%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4個百分點。

另外,54%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措施能夠降低市場主體與政府打交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30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0 商改降低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圖11所示,在廣東,56%的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水平低了24個百分點。40%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沒有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4%的市場主體認為對經營有消極影響,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2個百分點。這表明,從全國比較的角度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影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1 2018年,56%的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改對經營有積極影響

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一)2018年,廣東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承諾,更是市場主體的訴求。如圖12所示,在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三個百分點,只有全國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顯落後了。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2 2018年,27%的廣東市場主體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廣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後是因為各市在這項改革上進展都不大。如圖13所示,2018年,在調研的6個市中,廣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陽江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市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場主體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3 2018年,廣東各市實現“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不均衡

(二)2018年,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廣東在今年年初已率先推出數字政府建設。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廣東市場主體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為“三低”:一是網上辦事大廳的知曉率低,廣東49%的知曉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網上辦事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35%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網上信用信息系統的使用率低,廣東58%的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至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宣傳不夠,表現為各個年齡段市場主體使用率普遍低。如圖14所示,從回答不知道的市場主體年齡結構看,廣東與全國並沒有區別。這表明,廣東使用率低並不是因為某個年齡市場主體使用率造成的,而是各個年齡的使用率普遍低。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4 不知道有網上辦事大廳的年齡構成

另一個是系統不好用。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廣東省的市場主體對網上辦事大廳的抱怨頗多。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網上辦事大廳“功能還是比較簡單,不好用,功能有待完善”;“系統用到一半就崩潰,沒法下一步”;“使用到最後,還是要提交紙質材料”也是市場主體經常反應的問題。

(三)目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的商事制度改革雖然改善了廣東的營商環境,但是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直接幫助並不夠大。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其與政府打交道費用的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30個百分點;另一個是,廣東市場主體認為商事制度改革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4個百分點、比全國最佳的地區低了24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圖15所示,從所有制看,無論是國有企業、合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少10多個百分點。從市場主體規模看,就業人數大於10人以上市場主體反饋看,認為廣東商事對其經營有積極影響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3-24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相對不大。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5 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對“非小微企業”經營的積極影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四)目前,廣東市場主體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商事制度改革範圍之外。

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圍繞著解決“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等問題不斷深化,不過,從市場主體反饋看,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如圖16所示,對於“在本地做生意遇到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麼?”廣東市場主體提及開辦企業難、辦理許可證難、市場退出難的比重分別為2%、6%和6%,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全國範圍內,這三個困難被提及的比重分別為3%、7%和4%,同樣不再是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圖16 目前市場主體經營面臨的主要困難在商事制度改革之外

廣東市場主體反饋目前最主要的三個困難分別是,市場競爭激烈、招工困難和成本高。這三個困難被提及的比重分別為26%、17%和15%。雖然這三個困難也是全國市場主體所普遍面臨的主要困難,但是廣東的情況略微嚴重些。主要表現為,廣東市場主體提及市場競爭激勵和招工難的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顯然,這些主要困難不是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所能夠直接解決的。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這些新困難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斷取得巨大成效過程所伴隨的必然現象。廣東市場主體從2012年底的515萬戶,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萬戶,幾乎翻了一番。市場主體的倍增,既是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為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因為市場主體的倍增,意味著,在產品市場上,市場供給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導致產品市場上競爭越來越激勵;在生產要素市場上,市場需求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導致招工越來越難,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企業成本不斷上升。

因此,廣東市場主體目前所面臨的新困難,根植於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市場主體倍增,卻不在目前商事制度改革的範圍之內。

廣東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直面長期以來困擾“放管服”領域的突出問題與關鍵難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改革,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註定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根據廣東省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問題,結合社會經濟新形勢,我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再創廣東商事制度改革新優勢。

目前,廣東商事制度改革在市場準入便利度上,比如登記註冊所需時間、所需打交道窗口數量等,處於或接近全國最佳水平;廣東營商環境全國第二位,接近全國最佳水平。這些成績來之不易,要強化已有的成功做法。比如東莞建設了商事制度改革基地,在改革開放已滿40週年之際,要固化、強化商事制度改革,再創廣東商事制度改革新優勢。

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補廣東商事制度改革的短板。

從全國視野看,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中明顯的短板是,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落後了。“跑一次”抓住了市場主體辦事的核心訴求,是倒逼政府自身改革、轉變職能的重要抓手。從全國16省調研看,2018年大部分省區市正在積極推進這項改革。目前,在廣東省,平均而言,只有27%的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僅需要跑一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成為廣東商事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廣東需要補齊這個短板。

三、重視“數字政府”的需求側建設,增創廣東商事制度改革的新優勢。

在大數據時代,智慧政務、信用監管是大勢所趨。廣東順應時代,2017年12月在全國率先部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18年11月印發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0)。這表明,廣東“數字政府”建設在“供給側”上,走在全國前列。不過,從“需求側”的角度看,廣東市場主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使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在廣東知曉網上辦事大廳的市場主體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十個百分點。“數字政府”建設需要“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端協同發力,再創廣東營商環境建設新優勢。切實增加宣傳,提高市場主體的知曉率、使用率和粘性,是當下亟需開展的工作。

四、轉向“市場開放”,開拓廣東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領域。

隨著商事制度等“放管服”改革,廣東市場主體從500萬增加到1000萬。倍增的市場主體既是廣東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績,也對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短期內倍增的市場主體必然帶來市場競爭激烈、招工難和成本高。這已經成為包括廣東在內的全國市場主體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市場主體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這些新困難,不同於“辦照難”、“辦證難”、“退出難”,更多根植於市場供求和市場範圍,只有開放更多市場領域,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競爭激烈和成本高的新困難,同時也有利於廣東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統籌:徐現祥、馬晶、金奕彤

調研:孫小童、熊童悅、馬晶、金奕彤、鍾子健、王鑫、樊承耕、李淑寧

執筆:馬晶、徐現祥、林建浩

原創 | 中宏網廣東編輯部

出品 | 中宏網廣東

《2019全國營商環境報告》發佈 廣東位居全國第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