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購房 社會保險 經濟 西安 聞道老張 2019-06-07

責任編輯 | 聞哥

小編身邊有很多想買房的小夥伴,他們都是剛需。我們在一起也經常聊起來樓市的方方面面。現在這類小夥伴中有一部分人都在為房發愁,不是因為沒錢,其實很多人都已經湊出了首付,而他們苦惱的關鍵是沒有資格!沒有購房資格,手裡拿著首付也無法買房,不僅僅是在一線城市,很多二三四線城市都有或嚴格或寬鬆的限購。在這其中,京滬的限購可以說是最為嚴厲的,而一些省會城市的限購相對一些一線城市倒是相對寬鬆,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符合標準的。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京滬的限購是最嚴格的,而且可以說沒有之一!京滬本市戶籍限購2套,非本市戶籍限購一套,而且非本市戶籍者需要連續5年的社保或個稅。京滬是中國唯二的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且GDP總量超過2萬億的城市!也是目前公認的世界一線城市,在各方面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因此其房價也是非常高的,其限購措施也是極為嚴厲的。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而廣深是緊隨京滬之後的城市,從限購的角度看,廣深的限購也並不比京滬顯得寬鬆多少,想獲得相應的購房資格也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說,四個一線城市現在的樓市限購政策都是嚴厲的,而且這些年其限購措施也是隨著房價的上漲而趨於嚴厲。從現實的角度講,這些城市短期內也不可能取消限購。因此,這些城市的限購措施恐怕會長期的存在下去。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而像最近兩年房價出現大幅飆漲的新一線城市,比如西安、成都、鄭州。這些城市本身的限購措施相較一線城市來講確實寬鬆了一些,但是普遍也需要兩年社保才能擁有購房的資格。其實從時間的跨度來講,也並不是很短。同時,不僅是以上說的這些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有限購,一些一線城市的衛星城市也是有比較嚴格的限購的。比如河北的廊坊緊鄰北京,那麼其限購就是比較嚴格的,需要有三年的社保或個稅,且本地戶籍最多兩套、非本地戶籍最多一套。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嚴厲的政策,其嚴厲的程度甚至超過了一些新一線城市。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那麼為什麼要有限購呢?我們一般認為,限購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手段。限購通過限制短期需求來抑制房價的上漲,從過往的效果看,限購確實能夠在短期抑制房價的上漲,但是限購也僅僅能從短期影響房價走勢,很難從長期對房價有影響。對於房價的影響,最為主要的還是人口,一個城市有源源不斷的人口流入,那麼就等於有源源不斷的住房需求的流入,那麼這就會讓這個城市的住房需求提升,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那麼房價必然越來越高,可以說經濟成長和人口流入是房價提升的兩大推手,大家可以環顧全國,絕對沒有人口流出且經濟不佳的城市房價出現明顯上漲的,其中的例子就是我國北方的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這類城市人口流出,工作崗位減少,經濟不振,整體城市呈現收縮的狀態,那麼這些城市的房價不會上漲,也就無需限購了。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同時,又一個問題來了,那麼就是對於很多剛需來講限購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小編身邊也有這種為了限購發愁的夥伴。很多人來到一個城市,想在一個城市工作生活,那麼就想買房,但是不是馬上就能買的,需要等上幾年才有買房資格。而在等待資格的這段時間,房價一旦上漲,很多人即便在幾年後有了購房資格可能也會望房興嘆了!因為時間是不等人的,我們打個比方,某個人在2014年能湊出首付,但是這個人沒有購房資格,假設需要三年時間才有購房資格,那麼三年之後也就是2017年的房價已經較2014年出現了明顯的上漲,那麼2014年的首付恐怕到了2017年就不夠用了,這就是限購的時間較長,造成買房成本提高,進而給剛需人群帶來的無奈。人可以等上三五年的時間,但是房價是不等人的,當有了購房資格的時候,可能那時的房價又漲了一段,增加了買房的難度。可以說,這就是在面對限購政策的時候,剛需人群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買得起的時候沒資格,有資格的時候買不起。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限購本身是為了限制炒房,這本無可厚非,同時限購政策也確實讓一些城市的炒房客變少了。但是,限購本身又將很多剛需人群擋在門外,這不能不說是限購政策帶來的弊端,因為限購政策本身的目的是打擊炒房保障剛需,但是其結果固然是打擊了炒房者但是對剛需的影響其實甚於炒房者,那麼結果和初衷豈不是大相徑庭?

剛需者與炒房客!限購到底限制了誰?

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不禁要問,限購政策對於剛需者與炒房客,到底限制了誰?從現在的情況看,限購政策實際限制更多的是剛需者而不是炒房客!如果很多城市的限購政策能在2010年以前就實施的話,那麼可以說效果是最好的,因為在2010年之前除了幾個一線大城市,其他很多城市的房價漲幅還是比較溫和的,但是上漲苗頭已經出現。如果那個時候能開始實行限購政策的話,那麼可能效果就要比現在好很多,而能讓更多的剛需人群早做打算,那麼剛需付出的時間成本也可能會小很多。而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管理層每每在大漲之後才出限購措施,那麼其結果不是抑制房價,而是在限制炒房的同時進一步限制了剛需,進而造成剛需購房的時間成本大幅提高,同時也造成剛需群體的普遍性焦慮。我想,一個政策的初衷與結果如果是背道而馳的話,那麼也就是這個政策應該重新審視的時候。時至今日,可以說炒房者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棚戶區改造的力度也在減小,那麼對於一些城市,限購政策是不是還有存在的必要呢?或者說限購的內容是不是應該及時作出調整呢?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還是應該多想想限購到底限制了誰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