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

購房 二手房 經濟 銀行 蘇州 金融 抱朴財經 2019-06-10
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

今年以來,樓市從冷到熱再到趨冷,時間不過5個月,堪稱史上最短樓市回暖期。

1月份,樓市一片悲觀。2-3月份,樓市回暖,炒房客開始進場。

4月份,樓市全面反彈,三四線城市出現土地溢價,房價上揚,到處都是“小陽春”的聲音。

5月房產調控高達41次,40房企融資總額環比降超5成,創兩年來月度新低。5月份,歷來是全國二手房成交的高峰期。但是,今年全國二手房遭遇寒流,一線城市和熱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出現全面下滑,多數城市成交量出現兩位數下滑。

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

為什麼會這樣?

兩大因素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

其一,決策者對樓市數據非常在意,因為這關聯到轉型的成敗,如果資金不能由虛入實,由房地產入實體,則將極大威脅整個轉型的成功。因此,樓市只要稍有漲幅就要打,其實是既定策略,當然也是在當下土地政策不能做大調整情況下的最優選擇。

這對中國社會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炒房致富時代徹底過去,接下來將是一場消耗戰。炒房成本太高,漲幅區間又被控制,群眾的情緒波動也盡在決策者眼中,這種情況下的唯一出路就是讓房價穩。

這種“穩”有助於銀行的放貸資金安全,有利於地方政府賣地,有利於房地產行業的就業穩定,有利於整個產業鏈的平穩發展。

不利於借了高利貸炒房的炒房客,還有就是竭盡全力在供樓突然遭遇資金困難想脫手的中產。

炒房客必須要房價持續穩定大幅上漲,才能保證盈利,因為其資金成本高。如果房價只是穩,則無助於抹平成本,甚至可能會虧本。

中產如果遭遇困難想出賣房產,心理預期會高,但實際上轉手困難,也可能虧本出局,因為這種人一般拖不起時間。

不幸的是,再也沒有“越調控越漲”了,只要有漲,必然會遭遇問責或者直接點名批評。

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

繼4月19日對6個房價、地價波動較大城市進行預警提示後,住建部又於5月16日宣佈對近3個月新房、二手房價格指數累計漲幅較大的佛山、蘇州、大連、南寧4個城市進行了預警提示,並再次強調“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蘇州、合肥等土地市場過熱的城市相繼收緊了房地產調控政策,蘇州更是多次加碼調控,不僅對熱點區域購房實施限售政策、調整了土地出讓報價規則,而且還提出調控指標得不到控制,7月後即刻加碼調控,包括擴大限售範圍、提高外地人購房需要的社保門檻等。

5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領域各類機構按照相關要點開展整治,其中涉及整治房地產融資亂象,包括銀行、信託資金違規用於拿地等。

6月4日,西安市房管局發佈《關於購房資格審查的聲明》,強調嚴格購房資格審查。

與此同時,幾乎全民力挺華為,國民對科技立國的意識有所增強,房地產的上漲幾乎遭到了討伐式的批評。

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房價上漲是風險,雖然賣地有實質好處,而不是什麼政績,整個輿論風向完全調轉。

其二,決策者已經充分意識到炒房、土地財政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但現在需要一個過渡和緩慢穩妥的階段來完成這個轉換,迫切需要解決幾個問題:穩住房地產,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用房地產稅逐步取代土地財政,加速科技創新,希望科技創新以及先進製造業能夠部分對衝房地產可能下滑帶來的風險。

中國幾個一線城市要麼衝在金融一線,要麼猛攻科技創新,這幾個重要的節點穩住了,附近城市群無憂,則大盤無憂。

房地產稅一定會推出,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顧問、全國人大預算工委法案室原主任日前俞光遠表示,房地產稅立法小組去年已成立,當前正在各地進行調研,為立法做準備。

房地產稅充當的是平衡器和提款機的角色。

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

所謂平衡器,是指它很大程度上是進行財富重新分配的渠道,“劫富濟貧”的可能性非常大,也符合當下中國的現實需求。

此前,民間也提出多套方案,其中包括第一套、第二套房子免徵(特殊情況除外,如價值上億的別墅),從第三套起可以採取高稅率累進稅制,將有效打擊炒房,擠出房地產泡沫。

所謂提款機,是指它可以補充在各種原因下的地方財政之不足。毋庸置疑,當房地產稅開始徵收的時候,對於土地拍賣、土地財政是有影響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存量補增量,從房地產稅這個口袋裡掏錢補土地拍賣之不足。

實際上,不少地方政府都有這一訴求,因為房地產稅的收入更穩定,而且不像土地拍賣拍出“地王”一樣容易遭到輿論批評。

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

炒樓客正在遭遇史上最短的樓市回暖期,但這還只是開始,他們很快會發現自己的資產價格長期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區間內來回波動,欲上不能,欲下不得,以往的所有經驗失靈,再也沒有什麼“越調控越漲”了,稍稍有點放鬆的區域就是類似南京高淳這種非常偏遠的區域,但基本炒不起來,實在太遠。

中國房地產經歷了野蠻生長的三十年,如今似乎人人可談房地產,人人都在房地產上賺了錢,很多人視炒房的成功為人生唯一的成功。

這種無以復加的不正常已經嚴重阻礙了整個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和結構調整,是時候改變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